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紅氣球》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54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影《紅氣球》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紅氣球》觀後感

電影《紅氣球》觀後感1

在我看來電影《紅氣球》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成人童話。全片很少有對白,電影講述法國小男孩巴斯蒂安,無意中撿到一隻紅氣球,紅氣球彷彿是小男孩飼養的寵物,時時刻刻跟在他的身後,讓他每天單調的校園生活變得絢麗多彩。然而,紅氣球卻被一羣嫉妒巴斯蒂安的搗蛋鬼們搶走了,巴斯蒂安竭盡全力也無法阻止氣球破裂漏氣的事實。正當他呆呆地望着乾癟的氣球不知所措時,整個巴黎的所有五顏六色的氣球紛紛飛向滿懷惆悵的巴斯蒂安。他重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緊緊地抓着這麼多氣球,任憑它們把自己帶到空中,自由地在巴黎廣闊的天空中翱翔。

小男孩的孤獨讓他有了一次奇遇,而因爲孤獨紅氣球被其他小孩破壞,最後卻奇蹟般的整個巴黎的紅氣球都飛向他。這樣的結尾似乎太過完美,完美到不敢相信。但不妨將這樣的安排理解爲一種期許。生而爲人,大家都有孤獨的時候,或許是自認爲孤獨,或許是被別人孤立。作爲平凡人,我們很少人能做到真正享受孤獨,所以唯一能做到的只有身處孤獨而對不孤獨存有期許。

但又仔細想想,抱有期許就能改變現狀嗎?就算小男孩作爲幸運兒獲得了一次奇遇,往後他就不會再被孤立了嗎?只要孤立他的人仍然存在,只要人的本性依然這樣殘忍,只要世界依然容忍不了異類,那麼小男孩依然會被孤立,依然又會回到孤獨的行列中來。不管童話多麼圓滿,最後現實一定會劃下血淋淋的傷口。

電影《紅氣球》觀後感2

小男孩帶着紅氣球在巴黎街頭奔跑,有一條街是我認得的。它在蒙馬特高地上,叫做維蘭街,我看過關於這條街的一部紀錄片。片子是在街被拆除以後拍的,所以沒有電影資料,但是那個導演蒐集了所有的關於這條街的照片,然後拼在一起,最後,真的就成了一整條街。男孩跑過時,那條街已經破敗不堪,我想那時候它也已經在拆了。就是它的末尾有一排向上的階梯通向另一個街區的那條。電影裏巴黎的街道總是雜亂,像是剛起牀未經梳妝的少女的髮梢,彎彎曲曲,隱隱匿匿,像藏着心事。於是總也記不清哪條是哪條,看了一部稱心的法國電影,就起誓要記住在裏面出現的巴黎街道的形象,至於爲什麼要記住?我也說不清,是爲了以後在另一部電影裏再次看到它時的會心一笑,還是心裏隱祕的巴黎情節的曲折流露?或者真的只是覺得好看。好看是懷疑不了的,鏡頭確實會美化,但攝影師們爲什麼總選擇巴黎來美化?

但遺憾的是,這條維蘭街是現在我唯一的一次會心一笑。《天使愛美麗》裏也出現了蒙馬特高地,對這片高地最初的嚮往出現在高中的歷史課上,巴黎公社的死守之地。但現在已經和《紅氣球》裏面很不相同了,《天》裏面的美化太明顯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修飾過的巴黎,廣角鏡下,什麼都變得華麗起來。現在的巴黎老城街道,也在勒魯什的《我最好的朋友》裏面出現很多,那位的士司機對每條街的歷史都如數家珍。這是很令人自豪的一件事,比如帶一個外地朋友來北京逛,鳥巢和水立方就顯得有些寒磣。

還有候麥的《麪包店女孩》,當時看了之後我就死命地去記那些街道的樣子,然後幻想突然有一天恍惚去巴黎的時候,能一睹個究竟,但現在還是忘了,究竟是我的記憶力不好,還是無聊的東西天生容易被遺忘?但除了那些不知名的街道,有些地方的名字卻記起來很省力。比如法國電影資料館,《夢想家》裏面一羣年輕人聚會的地方,拉着鐵鏈門。現在肯定不是那個樣子了,但只要記得這名號,總還抓着個辮子。

於是巴黎本身成了一個高效的生產者。它不但生產商品,藝術,它更生產各種光環。文學愛好者要去找波德萊爾的足跡,因爲巴黎是一個開放的生產車間,它容納了各種人物來給它的光環打磨拋光,但品牌只有一個。在這個產業鏈中,巴黎無疑驕傲地處於最高端,有些城市生產微波爐,有些城市生產藝術,但巴黎於此不屑一顧,它生產着對藝術的.信仰。

於電影尤其如此。從形而下到形而上,從機器到人物,從內容到形式,巴黎全面滋養了電影,沒有巴黎,就沒有現在這個樣子的電影。巴黎是影迷的麥加。所以當電影本身把鏡頭對準巴黎時,就像朝聖者用腳步丈量出發地到麥加的距離,影像裏力圖給巴黎一件不但真實而且美麗的外衣,而觀影者則無聲無息地被這種神祕的視覺崇拜所俘虜。所以,關於巴黎的電影,不管是真實的,還是幻想的,都具有一種“神聖紀錄”的特質,這種特質加強了巴黎的電影聖城的光環。

《紅氣球》的“神聖紀錄”展現了巴黎的童話的一面,就像《天使愛美麗》展現了巴黎特有的神祕愛情。當小男孩跑過巴黎街道,其實質就是在展示關於巴黎的一個童話,若這個故事發生在紐約,那麼它只是一個童話,而不是一個紐約的童話,只有巴黎纔有這個特權。這個特權的合法性來源已如前述,包括巴黎的文化積澱、包容度以及它的電影聖城的地位。所以《紅氣球》與所有其它關於巴黎的電影一樣,必然的會顯示出它的光環來。我們不會意識到這種光環,但我們深受其影響,這無法否認,因爲巴黎與電影雖兩性而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