電影八佰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9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1

以蘇州河爲界,南面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北面歌舞昇平商女猶唱後庭花,電影在這樣的反差中拉開序幕。

這是一場悲愴的“直播秀”,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四百多人抵抗數以百倍的日軍,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是他們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鬥,政客們希望西方列強在目睹戰爭的殘酷後增加談判的籌碼,而戰士們則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告訴身後的四萬萬同胞,我們沒有挫敗,中國還有希望,這便是——八佰。

和以前戰爭題材的電影不同,八佰並沒有一味的歌頌英雄主義,也沒有以高姿態來批判弱者,而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反映這些小人物。

他們都是普通人,是農民,有着各自樸實的願望。老算盤家裏剛分了地,還有個素未謀面的媳婦兒;小湖北家裏的晚稻還沒人收;端午還沒照過相,想坐船去遠方;羊拐過了小半輩子還沒碰過女人;老鐵家裏還有年邁的老孃和兒子需要人照顧……電影給予了這些小角色足夠的支撐和理解,沒有人不怕死,都是肉體凡胎,戰爭之下誰還不是個“種地的”,但是中國這塊地,只有我們自己能種,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道理。在經歷戰爭的“洗禮”,他們在成長在蛻變,使得他們各自的角色更加豐滿,立體。

一個戰士身上綁滿炸藥,留下血書,跳進日軍的鐵甲陣,接着第二個,第三個……他們一個個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慷慨赴死,尤其最後那一句撕心裂肺般的“娘,孩兒不孝了”直接將人情緒的進度條拉倒了頂點,自古忠孝兩難,“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亦是振聾發聵。這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轉折點,把戰爭中普通人奮起反抗的成長和覺悟都立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看完這個片段,腦海裏反覆的迴盪起義勇軍進行曲,竟如此的貼切,鏗鏘有力。彷彿時間也定格在那一刻,悲壯的氣氛蔓延開來,剩下的只有那一股股滿腔的熱血,熱血鑄忠魂。

英雄之所以會成爲英雄,往往是因爲有些事在他們心裏,已經退無所退,就像端午這個角色。面對戰爭的裹挾,首先想到的是逃跑。他和老算盤一起泅遊蘇州河逃跑,意外撞見了日軍的偷襲計劃,爲了救還在倉庫裏的弟弟,他大喊一聲,就是這一聲摧毀了日軍的偷襲。泡在河裏的端午,第一次被河岸上的`人稱爲“英雄”。聽完,他轉身游回四行倉庫。戰友赴死,他親眼目睹,女學生送旗,他親手拉起。導演把戰爭的殘酷,用這個角色的視角不斷展開一點點的戳中觀衆的心。到最後護旗那場戲,這個當初說自己就是個“種地的小人物”,終於拿起了槍,一槍槍的把屈辱還給了侵略者。

當時我便在想,如果我是一個軍人,如果真的上了戰場,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我會怎麼做?我想我也會懦弱,會害怕。敵人一槍打過來,子彈擦過我的脖子,我也會抱着頭大喊。但最後,還是會拿起槍,選擇做一個戰士。

導演以《八佰》爲名,我想不單單是指這八百將士,更是想傳達一種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的人性光輝,他們是英雄也是人,直視戰爭的殘酷也會畏懼會退縮。而在危難之際,他們所煥發出來的是人的尊嚴和民族的韌性。

我們經歷了2020年這麼多事情,最值得歌頌的就是各行各業的“平民英雄”,參與抗疫的每一個醫護,參與抗洪的每一位戰士,他們所做的,何嘗不是對“八佰精神”的一種傳承。

如今,四行倉庫的舊址依然屹立在蘇州河畔,經歷了歲月的變遷,當時戰爭留下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亦是在警醒我們——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電影八佰觀後感2

一九三一年,日軍在那年的今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十幾萬東北父老鄉親成爲了亡國奴;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國共聯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年十二月,南京淪陷,三十萬人慘死於日軍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歷經14年浴血奮戰,成功迫使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在此期間,總計有3600多萬軍民犧牲,將他們的滿腔熱血潑灑在了這片他們鍾愛着的土地上,其中,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爲人民築起了一道防線,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也爲中國人民在世界的談判桌上掙回了份量不輕的籌碼。他們就是國軍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史稱“八百壯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過後不久,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國對日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總計十幾萬中國軍隊卻在兩萬日軍的進攻下一敗塗地,在上海經歷慘敗之後,便向南京撤退,僅留下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不到兩個營的兵力,他們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倉庫之中建立陣地,經過一系列戰鬥之後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淚流滿面,但是我也爲其感到憤恨!一開篇便出現了逃兵,有人說戰爭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個人的本能。我一聽便心頭火起,呸,本能?那像鄭凱演的陳樹生爲了保住陣地和戰友,不惜身上綁滿炸彈,縱身從四層樓高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李晨演的齊連長總是衝鋒在前,勇敢無畏,最終帶領小隊掩護大部隊撤退而壯烈犧牲,……,他們爲什麼不逃?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有本能,那還有軍隊打戰嗎?爲什麼這“八百壯士”不逃?進了軍營,就要有血性,就要時刻準備迎接死亡!再說了,你們跑得脫?古話說得好“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那幾個逃兵哪個有好下場?一個臉上被打了一槍,一個手指被打斷,還有一個逃跑途中遇到日軍,在河道里爲了不被發現而被活活悶死了,還有被槍斃的。同樣是軍人,連死法都天差地別,一些死得光榮,一些死得憋屈,是個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對!如果人人都向陳樹生他們那樣不懼犧牲,小日本也不會在這裏賴14年不走!

還有一個鏡頭是他們拼死護旗,有人說,一面旗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麼我想說你大錯特錯了,軍旗是軍隊的榮譽,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國人、中國人都看着它,一但它倒下,說明軍隊倒下了,國家倒下了,以前一部電影,一個小國同一實力雄厚的大國開戰,就因其打掉了對方旗幟,對方軍心大亂,最後被攻破,這更好地說明了軍旗乃軍隊之核心。英烈們護住了旗,就是護住了部隊,就是護住了國家,就是護住了希望!

“八百壯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令我們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好生活,這部電影上映時期非常好,9·18前後,更好地讓人們記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爲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烈士們,請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爲我們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們致敬!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才能回報烈士們付出的生命!當年國家戰亂,民不聊生,英烈們奮勇抗爭是報效祖國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們各司其職,做好了應有的貢獻,這是今天報效祖國的方法。我們呢?未來屬於我們,我們報效祖國之方法在於奮發努力,日後將祖國建設得更好,使國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學們,爲了日後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