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學校康復工作總結

學識都 人氣:2.79W

.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的。下面爲大家整理的是特教學校康復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參考~

特教學校康復工作總結

一、注重機構自身建設,爲康復項目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學校康復部自成爲聽康、智康、孤康三類殘兒康復定點機構以來,就十分注重機構的自身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抓制度建設。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通過制定如教學教研管理制度、康復質量管理與評估制度、安全衛生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師生考勤制度、教師和家長培訓制度等等一系列相關的工作制度,確保了康復教育的各項具體工作有章可循,按規操作。二是抓隊伍建設。人是一切活動中具備主觀能動性且最爲必要的因素,爲了滿足康復訓練需要,本學年度機構組建了一支有12人蔘加的康復教育團隊,負責承擔項目內56名孩子的訓練任務,師生比達到了1:4.5,充足的師資爲學生的康復訓練提供了量和質的保證。同時,機構還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專業合格率逐年上升。三是抓職能建設。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不斷優化如教學管理、安全衛生管理、財務管理、質量評估管理、檔案管理等,從而爲參訓對象提供了優質的康復教育服務。二是體現服務的社會性。每個月家長們都能接受相應的培訓,參訓率可達100%。項目安置任務能得到很好的落實,機構本身的宣傳力度也是不斷加大,康復事業得到了社會上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四是抓硬件建設。近些年來,機構投資二百餘萬元建造了各類功能教室,添置了大量的設備器材,興建了室外兒童遊樂場。去年“年會”召開前夕,機構還籌資30餘萬元,爲各集體教室均配備了一臺交互式一體機,新建了音樂療室和沙盤遊戲室。今年開學初,又爲感統教室補充了一批訓練器材。優良的物質條件爲康復工作的順利實施加註了推進劑,爲訓練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創新教學管理,不斷提高康復訓練質量

要讓孩子們的的功能缺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補償,關鍵是要提高康復訓練的質量。因此,學校着重加強以下方面工作:一是每學年初學校康復部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設置適合孩子的訓練科目,除了開設有普通幼兒園五大領域的科目以外,還設置了一些適合孩子的特色活動科目,力求讓孩子們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今年暑期,孤康班教師在成都孤康教育培訓基地“北斗星親子苑”學習後受益匪淺,在本學年孤康班的課程設置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增設了“精細、溝通認知、遊戲、視聽統合”等一些的新的科目,還首次嘗試了跨班分組教學的模式。自主研發了孤獨症康復的校本教材,目前正在試用和修訂完善之中。二是每學期開學前,機構要求教師科學制定訓練計劃,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訓練的科學性、實效性,特別是個別化教學計劃的制定更要突出個體特點,還要根據訓練的'進度及孩子的現狀適時調整,體現靈活性、針對性。三是強化對日常教學的常態監督與引導,確保孩子在受訓時能得到優質的、適切的服務。除了常規的科目訓練以外,還重視班級區角活動的組織開展以及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通過爲受訓兒童模擬、創設各種生活場景,進行情境訓練,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孩子進行多感官刺激,訓練效果不斷得以提高。

三、精心組織培訓,打造優質服務團隊

要提高康復質量,必需有一支優質的服務團隊。一直以來,機構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和家長培訓工作。一是積極組織參加省康復中心及有關部門組織舉行的各類培訓活動,認真完成相關要求並及時開展二次培訓。近兩年來,機構內已有三人分別到浙師大、華師大、淮師大參加了特教專業的“國培”活動,進行充電。機構還多次組織參加了去福州、成都等外省市的培訓活動。二是認真組織開展校本培訓活動,通過實施“青藍工程”,讓新老教師師徒結對,實行影子學習,順利完成了教師之間的“傳、幫、帶”,讓一大批中、輕年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每年的暑假及雙休假日期間,學校多次組織開展校際交流活動,活動範圍不侷限於本市內的兄弟學校,蕪湖、銅陵、馬鞍山、安慶等許多市級學校都是我們的取經之地。今年暑期初,學校還邀請了成都的特教專家來我校傳經送寶,讓我們受益匪淺。家長的培訓也是學校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開學之初,機構又新建了一個家長活動室,增添了課桌凳,還將配備關於康復教育的理論書籍及家長指導訓練的音像製品。十二月份正式啓動了家長學校“培訓小課堂”工作模式,由學校值周行政領導和骨幹教師組織授課,讓家長的學習更加方便、靈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培訓活動,更新了家長們的思想觀念,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掌握了許多家庭訓練的方法,提高了他們訓練的能力和水平。

四、推行“融合”教育,實現共同成長

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以及所接觸的羣體對他們的康復和成長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爲此,機構積極搭建平臺,讓師生、家長們走進大自然、融入大社會,多感官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每當春暖花開、鶯飛草長的時節,我們就組織開展戶外親子活動,讓師生、家長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同賞青山綠水,共沐陽光清風。今年的五月份,我們組織開展了太湖“文博園”的主題參觀活動,不僅開闊了師生及家長們的視野,更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此外,機構還與一些幼兒園、普通小學開展了“手拉手”、“志願者進特教”的聯誼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們的身心有了很大的變化,也讓家長、老師們在活動中一起鍛鍊成長。

五、規範操作,從嚴要求,確保本年度項目實施順利推進

2015年,學校康復機構接收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救助對象56人,其中七彩夢助聽器項目1人,七彩夢智障項目11人,七彩夢孤獨症項目1人,補貼四類康復訓練43人(聽障4人,孤獨症15人,智障24人)。爲做好本學年度項目工作,學校強化了以下幾方面:一是強化了安全管理工作。學期初,學校與每位在訓兒童的監護人簽訂了安全責任協議書,進一步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爲在訓兒童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二是加強了環節管理的規範性,拉高兒童康復訓練、檔案管理、資金管理、後勤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並做到從嚴要求,確保項目規範實施。三是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專業意識,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康復教師的技能水平,要求在訓練過程中做到專業、細心、盡責,確保了康復訓練的質量。

各位領導,由於黨和政府對社會弱勢羣體的關愛,各級殘聯、教育局和社會有關部門領導對殘兒康復事業的重視和支持,全體教職員工的無私奉獻,學校的康復教育工作取得了跨躍式的發展。去年全省特教年會在潛山縣圓滿舉行,會議對我校的康復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安徽電視臺、潛山電視臺及相關媒體對我校的辦學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雖說這些年來學校取得的成績讓人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如專業人才留不住,導致學校發展缺少後勁。醫護人員缺乏,導致“醫教結合”難以實施。家長年齡及知識基礎參差不齊,導致家庭教育有效性的缺失等等。我們深知:康復教育之路漫長而艱辛,沒有捷徑可尋,但我們只要堅守心中的那份愛與責任,銳意進取,齊心協力,我校的康復項目工作水平必將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