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48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1

《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是由電視劇轉過來的,《辛亥革命》觀後感。我看這一部電影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讓我們在國慶假期看一部愛國電影並寫觀後感,爸爸媽媽也讓我瞭解一點中國歷史,所以我看了這部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新世紀電影城觀看了辛亥革命這一部愛國電影。剛剛進了新世紀電影城的六號放映廳,電影就已經開始放映了,讀後感《《辛亥革命》觀後感》。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爲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將來爲祖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2

歷史總是那麼真實,卻又那麼令人難以面對。

百年之前,帝國主義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國門,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衆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憤慨中決絕向前,意圖壯大中國,揚我國威。

在這片古老寬遼卻硝煙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爲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來,他們是人,不是神,當然害怕面臨死亡,害怕那冷血無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槍管……他們爲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拋頭顱,灑熱血,是他們的咆哮聲驚醒了沉睡中的雄獅。

辛亥革命,一個封建統治下的必然產物。

在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文化與思想的青年,爲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悄然成立了一個個革命的團體。這些團體成爲了革命的火種,成了日後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們,當許多仁人志士還在爲如何打破帝王統治的鐐銬而冥思苦想時,在中國湖北武漢,武昌起義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爲中國從封建統治走向新時代而打響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槍。

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人率領士兵鳴槍衝出營房,佔領了楚望 軍械庫,震動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了。經過一夜的激烈奮戰戰,革命軍佔領武昌。幾日後,武漢三鎮全部光復 。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兩百多年的清皇朝,還使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也同時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革命,爲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礎,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可這次革命是偶然爆發的嗎?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國還處於貧窮愚昧的,只要中國還處於落後捱打的,這次起義一定會爆發,它是封建統治下的必然產物。

時過百年,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先烈們的革命事蹟。是他們的鮮血和他們的生命的鋪墊,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幸運的,因爲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爲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必須牢記歷史,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品質,努力學習,爲我們的社會,爲我們的祖國,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3

“爸爸,什麼是《與妻書》?”餐桌上,我一臉鄭重地問道。

“是林覺民寫的嗎?‘書’就是信的意思,‘與妻書’就是寫給妻子的信。你怎麼會問這個問題?”

“因爲今天我們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那個林覺民在參加廣州革命前給妻子寫的,他被清皇朝殘忍地殺害了,我覺得他爲了革命慷慨赴死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從前老師對我們介紹各種革命的時候,我總是聽得雲山霧罩,不知所云。這次看完電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到底什麼是革命?爲什麼要革命?

電影裏孫文說:“革命就是救治中國。”

100年前被殺害的第一位女革命烈士秋瑾說:“革命是爲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爲了這種理想,秋瑾臨刑前可以笑着帶着木枷、拖着腳鐐,她的笑容是那麼從容、那麼溫馨。尤其是當她看到那個正在媽媽懷裏吃奶的孩子後,她輕輕地停下了腳步,她的眼裏流露出母愛的光輝,那一刻我在她的親切的笑容裏悄悄留下了眼淚。

黃花崗被害的烈士林覺民在《與妻書》中說:“革命是爲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爲了這種理想,當敵人企圖勸他投降時,儘管滿臉血污,他卻極其堅定地說:“不必了,我們一同舉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當我看到他的遺體在水中浮沉,最終被同盟會會員冒死打撈上來的時候,我震驚了,我從沒想到:原來有這麼多人願意爲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無論是當時的大元帥,還是戰場上默默無聞的“小湖南”;無論是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的徐宗漢,還是爲革命飲彈身亡的唐曼柔,他們全都是拿生命當磚石,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革命之中,他們渴望建立“共和制”國家,他們渴望實現民族的復興與富強。

正是因爲理想,他們才能在戰鬥中發揮出無窮的力量,才能贏取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現在的我,還是一個正在求學的孩子,我對未來有着無限的憧憬,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求學的道路上逐步找到可以爲之奮鬥、爲之獻身的方向,一旦理想確定,我必將向那些勇士們學習,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將勇敢地走下去!

我願那些在革命征途中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4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歷史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覺得這部影片看後卻久久不能釋懷。

這部電影,細膩,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影片片頭寧靜的那段告白,秋瑾帶着腳鐐走向斷頭臺的那一刻,初影時間很短卻讓我最爲感動,犧牲就義前她說:'我的死是爲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頓時,我有一種眼淚要衝出眼眶的感覺。

今天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真的不要忘記那些流過鮮血甚至犧牲的革命先烈,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及堅定地信念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歡笑和幸福。戰爭的場面讓人揪心,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勇敢的拋家棄子,拿起捆綁的手榴彈衝向清軍。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蹟,一幕幕不能忘記的場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片中的旁白說:'這場革命所謂何事?'秋瑾說:'革命是爲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溫和的世界。'林黨民說:'革命是給天下人謀求幸福。'孫中山說:'革命是使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這一句句,無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淚的原因是他們的美好願望。這些願望多麼美好。他們爲了他們的願望拋頭顱,灑熱血,只爲國人能過挽回失去的尊嚴!

片中的主人公孫中山,從一位醫生成爲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轉形,不僅推翻了封建帝國,發動了十一次武裝起義,其間越挫越勇,百折不饒,歷盡磨難,其堅定地愛國信念,深深的感動我們。爲了給

國家留下光明體系,他毅然辭職讓位,以總統一職換袁世凱叛清,實現共和制度,其偉大的人格令人景仰,這樣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爲了自己的信念最終成爲了一大偉人。如今,我們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所以孫中山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正因如此,當時的熱血青年才追隨他,爲之奉獻生命。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問,一百年前如果沒有這些爲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追尋新的希望,那麼中國將是怎樣的場面?慶幸的是,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和戎馬疆場的機會,我們該以新方式去開拓進取,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最後,謹以此緬懷我們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們能夠發自內心的去保持對於前輩先賢們的崇敬,並以其爲榜樣,激勵自己,爲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5

辛亥革命是什麼?

不是爲一家一姓的權力爭奪、改朝換代,而是爲國體的新生,確立主權在民的共和政體。是樹立自下而上、國家、政府由人民選舉產生,元首、官員是人民公僕的新政治理念,改變王權天授、王土王民、殺伐隨意的專制獨裁政體。

這是中國歷史的真正進化。

《辛亥革命》還未所有的革命者,爲革命捐款、奉獻生命的所有人進行了感人的辯護:從秋瑾、廣州起義烈士(實際可考人名爲89人)、武昌首義將士,以及舊體制內的同情者,清朝駐英大使的女兒唐曼柔,爲孫中山遊說西方財團停止對清廷貸款勇敢地站在舊體制及父親的對立面,最後隨父親一起自殺的女性。

林覺民的《與妻書》代表了年輕的革命黨人,爲什麼拋妻棄子、放棄富裕的家庭、個人的前途,去進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爲革命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勝利,也要爲革命奉獻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國近現代歷史最感人之處,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舊體制家庭的年輕人,甘願拋棄優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獻給革命,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是中華民族新生的不滅的源泉,魯迅所說的捨生取義的志士。

今天的人們,不應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也不應容許那些將自己的家庭、個人幸福奉爲最高人生標準的人對革命者進行肆意及陰險的誣陷。

革命也許不能完成所有的歷史使命,革命或許會留下歷史的遺憾,但中國近代歷史革命的進步意義,不容抹殺。智者如楊度、康有爲贊成君主立憲,主張所謂理性地改良政治,歷史已經給了這些有學問而無見識的學者以響亮的耳光。

在中國,只有徹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專制的毒害,才能讓人民有過上有尊嚴生活的機會。

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爲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紀念!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陰荏苒,一百年轉瞬即逝,今日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可否認辛亥革命爲我們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但我們也應適時回望,銘記歷史,在歷史經驗教訓中,把中國做大做強!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6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辛亥革命觀後感言。"這是中國革命的教父孫中山先生一句對於人生大義的領悟。

今天我滿懷着感動看完了《辛亥革命》這部影片,我深刻的意識到這是一部中國人必看的一部好電影,在離《辛亥革命》還差兩個月就到100週年紀念的時候,中國的藝術家、導演、演員在這樣的時刻給全中國人民奉獻上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電影素恰是振奮人心和具有吻合時代意義的。

我懷着情感去觀賞着那些理解革命意義的演員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飾演那些英勇赴義的革命先驅者。我的心,充滿感激,感激那些爲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光明奮鬥過的勇士,那些付出年輕生命和傷殘痛苦的先烈;感激那些前仆後繼、不懼危險、任然堅持着爲全體國民的未來拼搏並奉獻人;感激那些導演、編劇、演員爲我們帶來的一部具有偉大的革命意義題材的影片。

這是每個不瞭解《辛亥革命》意義的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的一部電影。很多的年輕人不瞭解歷史,不理解革命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會懂得,中國人現在的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進步,都離不開那些曾經先輩們曾經爲整個民族的未來做過什麼。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該去看看,再去問問--他們爲什麼要去那樣犧牲,那樣去做?他們是怎樣做的?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的幸福和安康是怎樣得來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不能不尊重我們的歷史,更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無數先烈們灑出熱血鋪成的通往光明殿堂的基石,觀後感《辛亥革命觀後感言》。如果我們遺忘了他們,遺忘了他們付出生命的意義,那麼我們怎樣能夠去尊重自己的存在,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康?

中國人民長久以來一直生活在千年的封建黑暗籠罩的統治下,我們如今的哪怕一點點陽光的生活,都是用無數英烈的血醞釀成的一道道光。祭奠爲開拓光明而付諸血汗與生命的先輩,就是我們後代要繼承他們的精神,爲了尋求更加光明的未來而繼承發揚他們無畏的勇氣與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在歷史的革命中可以見證到的愛與博大情感的力量,只有見證並繼承了那樣的情感與正義,生命的意義纔不會消失並得以延續,生命的價值就是繼往開來的爲更多的人的光明去奉獻自己。艾青的:"我的眼裏爲什麼常含着淚水。"因爲我們的淚水是用血肉鑄成的河流。

在救贖自己的路上,常常被歷史先烈們的英靈感動着,常常被情感高尚的人物滌盪着自己的靈魂,人有了這樣的感動,纔沒有浪費每一天生活的意義。

個人建議,在《辛亥革命》即將到來的`100週年紀念的時候,在《文化漫談》開展下研討革命的話題,是非常具有時代意義和歷史切機的一個非常好地題材。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7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96週年,很有幸和幾個同學一起參觀了辛亥革命紀念館,觀辛亥革命有感。本來以爲會有很多人去紀念這個日子的。到了那邊我才發現我錯了。管內冷冷清清沒有幾個人。中國人似乎很健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今天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九十六年前在這個地方發生的這個驚天動地,翻天覆地的壯舉,一個是中國從近代走向現代的壯舉,一個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的壯舉,就這樣被中國人給淡淡地忘了。革命黨人的所流的鮮血,似乎被波濤滾滾的長江水沖洗的乾乾淨淨。烈士的忠骨,似乎也被風風雨雨侵蝕的支離破碎了。革命黨人的正氣只能凜然於蛇山頂上,鮮有人問津。試問我們用什麼來告慰,革命黨人的在天之靈呢?

中國人啊,爲什麼這麼健忘?

也許是教育的緣故吧。記得我讀高中時歷史書上說:辛亥革命之後,出現了袁世凱復闢帝制和軍閥混戰,所以辛亥革命是一場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真的失敗了嗎?

看一個革命成功與否,關鍵是要看這場革命與革命對象關係之間的變化。如果這場革命本身戰勝了它的對象,那它就是成功的。如果這場革命被它的對象所打敗,那它就是失敗的。孫中山發動了十一次起義,前十次起義都被清王朝鎮壓掉了,所以前十次起義都失敗了。可是,辛亥革命也就是武昌起義成功了,不僅推翻了滿清王朝;而且從此結束了君主帝制。這場革命如果它既打敗了它的對象 ——清王朝,又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專制帝制,我們還能夠說這場革命是失敗的嗎?

首先從政治上來看,中華民國在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創建之後,全中國政治空氣濃厚民主潮流高漲。以宋教仁爲代表的民主革命家在國會裏面,爭取着各自黨派的利益和席位。這就是說不僅辛亥革命創造的國家是一個新國家,不同於大清朝那樣的國家。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創造的中華民國是一個建立了共和制度的國家,得從來沒有民主共和體制的國家,已經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的政治體制。從政治上來看,中華民國當然是一個新中國,一個不同於幾千年的舊中國的新中國。

第二,從思想上來看,自從中華民國建立以後中國人民獲得了極大的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輿論自由,觀後感《觀辛亥革命有感》。政治上的民主和共和的成功必然要帶來思想、文化、新聞、輿論的自由。就是因爲人民掌握了自己的輿論武器,人民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來反對袁世凱的復辟。這就是中華民國在思想上的自由所決定了的新聞文化出版的自由;所帶來的一個共和國的新氣象,也是共和的新氣象。

第三,有了思想的自由,有了輿論出版的自由,自然就會給文化的發展帶來蓬勃的生機。爲什麼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不是爆發在滿清王朝統治的時期,而是爆發在辛亥之後,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就?爲什麼中國的白話文運動不是爆發在滿清王朝統治的時期,而是爆發在辛亥之後,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普及呢?爲什麼中國的新文學運動也不是爆發在滿清王朝統治時期,而是爆發在辛亥之後?它不僅創立了中國的新文學時代,創造了一大批優秀的新文學作品,直到今天我們還不能超越她呢?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有辛亥革命在思想政治文化上,給知識份子提供了一個完全可以進行自由拚搏砥礪的時代條件。

第四,人民最關心的是經濟的發展。正是因爲中華民國的建立,從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一九年的八年當中,中國的民族工業、市場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擺脫了滿清王朝經濟改革腐敗的狀況。而特別可貴的是,也就是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創建的第三年的春天,一個沒有任何政府派人去領導,沒有任何政黨去管制的全國性的工商聯合會,在上海建立了。這是真正中國的民間企業家們,爲自己建立的第一個中國工商業者聯合會。

綜上所述,從政 治、經濟、思想、文化這四個大方面來證明了辛亥革命確確實實是成功的革命。因爲這四個方面的成功和進 步,恰恰就是辛亥革命的巨大成果。

以上就是我此次參觀紅樓所得的衆多感受中的其中一個,要說的其實還有很多。最後,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希望每一個和我一樣的中國人都要做到:銘記國恥、心繫祖國、施展報復、振興我中華!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8

今天,我們五年級觀看了電影《辛亥革命》,我看了後心裏久久難以釋懷。

我們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回顧百年前爲我們現在幸福生活而奮鬥的人,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與勇敢的犧牲。

開頭處,秋琺瑾就義前說:“我此赴死,是爲了革命。”這一番話,爲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

廣州起義,戰鬥激烈,起義失敗。七十二位烈士血染黃花崗。我的心緊張極了。這時,在海外的孫文遊說募捐,讓海外華僑同胞們爲起義的成功而募捐。

武昌隨即起義,在這場戰鬥中,戰士們個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勝利,但陣亡了四千多人······

孫文在海外阻撓了清王朝向四國銀行借款計劃,使清王朝更無能。孫文是從一位默默無聞爲人民服務的醫生,到迅速成長爲革命領袖,因爲他的無私,對人的守信。所以有着許多人寧願追隨他,也不願受清王朝的賄賂。

當孫文當上臨時大總統時,卻表示誰能推翻清王朝,他就讓位。看出他的無私,不光爲自己着想。最後讓位於袁世凱,看出他的守信,但這不能使中國富強。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我們國家,但是,有了辛亥革命,就等於掃除了兩千年的封建制度,爲我們後面的革命打下了基礎,爲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意義,是它推翻了清王朝,是它翻開了我們中國嶄新的一頁!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9

1911年,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0xx年上映的電影《辛亥革命》爲我們生動還原了這樣一個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氣數將近,內憂外患,時局動盪,亂世之際,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面臨着的重大歷史變革。以孫中山爲首的仁人志士意識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國,他們組成一個個革命政黨,旨在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 我們能從大銀幕中更好更生動的瞭解到在這一過程中,無數革命者的流血犧牲,還有更多的革命家站出來與落後的封建體制作鬥爭,終於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此期間,黃興、黎元洪、隆裕太后、袁世凱、汪精衛、宋教仁、秋瑾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爲輝煌的篇章。

想起辛亥革命,我們回到了一個世紀前,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隨着各省份的獨立,在孫文的領導下革命最終取得成功。《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的描述了當年動盪的歷史。辛亥革命誕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資產階級萌芽與日益加深帝國主義侵略共存的時代,電影把革命產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義做了生動細緻的闡述。

電影以秋瑾就義爲起點,以廣州起義、孫文海外遊說募捐、黃興國內領導武昌起義、晚清政府內憂外患、各省獨立解放、孫文就職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等爲主線,戰爭、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讓人有夢迴過去的感覺,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通過之前的學習再加上這部電影的觀看,我覺得關於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有很多。這種種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根源於當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在教科書中,我們所知道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的綱領,也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忽視了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廣大農民的力量,沒有充分依靠羣衆來作爲革命堅實的根基,使革命缺乏廣泛的羣衆基礎,而且同盟會組織渙散內部派系複雜,起不到革命政黨的領導作用。再加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裝。辛亥革命便由此失敗了,雖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還沒能救得了中國,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爲中國人民鬥爭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再次,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法令,爲以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制定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的愛過熱情和民族覺醒,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最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對推動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鬥爭都有重大影響。其實,不妨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功的。

看完《辛亥革命》,舊中國一幕幕歷史畫面真實展現在眼前,身臨其境,感觸頗深。作爲一名大學生,深感到要不斷磨礪自己的心志,奮發圖強。並且最重要的是作爲一名國民來講,無論民族危急時刻,還是和平年代,都應該始終對這個國家抱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榮譽感。

回首過去,放眼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並默默地指導我們一直前行。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10

金秋十月,陽光燦爛。20xx年10月23日上午,我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

紀念館爲石料建築,整體建築外形如一方石塊,平靜地置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入口處,一條跨越水面、向上斜長延伸的走道直通大門――寓意着“共和之路”。石塊已被鑿開,隱喻辛亥時期英烈們開天劈地的勇氣和艱苦卓絕的歷程。12米寬的道路從缺口穿入,筆直、向上。道路上隨機陳列着辛亥英烈鑄銅雕像,似在沿路而行。作爲參觀流線的主軸,當人們穿梭於英烈雕塑叢中,彷彿時空又回到了辛亥革命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穿越厚重的石壁,盡端豁然開朗,象徵着辛亥革命翻天覆地,揭開推翻了滿清帝制的序幕和石破天驚的曙光。中山先生背影雕像矗立在路的盡頭,又是路的最前方,似在思索中國未來的方向。

通過參觀,我、不僅對辛亥革命這段流芳百世的歷史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同時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禮,深刻認識到作爲新時期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時間讓辛亥革命成爲了不朽的歷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華這塊火熱的大地上。江水浩蕩,青山崢立,承前啓後,揚帆激行,在偉大革命精神鼓舞與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將爲祖國的統一富強而更加努力拼搏,爲之奮鬥不懈!我們不應該忘記過去,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今天我們瞻仰辛亥革命紀念館,就是要在全體預備黨員中繼續發揚中華兒女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切革命先驅們與時俱進的革命精神。

時間讓辛亥革命成爲了不朽的歷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華這塊火熱的大地上。江水浩蕩,青山崢立,承前啓後,揚帆激行,在前輩偉大革命精神鼓舞與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將爲祖國的統一富強而更加努力拼搏,爲之奮鬥不懈!

雖然辛亥革命過去了近一個世紀了,但是孫先生爲追求民族獨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而奉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他歷盡艱辛,踐行了他所說的“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誓言,更是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值得後人學習。

在當今這個和平的大環境下,我們仍然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時刻牢記以前的經驗和教訓;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革命黨人的犧牲精神和自我奉獻精神,也要充分的發揚民主,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堅持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爲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作爲新時期的大學生黨員,更應該倡導這種敢爲天下先、敢爲民生灑熱血的精神,將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貢獻於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11

20xx年5月20日,在歷史老師的帶領下,我隨班級參觀了位於武漢閱馬場的辛亥革命博物館。博物館內栩栩如生的浮雕蠟像、鬼斧神工的場景模型給了我切身感受當年血雨腥風的革命氛圍、豪情萬丈的革命壯志的機會,使我對辛亥革命的重要歷史意義產生了更爲深刻的認識。

兩次x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接連失敗,清政府的腐朽墮落暴漏無疑,封建制度同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巨大差距愈來愈成爲仁人志士心中邁不過去的心坎。國內一波接着一波的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爲了追求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無數的愛國人士拋頭顱、灑熱血……然而,面對強大的帝國主義侵略,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仍然任重道遠。於是在舉國沉默之中,迸發了一聲驚天巨響,在九省通衢之武漢,以孫中山先生爲代表的革命志士打響了震驚世界的一槍!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了!這成爲了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儘管由於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羣衆,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袁世凱最終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我們仍應該看到,辛亥革命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之後,民主與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沉寂的中國迎來了在社會風氣,經濟建設,等各方面的全面思想解放。反動統治從此失去了其長期存在的根基,這也是我們稱之爲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眸百年已蒼然流逝,辛亥革命之金戈鐵馬已化爲歷史塵埃。然而這段革命志士浴血奮戰的歷史卻以一種精神力量的形式得到了傳承,這便是我們現今仍積極倡導的首義精神。正如革命志士在和平請願已無絲毫希望之時迫不得已選擇採取暴力革命這般“激進”手段一樣,首義精神時刻提醒着我們,當意識到一個局面無法以溫和的方式改變時,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發出我們的怒吼,用一種勢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這一種我們所不能容忍的局面。同時辛亥革命的失敗也值得我們深思;正是由於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羣衆,辛亥革命纔會這麼快的走向失敗,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纔能有效地喚起人民的力量。

新的時代新的起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該產生新的氣象,我們要學會繼承和發揚首義精神,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

方面發揚敢於鬥爭,敢於挑戰現實的精神,回顧百年前的先人爲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奮鬥與犧牲,仍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