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外企》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1.46W

近日忙裏偷閒讀了一本書叫《幹掉外企》,看完之後頗有感觸,梳理了一下,整理爲以下五點,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幹掉外企》讀後感1500字

1.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鬥爭。曾以爲大公司、國企、外企這些公司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人際關係相對簡單,能爲每個人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個人能走的多遠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大學畢業時也向往過這些公司。但是看了《幹掉外企》這本書之後才明白,其實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樣,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明爭暗鬥和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世上根本就沒有世外桃源,我們能做的只有把自己內心變得強大,提升各項能力,就像書中主人公唐清那樣,個人能力突出,獲得第一批MBA學位、英語精通的像母語一樣、銷售能力強(這個可以代表很多能力)、在被辭退後自學了法律、會計等知識並熟練應用、內心強大到可以和這家國際公司鬥爭3年之久直到勝利。的確,藝多不壓身,身懷多項技能才能在江湖的鬥爭中勝出或不至於輸的太慘。

2.既是人才又是奴才的人才是最有利用價值的人。在主人公唐清被這家國際公司錄用後,他宴請原公司的朋友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既是人才又是奴才的人才是最有利用價值的人,是人才不是奴才的人,雖然有本事但難用,不是人才只是奴才的人,他們只會拍馬屁,到了關鍵顯本事的時候就派不上用場了,既不是是人才,又不是奴才的人當然是無用之輩了。"這段話說的很透徹,在各行各業都適用。有些人的確是人才,但的確也難用,恃才傲物,不想做奴才。對於這樣的人,遇到好領導,還可以繼續混,倘若遇到一個心眼兒小的'領導,則會被排擠、被穿小鞋,就像主人公一樣。我覺得幾乎所有的領導都不會喜歡不聽話的下屬吧,即使是下屬堅持正義。這就爲人才們出了一道難題:如何做好奴才而又不顯奴相,這個平衡點怎麼去尋找,這很值得思考。

3.強勢的人制定規則而又不遵守規則。要明白強勢與弱勢是一個相對概念。書中主人公的人事主管以及中國大區的主管和唐清比較處於強勢地位,但這些人與這家國際公司的全球總裁相比,又處於弱勢地位。簡單說,在公司或任何一個團體組織裏你的上級(上司)處於強勢,而下級則處於弱勢,像唐清這樣的底層員工處於絕對弱勢狀態。要深刻領會什麼是規則。把規則正義的外衣脫掉後,規則就是強勢的人制定出一套玩兒法,讓比自己低一層的人在自己的遊戲規則內活動,以達到可控和管理的目的。所以規則的適用範圍並不是平等的,規則只約束被管理者的行爲,而制定規則的人卻可以不遵守。強勢的人制定規則而又不遵守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規則制定者可以遊離於規則之外,即赤裸裸的不遵守,你能把他怎麼辦;另一方面是規則制定者可以修改規則,當在現有規則下對規則制定者不利時,他可以制定出一套新的規則,以掩蓋自己的過錯,即出爾反爾。

4.是人治還是法治?當唐清在公司價值觀的下的感召下,在全球公司總裁對誠信闡述的激勵下,對有關誠信問題向管理層提出質疑時,得到的不是公正合理的迴應,反而是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當他被辭退後拿起法律的武器向法院提出仲裁和申訴時,仲裁和初審結果都對自己不利,在二審時法院又遲遲不肯宣判,直到他最後給有關部門寫信,事情才得以推動,最終得到了公正的判決,當然這個過程他堅持了三年。回頭看一下,公司的制度不能說不完善,中國的法律也不能說不健全,但爲什麼在事實真相清楚、證據確鑿的前提下,等了三年纔等到了正義的宣判。歸根結底,還是事在人爲啊,人的因素佔了重要比例。再完善的制度、再嚴格的法律都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去實現的,人都有七情六慾,都有七七八八的想法,所以執行的程度和結果就會有很大差別,甚至黑白顛倒。更何況對一件事情的描述可以越描越黑,也可以越描越白,對一個法律條款的解釋也是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好在主人公用自己三年的堅持獲得的公正的判決,用堅持詮釋了人治只是暫時的,法治纔是長久的,但必須堅持。

5.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主人公所在的公司部門主管一年之內就換了5個,身邊的同事更是像流水一樣,幾乎每天都有新面孔。從上到下都在不停的換換換,即使這樣還是撐起了公司的商業帝國。究其原因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發揮作用。制度就像一張巨大的網,每個人在網的結點上辛勤工作,即使某個結點斷了也不會影響整個網的完整性,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新人填補這個斷掉的結點。這是個鐵律,凡是在組織龐大、制度完善的機構都適用這個規律,如國企、央企、政府機構,還有像主人公在過的外企以及達到一定規模的私企。所以,一定要認清自己在公司(機構)的地位,尤其是存在這樣鐵律的公司,不要認爲自己多優秀,爲公司帶來多大利潤就得意忘形,否則分分鐘就可以炒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