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藝術》讀後感1000字

學識都 人氣:1.09W

篇一:《教育的藝術》讀後感

教育是一門藝術,每個教師都是一個藝術家,學生就是我們教師的精心雕刻的藝術品,這是我讀了《教育的藝術》之後的想法。

《教育的藝術》讀後感1000字

讀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100個教育案例,感觸頗深。這100個浸透着蘇霍姆林斯基辛勤汗水,閃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僅讓我們能從中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獨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們能和蘇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養孩子,如何愛他們而又嚴格要求他們,如何在他們當中尋求優秀的、獨到的東西並展示他們的才能。

特別是讀了對8歲孩子告密的思考,我就想到了自己班裏的孩子,我常常把類似8歲孩子那樣的行爲看成是告密或者中傷別人,反而討厭和厭惡這樣的孩子,有時會認爲這是小事一樁,將其棄置一邊,現在我想在決定怎麼做之前,我會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在頭腦中多閃現幾個問題,多思考一下。讀了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整個面貌----對一位家長的答覆後,我想了很多。確實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自己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每一位家長都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愛的方法卻大有講究。總覺得孩子小,不忍心讓他不安和傷心。千方百計不讓孩子看到生活中困難和不幸的一面,這在本質上說是溺愛,在溺愛的環境中,孩子就成爲嬌生慣養的寶貝,而不能成爲勇敢、堅強的人才。我想:今後我要讓我的學生們看到生活的全貌,要學會 動心忍性 。

如何處理好和家長的關係,也是一門藝術。書中特別提到了如何和家長處理好關係令我受益非淺。教育工作中經常有這樣的情形:老師因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把家長請到學校進行 道德訓斥 ,父母回家就用強硬的手段嚇唬甚至打罵孩子,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和家庭都對學校產生了不愉快情緒,不但家庭教育成爲空談,學校教育力量也大大削弱。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學校在鞏固家庭的穩定上有重要的使命,學校大多都忽視了讓學生把愉快幸福帶給家庭,這種美麗的聯繫是最細微和牢固的紐帶。我從這些語言中頓悟出日常家校聯繫缺少的就是對學生、家長人性的尊重。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和家長進行溝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訊告訴家長,和家長分享孩子進步的喜悅,同時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心理動向,以便關注孩子成長狀況。一段時間後成效顯著:家長和孩子共同語言多起來,孩子的牴觸情緒漸漸消逝,家長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收到如此令人驚喜的家校合作效果,我由衷感激大師的涓涓叮嚀。

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案例,深爲感動。非常佩服他的生動性、深刻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但值得借鑑,從中吸取經驗和營養,更好的服務於教學,要想書上說的把自己整個心靈獻給學生,我認爲這是教師的最高境界。你愛學生,孩子們就會愛你。愛是永恆的!

篇二:《教育的`藝術》讀後感

《教育的藝術》一書裏,介紹了一個個生動而深刻的教育案例,蘊含了許多寶貴的教育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使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啓發。讀着這些案例,讀不到那種厭惡、痛恨和無奈,反而能從字裏行間感覺到寬容、愛心和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兒童是我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他認爲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熱愛兒童,他終生的座右銘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有教育就要有愛,有了愛才有教育的藝術,愛就是教育的生命線,貫穿與融合於教育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教育的藝術包括品德教育的藝術、情感教育的藝術和學習轉化藝術等等。

教師決定要幫助孩子們之前,有否想過應當更加深入地瞭解孩子?但是要解除孩子們的心理障礙,坦誠地把心裏的話告訴你卻是一門藝術。本書中‘怎樣才能使格里沙說出心裏的話?爲了不傷他的自尊心,不使他逃而遠之,應該怎樣去接近他呢?對他說:“什麼事使你激動不安呢?”那麼他就難於分辨一般的好奇、打聽跟同情與關心之間的區別。應當更加深入地瞭解這個孩子,多跟他在一起。’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都是十分豐富多彩的,只有和他們多交談,給多一份關愛,那麼師生的心靈之間必然會形成一座溝通彼此的橋樑。

教育,需要信任和尊重,本書中“米沙不信任老師,老是跟老師對着幹,原因是經常嘮叨挑剔的母親還有永遠對他說話時口氣裏總帶有責備和不信任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創造條件,在活動中發現和發揚孩子的閃光點。激勵是孩子成功的基礎,沒有一個孩子不期盼老師的賞識和激勵,在老師的激勵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嚐到了甜頭,在這種不斷成功,不斷進取的自我心理調節中,邁向成功的步伐就會愈來愈快。

寓教育於無形之中更顯暗示教育的效果。“一個擁有不幸童年的12歲男孩‘尼古拉’鄙視一切優秀的人物,怎樣使這個孩子相信世界上存在善與美呢?對心靈受到創傷而未癒合的人說同情的話會更厲害地刺痛傷口。我應該同這個男孩交朋友,讓他主動來找我……我們一起嫁接果樹,也許我們都忘記了相會的真正目的,尼古拉並未感覺出,我要對他進行教育。當我告訴他有一本記述米丘林生平的書時,他請我把這本書拿給他看。後來,他從書上認識到,人的真正的美在於,要對別人施善心。”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功地激發起孩子尼古拉(一個充滿偏見、心如死水的兒童)“內心的精神活動”,其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在談話時能夠接近和關心尼古拉,然後是在共同興趣的談話中,引出一段英雄人物的談話……彷彿是在無意之中有目的將道德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地被孩子所接受,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大部分都會在心情舒暢的時候比較樂意地接受而且還能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就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