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中秋佳節月餅的傳說

學識都 人氣:1.78W

導語: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以下是關於中秋佳節月餅的傳說,歡迎閱讀!

中秋佳節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一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於中 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有不同的說法 。

(1)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爲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

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爲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 :“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

從此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2)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爲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民間有了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纔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爲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爲更受人 。

(3)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爲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 “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月餅的傳說二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於是衆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爲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如今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爲: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着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裏。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爲“剝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