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觀後感6篇

學識都 人氣:2.4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岡仁波齊》觀後感6篇

《岡仁波齊》觀後感1

位於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爲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峯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爲,如果能看到峯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着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爲觀衆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係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懷揣着各自的希望,爲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xx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範之賣力是難以想象的,只爲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裏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併爲之努力奮鬥,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迴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觀後感2

何爲信仰?是在生病難受的時候,祈求菩薩的保佑,是在廟會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過《岡仁波齊》之前,我從未想過信仰的力量會如此之大,讓我震撼,也讓我思考。

電影一開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鄉村生活,這裏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利益衝突,有的只是樸實無華的人情味和一幫虔誠的信徒,能去朝聖,是他們一輩子的願望。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去過,那麼可能這一輩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僅僅是克服各種險情的發生,更是對於自己身體的挑戰。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們在以後的日子更會一往無前,一直開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會去幹壞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會變得頑固。

爲了能夠去朝聖,他們可以捨棄一切外在的東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衆生幸福。這也是我真正通過電影知道了朝聖在我國藏族地區又稱爲磕長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着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不得不說,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說,信仰的力量真偉大。這要是換做沒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個周就不能繼續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說過用石頭搭一個塔,能把最上邊的石頭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許願,並且願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說這東西叫做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爲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有機會我自己也嘗試搭一個,然後許一個大大的願望,希望大傻子永遠健康開心,嗯,我會幫你許願的。

在朝聖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險情的發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積水,更有可能發生車禍。但是當遇到各種險情的時候,他們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因爲沒有什麼事情是比朝聖更神聖的事情。

但是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中間穿過拉薩的時候,他們和遊人的對比,讓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達到了最高,那種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種沒有遊人的匆忙,試問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五彩繽紛世界裏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靜如水,我想應該很少很少吧!因爲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朝聖。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岡仁波齊》觀後感3

路在腳下,即刻前往我們內心的“聖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複。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樸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羣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捨,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裏,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爲此生,卻爲來世。

真正的莊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爲你我,卻爲衆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啓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爲衆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樸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爲衆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樸的形象卻波及着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爲你我,是爲衆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爲衆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觀後感4

電影講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一路向着西邊,經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聖之路。

這十一位朝聖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聖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願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滄桑已經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着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歷着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着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聖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聖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幹農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 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聖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淒涼、憔悴和骯髒,但他們卻有着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乾淨的靈魂,藏區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聖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裏,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聖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後者更現實也更迫切。

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並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

感謝那些朝聖的背影,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裏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裏的爲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爲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

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爲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着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觀影結束的幾天之後,收到了朋友寫的觀後感。有沒有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初高中的時代。

請往下看!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着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裏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着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週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麼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着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爲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裏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岡仁波齊》觀後感6

6年之前的這個季節,我一個人去了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我的朝聖之旅。

喇嘛們唸誦經文的聲音,轟隆作響,如同天啓。

在一座大殿的門口,我看見一字排開磕長頭的信衆。

石頭地面被他們套在雙手上的木塊,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跡。10萬個長頭,一下一下……

我真的很難想象,他們在用什麼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件事。我也有點不懂,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到今天,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許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擺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親,一直在追問:“老天是不是有時候不公平?我的爺爺什麼壞事沒做過,我的父親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爲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

他無法理解,本來歡歡喜喜蓋房子,爲什麼會發生那件意外,導致兩個工人死去兩個工人受傷。爲了賠償傷亡者的家屬,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些一蹶不振,賦閒在家。

他的生命,在出發朝聖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這條路上,其實一隻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爲什麼?!”是人探索自己的起點。

就如同,書寫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紙上追問我的命運,追問何爲因何爲果。

我是在紙上,做一趟靈魂的朝聖。

曾經有人問我,你爲什麼一直一直在寫,到底你獲得了什麼?

我回答說:好像在紙上磕長頭,一個字一個字地修行,在過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寫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爲什麼那時候活成那樣。

懂得了過去,於是,我就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活。

這在紙上行過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盡心盡力就是了。

拿寫文章這件事說,當你想寫的時候就寫。你當它是一種生命的召喚也好,是過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寫的時候,就好好寫唄。

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對我喊話“動念合一,動念合一,動念合一”。我心想,這不就是禪修了嘛,這不就是臨在了嘛。

磕長頭的朝聖之旅,或許也是這樣: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

片中的朝聖隊伍走到某個村莊,遇到一位老爺爺。

老爺爺不斷叮嚀,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誦什麼經就怎麼走,喇嘛告訴你走幾步就走幾步。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誠,心要裝下衆生的平安健康。

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

你有朝聖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遠方的拉薩或剛仁波齊。

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裏面的家。

你要朝拜的聖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佇立。

每時每刻,它都在,須臾不曾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