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7.66K

讀完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感觸頗深,現在把我或許還有些膚淺的看法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一】

在今年的質量月期間,閱讀了質保部推薦的書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起初是懷着一種被迫的,很不情願的心情打開這部書刊的,但是漸漸的,被裏面一個個生動而富有深刻哲理的小故事給吸引了,進而便津津有味的一直讀了下去。

文章序言用《孔子家語》裏救贖在外國淪爲奴隸的魯國人的小故事引出了一條簡單的道理,即:做對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接着,通過一個擰螺絲的簡單例子,引出了本文的主題“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以三隻分別叫聰聰、明明、慧慧的狗狗,爲了狗狗家族的生存尋找足夠的骨頭和水源而進行探險歷程的寓言開頭,引出一代宗師克勞士比先生和他三個弟子的激烈討論,層層揭開、步步深入的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第一把事情做對”的全部內涵。

文章中名叫慧慧的小狗,遵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法則而第一個完成了長老交代的拯救狗狗家族的任務,並且花了最短的時間和遭受了最少的困難。克勞士比先生針對慧慧的成功寫下了如下的點評:確定目標;控制過程;預防錯誤;建立標準;尋找幫助;要求結果;一次做對。

通過上面的點評和文章中一個個生動的小例子,讓我清楚的瞭解到什麼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那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放眼現今的核電建設,缺少的正是這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強大信念與決心。我們都知道,“安全”是核電建設的“生命”,“質量”是核電建設的“靈魂”,他們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只有在質量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核電建設的安全,才能保證核電周圍數以萬計生命的安全。

現在我們來用慧慧的成功法則分析一下聞名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在試驗伊始,包括副總設計師在內的所有實驗員們都在第一時間確定了本次試驗的目標;在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功率的升降程度;對現有的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排查和預計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對已經建立的試驗標準嚴格執行;當問題發生時不一意孤行,聽取他人建議,採取挽救措施;要求結果百分之一百正確,毫無偏差。那麼,造成數以萬計生命生靈塗炭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便不會發生,試驗將會取得成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副總設計師爲首的一些試驗員們,他們存着得過且過的僥倖心理,不按照核電試驗標準數據(功率)進行試驗,並且一意孤行,最終釀成了世界級的悲劇。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多麼重要而艱鉅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核電建設來說。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二】

閱讀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是一本管理寓言。由中國零缺陷管理首席專家、克勞士比中國學院總裁楊鋼先生所寫。這本書向我們講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一次就做對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書中可愛的人物告訴我們:通常我們都會認爲工作中難免出錯,怎麼可能一次做對呢?但是我們發現錯誤的發生至少有兩個前提:一是我們容忍它的發生,因爲它的發生與我們的切身利益沒有太大關係。二是我們雖然不容忍它的發生,但默認錯誤的不可避免,因而不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範和規避,聽任它的發生。有了這兩點,想不發生錯誤的確很難。而這又反過來證明了錯誤發生的“必然性”??

《孔子家語》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被淪爲了奴隸,如果有人肯出錢把這些淪爲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發票”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補償金”。這個方法出來後,大大推動了魯國的人救贖行動,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果。

子貢是孔子門下最有錢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遊列國途中,遇到了一位魯國奴隸,於是花錢把這個人贖出來。子貢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高尚一些,於是把那些“收據”、“發票”全部當衆撕毀,並聲稱:願意自己承擔所有的費用,不向國家報銷。這個行爲轟動了整個社會。

子貢回國去見孔子,孔子吩咐學生說:子貢來了你們攔住他,從此我不想再見這個人。

子貢感到很委屈。於是他衝破阻擋,見到孔子。

孔子說:“你的行爲沒有損害你自己的行爲價值,卻損害了國家的法律。”

子貢的榜樣被輿論傳播之後,產生了極大的惡劣影響。因爲後來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態去國家報銷,而因爲不能有效地實施這種報銷制度,肯於出錢贖買的人就越來越少。

在子貢看來,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來,子貢雖然做得“好”,卻沒有做“對”。 做對不是自己主觀認爲的“高尚”、“好”。子貢的做法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會影響到政策執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觀要求,才能進入可執行的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對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這是一條簡單的道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這是零缺陷理論的精髓之一。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對”,如何做才能達到“對”這個標準。

在覈工業建設領域中,做到以下幾點是很關鍵的:

符合要求的,纔是對的;

做事之前先思考,弄明白了再去做。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充分的準備,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一定要有這麼一個理念,只有100%纔算合格,追求“零缺陷”。追求“零缺陷”表達的是一種決不向任何符合最高要求的做法妥協的決心。它要求人們努力工作,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達到“零缺陷”的'境界。爲了實現“零缺陷”,組織或個人必須符合顧客要求,預防缺陷產生,保證交付一次合格。“零缺陷”是預防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而預防則可防止某些缺陷發生,只有預防,才能保證質量。

對於核電來說,質量的重要性更甚於一般行業。核電建設過程中核島安裝若是出了紕漏,等於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當年的切爾諾貝利事故,給多少人帶來了傷痛,留下了夢魘。所以我們的員工必須要做到即使一個細微的安裝工序都要符合要求,才能夠從源頭上杜絕災難的發生。

第一次就擊中問題要害;

有這麼一句話:“魔鬼”也會藏在細節中,變“要我做”爲“我要做”,做事前多想幾步,抓住問題的關鍵,那麼所有的問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了。

核島的安裝工序冗繁複雜,我們卻更要迎難而上,把攻堅攻關作爲核電建設工人的一種不屈理念,發揚光大。

確定好方向,不走冤枉路;

俗話說得好,馬壯車好不如方向對,正確的目標才能做對事情。

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夫子備了很多物品,欲前往南方楚國,便向路人問路,路人答:此國非往楚國。夫子說:我的馬很壯,沒關係。路人又再強調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夫子依然固執的說:我的車很堅固。路人只好嘆息的說:這不是往楚國的方向啊!方向錯誤,再怎麼努力都枉然。

所以員工先應該仔細想想自身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希望藉此得到什麼結果,這樣做之後是不是真的能符合要求,多與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起討論,在做出決定。

強化“第一次做對”的意識;

機會並不是隨時都有的,管理好你的時間就是管理好你的生命。用100%的熱情去做事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沒有“回頭”路,“高效率”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

2009年2月26日,嶺澳二期EM2隊對3號機組1環主管道主泵側過渡段坡口進行加工切割時,在對坡口機進行安裝調整過程中,施工班組發現,按照實際測量報告劃在主管道上的6個切割基準點的第41號基準點,偏差刀刃13MM。施工班組立即停止了工作並及時將情況反映給上級。經覈查,發現EM2隊現場使用的測量報告數據實爲3號機組3環過渡段測量報告數據。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由於員工本着“第一次做對”的意識,爲公司避免了一次重大的質量事故,同時,也贏得了效益。

想要做對,還要做到位;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錯誤付出的代價提醒我們做事不到位,做到位纔是做對的前提。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後感三】

讀完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感觸頗深,現在把我或許還有些膚淺的看法寫下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督促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把事情做的更好。

於我而言,讀這本管理學的寓言,完全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書以《孔子家語》裏子貢的故事開頭,試圖說明做好並不是做對,孔子認爲子貢做的好,但不一定對。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爲好的事情對於對方來說並不一定是件好事,每個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評判標準來衡量別人的想法,否則就會弄巧成拙。全世界普遍認同的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第一條就是以顧客爲中心,組織應滿足顧

會出錯。這就說明了我們對一件不該發生的錯誤事情制定了一個可接受的水平,只有我們確定它是不可容忍的,有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決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到。

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廠家爲了讓客戶更滿意擅自加上塑料袋的故事。我們把事情做對,就是符合要求,並不是做到自己所認爲的更好,工作中畫蛇添足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廠家,一個企業,一個公司,滿足了對方的需求,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可或缺的環節,附加的沒有經過協調溝通過的服務,有時會把事情推向不可挽回的局面。作爲一個企業而言,解決市場需要和需求的環節之後把過程和結果都做到更好,不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代價,承諾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把積少成多的道理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大概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核心所在吧。書中又提到了很多理論,如員工的素質決定企業的質量,關注每個細節,保證零缺陷,這些都是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很重要的。當然,書中這方面的理論的經驗於我而言,難免顯得有點空洞。

人人都想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這本書提出了很多讓人少走彎路的想法。我們要預防將我們人生帶入糟糕境地的可能性,每走一步踏踏實實,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且一直把事情做對,不去做差不多先生,關注每個細節,在工作中建立完整有效的規範,態度認真勤懇,懂得做人做事,這樣我們離成功就會很近了。同事,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關心每一個細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樣就能爲我們所在的企業帶來更好的明天,反之,企業的經營將會越來越艱難,最終走向不可挽救之路。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和套話,也並不是在危言聳聽,書中環大西洋海輪失事的故事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嗎?而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懂得向周圍的同事請教,懂得協作的重要性,同時,不害怕失敗,將第一把事情做對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這樣,個人和企業的明天才會越來越好。

這本由很多故事組成的書讓我從中收穫了很多。工作即是跳舞是我在工作中所追求的,而對於我而言,在財務工作方面,更是不能容許自己犯錯誤,我相信有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決心和書中理論知識的指導以及今後在工作中的不斷總結,我一定能做到更好。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