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讀後感1000字

學識都 人氣:6.33K

引導語:有關《陳情表》的讀後感要怎麼寫?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陳情表讀後感1000字

陳情表讀後感一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題記

友情是燃燒孤獨的心靈之燈,親情更能給人長久的撫慰和想念。從降生到離去,從嬰兒到老人,親情始終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遠無法擺脫的情感。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以文學見長。李密於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後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徵密爲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爲病重的祖母牀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爲忠孝兩難。他說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裏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祖母相依爲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後,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願,準允他爲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願以生命奉獻,死後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於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恆久而溫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爲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爲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爲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併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爲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爲了將無以爲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說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爲了報恩,因爲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們還會長久地佔據在兒女的記憶裏。但這種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尋無覓處的黯然神傷:還有誰會呼喚你的乳名,牽掛你的冷暖,注視着你的一舉一動?

人間真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值得我們回味、留戀,讓我們懂得感恩

陳情表讀後感二

《陳情表》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古有“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之說。可見《陳情表》之“情”之真之深之切,其傳誦千年而不衰,終在於此。李密作爲一位亡臣賤俘,深感祖母躬親撫養的不易,面對司馬氏政權的急竣詔書,必須尋找充分的理由辭職不就,爲祖母養老送終。於是在結構全篇時,緊緊扣住了一個“情”字,以情動人,以情串文。文章至情至孝而又陳詞婉轉,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史載當年晉武帝讀了此表之後,深受感動,下詔李密留養祖母,並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陳情表》之所以能讓李密化被動爲主動,全在於一個“情”字,就是這個“情”字巧妙地解決了自古忠孝兩難的處境,使他留下美好的名聲。

一、敘孤弱無依之情

爲了能深深打動晉武帝,李密先盡力渲染自己的處境與遭際。開篇便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然後就在這一悽苦悲調中泣訴自己孤弱無依之狀:先是自己出生六個月大,父親逝去;接着四歲那年,母親改嫁;後又是少年體弱多病,至九歲時還不能走路。不但如此,就連族親除了祖母之外,再別無一人。其“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苦慘狀可不言而喻。作者以簡練的語言,悽苦悲涼的情感有力地刻畫了一個缺親少故,又飽經禍患的幼年李密形象:寂寞、清貧、孤獨、悲愴。這是一個多麼悲慘的故事,這是一幅多麼慘苦的圖畫!讀來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二、抒相依爲命之情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在這樣一個苦難的家庭裏,對於夙嬰疾病的祖母來說,撫養孫兒成人,談何容易?其中諸多不便、艱辛、苦楚又有誰能體味?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攙扶;孩子餓了,祖母要去喂吃的;孩子病了,祖母要去尋錢覓藥;孩子遭人欺負了,祖母要去安慰;教孩子讀書識字做人……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憫孫兒孤弱,躬親撫養,對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爲此,作者才與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同時,作者還懷着憐憫之情,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單無依的境況:“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母的巨大付出,才使我成立,才使我成才;也是祖母的巨大出,才使祖母疾病纏身,臥牀不起,“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相依爲命,誰也離不了誰。“臣侍湯藥,未曾廢離。”“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拳拳之心,昭然可見。兩情依依,血肉相連,其情至真至孝!

三、感優加恩遇之情

李密作爲一位降臣,至微至陋,卻多次被任要職。先是前太守臣逵察孝廉,後是刺史臣榮舉秀才,再是詔書特下,拜郎中,除洗馬。職位一個比一個高,詔書一次比一次急。可爲何就是辭不就職呢?是李密孤高自傲,不識擡舉?非也。他怕的就是落個心念舊朝,貞守名節的“不忠”之罪。因此,在文中作者充分地把他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之情彰顯得明明白白。“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是對武帝以孝治天下的高度稱頌;“過蒙拔擢,寵命優渥”,以表自己受寵若驚的感激;“奉聖朝”,“沐浴清化”,更是對晉武帝的最高頌詞。這其中,“沐浴”一詞巧妙地隱喻作者在當朝所受的恩待猶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潤。這種感激之言在一定程度上使武帝的心絃爲之一弛。

四、報武帝忠敬之情

李密反覆強調孝情,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乃真心因終養祖母才辭不赴命的。因此,在提出“願乞終養”之後,在這種真摯懇切之情的基礎上轉而抒報武帝忠敬之情。誓將“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活着不惜人頭落地,死了也要結草銜環。“士爲知知己者死”,至此作者對武帝的極其忠愛、無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於言表,出現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使武帝越發深信作者陳情的誠摯和急切。事實上,李密在祖母去世後,李密奉召出仕,歷任尚書郎、漢中太守等職,以報皇恩。

亞里思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纔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以“情”爲中心,從四個方面動之以情,掏之以心,自始至終圍繞“情”字作文章,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