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辦公室工作總結

學識都 人氣:3.05W

一年來,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教務處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投身創先爭優活動,認真開展“三項建設”,在各個學院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處上下團結協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大學校長辦公室工作總結

一、內涵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加強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製藥工程被批准爲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康復治療學被批准爲山東省特色專業。至此,我校國家級特色專業佔專業總數的近1/5。開展了專業建設專項調研,重點加強了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品牌和特色專業建設。

2、進行專業結構優化調整。組織對國家專業目錄修訂進行研討,對我校專業設置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調整方案,並組織完成了本科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申報工作。擬定了專業建設規劃,理清專業建設發展思路。

3、進行培養方案修訂。以鍼灸推拿學專業爲試點,啓動醫學類本科學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此次修訂擬落實三項任務,一是強化實踐教學,解決實習與考研時間重疊等現實問題;二是優化課程體系;三是推動教學改革。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通識教育課程所在各學院專家論證會,提出了修訂意見。

4、繼續推進傳統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傳統中醫班教學運行機制和課程設置工作。制定《關於進一步深化傳統中醫班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啓動了“傳統型中醫人才培養教材建設工程”,初步形成特了色系列教材。開展了對傳統班辦學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中期評估,制定了《傳統中醫班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方案》,對傳統中醫人才培養進行了認真的經驗總結。完成了中澳合作協會在我校設立的“雷雅雲獎勵基金”、“傳統中醫班•雷雅雲圖”的建設工作。這項改革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多家兄弟院校來校進行了考察與交流。

(二)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

1、組織開展了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經過努力,《中醫外科學》被評爲國家級精品課程,《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推拿學》3門課程被評爲省級精品課程。至此,我校已有3門國家級、15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評選對其他課程特別是網絡課程建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2、進一步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實踐。以更新教育觀念爲先導,以教學資源建設爲重點,積極引導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中,對BB教學平臺進行了全新改版,增加了“名師講壇”、“開放資源”、“學習指導”等欄目,擴充了教學資源。協助網教部開展了精品課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培訓班。參加教育部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再獲佳績,李鵬、劉黎青、張立亭教師製作的課件,均獲大賽二等獎,另外有5件作品獲得優秀獎,成爲醫學組中獲獎數量最多、獲獎級別最高的中醫藥院校。

3、開展了全校性公共選修課遴選工作。對現運行的公選課進行了重新遴選,進一步嚴格了新開課程審批。進一步完善了公選課運行監管和淘汰機制,建立健全了公選課的課程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了全校性公選課開課質量,規範了公選課課程管理。

4、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三)教材建設

1、加強教材選用,嚴把教材選用質量關。優先選用“十一五”國家及省規劃教材,嚴把教材選用關,確保高水平、高質量的優秀教材進課堂。現在我校選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達70%以上,教材選優率達80%以上,達到國家教育部的教材選用標準。全年共使用教材300餘種,15萬餘冊。課前到書率達到98%以上,保證了教材供應,穩定了教學秩序。

一年來,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教務處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投身創先爭優活動,認真開展“三項建設”,在各個學院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處上下團結協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內涵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加強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製藥工程被批准爲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康復治療學被批准爲山東省特色專業。至此,我校國家級特色專業佔專業總數的近1/5。開展了專業建設專項調研,重點加強了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品牌和特色專業建設。

2、進行專業結構優化調整。組織對國家專業目錄修訂進行研討,對我校專業設置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調整方案,並組織完成了本科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申報工作。擬定了專業建設規劃,理清專業建設發展思路。

3、進行培養方案修訂。以鍼灸推拿學專業爲試點,啓動醫學類本科學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此次修訂擬落實三項任務,一是強化實踐教學,解決實習與考研時間重疊等現實問題;二是優化課程體系;三是推動教學改革。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通識教育課程所在各學院專家論證會,提出了修訂意見。

4、繼續推進傳統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傳統中醫班教學運行機制和課程設置工作。制定《關於進一步深化傳統中醫班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啓動了“傳統型中醫人才培養教材建設工程”,初步形成特了色系列教材。開展了對傳統班辦學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中期評估,制定了《傳統中醫班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方案》,對傳統中醫人才培養進行了認真的經驗總結。完成了中澳合作協會在我校設立的“雷雅雲獎勵基金”、“傳統中醫班•雷雅雲圖書室”的建設工作。這項改革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多家兄弟院校來校進行了考察與交流。

(二)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

1、組織開展了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經過努力,《中醫外科學》被評爲國家級精品課程,《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推拿學》3門課程被評爲省級精品課程。至此,我校已有3門國家級、15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評選對其他課程特別是網絡課程建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2、進一步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實踐。以更新教育觀念爲先導,以教學資源建設爲重點,積極引導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中,對BB教學平臺進行了全新改版,增加了“名師講壇”、“開放資源”、“學習指導”等欄目,擴充了教學資源。協助網教部開展了精品課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培訓班。參加教育部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再獲佳績,李鵬、劉黎青、張立亭教師製作的課件,均獲大賽二等獎,另外有5件作品獲得優秀獎,成爲醫學組中獲獎數量最多、獲獎級別最高的中醫藥院校。

3、開展了全校性公共選修課遴選工作。對現運行的公選課進行了重新遴選,進一步嚴格了新開課程審批。進一步完善了公選課運行監管和淘汰機制,建立健全了公選課的課程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了全校性公選課開課質量,規範了公選課課程管理。

4、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三)教材建設

1、加強教材選用,嚴把教材選用質量關。優先選用“十一五”國家及省規劃教材,嚴把教材選用關,確保高水平、高質量的優秀教材進課堂。現在我校選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達70%以上,教材選優率達80%以上,達到國家教育部的教材選用標準。全年共使用教材300餘種,15萬餘冊。課前到書率達到98%以上,保證了教材供應,穩定了教學秩序。

2、積極推進教材出版工作。2010年我校教師承擔了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藥資源與開發》系列創新教材編寫任務,承擔《藥用植物栽培學》主編1門、《中藥拉丁語》、《藥用植物學》、《中藥材商品學》副主編3門,根據我校教學特色和教學需求,組織編寫了《中醫情志病學講義》等20餘門校內教材和實驗講義。啓動了“十二五”規劃教材選題申報工作。目前初步統計,共28人申報國家級出版社行業規劃教材選題主編37門。另外申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臨牀課程規劃教材(第二版)”6門,其中申報教材主編3門,副主編3門,編委3門。

(四)教學團隊建設

繼續開展了教學團隊建設,遴選一批建設基礎良好、發展勢頭強勁教學團隊作爲培養建設對象,努力打造若干綜合實力強、教學質量高、結構梯隊合理的教學團隊,經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建設和鞏固提高,2010年,推拿學教學團隊被評爲省級教學團隊。

(五)質量工程

高度重視和積極組織“質量工程”項目申報,取得顯著成績。新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山東省特色專業;1門課程被評爲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課程被評爲省級精品課程;1個教學團隊被評爲省級教學團隊。同時,重視對原有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開展了“十一五期間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總結,並對“質量工程” 建設經費收支、使用情況進行覈查。新申報了10項山東省教育規劃課題,8項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課題,組織對2009年立項的省級教學改革課題進行階段性檢查。完成了59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結題工作,推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的有關工作,開展了校級教研課題滾動立項,有效的促進了我校“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進而促進與帶動了本專科教學工作的發展。

二、加強教學運行管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1、教學任務。下達2010年度3069門次的課程任務,安排2010年度全校115個教學計劃的5500多個教學班的課程表,3150門次的課程。組織開展暑假小學期重修教學。

2、考試管理。完成了全年各類考試的考務組織工作,其中有3600餘人次的新生入學測試、110餘場次5330人次的補(重、緩)考考試、1470餘場次6.9萬餘人次的期末考試、1.1萬餘人次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3246人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考試、1300人次的普通專升本考試。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監考人員培訓,加大考試過程中的巡視力度。

3、學籍管理。進行了4160多人次的新生學籍審查、44名優秀本科生轉專業、511人次的七年制學生中期分流和篩選、200餘人次各類學籍異動管理、2659人的本專科學生畢業工作,完成全部13583名在校本專科生網上學籍電子註冊工作。

4、學業警示。修訂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學業警示管理辦法》,爲更加科學地開展此項工作創造了條件。警示近200人次,促進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教學資源利用率。

三、加強實踐教學

(一)實驗教學

1、實驗課程項目建設。以實驗教學各環節的質量控制爲突破點,加強實驗課程項目的過程管理。本年度新開實驗項目24項,更新率達到2%。80%以上的實驗項目進行了預實驗。加強了反饋實驗教學實施效果。組織了實驗教學研討會,進一步明確課程內創新型實驗項目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本次創新型實驗項目建設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思路開展工作,在醫、藥、文、理各學科的課程羣中初選出符合創新型實驗項目建設要求的10~15門實驗課程,

2、開放實驗項目建設。進一步規範開放項目管理程序,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擴大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和覆蓋面。2010年共登記開放任務175項,其中面向教師的教學、科研課題開放18項共計502小時;面向學生SRT項目、護理學、心理學、法學、全科醫學等專業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和研究生讀書報告會開放157項共計98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