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500字(精選13篇)

學識都 人氣:4.33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500字(精選1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500字(精選13篇)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

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叫《我的大學》。

這部裏有《來到喀山》、《雜貨鋪老闆》、《當面包師傅》、《到鄉下去》這幾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懷着一點上學的希望,去了喀山。但是,他想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不能實現。希望破滅後,阿廖沙爲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裏,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麪包房的時候,聽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上了一隻拖船,離開了喀山,來到了裏海地區……

讀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想,在當時的蘇聯、俄羅斯有多少像阿廖沙這樣的青年,歷經重重困難,卻沒有上到大學,還經歷了可怕的事實: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消息,多無法讓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最好的伴侶,是最關心阿廖沙的,是本書裏最光輝的人物之一,可她卻去世了,爲什麼好人死得快,壞人活命長呢?還有,我還喜歡阿廖沙堅強的品質,他做事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質、性格,反正,和壞沒有關係,只和好有關係。而且,他並沒有放棄那一絲的希望,經過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後,來到了裏海地區,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偉大的、最讓人受益的大學了。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2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說起童年,我們想到的都是快樂的,幸福的。可在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筆下,他寫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裏,卻是一個悲慘的童年。

主人公阿列克賽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就死了,他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裏。當時他的兩個舅舅在鬧分家,和外祖父鬧不和,阿列克賽也被捲進去,天天遭打。他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十一歲時,母親也去世了。阿列克賽爲了生計只好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開始,他去撿破爛。過了一段日子後,他又到鞋店工作。後來,他來到繪圖師家裏學畫畫。他是很認真的畫,好不容易要畫好了一幅畫,可那位脾氣怪怪的老婆子把畫撕了,還理直氣壯的說自家本領不外傳。阿列克賽就生活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淚流滿面。高爾基他家裏雖窮,可他那種努力謀生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高爾基生活的年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之所以能成爲一個著名的人,不就是因爲這段艱苦的生活磨鍊着他,使他更堅強?我曾經也體驗過一次。我被叫到外公家住一個月,那裏是鄉下,我既然住那了,就要幹農活。可不巧,那時正值暑假,俗話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呀!我才幹一下就不行了,還中了暑,我就被送進了衛生室。可高爾基的生活條件比我差多了,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該怎麼辦啊!

這本書讓我知道,悲慘的人生可以鍛鍊自己,使自己更堅強。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3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定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書中敘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窟裏,爲了生存,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裏幹活,這一切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但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形成。

書的作者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做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像小草般茁壯成長。我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家中一本本被我閒置的書。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4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臺戲,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說人生是一次從降生到死亡的長途旅行;那麼擁有大學生活的我們,便可以看到最燦爛的風景。

讀書節來臨之際,我們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關於讀書的活動,在這同時,我也讀了一本書《我的大學》,期待我的大學時光。

爲了這個久違的夢想,我們十年寒窗磨一劍,那些刻苦銘心的日子如今仍舊曆歷在目。在那收穫的日子裏我們深刻的理解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麼有意義,櫛風沐雨我們一同走過,風雨同舟抵達美麗的大學校園。站在新的起點上,我是那麼的激動,又是那麼的神往……

在生活中我總希望快樂伴隨着成功,微笑在每一個青春的季節裏,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喚我們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海浪中卻步,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過讓紛飛的翅膀在暗雲中退化。

大學是我們每一個人夢想的殿堂,爲了來到這個殿堂我們經歷了風風雨雨。既然跨進了這道門檻,那麼就讓我們在這夢想的殿堂裏盡情的揮灑個性吧。

大學不是幻想,不是夢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們偉大的理想。只要我們爲之奮鬥,爲之拼搏。總有一天我們會滿載而歸的!那時你會聽到楓葉流舟,你會看到金菊在笑,你會聞到碩果飄香,因爲你到了收穫的季節!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5

今天,我讀完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中的第三部分《我的大學》,這一本書是由前蘇聯的高爾基寫的,它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童年》、第二部分《在人間》、第三部分《我的大學》。

第三部分有四個段,每一個段都很精彩,吸引着讀者,讓我不止一遍的讀這本書,直到讀懂了它爲止。

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第三段:《當面包師傅》。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高爾基原先在一座骯髒小地下室裏當面包師傅助手,後來遇上了他的舊主人,舊主人因爲經濟出現困難,打算開一家麪包店,於是,高爾基便回到了舊主人的身邊,以親人的身份去監視麪包師有沒有偷東西,但是麪包師經常偷東西,作者每次都告訴他偷東西是不行的,但麪包師每次都用批評的話語說道:不由高爾基管着寫事。然而,在着個時候,作者高爾基最喜歡的親人他的外祖母去世了。

讀後感想:這一部分寫出了作者高爾基來到了嘎山上大學,但是,他來到嘎山以後,明白了上大學只不過是一個美夢罷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我們上大學也是可以實現的。他希望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受到高等的教育,然而,卻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我在花香鳥語般的環境裏學習,在老師的親切的教育中,在家長的百般呵護中學習生活,可我並不知道珍惜這些關愛。跟高爾基比起來,我深感慚愧,今後我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完成我應該做的事情。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6

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叫《我的大學》。

這部裏有《來到喀山》《雜貨鋪老闆》《當面包師傅》《到鄉下去》這幾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懷着一點上學的希望,去了喀山。但是,他想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不能實現。希望破滅後,阿廖沙爲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裏,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麪包房的時候,聽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上了一隻拖船,離開了喀山,來到了裏海地區……

讀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想,在當時的蘇聯、俄羅斯有多少像阿廖沙這樣的青年,歷經重重困難,卻沒有上到大學,還經歷了可怕的事實: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消息,多無法讓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最好的伴侶,是最關心阿廖沙的,是本書裏最光輝的人物之一,可她卻去世了,爲什麼好人死得快,壞人活命長呢?

還有,我還喜歡阿廖沙堅強的品質,他做事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質、性格,反正,和壞沒有關係,只和好有關係。而且,他並沒有放棄那一絲的希望,經過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後,來到了裏海地區,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偉大的、最讓人受益的大學了。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7

在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我們是否想過《我的大學》生活?在我的大學,是否也會像童年那樣“風調雨順”呢……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的大學生活吧,讓我們一起感受進一步的人間生活。

在第一篇,就講了“我”是如何爲了填飽肚子,到碼頭當搬運工的事情,同樣也“相信”自己上大學是件美夢。但是,人不通過自己的拼搏,怎麼能達到對岸?光想着天上掉下來餡餅的事情,也許會被你碰到一次,可是以後會嗎,這種事情會永恆麼?所以,第一章短文就教給了我:人間是現實的,大人賺錢也是不容易的。

有些人,一天能吃飽,也是件很難的事情呢!因爲這樣,我們就要珍惜他人給予我們的一切。不要想當然,自己認爲該怎樣就怎樣,這是不對的……看,光是從第一篇,就知道這麼多,之後的那幾篇,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彷彿鑽進了作者的心靈,看到了他在向世界發出的痛苦呻吟。當然,在他迷茫不清的時候,也有過幾個好心人幫助過他,成爲路標,成爲“支撐的柱子”,讓他不再迷茫,不再在人間、大學、甚至是生活,感到迷茫。作者也在書裏一再的感謝,讓我們也同時感到了一種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感激之情……

這本書,也是我最好的指路標,也是大家的良師益友,閱讀這本書,你會知道真正的`做人道理,讓我們重新回到最純潔、最無瑕的時候……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8

《我的大學》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傳體小說,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前面還有兩部《童年》與《在人間》這三部書被譽爲,人生三部曲,體現了高爾基是如何自立生長在生活底層奮鬥抗爭,艱苦,求索走上革命道路上藝術高峯的歷程。

這部書在沒讀之前,我一直以爲是介紹高爾基的大學生活,沒想到是社會大學。

原來高爾基17歲時離開了自己的外祖母,帶着決心和希望,來到了喀山上大學,他原以爲在喀山大學裏就可以過上安靜又舒心的生活,殘酷的現實使他的願望化爲泡影,因爲必須爲了生存而去工作,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裏他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麪包工人,以及雜貨鋪的夥計,於是貧民窟,窮街,陋港,輪船,碼頭,就變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第一所大學,在如此生活的艱苦,高爾基還能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這怎能不令人佩服。

讀完我的大學這本書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讀書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們生活在新社會,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坐在寬敞的教室裏讀書,有什麼資格不好好學習呢?高爾基的命運如此悲慘但是他頑強的與命運打擂臺的精神如此偉大,也永遠值得我學習,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要懂得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從中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9

閒時拿起手中的《我的大學》,我真的無法平靜心中的漣漪。只是大概看一下就無法停下來。

高爾基《我的大學》注意講述了主角阿廖沙十歲就來到人間,進入社會大學。他在社會上幹過各種工作,在鞋店和繪圖師家裏當過學徒,在輪船上當過小工,還當過麪包坊和雜貨店和繪圖雜貨店的夥計,飽嘗生活的艱辛,這使他更加憎惡沙皇統治,對勞動人民更加同情。在社會大學裏,阿謬沙還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可是我想說的是我的大學,沒有美麗的祝福,沒有熱烈的掌聲歡送我上路。但這是我努力的結果》

一份湛藍的EMS大學通知書,將我的高中時代徹底劃上句號。這句號並不完整,更不用說完美。但我必須劃上。

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只有勇敢向前。我不知道我的將來,但我有目標,一份對母親的承諾;一個對家人的希望;一種自己的執着;一次人生的洗禮。

媽媽,我只能說對不起,看着你失望的眼神,我只能傷害你。我以後會讓你以我爲豪的。

高中我實在不想再來一次。

那裏有我討厭,回憶的人和事。有我拼命的汗水;有我的青春;有我的驕傲。別了,我的高中。

明天,我將踏上征程,去收穫我的未來與夢想。去開始我新的人生。

我的大學,由我主宰。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0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是自由的歡樂的,童年時多麼美好!

可我們錯了。當我翻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時,發現高爾基的童年就和我與衆不同,他四歲喪父,弱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只能與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譏笑諷刺他時,他還沒有抱怨,沒有頂嘴,默默的忍受着痛苦,以積極的心來面對困難。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興的吃下去。十歲時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孤兒,可是他還是努力奮鬥着。他只能到“人間”自力更生,但是命運離譜的捉弄着他,無數的坎坷、挫折,他卻能利用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本來我以爲高爾基會進入大學的課堂,但是有些不一樣,他走進的是“社會大學”,這所大學知識更淵博,讓人閱歷更豐富。它能實切的感受,簡單但又深刻。

現在的我們,只會依賴父母,每天上上網看看電視,和高爾基的童年真是“跨世界”的對比。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的感官都麻木了,因爲有太多衣服,有太多玩具,有太多的用品,我們早已不興奮了。高爾基再難吃的食物,也都嚥下去,雖然穿着舊衣裳,但他還不挑剔。如果我們是高爾基,我們是否會抵擋不住困難?

高爾基顯然很小就懂得了人事情理,我覺得我們也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不怕困難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向學習的頂峯攀登!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1

在暑假我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這本書是高爾基先生的自傳體三部曲,後來合併在一起,分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因爲父親去世,和母親一同去到姥爺家生活,在那裏他受過姥爺的兇狠地打罵,看過兩位舅舅爲了家產而爭吵和吵鬧,但也得到了姥姥的疼愛。在這樣的的童年。

第二個部分講述了後來因爲母親的去世、姥爺也破了產,阿廖沙來到社會,在鞋店當過學徒,在繪圖師當過雜工,當船上的差役時在廚師斯穆雷的幫助下讀書。

第三個部分講述了阿廖沙爲了上大學背井離鄉去了喀山,結果希望破滅,只好到處做雜工。住“大雜院”、做苦工,後來阿廖沙在麪包房結識了一位革命者,不久阿廖沙也成爲了一位革命新人。通過和社會上不同的人交往,阿廖沙進入了一所“社會”大學,並且在其中慢慢長大。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學會了凡事都要學會堅持。

我喜歡慈祥的姥姥,討厭爲了家產總是打鬧的兩位舅舅也討厭捉弄阿廖沙的薩沙。我佩服阿廖沙頑強學習的精神,他在工作的空閒處還在讀書。我還很佩服他的勇氣,在十一、二歲就已經在外打工了,真厲害!

我認爲:要成爲一個革命者,要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練,才能堅強,什麼都不懼怕!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2

這本書讓人刻骨銘心,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高爾基光輝的一生。

我深深地被高爾基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夢想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動。

主人公高爾基在父親去世後,來到外祖父家,並在那裏度過自己的童年。

父親母親都走了,外祖父家中落,不得不去人間。在人間他只求學藝有更多的書可以看。

高爾基者一世界經典文學形象,長久地留在人們新的一天並始終激勵着人們爲我們爲美好的明天奮鬥!我佩服高爾基在污濁的環境中,對生活的熱愛開始萌芽,努力成爲政治善良的人;我佩服高爾基覺得社會的現實和複雜是對理想的考驗。

執着追求自己理想,永不放棄!想想高爾基,比比我自己,我很慚愧。

我也很愛看書,可總是不仔細,總是一目十行,馬馬虎虎;學習只是一知半解,碰到困難的就妥協了。

一次,家庭作業我遇到一題不會的,不是不會,而是不想想怎麼寫,就跑去問姐姐。

姐姐聽了批評我說:“你是會,但太懶,自己不想,考試你怎麼辦,又沒人可問,自己想去。”

今天,我才明白,這是一種依賴的行爲,是沒有堅強意志的表現。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這座高峯,沒有平坦的路,人生更是如此。

所以必須努力,精神振奮,攀登不止!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13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主要講了高爾基長大之後的生活,在這段艱辛的生活中,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高爾基度過了一段艱辛的童年時光,書就是他童年中的夥伴。書爲他重新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懷着理想到喀山求學。但因爲生活現實的殘酷使高爾基的夢想破滅了,這讓他再度陷入到處打工掙錢的地步。雖然工作繁忙,但高爾基依然抽出時間來讀書,這又讓他受益匪淺,認識到了許多知識。他在打工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在與他們這些“知識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又將全身心投入到了上大學的希望中。在這所大學裏,他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感受着知識帶給他的無限樂趣。

高爾基懷着理想、夢想與希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在上大學的過程中收到了知識的薰陶。書爲他的人生鋪設了一條陽光道路,高爾基充滿着信心,踏上了這條風雨無阻的路。他走向了寫作,運用書給他帶來的知識寫出了一篇篇含有道理、字句優美的文章。高爾基堅定的信念也是幫助他通向成功的一大工具。在爭取上大學的努力過程中,堅定的信念幫他越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重重障礙,接近了自己的夢想。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努力、信念、希望能幫助我們突破種種困難,找到解決方法,走向自己的夢想。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信念。這一個個環環相扣的重要信息,或許就是你打開夢想之門的那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