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

學識都 人氣:2.45W

《文化苦旅》,隨筆性散文,無劇情,無任務,無結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

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1

最近我讀了一本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可好看了,它裏面講述了餘秋雨去過的地方的歷史和經歷,如我認識的有敦煌莫高窟。都江堰。三峽。廬山……看着這本書就彷彿把自己帶入了各個地方的名勝古蹟,我最喜歡的就是世界國代的歷史古蹟了,第一次我翻開這辦書就看到莫高窟,我對它印象只有一點點,相信看了這本書,我將會受益匪淺,就這樣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作者以來到那,就一連住了好幾天。第一天快進入晚上了,其他遊客都走了。就只有作者一人還在山腳徘徊。想試這把白天觀看的在大腦中整理一下。

書中寫到敦煌莫高窟比之於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羅馬的鬥獸場遺蹟,中國的許許多多文化遺蹟常常帶有歷史的層累性。這麼樣的對比,要是沒有層層積累,怎麼會實用,怎麼會知道,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書不能死讀的!這麼多國家的名勝古蹟的都是興於一時,而我們國家的長城就不同了,,長城是代代修建。代代擴伸。這麼多的名勝古蹟,都比過我們國的長城,呵呵,看來我們中國可是很強大的!我國其他的如:阿房宮被燒燬了,滕王閣塌了,黃鶴樓在重修!可是成都的都江堰能完整的保存下來,是因爲它始終發揮着水利功能。讀了一篇就受益匪淺,一定要接着看下去!

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2

報紙上說我寫書寫得輕鬆瀟灑,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種很給自己過不去的勞累活,一提筆就感到年歲徒增,不管是春溫秋肅,還是大喜悅大悲憤,最後總得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迴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這是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難怪,看這本書要慢、要細,裏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見。他筆下的《風雨天一閣》我記憶猶新,一個人,不!一個家族揹負着堅守一座藏書樓的命運,範欽讓偌大的中國留下了一座藏書樓,保留到現在。別的藏書家有,藏書也有,但沒過幾代,歷史的風塵就將它們掩埋了。但是,範氏天一閣留下了,靠的是什麼,是執着、堅定,還是如餘秋雨說的“超越意氣、嗜好、才情,甚至時間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體現在哪兒?他曾毫不客氣地頂撞過權勢極盛的皇親郭勳,爲此遭廷杖,下監獄,他似乎什麼都毫不顧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後連權奸嚴氏都奈何不了他。“一個成功的藏書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個強健的人。”餘秋雨在這裏總結道。

看到這,反思一下,我們這些讀書人,如果生在那個年代,身爲一個藏書家,會像範欽一樣嗎?我想不會,範欽身上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讓我們來,難!我們是教師,教育學生,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在挫折面前,爬起來的又有誰?生活着,又爲了什麼?這不正是我們該思索的。

文化苦旅讀後感500字3

這本書我在很久以前便聽說過,但是並沒有認真的去看過。這次藉着這個暑假的時間,好好的品讀一番,隨着餘秋雨先生的文字,跨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在歷史長河中漫遊。

從滾滾黃沙的沙漠邊塞,到秀麗清澈的江南小鎮,作者把每一個地方描繪的惟妙惟肖,同樣也讓我感受到中國源遠流長的人爲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散發着他獨特的魅力。從《道士塔》,《陽關雪》中,讓我看到了黃河文明的興衰,寫出了歷史的深邃蒼涼。《江南小鎮》開始的那一段描寫,讓我彷彿看到了那小橋流水的景象。《風雨天一閣》讓我看到了中國文人的艱辛。而《三十年的重量》讓我感受到了一絲溫暖,感受到師生之情的美好。

餘秋雨先生在書中說:“文人似乎註定要與苦旅聯在一起。”我想這或許是這本書叫做《文化苦旅》的原因把。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寫作功底,在他筆下,莫高窟,都江堰,藏書閣都是如此的與衆不同,在他筆下,那些過往的歷史,就像是一幅悽美的畫卷。“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到引發出人生淪桑感。”這是作者的感悟,每個人的一生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段歷史,當我們走過一段路時,停下來回過頭看看自己曾走過的足跡,總會有着這樣或那樣的遺憾,而我們也在這遺憾中,坎坷中尋找這人生的真諦。

靜靜地合上這本書,彷彿也有了一種想要遊歷山水的衝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想在山水之間尋覓着歷史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