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5.86K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影《奪冠》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奪冠》觀後感

電影《奪冠》觀後感1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響起國歌的前奏時,我的內心總是激動澎湃,肅然起敬。在《奪冠》這部影片中,從1981年日本大阪世錦賽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奪冠,每一次國歌的奏響都令人難以忘懷。

我沒有經歷過郎平叱吒球場的時代,雖然久聞她“鐵榔頭”的“大名”。對於中國女排,我對她們的瞭解也只停留在這是一羣有拼勁、不服輸、在賽場上喜歡大聲叫喊互相打氣的女孩。觀看完《奪冠》這部影片後,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質問女排姑娘們爲什麼打球的那一段。當問到朱婷打排球要什麼,朱婷回答要“成爲你”,郎平教練的話發人深思,她說:“那你就搞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爲我。你不用成爲別人,你只要成爲你自己。”

的確,我也時常問自己,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但每次想到這些問題,我的腦子裏都是其他人對我說的話,你要向誰誰誰學習,你看看人家多厲害之類的,而從未想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還記得今年9月份去參加集團的新員工培訓,教務組的老師問我們,你爲什麼加入藍城?很多人都會說,因爲藍城的文化、價值觀等等。是的,正如宋總說的,藍城是一所學校,在這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一點,從我加入蕭立這個大家庭起就深有體會。從籃球賽的組織、七夕K歌比賽、團體生日會到這次的觀影活動,每次活動的舉辦都在讓每一位蕭立人變得更加優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達的一樣,藍城蕭立這個大家庭不斷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們。對於工程人來說,團隊永遠是排第一位的,一個優秀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在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發揮着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無法預料到的困難,因此更加需要團隊。

“我”加“你”等於“我們”,“我”和“你”都是個體,容易被很多因素影響到自己的判斷,而“我們”是一個的整體,擁有個體無法企及的強大力量。藍城蕭立是一個大家庭,在裏面有很多優秀的團隊,讓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棄,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創造蕭立美好的未來。

電影《奪冠》觀後感2

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改名《奪冠》。這個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卻是極具戲劇性。因爲《八佰》剛剛問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這是中國電影的首次奪冠。只是這個奪冠與其說是中國電影的勝利,倒不如說是中國抗疫的勝利,畢竟全球疫情啥樣大家心裏都有數,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何況這算是綜合國力的勝利,並不全是運氣。

體育類電影本來就冷門,即使搭上了中國女排的大品牌,也因爲老人對女排的耳熟能詳,新人對女排的一知半解,導致大衆觀影熱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進影院,也是因爲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點不甘沉淪,只好四處找雞湯,恰好奪冠上映,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現在一窮二白的80年代,可以說是新中國奮鬥的代名詞,很多人以爲它的核心是奉獻和犧牲,其實並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講求的是團結協作,其次是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無論是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80年代的“振興中華”,都需要團結爲先。排球區別於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乒乓球影響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於此。

從電影觀賞性和難度看,描繪衆生相的電影和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自然是後者更具觀賞性,而且主線貫通,容易理解。羣像電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時長有限,鏡頭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瞭解,觀影體驗一般不會太好。《奪冠》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描述好新老女排兩代人,時間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個主線串聯起整個故事。陳可辛選擇了郎平作爲整個紐帶。作爲世界排壇的傳奇人物,中國排球十次奪冠,郎平參與了八次,由她作爲紐帶,絕對衆望所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隊員的演員,超越了本色出演,達到了本人出演。

電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讓人振奮,本來就是衝着這個去的,算是值回了票價。難得的是電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電影重現了08年郎平作爲美國隊主教練帶領美國隊擊敗了東道主中國隊的一幕,觀衆的噓聲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年我也是高呼賣國賊的一員,回頭再看,賣國賊這個稱呼絕不屬於數次臨危受命,挽救中國女排的郎平。電影中一句“還是不夠強大”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狹隘。真正的強大不是不會輸,而是輸得起。就像《奪冠》一樣,目前看,它的票房已無力趕超《八佰》,更不用說來勢洶洶的國慶檔電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奪冠不可,踏踏實實的人生也有別樣的精彩。

電影《奪冠》觀後感3

現在,電影《中國女排》的尷尬,只能由陳可辛才能解決,但據最新的報道,陳可辛還沒作出任何迴應!而對於陳忠和不服預告片中,因出現醜化他的畫面和歪曲女排歷史的鏡頭,陳可辛卻無視,才導致現在網上輿論不斷,支持陳忠和的佔絕大多數!而對於郎平來講,被無辜捲入,也相當無奈。

近日,郎平在接受《風雲會》採訪時,也談到了這部讓大家非常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而對於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事,郎平表示自己現在也非常忙,不太知道陳忠和因預告片中出現醜化他的鏡頭問題,並坦言對於電影那不是自己分內的事,還是要相信導演!看來,郎平也沒辦法,明擺着,這事不找陳可辛找誰?再說,郎平也沒看過劇本,怎能評判電影中的一些細節鏡頭!

對於陳忠和的要求,之前陳可辛沒認爲有什麼不妥,反而認爲那是電影藝術要求,但現在陳忠和的反應如此之大,估計也出乎陳可辛的意料之外吧!

不過,按預告片中陳忠和年輕時的鏡頭,不管觀衆是誰,確實都認爲是在醜化陳忠和,要知道,陳忠和是功勳人員,也是中國女排三代黃金時期的主帥之一,被陳可辛這樣“搞笑藝術化”,換作誰都無法忍受!

有球迷就認爲,本來想在大年初一,好好地欣賞這部被大家很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現在才發現電影竟然是這樣的,都已改變主意,要緩一緩再說到底要不要去看!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就是把陳忠和的鏡頭、人物、劇情等刪除或改掉不就行了!雖然這要花上一點時間,也許可能導致大年初一無法按時上映,但也比現在這種局面要好很多,不然,等影片呈現出來卻讓觀衆不認可時,到時想改變就真的沒辦法了。

陳忠和是中國女排這麼多年以來,絕對無法忽視的一位功勳人員,從球員到助教再到主帥,長達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女排前前後後,大事小事,哪件事他不清楚,現被陳可辛這麼一弄,陳忠和一看,畢竟電影內容是違背真實的,他怎能無動於衷?

讓陳忠和不服的是,電影《中國女排》拍得偏向娛樂化,實在講,觀衆看到的預告片也顯示,陳可辛的表現手法,並沒有呈現出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應有的風貌!確切地說,說不上有什麼深度,難怪被陳忠和斥責爲博眼球,是爲了票房!

至於陳可辛,到現在還沒能理解,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要正確通過電影形式呈現出來,相當有挑戰性!

電影《奪冠》觀後感4

“一分一分咬下來,就是殺出血路!”

鐵榔頭“郎平”帶領女排姑娘們一次次奪下桂冠,成爲國人的驕傲。“只有拼,纔會贏”的女排精神也激勵着國人自尊,自強的民族魂。

2020國慶檔,由鞏俐飾演“郎平”,中國女排冠軍隊本色出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帶你重看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

高速旋轉的左手暴扣,飛身而出的跪地撲救……帶你感受這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比賽。

電影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講述幾代女排的熱血故事,電影主創也因此全力以赴,打造看點紛呈的大銀幕精品。影片從選角、服裝到場景、道具無不精準到位,真實再現多個重要歷史節點,帶觀衆重溫中國女排的全民記憶。

從衝出亞洲,到笑傲世界排壇,中國女排已經成爲中國力量的符號。新一代女排正是中國女排的代表,電影也將展現她們被選拔入隊、刻苦訓練的過程。2016年裏約奧運會的巔峯一戰,更將是電影中的華彩篇章。

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將展現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之外,有血有肉、不爲人知的另一面。首次“觸電”的冠軍們,不僅要表演電影激情的比賽場面,更多許多文戲和情感戲。

陳可辛版的《奪冠》從開拍起就備受關注。

因爲都是體育題材,開拍之初,有很多人拿它和口碑爆款《摔跤吧爸爸》以及《絕殺慕尼黑》做比較。

可相比上述兩個前作,它講述的故事,大衆實在過於熟悉。如何既有戲劇衝突,又能真實重現真人真事,對導演和演員都是極大挑戰。

不過,鞏俐+陳可辛+黃渤,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是黃金搭檔。

知名導演陳可辛和國際巨星鞏俐的加盟,即將帶我們回顧這30多年,中國女排走過的路,和一再被提及的“女排精神”。

而這段歷史上,最不可忽略的標誌性人物——郎平。30多年來,她是唯一一個始終備受讚譽的體育人物。

2020年,一個是聞名國際的大導演,一個是對中國體育競技有卓越奉獻的前運動員現中國女排教練一把手。因爲排球,他們又聚在了一起,他們都帶着對中國體育的崇高敬意,帶着最純粹的赤子之心,讓大家重新認識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在《奪冠》中緩緩拉開。

這不僅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故事,更是讓全中國人民銘記的光輝歷史!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爲中華崛起而拼博的時代最強音。也讓我們更期待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