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07W

《開學第一課》從2008年播出以來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3篇“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

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一

今天和媽媽一起看了一個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看完之後我寫了觀後感。

說起開學第一課,那可比不是第一天看了,但是,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而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父母教你了。”

跟往年一樣分有三節課。第一節課是:孝、第二節是愛、第三節是:禮。我們先來說孝,在開學第一課裏,給我們舉得例子是一位八旬老人,爲撫養子女,哪裏都沒有去過,兒子爲了盡孝心,改裝了一輛摩托車,在他爸爸腿腳還利索的時候,帶他去各地的名勝古蹟遊玩,這成了 他爸爸最美好的回憶!這叫會了我們要孝,孝是中華人民從古自今都遵守的一個品格。中國有句古話叫 百善孝爲先。

第二節課講的是:愛。愛,並不只是對父母,親人的愛,對待朋友以及任何人都要有愛,這一次的例子是一個過去風流一時的黑豹樂隊的主唱:秦勇。他在那時候生了一個兒子,小名叫大珍珠,在4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如果遇到一些沒良心的父母,就可能把孩子丟了,這病一不可以用現代化的醫學機器治療,按我的話來說就是要看這孩子的造化了。就是看他運氣。這個賭誰也沒有把握贏。但是秦勇他搏了一把,他教會了大珍珠很多事,雖然付出了很多,教一個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的人學會那麼多事可不容易呀,整整花了17年時間。他們已經是第二次從返舞臺了,第一次是在出彩中國人上出場的。這教會了我們要愛別人,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還有許多種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平時我總是被父母督促這個督促那個,有時候我覺得很煩,我知道他們是爲我好。雖然現在我還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但我知道爸爸媽媽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也是付出很多的。我愛爸爸媽媽。

第三節課是禮。禮是爲人處世最最基礎的東西,別人看你的第一眼,主要就是看你的禮,如果你沒有禮,那一定不怎麼會的得到別人的認可以及信任。比如說要禮貌待人,見到人要問好等。平時媽媽也經常教導我,見到老師要問好。今天我放學的時候遇到了以前的一個生活老師,媽媽說,這個是你老師吧?我出門的時候,對老師說了一個老師您好。雖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這是一個禮貌啊。

最後我的感觸是:這一次開學第一課其實講的都是爲人處世最基礎的事。孝、愛、禮,不都是做人最基本的事嗎!

什麼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母親也經常對我講一句話“不求成才,只求成人。”孝是做人的根本。父母養育我們半輩子,只求我們孝順他們三分之一的時間,難道這點要求我們都做不到嗎?

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活不過來了,於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後纔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裏。

我們現代人也不甘落後,就讓我們看一看陳毅大元帥的故事吧!有一次,陳毅路過家鄉時,回家看望已臥病在牀,大小便失控,不能自理的母親,他幫母親洗了髒衣服並且做了一些家務事。作爲大元帥的陳毅,他每天工作繁忙,日理萬機都能抽空回家孝順母親,何況我們小學生呢!我們一定要向陳毅大元帥學習。

就拿我來說吧,我認爲對長輩最大的孝順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儘量讓父母少操心,平時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上個星期天(母親節)的時候,我就等母親吃完飯,搶着洗了所有的碗筷後,給母親捶了捶背。我在母親後面一下一下,十分認真地捶着,突然間,我發現母親的後背有一些駝了,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平日裏不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還要做好多家務活,於是我捶的更加認真了,並在心中暗暗許諾:我以後要更加孝敬母親。當然不只是對自己的家人,對所有的長輩都應該如此。如在校,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導,在校外,我們也要孝敬長輩,我每個星期最少和爺爺、奶奶通一次電話,因爲太遠,要不然我每天都會去看他們。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一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史上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最大的孝,對我們小學生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吧!

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二

昨晚與兒子觀看了央視一套綜合頻道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節目分爲“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爲尾聲,以嘉賓演講、人物故事、文藝表演和互動遊戲等貫穿融入了整個節目。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話大王”劉淵潔講述他與兒子的故事一樣,比如把好吃的先讓給父母,儘量陪伴父母,爲父母洗一次腳,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邊也就看到了,以後他也會這樣孝順你,所以一些事情必須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們感動的就是“搖滾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臺,只爲陪伴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的兒子大珍珠,他們攜手克服困難,相互陪伴,一起長大的故事,給我們都上了一堂充滿“愛”的課,不僅僅只是表達了父母之愛,更是教會孩子愛自己、愛生活、愛生命。特別是他兒子竟然與他哥們之稱,關係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們和孩子之間簡直像玩“貓和老鼠”的遊戲,值行我們學習啊……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做一名有責任與使命感、傳播愛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針和好榜樣

中央一套開學第一課2016觀後感三

也許我們的夢想一樣,也許我們有着不同的夢想。誰都有夢想,而普通人的夢想是怎樣的呢?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主要彰顯平民的“中國夢”,並未像往年一樣起用龐大的明星陣容,夢想主講老師有: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媽媽鄭亞波、退休教師潘其華等普通人,他們和航天員王亞平、鋼琴家郎朗一塊兒詮釋夢想的力量。他們沒有神奇的翅膀,可以讓夢想飛翔。但是,他們有對夢想的堅持,也有對夢想的不放棄,所以,他們爲夢想所青睞,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現實中的奇蹟。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最讓我感動的是汶川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廖智從小喜歡隨着音樂翩翩起舞,雖然沒有成爲一名舞蹈演員,但舞蹈老師的工作也讓她感到無比快樂。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奪去了她的家人、她未滿週歲的孩子以及她輕靈舞動的雙腿,假肢帶來的劇痛,一度使她放棄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夢想,假肢也被她扔在角落。直到一次獨自在家的她需要上廁所,不得不爬着找到假肢,忍痛一步一步挪到衛生間,卻狠狠地摔在地上,在痛哭之後,廖智發現穿戴假肢也並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廖智,十天學會穿假肢站立行走,一個月後重新開始跳舞,“一旦發現你不再恐懼害怕,困難也不是那麼難以戰勝。”接下來的時間,她做了很多健全時不曾嘗試的事情,游泳、攀巖、登山,對夢想的堅持,給了她一次重生。

她真的是美麗的,不管是動的還是靜的鏡頭,我還聽到了她的聲音,聽到她在經歷了失去親生女兒,雙腿被截肢後對於失去,對於生活加於她的苦難的感言,她說的那麼平靜溫柔,她說她必須要堅強,而一個女人的堅強就是可以用她柔弱的雙肩去承擔,或者去獲取她應得的照顧,一個女人的堅強就是無論遭遇了什麼挫折,都可以一直平靜,一直溫柔的看待這個世界。而失去就是,讓她更懂得了珍惜。爲了夢想,堅持不懈。

每個人都有夢想,無論貧富貴賤,在我們生活的路上,我們都要克服困難,朝着夢想一路向前,努力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