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關於萬聖節的資料

學識都 人氣:5.12K

萬聖節前夕又叫諸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0月31日,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萬聖節的資料,僅供參考!

關於萬聖節的資料

  萬聖節的由來

在公元800年,基督教會也創建了一個新的節日,這個節日叫做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這一天叫做All Hallow's Day,而萬聖節前夜(10月31日)有慶典聚會,萬聖節前夜就叫做Hallow's Eve。最終慢慢的縮寫跟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它如果分開成兩個單詞,便是“Hallow”和“e'en”。

萬聖節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trick or treat)。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佈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佈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佈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曝光,讓公衆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牀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摳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爲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總之,萬聖節已成爲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聖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聖誕節乃至新年了。

  萬聖節的傳說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爲“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他 們認爲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 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 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 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爲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蕩的妖魔。這也就是現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萬聖節的傳說二

萬聖節及萬聖節前夜也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節前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Samhain,薩溫節),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爲“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爲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鬼節是一年中很特別的日子,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在這個時候悼念他們死去的親友。這些人相信,死去的靈魂會在這一天來到人世間,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們燃起篝火,舉辦盛宴以求好運。

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爲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爲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爲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然而,異教徒除了在萬聖節對天主教聖人表示尊敬之外,仍繼續在10月31日慶祝鬼節。

萬聖節這樣有趣,是因爲異教徒沒有聽從教會。他們在萬聖節繼續沿用許多鬼節的儀式,有些儀式仍然存在。實際上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夕傳統最初來自於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節前夕。

  萬聖節的習俗

1、敲門索取糖果

萬聖節當晚是一年裏最“鬧鬼”的時候,當天晚上的習俗便是孩子們提着南瓜燈,穿着各式各樣的仿妖魔鬼怪的服飾挨家挨戶的敲門並大喊:"Trick or Treat!"(意爲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着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要是不給糖的話,小孩子們就會進行各種惡作劇,比如把垃圾倒進你的家裏等等。

2、“咬蘋果”遊戲

萬聖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爲流行的“咬蘋果”遊戲。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裏,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3、佔撲遊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蒙着眼,從放着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4、人鬼嘉年華會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羣吸血鬼,殭屍,巫婆,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萬聖節之夜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爲"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節日之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萬聖節之夜的恐怖怪物

小妖精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爲"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節日之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這些妖魔鬼怪十分嚇人,他們非常怪異、神祕和可怕。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更不是什麼鬼怪。在中世紀的城鎮裏,他們中許多怪物曾經被賦予了真正的恐懼。當時民間傳說一度盛行,人們就很容易對這些怪物產生恐懼了。以下是《生活科學》總結的10月31日出現的十大最令人恐怖的怪物:

妖怪在神話故事裏很有名,一種面貌醜陋的小精靈般的動物,多是搞惡作劇而不是嚇人。傳說稱小妖精躲在森林裏,成天搞惡作劇,有時還會把自己的低能兒換成人類的孩子。不像這裏提到其它怪物那樣,因宗教信仰不同,小妖精形象在中世紀城鎮裏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恐嚇。

魔鬼

魔鬼是邪惡靈魂的一種稱呼,代表任何有惡意的鬼或從天使墮落成撒旦的傀儡(撒旦是上帝和人類邪惡的敵人,通常被認爲是墮落天使的領袖)。像邪惡本身一樣,魔鬼也有古老的淵源,且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與文學作品中。琳達-布萊爾在電影《驅魔人》中所表現的魔鬼可能是通俗文化中最流行、最有才幹的魔鬼版本,它們能在空中飄揚,旋轉,還能做出令人叫絕的逼真的吐花動作。

滴水嘴怪獸

滴水嘴獸,這種說不清楚的可愛建築,成了建築物輸水管道噴口終端的一種雕飾。此怪物形狀據說能嚇退惡靈,故常用來辟邪。滴水嘴獸,這種令人恐懼的石雕怪獸在世界各地的大教堂上都有。它們與13世紀初期用於防水的大教堂屋頂成爲一體,形成哥特式的石雕。從更精神意義上說,滴水嘴怪獸被認爲是用來保護經常有邪惡勢力破壞的集會。它們是兩隻鳥共一個石頭,所以叫滴水嘴怪獸。

蛇神

在劣質電影黃金時期,蛇神要麼是靈魂從軀體出走了的人,要麼是通過巫術從死亡中甦醒的人。蛇神的文化淵源可追溯到海地的伏都教,在那裏,人們至今還相信有人會成爲沒有頭腦的呆子,就像在電影中看到的那種行走的屍體,缺胳膊少腿,以人肉爲生。在海地進行調查的民族植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毒藥,中毒後,確實可以讓人變成沒腦子的行屍樣子。

狼人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一個正常又禮貌的人在滿月時變成了一個長相古怪,膚色發黑,四肢或面部有些變形的人,這就是狼人。這是人類對於狼的一種敬畏與仇恨的混合情緒,與嗜血、食人的想像融合在一起,加上死人復活、變身甚至精神官能病症的多重影響之下,塑造出了狼人。像巫婆一樣,狼人也被人們用來譴責那些無法解釋的社區謀殺。雖然古老的狼人故事只在好萊塢電影裏有,但還有一種體毛過多症存在,並被形象地稱爲"狼人病"。

鬼臉南瓜燈籠

雕刻着鬼臉的南瓜燈籠可能是萬聖節之夜最出名的節日標誌。萬聖節的晚上,小朋友們會穿著女巫、精靈等特異的裝扮,手上提着南瓜燈籠,挨家挨戶地模仿妖怪來索取糖果、糕餅,嘴裏還會大喊着:"不給糖就搗蛋。"這一習俗來自凱爾特人,後來由愛爾蘭移民帶到了美國。一幅鬼怪面孔的發光的南瓜燈籠意味着可以在10月31日晚上嚇跑在街道上閒逛的邪惡精靈。

蝙蝠

蝙蝠是瞎的,它們吊在洞穴裏,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它們讓蒙面入侵者獲得了靈感,使他們也選擇夜裏出動。可是,蝙蝠是如何與萬聖節有牽連的呢?此有翅膀的哺乳動物扯上萬聖節,還得感謝吸血鬼。像吸血鬼一樣,少量蝙蝠種類也以動物血爲生,我們知道,吸血蝙蝠有時也攻擊人類,用它鋒利的牙齒咬傷熟睡的受害者。不過,它們的夜行攻擊方式與歌手奧茲-奧斯朋尼爲出名而在臺上將一隻活生生的蝙蝠的腦袋咬掉,結果自己反被蝙蝠咬了一口,不得不打狂犬疫苗的事件無關。

巫婆

一提到巫婆,就會想到那非常黑的帽子和酷似疣一樣的鼻子。這些廣爲流行的巫婆形象與全球巫婆的長久而又悲慘的歷史有關。在過去,巫婆被認爲是具有與自然世界有關的神奇力量。像所有異教徒一樣,巫婆也被基督教認定是異端,就這樣他們成了魔鬼,中世紀的歐洲和17世紀的美洲達到了流行頂峯。幸運的是,其裝束目前在萬聖節商品的銷售中排在第一。

將一張牀單截二個眼窟窿,裹在身上就成了萬聖節之夜最容易裝扮的鬼了。不過,成爲真正的鬼還得頗費一些功夫。首先你得死,可能是悲慘地死去,然後,你的靈魂在地球上空遊蕩,時不時地驚嚇你的親人,還不時地在家裏神出鬼沒。從科學角度來推測,靈學家認爲,身體上的精氣神不會因爲人們的死亡而完全消失,而是離開軀體而遊蕩在空中。社會上似乎也認同:不同研究都相信一半的鬼。不過,至今科學家也沒有找到靈魂存在的可靠依據

吸血鬼

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殭屍、吸取血液的惡魔。作爲一個和人類關係密切(吸血鬼通常是隱藏在人羣中間的)的惡魔形象,它開始在數千年的民間傳說裏一直帶有離奇而恐怖迷幻的色彩。後來,我們才從18世紀與19世紀的東歐神話中得知他們是那種有着尖牙,蓋着頭巾的模樣。他們還被認爲是生畸形兒的人或死於非命的人埋葬後,他的靈魂出殼後,來恐嚇活着的人。吸血鬼被認爲是永生不死的,但需要吸人的血來維持永生。

TAGS:萬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