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範文

學識都 人氣:3.05W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收集的理想國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範文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範文一】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箇中的道理。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着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爲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爲:“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爲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衆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爲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爲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爲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爲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啓泰,則爲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啓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啓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着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啓泰的爲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啓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爲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爲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爲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纔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範文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爲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爲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複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啓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後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讚“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闢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爲,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醜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爲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遊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遊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更好的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於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爲,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爲“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爲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爲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爲,爲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爲,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於人們並不公平,其次對於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爲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讀後感1500字範文三】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鉅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間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着哲學的智慧,飽含着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爲哲學家,哲學家應爲政治家,政治家應爲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着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爲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爲:“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爲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衆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爲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爲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爲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

才得以萌發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爲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在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啓泰(Archytus),則爲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啓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特別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啓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着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啓泰的爲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啓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爲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爲是可取,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爲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生得了嗎?現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纔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