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穹頂之下》有感(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2.67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穹頂之下》有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觀《穹頂之下》有感(精選5篇)

觀《穹頂之下》有感1

自離職央視後,沉寂許久的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昨日攜個人視頻新作《穹頂之下》宣告歸來,並在短時間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以及全民討論。

崔永元說:"(穹頂之下)非常好,是1個好的科普教材。它的數據、推論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覺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崔永元還說"我認爲柴靜該說的都說了。就像1個人去醫院檢查身體一樣,1個ct檢查準確地診斷出了病症,而治療要靠其他科室,做新聞的就好像做檢查一樣,只負責探求真相,是不應該開處方的。至於說該淘汰什麼產業、政府部門應該做什麼,做紀錄片的不應該去涉及這些。"

很多公衆人物都對《穹頂之下》發表了看法,我之所以特地將崔永元對柴靜的《穹頂之下》的評價拿出來,是因爲他說的這番話和我對《穹頂之下》的基本看法很相似。

一、穹頂之下的"對"

《穹頂之下》是一部很直白很接地氣的科普片,柴靜把一些很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據,晦澀的術語等轉換成具體的案例、視頻和動畫片的形式展示出來,並且採用新媒體全網覆蓋的方式,讓公衆直接認識到了"霧霾"也讓公衆意識到了"霧霾"這個危害社會與人類的大問題。

這部紀錄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講了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裏來,我們該怎麼辦?數據的來源也很明確。所以柴靜在製作這部紀錄片是使用了“數據新聞”這種新型的報道方式,她使用了大量的數據,並且幫助我們去解讀這些數據。至於這些數據本身暫且不提,利用數據來說話無疑是比較直觀、可信、權威的,簡單粗暴,讓人不得不服,而且也很符合當今的大數據背景。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給我衝擊力最強的也正是這些數據。

柴靜的《穹頂之下》極具人文關懷,她以媽媽的身份出發,更加親民衆,接地氣,使得一部公益科普性質的紀錄片"軟化"了,可也因此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公衆的共鳴,引起公衆對這件事的熱烈討論。所以,很多人也因此開始發現自己身邊的污染問題,並且開始重視這些問題。

我的老家很多人家都有竈臺,需要燒柴,燒乾草或者是燒麥秸。每次回去聞到那種味道,我就覺得,啊,這是老家的味道。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被我認爲是老家味道的東西其實就是ph2.5的來源之一。正如柴靜所說,燒柴燒煤經常讓人感受到溫暖,所以我們往往會下意識的忽略其所帶來污染問題。

而今年,我是在老家過春節。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原本靜謐的夜晚被鞭炮聲,放煙花的聲音所打破。放鞭炮,熱鬧喜慶,但是那1個晚上,煙塵瀰漫,空氣全是鞭炮火藥的味道。柴靜沒有提到鞭炮、煙火帶來的空氣污染大概是因爲它們所佔比例不高,但是我認爲這些是春節期間空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而且主要集中在農村以及一些小城鎮。

還記得柴靜有提到這麼1個有趣的例子,洛杉磯有1種罐頭,裏面裝的是洛杉磯的空氣,上面的標語寫得是:如果你有恨的人就買一罐送給他。這是1種諷刺,但如果有一空氣氣真得變成了人類殺手的時候,是不是我們每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都需要揹着空氣過濾裝置?

其實生活在深圳,然後現在學在湛江,這2個地方都是的環境都比較好,所以我對污染、霧霾並沒有太直觀、太深切的認識。但是在看到《穹頂之下》當中,北京、山西等地方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霧霾,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對我們人類造成一系列的危害時,我才感覺到霧霾的兇狠以及來勢洶洶,就像是一隻長着血盆大口的怪物,企圖將我們一口吞噬。我們在我們周遭很少看到霧霾,但這不代表在我們國家,霧霾不是1個大問題,就好像我們沒有看到什麼交通事故,但每天仍有人死於交通事故一樣。

"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真的必須行動起來,一同對抗霧霾與污染。作爲普通公民,我們做的事情有限,但是隻要我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正如《穹頂之下》裏面提到的一樣--出行儘量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搭公車、或者是與他人拼車;隨手拍照打電話舉報拖着黑色尾巴的車輛以及工業污染源;建議直排油煙的餐館安裝過濾裝置;拒絕購買污染企業的產品。這些事情我們都可以做到不是嗎?

所以不要認爲環保、治理霧霾是國家的事,我們同樣可以爲此做出貢獻。

二、穹頂之下的"錯"

而這部紀錄片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有關中國石油那一部分內容。其中,柴靜在採訪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前總工程師和國家石油標準委員會主任曹湘洪時,這位曹湘洪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柴靜的犀利問題,曹湘洪每次的回答都避重就輕,這讓我看得挺惱火。而接下來,柴靜和環保部門去查1個小村莊的民營加油站時,老闆那種囂張的態度也讓我感到憤懣。

我是個學生,不開車,所以對油價的關注度不高,但是從柴靜的講述當中我也能意識到關於石油的一些問題的嚴重性。而自然,中國石油、中石化也引起了我的強烈質疑--爲什麼他們不升級?他們壟斷石油這麼多年究竟攫取了多少利益?當然也質疑一些當今的民營企業,質疑它們的油的來源以及油的品質,以及質疑它們究竟是在推動中國的發展都還在給中國的發展拖後腿?

還有一點就是--柴靜提到"保護落後是沒辦法創新的",所以要開放市場,支持公平的市場競爭,支持新興產業。但是這個"新興產業"指得是哪種"新興"?指得是"新能源"產業,還是其他私有產業抑或是外國資產?我們都知道能源對1個國家的重要性,如果把能源開放出去的話,總覺得像是把自家的後院向未知的陌生人完全敞開。

然後我與我的一位老師討論這些問題。這位老師是在石油勘採企業長大的,也考察過民營油田、油井,她認爲柴靜對是有部分的論述不夠專業,嚴謹,傾向性過強。她還說,"我只希望科學歸科學,情懷歸情懷,柴靜的作品與美式遊說團的相關性,柴氏概念股崛起,中國石油公司不止兩家。深圳近十年治霾成就不是假的。""柴靜的所謂引進競爭,其實是爲資本新貴進入國家命脈工程的公關,私營老闆不滿足財富,他們想要權,以血汗起家的人,只會把國變成他個人的家。"

這位老師說的就是兩點,一就是中國石油公司不止兩家,我們不應該盲目的去批判。二是支持私營不一定靠譜,因爲有些人會把私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之上。

輿論,是社會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對國家政權,政府行爲的監督和制約,是輿論的社會控制作用主要表現之一。

觀《穹頂之下》有感2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我唯一一個沒有使用快進,從頭看到尾的國產紀錄片。不誇張說,它代表了我看過的國產紀錄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個生活在霧霾陰影下的國人觀看。柴靜在片中講述了三個問題,什麼是霧霾,造成霧霾的原因,我們該怎麼辦。

《穹頂之下》獲得大衆支持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多數批評來自質疑片中內容是否科學,結論是否嚴謹,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否有效。儘管這些批評有它們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認爲瑕不掩瑜,並不影響《穹頂之下》成爲一個經典的霧霾科普片。毫無疑問,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到了嚴重影響每個人生活的程度。儘管霧霾是否造成癌症發病率上升等問題還存在爭論,但以此否定《穹頂之下》,我以爲屬於見木而不見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靜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表現得比較嚴謹,我在本文最後會對這些問題簡要談談看法。這個文章重點談《穹頂之下》反映的兩個重要經濟問題。驚訝的是這些問題在討論中並沒有受到多少重視,但我認爲它們是這個新聞調查的核心貢獻。

《穹頂之下》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膽批評了政府在環保方面的兩個硬傷。第一,該伸手管理的地方沒有出手,造成環境嚴重惡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該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長,以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爲理由鼓勵和發展了一批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的企業。

一些批評者把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直接對立起來,認爲中國目前是發展中國家,不應該採用西方的環境標準;如果強調保護環境,就會降低中國經濟增長,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些觀點聽似有理,但存在很強誤導。首先,中國採用的環保標準已經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現狀,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其次,污染環境獲得的成本優勢根本不能稱之爲“國際競爭力”,屬於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行爲,不可能長期持續。不客氣地說,這種通過污染自己環境來壓低產品價格的做法,從本質上講是犧牲自己的環境來補貼國外消費者的愚蠢行爲。

作爲科普性質的新聞調查,《穹頂之下》最大的貢獻和成功,是對大衆環保意識的喚醒。市場在環境問題上的失靈不僅表現在污染人不用買單,而公衆也往往不重視自己權利受到的傷害。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存在空氣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氣污染甚至有過而不不及。爲什麼單單霧霾問題得到這麼多人重視?原因很簡單,霧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觀,直接受影響的人數更多,而且直接影響到了最有話語權的城市人羣。在過去幾十年中,儘管大衆的環境權利一再被污染企業侵犯,多數人基本都採取了事不關己的態度。希望《穹頂之下》帶來一場環保意識的變革,推動大衆主動參與和督促政府做好環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改善環境纔可能不再成爲一句空話。

此外,《穹頂之下》還成功在下面幾個方面。第一,選題好,瞄準了一個關係的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到美國求學後,每次回國除了爲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親朋好友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興,一個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空氣質量的惡化。一次到北京開會,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專門打電話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讓我去前買個防毒口罩備用。電話結束後,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頂之下》內容相對客觀,資料翔實,問題深入。柴靜的採訪非常專業,敢於理性地挑戰被採訪者的觀點,以此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最可貴的是在影片製作上充分考慮了觀衆的承受能力,通過直觀形象的形式進行科普。和多數說教式國產紀錄片不同,柴靜在《穹頂之下》裏通過數據,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而引發觀衆思考。儘管有人指責該片不夠嚴謹,但作爲科普片,我認爲柴靜已經做得非常出色。她採訪了普通民衆,醫療和環境專業人員以及政府官員,從多個角度展現了霧霾問題。就客觀性和真實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轉基因調查高出無數個數量級。比如她並沒有一口咬定霧霾是造成中國癌症發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過醫生之口用猜測的語氣提出這個問題。她更沒有把女兒的病歸咎到霧霾,而是作爲自己更加關心健康和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認爲這種表達方式存在誤導性,這個完全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作爲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觀衆,不應該被這種表達方式誤導。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靜的私生活爲由,或者臆測她收了國外敵對勢力的資金,真正意圖是破壞和私有化國企這些陰謀論的角度反對《穹頂之下》。這些情緒化的反對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反駁。

觀《穹頂之下》有感3

“柴靜門”事件在網上的關注日益增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態度,無論評論如何,事實都不會改變。

《穹頂之下》這部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集了時下熱點的霧霾問題。柴靜自費100萬拍攝這部記錄片,一條舊仔褲,一襲白T恤像沙龍主人般向圍坐的聽者介紹投入調查的心理動力、調查的思路和複雜的感受,解釋有關霧霾的性質和危害、來源和構成的科學原理、調查的過程和結論。她實地考察,親自到曾經遭受過嚴重霧霾侵襲的地方;她走訪有關部門,收集中國近十年空氣污染數據;她向曾在此類空難中遇害的人們表示衷悼;她用一個個通俗、形象、殘酷的數字警醒世人。

視頻發佈後,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她賣國,說她用美國的錢來指責中國的不好;有人說一個移居到美國又在美國生孩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說中國;還有的人卻十分支持她的這種做法,我更是其中之一。我認爲,柴靜講述的,是客觀的,是真實存在的,這與她是什麼人,做過什麼事沒有關係。一句句話揭示着事物的本象,直指問題的根源,犀利而尖銳,有如一支支利箭射向環保、交管、質檢部門,可有誰敢於站出來承認已發生的.錯誤,爲之羞愧、臉紅?又有誰會爲今日的惡果買單?作爲一箇中國人,一個生活在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更有責任幫助國家找出存在的問題,爲我們休養生息的環境更加美好而貢獻一己之力。

當然,在一個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可能會出現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兼顧環境,但保護環境卻不應與發展經濟衝突。大氣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便是空氣中的工業廢氣和各種可吸入顆粒物。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我們應加大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是可清潔、可再利用的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更要減少對大氣的環境壓力。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在面對責任時不互相推託、推諉,勇於擔責,不給那些非法經營的商家、那些排污量大並超標的企業有可乘之機。地球是大家的,保護這唯一的家園,是地球上每一位公民共同的責任。

生活在穹頂之下,已然成爲事實。也許我們每一個人,改變環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用並不大,但只好我們從自身做起,就會影響帶動許許多多的人去保護環境,也希望社會上能出現越來越多像柴靜一樣的媒體人。

觀《穹頂之下》有感4

“在人們沒有發現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這是柴靜在紀錄片《穹頂之下》中對於霧霾簡介中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我進入了一個瞭解霧霾的世界。對於霧霾一直是一無所知的我,這一次將它瞭解了個底朝天。

柴靜將兩個主要導致霧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禍首:煤礦和汽油。中國人自從進入銅器時代後對於煤的使用是日益頻繁,到了鐵器時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科技發達的現在,煤,始終是人們賴以使用的礦物,然而好礦會越用越少,而劣質礦則會變得多了起來,對於劣質礦物人們採用洗煤的方式讓它們變得“乾淨”,但許多人都想跳過這個燒錢的過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導致燒出來的黑灰變得更多,當這些東西進入大氣,就成爲了霧霾的主材料。

當然汽油也是一個導致霧霾加強的主要原因。許多不達標的車在不安裝尾氣過濾器的情況下連夜奔馳,導致空氣被嚴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揮發,以及人們的過度用車讓霧霾變得如此囂張。

不僅如此許多工廠也以身試法,做許多法律上不允許的事,然而這一切是爲什麼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人類自己。就拿煤礦的事來說,許多老闆爲了省錢而不洗煤,也爲更快的賺到錢,讓下一批煤儘快的給他賺錢,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質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許多礦廠老闆更是大量的將劣質的褐煤送到其他老闆手裏來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們自食其果的一個例子。汽油也是一樣,任何一輛被查出超標的車都不願意裝處理器,都是一個理由:省錢。就爲了省錢所以買假車和國四的標來瞞天過海,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穹頂之下》所要告訴我們真正的東西。

“在空氣中我聞到了錢的味道。”這是柴靜在節目裏的一句原話,爲了錢中石化提高石油價格,降低排放標準;爲了錢煤礦廠老闆拒絕洗煤;爲了錢卡車司機拒絕裝過濾器;爲了錢那些造假車的人以身試法;爲了錢所有這些不過環境變化的人,最終拉着我們與他們一起吃他們種下的苦果。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霧霾,而是自己。

觀《穹頂之下》有感5

今天柴靜的《穹頂之下》幾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稱讚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達自己行動的人。

看了前十分鐘,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猶豫一個問題,霧霾這個涉及到多個因素和社會環節的問題,不是一時能解決的,雖然我沒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確認如柴靜所說我們個人的力量和行動真的微乎其微,對於整個污染物的減少或許起不到任何作用。看着看着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養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藍天的春城。什麼纔是生活的本質,我想不是財富,不是物質,而是窮盡一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着,快樂的活着。我還年輕,我感覺不到霧霾對我身體的影響,我感覺不到呼吸不暢,我只能感覺到霧霾的天空帶給我的壞心情……我記得協會的小孩恐龍跟我很開玩笑的說過一句話:我不想去北京,我這個人對空氣質量的要求有點高。那時候有點會笑他,可是現在想來自己也是一個如此熱愛生活的人,爲什麼還要呆在北京呢?

隨着視頻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觸目驚心的數據,衆所周知的所謂祕密、現實,一些讓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關注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她用大量的數據來說明霧霾的來源,構成,國家現狀,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條數據都是可靠有來源有支撐,闡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習慣卻又很無力的話題。我一直覺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麼渺小,即使我改變不了別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這樣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會受到蠻大的衝擊,有時候我的家人甚至會跟我說:你再這麼環保,我們跟你生活都不習慣了呢。看到這段視頻,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麼強烈的自我約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裏,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氣,逃避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你恰逢在環保事業上,在減少環境污染上做着我們企業能做的,也確實起到作用的事業,爲什麼不堅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環保事業也應該是我們繼續戰鬥下去的動力。

不管是能源結構的問題,還是執法力度問題,或是企業國家社會責任感問題,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都是很難企及的,我們可以討論它,深究它,批評它,可是我們甚至連給相關部門一個建議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機會都沒有。但是思考本身就會帶來價值,它會指導一個人的行爲意識,而這些又是我們多麼欠缺的東西。

最後看到柴靜凝視着那個星球,它在孤獨的旋轉。我想起20xx年我們到武夷山玩,我在山裏第一次看見銀河,如此清晰,非常雄偉的橫跨在整個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會讓你爲之驚歎。24年第一次見到,未來再見到又會是第幾個24年?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呢?

柴靜是通過她的女兒看到霧霾的,我不希望通過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霧霾的嚴重,此刻,每個人都應該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