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最新」

學識都 人氣:3.24W

《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並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衆最喜愛影片獎”、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爲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最新」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

百鳥朝鳳:中國老電影人的最後一口血淚

《百鳥朝鳳》是流傳於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電影《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逝去的故事,而終於公映的那天,來自一位逝去的導演。

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生前最後一部電影,既是對這一中國民俗唱哀的輓歌,又是在自己生命歷程的終點處畫下的一個句號。

電影中的嗩吶,以“班”的形式遊動着演奏,誰家有紅白之事,嗩吶班子便替他們吹奏一場,紅事不多,白事爲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貴,吹奏的陣勢就越是高級,二臺,四臺,八臺,所謂《百鳥朝鳳》,便是爲最爲尊貴的死者準備的曲目。排擠過他人的,即便是任職四十年的村長,也擔不起這首曲子;爲民獻身的,哪怕是扛着病重的身軀,也要爲他奏完此曲。

老一輩質樸而又純粹的價值觀念,就這樣融入了嗩吶這一民俗音樂之中。

因爲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第五代導演,吳天明在圈內還享有“中國隊長”的稱謂。當“中國隊長”遭遇同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百鳥朝鳳》全國排片率僅略高於1%,三天票房才150萬元。然而豆瓣評分從映前的7.9分一路升至8.4分,目前仍保持上漲趨勢。同時,貓眼電影評分9.5,格瓦拉電影評分9.1,在目前所有上映電影中均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許多影評人、電影類公衆號紛紛自發撰文爲影片宣傳推廣。

事實上,《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並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衆最喜愛影片獎”、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爲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

所以文藝片畢竟不是商業電影,沒有必要用票房來證明片子的價值和意義。讓觀衆認識、瞭解、熟悉,並思考,纔是最重要的吧!

看過電影的觀衆讚不絕口:“影片真的很不錯,看了其他人的評論,有人說那麼高的評分有可能嗎,我覺得沒什麼不可能,進了影院去看它,絕對值得高分。”

更有觀衆表示:“影片一開始我就想掉眼淚,看着看着到後面就情不自禁哭的稀里嘩啦的,紅腫着眼睛從影院出來。” “我覺得這是我這麼多年以來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完全出乎我的預期,從開頭到結尾,每一段情節每一個鏡頭都在訴說這部電影的高超與珍貴。”

從專業影評人到普通觀衆,所有平臺和觀影人羣都對一部電影如此高度好評,實屬罕見。

這不免讓我感覺,莫非又是一次以情懷爲賣點的影片?

電影2013年就拍攝完成,直到現在才得以上映,寥寥千人的評價也許並不夠客觀,但足以證明這部電影值得尊敬。

電影沒有偶像明星,沒有自帶IP的故事,也沒有震撼的視覺效果。

故事很老套。講了一箇舊東西,“嗩吶”。一個父親,從小時候就喜歡嗩吶,卻苦於沒有天分,所以把希望都寄託在自己兒子身上,於是千辛萬苦送兒子去拜師。

兒子跟着師傅練功,結果和父親一樣,沒有天賦,偏偏這時候來了一個天才小學弟。小學弟學得快,學得好,但最後,卻慢慢厭棄了嗩吶這個老東西,反而是沒天賦卻真心愛着嗩吶的小子堅持了下來。

他學成出師,卻發現世道變了。西洋樂隊當道,他一生所學無法餬口。但他還在堅持。當初送他去學嗩吶的父親,卻也不再以他爲榮,反而嫌棄他無法賺錢。

曾經深諳於心的信仰,逐漸倒塌。師傅也死了,他在師傅墓前吹百鳥朝鳳,那個時代就這樣不聲不響,安靜謝幕。

不知道諸如此類的安靜謝幕,融着多少人過去的青年熱血,一生堅守,有多少故事多少生命和那些淡出我們記憶的老手藝一樣,悄然流逝。

豆瓣網友@山水煙花 說:

傳統的.匠藝化作一紙冷冰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有太多的遺憾;

失傳的獨門絕活成爲歷史書頁上的記載蘊含了無盡的惋惜;

不再有年輕人願意繼承衣鉢扛住無雙鎮嗩吶的最後一脈;

這一刻,《百鳥朝鳳》已成絕響,街坊巷陌再無迴音。

是否傳統文化正在沒落,是不是早已沒有人記得?但仍有人堅守着,有人傳承着,有人喜愛着,不會滅亡,因爲它在很多人心裏活着。

這不是一部商業片,就像電影中焦三爺酒醉之後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這部電影,導演吳天明也不是拍給別人看的,是拍給自己,卻也最終真的成爲他人生的最終註腳。

吳天明在《百鳥朝鳳》拍攝片場

很多人怕是都不認識吳天明,所以自然不懂,爲什麼一部"土"片子,會引來電影圈無數大咖站臺。

張藝謀

陳凱歌

馬丁·斯科塞斯

韓寒、顧長衛

從左至右:黃健中、謝飛與何平

在電影首映禮上,謝飛、黃建中、和平、張揚和管虎,幾代中國導演分別回憶了已經逝世的吳天明,有關於藝術價值的肯定,有關於慧眼伯樂的讚美,也有生前動人故事的追思。

多年前,《天井》是張藝謀首次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不僅讓張藝謀屢獲影帝,還讓中國電影導演首次獲得國外A類電影節獎項。

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吳天明。

還有一部很有名的《變臉》,也出自吳天明。可以看出,《百鳥朝鳳》的故事與舊作《變臉》相似,也是一個關於傳統藝術消亡的故事。

然而這些電影又不僅僅是一羣藝人的人生故事,更倒是吳天明對整個中國文化的思考。他就如同《百鳥朝鳳》裏那個真正將嗩吶“吹到骨頭縫裏”的藝匠,延續着中國老電影人的精神和靈魂。

最後放上豆瓣網友@陰燈 的一段評語:看電影,其實也是個尋根的過程,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太急於求成,以至於勾勒出的圖景完全是一副光怪陸離的浮華表象,太輕,能給觀衆的充實感便不多。《百鳥朝鳳》能給你什麼呢?也許你對嗩吶甚至是音樂都不感興趣,也許你對民俗甚至是文化也無心過問,但至少,這部電影能讓你強烈的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即便不是中國的、老一輩的,也必定存在着某樣東西,值得你傾力去傳承,去保護。

影百鳥朝鳳觀後感【範文二】

良心之作的【百鳥朝鳳】看過的口碑爆棚,卻始終沒有上座率。很多人都說商業片很爛,要支持良心之作…但商業片和良心之作(尤其中國良心之作)同期上映起來,上座率永遠不可能提升…還記得【十二公民】嗎?排片不到1%的良心之作…後來的豆瓣評分8.5…如同百鳥朝鳳,發行們已盡全力,可觀衆並不買賬,這是怎樣的價值觀?商業片如酒一飲而盡,而好片如茶,需慢慢品味。當影城排完場次,卻空無一人,不知是該可悲觀衆毫無欣賞水平,還是該可憐。

《百鳥朝鳳》出品人方勵,昨晚在某直播平臺上,呼籲院線經理爲電影增加排片。

一邊說,一邊在鏡頭前,痛哭、下跪、磕頭。

他說:

如果你能夠在這個週末,給我們排一場黃金場,老方立馬給你磕頭,給你下跪……

爲了吳天明導演的心願,爲了觀衆,我願意跪求你們。

有人可能對“方勵”這個名字還很陌生。

更多人叫他——電影之父

內地不少著名的“禁片”,就是他參與投資——

《安陽嬰兒》《頤和園》《蘋果》

近年來,他的名字更多跟李玉綁在一起——

《觀音山》《二次曝光》《萬物生長》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範文三】

我去看了《百鳥朝鳳》,期間哭的稀里嘩啦,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表達方式,周圍抽咽聲就一直未曾中斷過。能賺取人們眼淚的片子雖不一定是好片子,但一定是觸及心靈的片子,一定是令人若有所思的片子。

6號上映那天就想去看的,可在我們這樣的三線城市有些電影是不給排片的,昨日在朋友圈裏看到有人提到看了此片,我便向其詢問觀影場所,在得知週末有兩個影院每日有一場後我果斷購票,放棄了之前的一些安排。

我不想在這裏評說這部影片,更不想劇透,故事是簡單的,但鏡頭傳達出來的情感卻那樣真實以及震撼人心。能放棄各式商業大片而選擇排片率如此之低且時間又不大合理的人,他們大抵也是有些文藝氣息的,或者喜歡文藝一些的生活方式,文藝的人呢,通常是感性的,所以整個影廳哭聲一片也不足爲奇。

人們爲什麼要看電影?有些人當作娛樂,有些人是無事可做,選一部文藝片來看,娛樂性幾乎沒有,話題性卻十足,只是我又一個人去看的,無人談起,故此纔要寫這一篇,算是推薦,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相見,坐在一起聊聊傳統與革新的話題。

如果不考慮盈利的話,我有許多想法,可實際上都無法實現,一旦想到生存的問題,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時代在變,而且變得那麼快,稍不留神,就成了落後分子,就成了文盲。想想以前,一個嗩吶匠人,他可能就是個文盲,可這不耽誤人們對於他的尊敬,每當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東家是要行迎師禮的,一把太師椅至於堂前,匠人獨坐其中,那是何等威風。一般家請個四臺,富裕戶請八臺,若是德高望重之輩,可奏百鳥朝鳳。您說您出錢請奏百鳥朝鳳,對不起,這個真不行,祖上的規矩,能享用百鳥朝鳳者必是德行兼備之人。

人們常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匠人不爲財,他們還是人嗎?此人非彼人,意爲君子,誰說君子不能是文盲呢?品行一致,即爲君子,這話是我說的,我也就讀了個大學本科,在不遠的將來,我也得算文盲一個,那天在千山書院參加活動,一排坐了四個人,其中倆碩士,另一個北京地質大學畢業的90後美女創業者,致力於將中國傳統文化出口到海外。其實,她也口口聲聲說要錢,如果沒有盈利點這個事情壓根做不下去,就像辦了四期的文藝小咖秀,壓根沒設計盈利模式,那今天會有這樣的狀況也不足爲奇。

我呀,沒有賺錢的腦子,也沒賺過錢,更不懂商業經營,賠錢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一個人在沒有任何人帶的情況就獨闖古玩市場,結果呢,全軍覆沒,工作幾年的積蓄全部付之東流;一個人沒把事情幹成,那參與衆籌吧,跟着一夥陌生人做起書吧生意,錢雖然沒有投入多少,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卻是大把大把的,結果呢,大老闆說我這半年變化最大,得請他吃飯,得感謝發起人。的確是這樣,我真是要好好感謝他們搭建的平臺,不過,我更要感謝自己,若是沒有連續十個晚上的堅守,我哪裏會參與這次衆籌,而且我也真的爲這次衆籌做了許多外在的事情,我一連跑了幾趟北京,還特意休了年假在北京住了幾日,去了中關村的車庫咖啡、3W咖啡等,去了兩家單向空間,去了雕刻時光和三聯書店,去了宋莊蜂蜜書店,去了國貿必幫咖啡。從12月16日塔羅社開張,一共做了20場活動,服務人次100有餘,服務時長約50小時。除了給趁早讀書會做活動和塔羅茶館那兩期有要求消費,其餘均未達成有效盈利。

還有兩週,衆籌就徹底結束了,真是不到最後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做事情,累是必然的,若是有意義,那是值得的,我覺得這就是匠人精神,不在乎身體上的勞累,那一曲百鳥朝鳳不是吹給人們聽的,真正的欣賞者只有自己。週三我還會照常去,只是我再不做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