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13W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是由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組主辦的人物評選活動,中央電視臺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下面是本站勵志的關於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一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揭曉

孫家棟 —— 功勳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王鋒 —— 三闖火海救人英雄

支月英 —— 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

秦玥飛 ——“耶魯”村官

張超 —— 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

李萬君 —— 大國工匠

樑益建 —— 仁心醫者,上千重度駝背者因他挺直腰桿

郭小平 —— 紅絲帶學校創辦人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 ——“新疆焦裕祿”

潘建偉 —— 功勳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量子衛星之父”

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2017年1月14日,北京,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錄製現場。“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是由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組主辦的人物評選活動,2016年12月7日開始網絡投票。2017年2月8日20時,“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頒獎盛典由白巖鬆和敬一丹共同主持。

2017年1月14日,北京,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錄製現場。“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是由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組主辦的人物評選活動,2016年12月7日開始網絡投票。2017年2月8日20時,“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王鋒,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王鋒的傷情牽動着千萬人的心,短短六天時間,收到社會各界捐款兩百多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突發肺栓塞,全力搶救無效離世。

妻子潘品最瞭解丈夫的品性,她知道在王鋒沉默的外表下有着堅毅的力量,她說,“他這樣做,我一點都不奇怪,他平時就是這樣的人,他要不這樣就不是他了。”

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帶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有的人說我是傻子,說我特傻,我是這樣想的,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說。

面對支月英,《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說,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選擇堅守不容易,她的不言之教,已經讓學生看見了什麼是良知和操守。

CCTV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範文二

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着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着,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98歲的胡佩蘭奶奶一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格桑吉德教書的那個地方,拍的那個小孩子,穿的那麼髒,那麼破,我們隨便給他們一點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好意思浪費,怎麼好意思隨便把衣服什麼的丟掉,應該捐出去。還有撿破爛資助孩子上學的劉盛蘭爺爺,他活的那樣勤勞;還有爲孩子湊學費在生命的最後搶時間爲孩子們繡制清明上河圖的母親姚厚芝,時間對她來說多麼寶貴,我想她每天都會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給他一點時間,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日,是昨日殞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時候我也會想,有什麼好捐助的啊,他們有那麼窮嗎,再說政府幹嘛去了?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爲沒有同情困難人羣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沖淡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爲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裏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吶,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過還是建議有可能的話少通過紅十字會神馬的中間途徑)。還看到因爲急着救孩子跳水導致高位截癱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廠很夠義氣,他的母校也很好,會有孩子們組成專門的義工團去陪伴他,其實這就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精神楷模。還有自己撿破爛省吃儉用的劉盛蘭老爺爺,在他家裏的牆上貼着義工團的孩子們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說這讓他很溫暖,我當時就想,原來義工團的工作真的是有意義的,有舍友發說說表示做義工很有意義因爲老人們很開心,我當時還想她太傻太天真,你們去哪兒說一些不用不癢的話能有什麼用呢,真的`能幫到什麼呢,但也許義工活動真的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轉念一想,做義工也要有好的心理準備,因爲畢竟很多需要義工幫忙的老人居住條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點苦頭的心理準備再去。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17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我被他們的傑出事蹟感動着!一個撿破爛爲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身患絕症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萬家產,都用到了村裏的公益事業。自己到最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她叫唐愛蘭,她說的一句話更讓我感動!那就是你對大家付出了真誠,大家就會對你付出真誠!

絕對真理!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爲了救人落下終身殘疾,笑對人生無怨無悔的見義勇爲的英雄!還有義字當先爲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還有爲了孩子們上好學舍棄小家的好老師!還有爲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英雄們!等等!他們的事蹟使我非常感動!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爲大家,爲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CCTV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範文三

2月14日晚,“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已故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原校長莫振高,與屠呦呦、郎平等10人一道當選。“校長爸爸”在感動都安、感動廣西之後,感動了整個中國。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資,以及向社會各界募捐的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被學生們親切稱爲“校長爸爸”。2017年3月9日,59歲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後,自治區黨委追授他爲“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下發通知要求全區黨員幹部向他學習。將他的事蹟作爲全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重大典型,舉辦主題情景報告會,並在全區部分設區市、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巡迴報告。莫振高還先後獲得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三屆廣西道德模範、2017廣西公民楷模新聞人物特別獎等榮譽。

當晚,在都安、在河池市各縣(市、區),衆多幹部羣衆自發收看頒獎盛典,再次被莫振高感動。

都安高中的許多師生,回到學校收看頒獎慶典。當莫振高的紀錄片播出時,那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熒屏上、熟悉的聲音又響起,不少師生潸然淚下。高三390(甲)班學生吳帥霖對莫振高的最深印象,就是每天早晨總站在教學樓前,讓學生們快點進教室。吳帥霖說:“就像一個父親催促孩子上學一樣。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爭取今年高考拿到好成績。”

【頒獎詞】千萬裏,他們從天南地北迴來爲你送行。你走了,你沒有離開。教書、家訪、化緣,埋頭苦幹,拼命硬幹。你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樑。那一夜,孩子們熄滅了校園所有的燈,而你在天上熠熠閃亮。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心得體會範四

2月14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來自吉林通化的大愛夫婦張寶豔、秦豔友,與屠呦呦、閻肅、郎平、官東等10位人物以及抗戰老兵、愛國僑胞這一羣體,共同榮獲“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

張寶豔、秦豔友夫婦,吉林省通化市人,2007年4月30日,自費創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先後榮獲“中國影響力100人”、“全國首屆網媒感動中國人物”、“中國十大法治人物”等殊榮。

“兒子你知道我日夜在等你盼你想你嗎,你十多年在外一切可好?我心在泣血你可知?但願上天仁慈,我們一家相聚的日子能早日到來,在外一定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在寶貝回家網站上,這樣聲聲血、字字淚的呼喚有很多很多,留下這些字句的,都是被拐孩子的父母,從孩子被拐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踏上了一條不知終點在何處的找尋之路,而張寶豔、秦豔友夫婦創辦的寶貝回家網站,提供給他們的,不僅是一個情感發泄的通道,信息交流的平臺,更是一盞照亮被拐寶貝回家之路的明燈。

1月29日,記者來到位於吉林省通化市和平路685號的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雖然不過8點,小小的一間辦公室裏已經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打電話覈實情況,看羣裏的案例分析,刷新全國救助尋親網上的信息……

“我和丈夫做寶貝回家網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幫助被拐的孩子回家。”衣着樸素留着短髮的張寶豔說出的話和她的人一樣,樸實無華卻乾脆利落。“我們當初想的是,只要能找到一個孩子,網站就沒白辦。後來,目標水漲船高,一年找到一個,一月找到一個,一星期找到一個,一天找到一個。現在已經有1384個孩子通過我們寶貝回家找到了家。”負責網站技術工作的秦豔友說,雖然現在網站規模大了,志願者多達17萬人,但他和妻子最大的心願卻是網站能夠早日關閉,“到那個時候,就是丟的孩子都找到了,沒有新丟的孩子了,天下無拐了。”

一場虛驚 成就全國第一家公益尋子網站誕生

“我們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做點普通的事。”“給孩子創建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所有志願者的最大願望。”

“1992年,我兒子四歲,有一天,他跟姥姥逛街的時候走散了,我知道消息的時候,心裏就一個念頭,孩子是不是被拐了?如果孩子找不到,那我也不活了。”說起創建寶貝回家網站的初衷,張寶豔說,那次兒子短暫的走散,給她和丈夫留下了太深的記憶,秦豔友就以這段經歷寫了一個劇本,在寫的過程中,他們開始接觸到現實生活中那些被拐兒童的家長。“他們找孩子的方法就是印尋人啓事,有的人家花了五六十萬,在街上貼了又貼。”張寶豔說,還有一位家長曾無意中跟她說起,在找尋自己孩子的過程中,他找到了100多個被拐的孩子,但因爲不知道怎麼幫助這些孩子,只能不了了之。

這些尋子故事對張寶豔、秦豔友夫婦觸動極大,“我愛人就是搞網絡的,我就和他商量,咱們能不能創辦一個尋親網站?把這些尋親信息放在一起,這樣,至少尋親的人之間還能互相幫助。”張寶豔將自己的想法一說,秦豔友當時就同意了,與幾個同事學生組成了一個網站創建小團隊,就這樣2007年4月30日,寶貝回家網正式開通,這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面對被拐、流浪乞討兒童的公益尋子網站。2008年1月18日,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也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成功註冊。

尋親的平臺搭建起來了,怎麼才能讓大家知道和了解這個網站?“最開始,我們就是在網上、報紙上找那些尋人啓事,可電話打過去,一說我們免費幫他們找孩子,家長們根本不相信,有情緒激動的家長甚至把我們當騙子。”張寶豔說,那時候,不只丟失孩子的父母不信任他們,就連身邊很多人都認爲他們是在炒作,“每天宣傳網站,被從QQ羣裏踢出來過,郵箱被封過……就是摸着石頭過河,”張寶豔說,那時候她在一家典當行當經理,爲了把這個網建起來,乾脆辭了職。

“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天凌晨2點多,我接到一個失蹤兒童父親的電話。他在電話那邊痛哭不止,說如果那天我不接他的電話,他很可能就會從樓上跳下去。”張寶豔說,這樣的電話和來信,後來她接到了很多很多,這樣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幫助他們的心願,也越來越強烈。

2007年6月24日,內蒙古志願者郭俊發現一老一小在公園乞討,老人說男孩是他的孫子,但神情慌張。郭俊及時與秦豔友進行了溝通,在第一時間找到警方。經查明,男孩是甘肅民勤縣人,十幾天前被乞丐老人拐騙出來乞討的,內蒙古警方將被拐男孩送回甘肅。“消息傳回來,我們心裏有底了,”張寶豔說。

就這樣,從成功解救第一名被拐兒童開始,寶貝回家網站從每天數十人次、數百人次的瀏覽量,逐漸增加到上萬人次,高峯時間甚至達到了5萬人次。網站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註冊登記的志願者人數達17萬餘人,網站與騰訊網合作建立的各類QQ羣就有一百多個,有尋家寶貝羣,有家尋寶貝羣,有公安部工作羣,有媒體羣,每個省份也都有自己的尋親羣……

集思廣益 志願者的努力讓失散20年的母子再次團圓

“我們就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沒有志願者們的付出,僅靠我們兩個人能做成什麼事……”

獲評爲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張寶豔、秦豔友夫婦卻說,這個榮譽不屬於他們倆,這個榮譽屬於網站所有的志願者,“我們就是搭建了一個平臺,沒有志願者們的付出,僅靠我們兩個人能做成什麼事?”秦豔友說,“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及尋親的孩子都不會上網,所以當他們登記了尋親資料後,都需要志願者一對一地爲他們進行尋親指導及後期資料跟進。”特別是對尋親的孩子來說,他們被拐走時年紀都很小,對家鄉、父母的記憶很模糊。“我們登記的時候,會問尋家寶貝,你有什麼特徵,很多人都會說沒有特徵,其實頭髮有幾個旋,是不是左撇子,身上有沒有胎記或是痣,這些都是尋親時候很重要的特徵,我們的志願者得啓發他,反覆詢問。”張寶豔說,跟進志願者會從氣候、地理環境、家人姓名、成員、動植物、飲食習慣、方言等各方面啓發尋親孩子的記憶,縮小尋親範圍。

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裏,記者也看到了張寶豔的一組祕密武器——建國以來的全國鐵路旅客列車時刻表和部分省公路交通地圖冊,這些東西有什麼用途呢?

“像是1990年,五歲的羅剛被拐走,2012年他在網站登記了自己的信息,憑着自己兒時的記憶,畫出了家鄉的地形圖,”張寶豔說,因爲20年間鄉村變化很大,志願者們特意從網上買來了1990年的交通地圖,按照羅剛的記憶進行排查,經過180天的努力,終於幫他找到了家人。從志願者拍攝的視頻裏能看到,羅剛回家的那天,村子裏敲鑼打鼓、鞭炮齊鳴,吃一碗媽媽煮的面,羅剛說,還是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失孤》,裏面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原型就是羅剛。”張寶豔說,沒有志願者集思廣益,半年多的付出,僅憑一張記憶中的地形圖,羅剛的尋親之路還不知有多漫長。

科技引路 幫助更多寶貝尋親 讓更多家庭團圓

“一想到很多家長後半夜還守在網上,盼着下一條信息就是自己孩子的,就覺得這個網的責任很重。”

在秦豔友眼中,妻子張寶豔是個和工作拼命的人,“自從網站建立後,她就基本都是凌晨一兩點鐘才睡,早晨五六點鐘就起來了,無論走到哪兒,手機不能離,因爲隨時要關注尋親的信息。缺覺讓她在哪兒都能睡着,就這麼說吧,我們一起出差坐飛機,飛機在跑道上加速她知道,因爲那時候要關了手機,等到起飛她就睡着了。”秦豔友說,每天催張寶豔多休息一會,已經成了他的重要工作。

2009年,張寶豔提出“建立打拐DNA數據庫的建議”,被公安部採納。全國DNA數據庫爲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如今,在張寶豔的電腦上,點開“公安部工作羣”,可以看到來自各地300餘名打拐警察參與其中。張寶豔說:“公安打拐部門與‘寶貝回家’建立了綠色打拐通道。”

2015年,“寶貝回家”又率先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尋親領域。“我在網站上看到一位父親寫的詩,內容是思念被拐走的女兒豔豔和兒子健健,特別感人。”張寶豔說,通過交談,這位寫詩的父親告訴她,被拐走的健健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張寶豔立刻聯繫了警方,將健健弟弟的照片放到了人臉識別系統中進行搜索,果然,在廣東找出了一個相似度98%的孩子,DNA比對結果顯示,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搜索出來的那個孩子就是1995年被拐的健健。

隨着一個個被拐孩子回到父母身邊,社會各界給予寶貝回家網站的支持也越來越多。2009年,公安部提供了10萬元經費用於支付房租、購買設備;通化市爲“寶貝回家”解決了辦公場所、車輛,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爲網站設立了5個公益崗位;還有企業主動上門提供贊助。而張寶豔、秦豔友夫婦也一直恪守着寶貝回家網站成立之初便立下的死規矩,就是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收尋親者的錢。各項相關收支都在網站上公示。

“現在已經有1384個孩子通過我們寶貝回家找到了家,特別是2015年,寶貝回家登記失蹤孩子892名,已找到405名,除去意外死亡、離家出走、惡意登記的,未找到的孩子爲105名,找到孩子的速度反超登記丟失的速度。”張寶豔說,其實,從2009年4月份起公安部開展打擊誘拐及買賣兒童婦女的專項鬥爭,並規定兒童失蹤報案即立案,且將操縱流浪乞討兒童犯罪納入打擊的範圍之後,誘拐及買賣兒童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扼制,這從最近幾年網站的發帖情況就能看出來,“現在我們處理的急件很少了,多數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積案。”

張寶豔說,“其實找到1300多個孩子不是‘寶貝回家’的最大亮點,隱形的社會效應在於推動了公安部門打拐專項行動,普及了打拐知識,營造了打拐氛圍,使社會上拐賣犯罪得到遏制,更多孩子避免丟失的傷害,更多家庭少了骨肉分離的痛苦。”

在寶貝回家網站首頁,有這樣一組數字,時刻提醒着張寶豔、秦豔友夫婦,目前還有家尋寶貝23912人,寶貝尋家18895人,“覺得肩上的擔子還是非常重,還有這麼多人在尋找親人,如果不抓緊時間,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再也見不到親人的面了。”張寶豔說,他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儘快幫助他們找到家和家人,能儘早實現天下無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