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學識都 人氣:2.55W

一、指導思想

教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的方針,充分利用社區企事業單位、居民區,廣泛開展宣傳,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從社區實際出發廣泛開展羣衆喜聞樂見、健康向上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社區文化活動,陶冶社區居民的情操,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增強社區成員共建家園的社區意識,形成與地域環境、歷史文化、成員價值趨向相適應的社區精神,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

二、具體工作:

1、利用各種節日、紀念日在社區進行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民主法制、民族團結、環境保護、計劃生育、文明行爲等項教育活動的教育宣傳。教育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意識,以青少年和老年人爲重點,多參加戶外活動,帶動社區全民健身,達到濃烈的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積極籌備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並於8月26日舉辦了象棋比賽。

3、加強各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及失足青少年的幫扶宣傳工作。發放了宣傳手冊,大力宣傳《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等法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淨化育人環境,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4、開展好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成人教育培訓工作。制定了全街培訓工作、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計劃,利用召開專題會的形式,組織開展了基層黨校黨員培訓活動。社區學校及社區居委會充分利用了教育陣地,開展了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爲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提升人民羣衆的文化品位、個性化需要爲目標的文化休閒教育等。

5、組織居民開展“熱愛家鄉、弘揚美德”爲主題的教育活動,回顧歷史文化,讚頌新的歷史的重大變化和輝煌成就,充分展示歷史的變遷、文化的發展、魅力的無窮,進一步激勵人民的自豪感和建設的自信心、必勝心,增強建設社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次讀書節活動的舉辦,充分展示了近年來學習型社區以及各種特色創建活動的成果,有近百名社區居民、職工和學生參與到讀書節活動中來。

爲了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加強了培訓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要求,對社區負責社區教育工作的幹部進行了市民學校、基層黨校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的培訓,從新時期教育培訓工作的要求出發,提出“三高”要求:即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不斷提高培訓工作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爲出色完成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推動學習型社區的創建工作整體上水平。

三、以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爲主

緊緊圍繞工作大局,在領導的直接帶領下,全面反映多年來加強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及學習型家庭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宣傳迅速反映,積極主動,將我街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手段、新機制中涌現的典型事蹟宣傳出去。

一、全鎮教育發展概況

(一)基礎教育任務全面完成

20xx年末全鎮總人口3.7萬人,鎮域總面積72.4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800餘人,楠楊常住人口20xx年場常住人口約120xx年文盲,從業、就業能力增強,羣衆文化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三年來成人教育實用技術培訓615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130餘人,指導性培訓1107餘人,崗前培訓1023餘人)農村勞動力培訓面不斷擴大;脫盲鞏固率達100%。

二、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學校義務教育。

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基礎教育工作,在校園裏開展“捐資助學”,“兩免一補”活動,關愛女孩,關愛殘疾兒童,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享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三年來無一個兒童輟學,學校基礎教育得到全面貫徹執行;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爲學校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創新辦學模式,引進機關幼兒園成功領辦楠楊幼兒園,推進了教育城鄉一體化進程;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技術達標率100%;民師問題基本解決。

(二)加強成人教育。

隨着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5.12地震後,災後住房重建實現了農戶的高度集中,農戶生產半徑加大,成教管理中心根據本鎮的實際情況,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進行實用技術、勞動就業等培訓,爲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巨大作用。

1、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針對我鎮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多,且專業技能較低的現狀,成教學校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資源,組織全鎮各類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多種專業技能的培訓。

一是提高培訓針對性。爲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在農發局、就業局、村社區、學校、企業的配合下,對村社羣衆進行摸底,瞭解需求,然後制訂了科學的培訓計劃。按計劃落實培訓工作。近年來主要培訓內容是農業實用技術、特色產業開發、特種水產養殖、經濟果林種植、高產技術、特種畜禽飼養與防病以及農家樂經營管理等。

二是提高培訓質量。爲提高培訓的質量,我們對授課教師作了慎重的配備,採取“土專家”講解,農科專家“請進來”的方式上課。“土專家”、農技專家、職高教師當場示範使參培者得到較大收穫。

三是提高綜合素質。爲提高當代農民的綜合素質,鎮還舉辦法律、環保、社會生活常識、計生、衛生保健、科技信息、市場經濟等專題的講座、培訓,增強了農民的法制意識,市場經濟意識。三年來全鎮近6000人次參加了各類培訓,張貼、散發各種招工信息數千餘份,許多農民從培訓中受益,並走上了就業之路,富裕之路。

2、創新培訓形式,凸顯種、養殖重心。

(1)加強種養殖技術培訓。我鎮的種養殖業(種蔬菜、種大蒜、種木耳、養豬)已有一定基礎。這就需要一大批技術過硬的種養殖戶。爲此,我們以楠新、紅廟、官倉、熙玉村種養殖爲依託,組織農民現場參觀,學習種養殖技術,並在全鎮推廣。三年來,多次組織現場培訓,使現代養殖技術不斷提高並轉化爲經濟效益。

(2)重視示範區建設。三年來,我鎮充分發揮“農科結合示範基地”的示範作用,每年堅持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農戶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和專業諮詢。目前大麴、花園獼猴桃基地已成規模,楠新甜葉菊種植已見成效。實用技術培訓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等優勢得到發揮。

(3)居家就業培訓。積極推廣服裝加工、插花、手工刺繡、編結、物業管理等居家就業實用技術培訓,爲羣衆增收創造條件。現已建立“樂江服裝加工培訓基地”、“文林村大棚蔬菜培訓基地”、“永樂村、楠新村手工藝培訓基地”,真正實現了居家就業。

(4)建立勞動力信息庫。爲有序轉移勞動力提供有力支撐,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力度。聯合工會、就業局加強了與用工單位的聯繫,瞭解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就業情況,注意做好再提高培訓工作,努力使被轉移的勞動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

三、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檔次。

(一)增加教育投入,“5.12”地震後,在福建對口援建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新修了兩所九年制學校和兩所幼兒園,並配套完善了各項硬件、軟件設施。每年召開教師節表彰大會,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繼續加強基礎教育,鞏固義務教育辦學成果,保持入學率、完成率100%,促進和提高全民素質。

(二)重視科學興農戰略,繼續加強成人教育。結合產業調整科學規劃,重視搞好成教學校基地建設,提高辦學條件,創新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技術素質,使其更好的爲農村經濟建設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三)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我鎮綜治辦、城管辦和文衛計辦聯合組成整治小組,對我鎮的兩所學校不定期進行檢查和整治,通過經常性的整治,淨化了校園的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