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數學三大學習的習慣總結

學識都 人氣:2.13W

本學期重點進行了“會傾聽”“會思考”“會表達”的習慣養成訓練。

關於小學數學三大學習的習慣總結

一.採取的措施

1.培養學生會傾聽的措施主要是:

教給方法學會傾聽。老師講課時,眼睛盯着大屏幕,豎起耳朵認真聽,在心裏默默重複老師的話。聽明白的地方可以輕輕點頭作迴應。同學回答問題,端正坐好認真聽,思考同學的回答,等同學回答完做出判斷:“yes”或“yes” “no”,當說出“no”時,舉起自己的右手準備表達自己的見解。看書時,眼睛盯着書,左手的食指指向要看的內容,右手拿着筆,做好記錄的準備。

創造條件喜歡傾聽。當學生對傾聽的內容感興趣時就會喜歡傾聽。如果內容上缺乏吸引力,教師就要創造條件,利用電子課本、白板等手段,讓學生也能到白板前寫一寫、畫一畫、拖一拖,賦予數學知識有趣的外衣,吸引學生認真傾聽。

評價激勵提升效果。在培養“會傾聽”的好習慣過程中,要多表揚鼓勵,讓學生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同時和班級的小組加分聯繫起來,教師多運用肢體語言提醒學生認真傾聽,提升傾聽效果。如:“手勢暗示”“目光暗示”“語調暗示”“接觸暗示”。

2.培養學生會思考的主要措施有:

創設思考的氛圍。講評試卷和作業從錯題最多的同學開始,重複的題目只講一遍,然後在班級講第二遍。所有的講解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給予補充,有疑問及時質疑。作業講評是上課前先拿出5分鐘的時間小組內講評作業,還是讓錯題最多的同學先講,有問題其他同學再幫助、補充。

提供思考的空間。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準備時間,給膽小不自信的學生打打氣,給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排泄疏導。同時還要善於引導,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來思考,從學生的思維角度預設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頓悟,在思考中獲得新知。

激發思考的慾望。課堂上創境激趣,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動探究,獲得新知。同時還要多用啓發性語言。如:“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思路手游出任,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的發現的。”“再仔細想想,其實這個問題……角度考慮很簡單。”“你的方法和獨特,能跟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等等。

交給思考的方法。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還可以用舉例法、畫圖法、轉化法、假設法等。

3.培養學生會表達的主要措施有:

學會閱讀數學,從中感悟數學語言。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語言。採取各種形式,讓學生髮展數學語言。如:小組討論、同桌交流、讓學生小結、在操作中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等。

二.收到的'效果

通過訓練多數同學課堂上能夠認真傾聽,偶爾有個別同學走神了,我的“手勢暗示”“目光暗示”“語調暗示”“接觸暗示”方法也會及時幫助他們把注意力回到課堂上。

“數學思考”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不是學生聽懂了、記住了,而是學生自己悟出了道理、掌握了規律、學會了方法。現在班級中至少有半數的同學看到問題能夠有質量的思考,多數情況下也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現在有的同學逐步學會用準確、精煉、清晰、完整的語言表述算理和解題思路以及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久而久之,學生既會想又會說,既可以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堂上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就會還你一個精彩。現在課堂上我講得越來越少了,學生逐漸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 存在的問題

課堂上仍有同學聽講走神,需要不斷的提醒。特別是講評作業、試卷時,有個別同學總是想邊聽邊訂正,影響聽課質量。

有的同學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會思考,但拿過一道題目,有時卻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思考。

個別同學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會表達,不能流暢的複述自己的想法。

四. 改進措施

繼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對於傾聽質量不高的同學特別關注,課下交流談心,課堂上多提問,多眼神交流。

作業題目中堅持每次選一題寫出思考過程,這樣創造條件督促同學們自主思考,繼續交給思考的方法。課堂上多讓同學講解,讓同伴的榜樣作用影響其他同學,不從中學到思考的方法。

課堂上多提問不善於表達的同學,給予他們機會,鼓勵談們多展示自己,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多讓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交流想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個別輔導時也注意多提問,多讓學生表達,從交流中獲得信息,提高輔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