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每年的教師節是幾月幾日

學識都 人氣:2.34W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爲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爲過教師節。每年的教師節是幾月幾日?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教師節的日期,歡迎大家閱讀。

每年的教師節是幾月幾日

每年的教師節是幾月幾日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1985年舉行的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同意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爲教師節。教師節是一個感謝老師一年來教導的節日,不同國家規定的教師節時間不同。每年公曆9月10日,是中國的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北京慶祝了第一個教師節。2017年9月10日是中國第33個教師節。

【中國教師節的習俗】

教師是—個偉大而又平凡的職業,教師是一羣嚴肅而又可愛的人,教師節馬上就要到了,你是不是準備了一首詩,一束花,一張精美的賀卡在當天獻給我們的最可愛的人呢,不忘師恩,給老師送去一點祝福

公曆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 我國曆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爲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guomin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爲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爲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爲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爲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佈“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爲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爲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爲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爲教師節。 確定9月10日爲教師節,是因爲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建立教師節,標誌着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爲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中國教師節的典故】

中國有着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教師是文化的傳授者,而在以文化立國的傳統社會,文化不僅僅包括各種具體知識,更是道統的承當以及道德的載體。所以,正如《中庸》所說的“修道之謂教”,尊師其實是尊道,教師其實也是人師。

《荀子禮論》指出:“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 無君師,惡治?”這段話也同樣出現在漢代的《大戴禮記禮三本》中,成爲了儒家經典。這段話的意思是,禮法有三個本原:天地、先祖和君師。天地賦予我們生命,先祖使我們從野蠻走向文明,而君主和教師則使人類走向了秩序。據余英時先生考證,荀子的這段話可能是“天地君親師”一語的母本。可以說,教師乃是一種與天地參的偉大存在,也是與君王和先賢同樣偉大的立法者,只不過君王先賢是爲政治立法,而教師則是爲人心立法。也正因爲“師”地位的尊崇,所以周代官制裏最高的行政長官三公都和“師”有關,如太師、太保、太傅,他們的直接職責乃是教育太子。教育太子意味着對國家的未來負責,可見“師”同時也是平治天下、體國經野的基石。“師”的崇高地位不僅是中國特色,也是普世價值。柏拉圖的《理想國》就非常重視城邦統治者的教育,提出通過分階培養和層層選拔,培育和發現具有政治家質素的未來君王。所以《尚書泰誓》說“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這句話說明了“師”既是天的意志,也與君王擁有同樣的尊嚴。上天爲了人民的安康,便爲人民安排了君王以建立秩序,也爲人民安排了老師以規導心靈。雖然天命論的思想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顯得荒謬,但其中體現的君師一元的思想,奠定了中國文化立國的傳統和尊師重教的風尚,使得肉身性的國家有了一個精神性的權威,那就是“師”身上承載的“道”。《尚書洪範》中提出了“八政”的概念,概括了治理國家的各個方面。八政即食(農業)、貨(商業)、祭(祭祀)、司空(建設)、司徒(人事)、司寇(律法)、賓(外交)、師(教育)。教師雖然排在最後,但晚清偉大的詩人、思想家龔自珍恰恰認爲,排在最後的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先進的,因爲“八政”的順序恰恰符合“公羊三世說”的歷史進化論順序:食、貨只是野蠻的“據亂世”的政治,祀、司空、司徒、司寇乃是較爲文明的“昇平世”的政治,而賓、師乃是最文明最先進的“太平世”的政治。這是一個“始乎飲食,中乎製作,終乎聞性與天道”的進化序列,當然,後一階段的一定包含前一階段的,而前一階段的未必能包含後一階段的。畢竟“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教師的作用,畢竟還要在吃飽穿暖的條件下才能得以發揮,但人之所以區別與禽獸,恰恰就在於人類能進步,能超越生存,謀求發展,能不斷向上,追求至善。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存在也是人類的尊嚴與價值之所在。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儒家爲主流思想的社會,而孔子也自然而然地成爲了“萬世師表”。爲了表達對孔子的尊敬,祭孔也成了傳統中國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最早祭祀孔子的帝王是漢高祖劉邦,他在打敗項羽經過淮南的時候,以太牢(一牛一羊一豬)的檔次祭祀孔子。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還沒有定孔子爲一尊,孔子還沒有成爲國家意識形態的絕對權威,漢高祖祭孔,完全是出於自發的敬佩。直到漢明帝時,纔開始了在各級學校祭祀周公、孔子的公共儀式。而鮮卑族北魏孝武帝在改革伊始,便立馬趕赴孔子故鄉山東曲阜祭祀孔子,表達對漢文化的誠意學習。至唐代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在國子學設立周公廟和孔子廟,以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孔子的地位尚不及周公,唐太宗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廢除周公廟,以孔子爲“先聖”,顏淵爲“先師”,孔子開始具有了精神上的至尊地位。後來唐太宗又從歷代賢人中間爲孔子增加一批配享者,作爲共享祭祀的先賢。而唐高宗即位後又恢復了高祖時期的以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的地位,這是因爲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以周爲祖,故意通過周公來提高自己的身價,但這一安排不久便被忠於唐室的長孫無忌看破並反對,孔子的“先聖”地位才總算保住。到了宋太宗時代又追諡孔子爲“先聖文宣王”,宋真宗改爲“至聖文宣王”,元武宗時代加封爲“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世宗時又改成“大成至聖先師”。後世對孔子的稱謂“大成至聖先師”即濫觴於此。

現代人稱教師爲“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比喻據說出自斯大林。其實這一稱謂也從一個和孔子有關的故事中得到體現。有一個詞語“鑄顏”,在文言中體現師生關係時經常出現。它來自漢代揚雄《法言。學行》﹕“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顏淵矣。’”有一天有人問揚雄:“人可以鑄造嗎?”揚雄回答道:“孔子鑄造了顏回。”註釋《法言》的汪榮寶先生解釋道:“借令顏淵不學﹐亦常人耳。遇孔子而教之﹐乃庶幾於聖人。”如果顏回不學習,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而得到孔子的教育,才成爲了道德模範。這就是現代教育學提出的“可塑性”,它的哲學基礎乃是哲學家愛爾維修的“人是教育的產物”思想。其實這早已被中國古人意識到。性相近,習相遠,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人的靈魂一部分來源於天賦,而另一部分則是來源於後天的學習和修養。其間老師的作用是巨大的,因爲老師對學生有着勸善辟惡的權威性,有着耳提面命的切身性,好的老師的確能鑄造高貴的靈魂,而不好的老師也會將未定型的靈魂引向邪路。正因爲老師直面未來的靈魂,所以才應該得到至高的尊重,因爲無論大到民族國家、小到個人,靈魂都是其身上最高貴的部分,也是最具決定性的部分。沒有靈魂的人如同行屍走肉,沒有靈魂的國家只是“豬的城邦”(《理想國》格勞孔語),而只有高貴的靈魂,才能讓人生氣勃勃,行止有章,讓民族和國家昂揚精進,蹈乎大方。

晚清經學大家俞樾說:“師者,其人有賢德者也。”而我們更耳熟能詳的,恐怕還是韓愈《師說》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不管字面上如何定義,老師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是且應該是道的傳承者,德的承載者,賢的實踐者,她的責任是培育心性,塑造靈魂,引導未來。所以尊師的同時也是尊道、尊德、尊賢,重教的同時也是重心性、重靈魂、重未來。尊師重教對於國家和民族茲事體大,它既是對傳統的體認,也是對當下的安頓,更是對未來的負責。尊師重教在新時代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祝天下教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