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總結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7.01K

同志們:

教育工作總結報告範文

在第二十一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在這裏隆重召開全區教育大會,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區委、區政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精心籌備,爲加快我區教育改革和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北京市教育大會和郊區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後五年我區教育工作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和全區廣大教育工作者,統一思想,深化改革,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爲加快全區經濟發展,推進社會和諧進步做出新貢獻。

一、五年來教育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教工委、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門、各單位密切配合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得到較好實施,全區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一)教育投入不斷增加,教學環境明顯改善。

五年來,累計投資2.7億元,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平中體育館、北師大附屬中學初中部、六中教學樓、二職高綜合樓、第八小學等20多項重點工程建設。改造了13所中小學基礎薄弱校,徹底取消了明火取暖,中學全部通過規範化驗收。山區教育三年建設工程全面落實。建成了北京信息技術教育傳播中心平谷分中心,110所中小學開通校園網,實現了“校校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優化了教學環境,爲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教育結構逐步優化。

積極倡導辦學主體多元化和辦學體制多樣化,教育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平谷中學與日本夏關早丙高等中學形成共建,先後向日方輸送7名高中留學生。建立北師大附屬中學託管辦學模式,促進了教育資源優勢互補。成立首家校企聯辦北京漁陽交通中等職業學校,爲全市出租車行業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此外,爲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將北屯農職校劃爲平谷中學分校,在黃鬆峪中學開設了高中學段,等等。這些舉措不僅滿足了廣大羣衆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而且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初步形成了辦學主體多元化和辦學體制多樣化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三)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基礎教育得到加強,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保持100%。中考、高考錄取率連年攀升,平谷中學和北師大附屬中學進入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校行列,平谷四中成爲北京第十四中學分校。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發展較快,終身教育體系初步建立。成立聯合大學平谷學院,建立計算機實訓基地,職業學校畢業生8300人,就業率、對口率分別達到100 %和85%。加快實施成人教育 “四項工程”,組織青年農民轉崗、農民遠程教育、綠色證書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各類培訓20萬人次,創建了市級示範性社區教育中心,職業和成人教育在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前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進展。第三幼兒園成爲一級一類園,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已達到60家,殘疾學生教育逐步形成以特教中心爲骨幹、隨班就讀爲輔助的特殊教育體系。

(四)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堅持把德育擺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認真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較好地發揮了德育在學校工作和青少年成長中的導向作用,促進了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堅持實施科研興教戰略,牢固樹立質量觀,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監控與評估機制穩步推進,在教學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五)師資建設得到加強,綜合素質有所提高。

以師德建設爲核心,以創建學習型校園爲載體,啓動了名校長、名教師工程,開設了中小學校長論壇,建立健全了幹部教師競爭上崗和職評導向機制,不斷加強幹部教師隊伍培訓,涌現出一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幹部和教師。目前,全區已有特級教師2名,市級骨幹教師57名,學科帶頭人5名,區級骨幹教師 388名。小學、初中、高中、職高教師學歷達標合格率分別達到100%、93%、86%和85%,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到40%,初中教師本科學歷達到36%,有近10%的初高中教師已完成或正在研究生課程班進修。

 (六)依法治教力度加大,育人環境健康有序。

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方針,深入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確保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五年來各級各類學校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進一步完善法制宣傳教育體系,增強了中小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大了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整頓力度,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狠抓了“一費制”的落實,強化了招生、考試工作監督檢查,營造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

同志們,五年來,我區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新成績。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市教工委、市教委的熱情指導和大力支持,歸功於各部門各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密切配合和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