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主要內容簡介及感悟

學識都 人氣:7.86K

朱自清是現代中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大師。大多數人對朱自清的詩並不是很瞭解,但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背影》主要內容簡介及感悟,歡迎閱讀本文!

朱自清《背影》主要內容簡介及感悟

朱自清背影簡介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裏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朱自清背影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描寫父子之間感情的文章。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裏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裏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裏認爲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背影好詞摘抄

居安思危、不一而足、周而復始、望穿秋水、秦晉之好、不落窠臼、司空見慣、怙惡不悛、百年好合、出神入化、身體力行、敬謝不敏、嗤之以鼻、天之驕子、賢妻良母、能說會道、進退維谷、甘之如飴、人心不古、頤指氣使、墨守成規、左右逢源、回心轉意、插科打諢、別來無恙、翩翩公子、窮兵黷武、舌戰羣儒、字字珠璣、義無反顧

背影好句摘抄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了卸,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親奔喪回家。

2、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3、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4、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5、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6、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7、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8、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爲了喪事,一半爲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9、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0、到南京時,勾留了一日,尚不大難。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你就在此地,非自己插嘴不可。這些日子,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

背影好段摘抄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2、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3、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4、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背影讀書筆記:

朱自清《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感人至深,膾炙人口。

《背影》表現了人間的至情——真摯的父子之情,描寫細膩、真實、深刻。作者二十歲的冬天的一天,祖母去世後,父親辦完喪事,父子同到南京,父親送作者上火車北去。在那特定的場合下,作爲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爲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並且十年之後,想起來,那背影就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文章中父親從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從尋找座位、反覆叮囑;到親自去買橘子,都體現了父親的愛。各種事情,都是極其平常的,極其瑣細的,但從中表現出的'感情,卻是極其珍貴的,我拜讀後,也是深深爲之感動。

父子之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細細讀來,不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那種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憶自己每次離開家和父親從我這裏離開的時候,自己的父親的背影,那種曾經面臨分離的無奈和無可奈何的表情,那種永遠難以名狀的矛盾心情。一個父親的愛,就是這樣,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報,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讀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一輩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諦嗎?父母關心子女、子女關心父母,我們關心別人,別人關心我們,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不就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