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

學識都 人氣:7.13K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1

我是一個不喜歡日本文學的人,記得自己看的第一本日本作家的著作是在初中《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我已經忘記我當初爲何會對它情有獨鍾,我想是因爲它封面設計的精緻、和紙張的觸摸感極其舒適。所以我買了它。書中的具體內容我已經沒有辦法完整的記起,映像深刻的片段是筆者用極其厚重的落筆,把一段青春刻畫的如此黑暗、龐大和複雜。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

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編了一張無形的網,拉着你也一起掉入深淵,彷彿你一不留心,就會讓自己的青春也萬劫不復。後來一次一次我問自己爲什麼對於日本文學如此不愛,直到今天我才知答案,便是恐懼。無論是《挪威的森林》還是《愛的流放地》,這樣一種階段過渡性的文學如果過早去看去接觸,帶給一個初入世事、自己還處於塑造期的人是無法通透的理解和欣賞這種文學背後的人性衝突和情感衝突。這種迷惘像霧,容易一不小心就籠罩你、蠱惑你、從而挫敗你。你不能忍受這種自私、更不敢感同身受這種冷漠。歸根到底,你只是無法相信自己也可能是這樣一個自私而冷漠的人。人性本身便是善惡參半。

直到今天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我才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喜歡,一方面是因爲我認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是具有不一樣的生命力,你很難作爲一個看客學會張弛有度、恰到好處。這是一種差異下的不認同感,它偏於理性。另一方面是因爲自己在刻意逃避,逃避這種人性衝突下的骯髒和自私,總是希望行走在陽光下,卻忘了影子永遠如影隨形。這就跟中國道家講究中庸一樣,中庸之道的確是一門很深很富有智慧的學問。有時候你不得不在先人面前自慚形愧,心生欽佩。這種對於人生的理解和參悟,遠非常人之所及。

最後一個原因,可能源於自己的個性,我是一個喜歡生活中充滿正能量的人,所以習慣性遠離一切帶給我負面情緒的東西。這種心理暗示經過長期的反覆使用最終變成了一個習慣烙刻在自己的潛意識裏,從此生根、發芽、壯大。直到今天,我纔看到了自己想法裏的膚淺和狹隘,關於日本文學,我知之甚少,接觸一點就放棄一片的心裏着實不應該出現。其次,也忽然認識到,自己似乎又多了一些成長。

我以前不知道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是我看的他寫的第一本書,一看便停不下來。書中是寫一名叫野治的老人開了一間《解憂雜貨店》,人們只要在晚上把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上的郵件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方的牛奶箱裏拿到回信。好看的故事就是要有梗,梗要鋪的恰到好處。人們通過一封封信來訴說着自己心底的彷徨和困惑。一次一次通過老人真摯的回信找到人生的希望和方向。

其實老人的話普通,之所以會帶給一個人力量,我想更多的是因爲陷入絕望這種處境本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你永遠都想不到你的一言一語會在另一個人的人生裏掀起怎樣的波瀾又帶給他什麼樣的意義,你眼裏的不足爲道,卻是另一個人生命中的轉折和奇蹟。或許,我們都該做一個願意相信的人,相信這個世界上再平凡的自己也會有其獨一無二的意義,只是這個人你還沒遇見、這件事還未來得及發生。你永遠不要去看輕一個窮困潦倒者的力量,更不能看輕現在一事無成的自己。生命之所以豐盛,是因爲意義塑造了它的豐盛。這些懷揣着祕密給解憂雜貨店寫信的男男女女,跟你我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曾有過迷惘和困惑,有過困苦和掙扎,有過崩塌和絕望。而他們比我們幸運,因爲他們遇見了這樣一個智慧的老人、遇見了這樣一間雜貨店。在他們人生那個最黑暗的節點上給了他們力量、給了他們重新選擇生活的勇氣。而我們沒有這樣的好命。

書中通過翔太、幸平、敦三個青年盜竊躲避而藏身雜貨店開啓了信封傳遞之間關於解憂雜貨店的故事。筆者敘事平穩有利、每一個憂與解憂的情節發展都恰到好處直擊人心。讓你看完之後,竟莫名心生一陣感動。說不清緣由,你也不知爲何。但是卻真切的感動着。我想這就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或者一本好書能帶給你的觸動和成長,整個人物的設置鮮明,故事情節的發展層層遞進、伏筆扣心。簡單幾筆,就濃縮了一個在底層小社會謀生的善男信女的縮影。這樣一種傾訴的方式更從側面反映了這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所匱乏的愛和信任。

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名利越爲主導一個人生活的時代裏,解憂雜貨店帶給了你一種新的衝擊和反省。告誡你慢下來,過分的強大其實是一種脆弱。告誡你沒有捷徑,哪怕揹負再沉重的十字架也不要輕言丟棄,圖一時輕鬆享樂。因爲你沒有辦法知道這架被你丟棄的十字架是不是你人生下一個階段過河的橋樑跨越鴻溝的繩索向上攀爬的階梯。永遠不要迷失在自己想象的困難裏,因爲絕望的極致就只剩希望。

我不知道現實生活裏是否也有一間這樣的雜貨店,解人之憂。如果有,我一定願意第一個寫信,愛與善永遠是一個人最沉穩的力量和魅力,歷經歲月,滄桑不在。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想說的話、卻因爲太多沒有辦法一一寫下來留做紀念。我想這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幸運,就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卻是因爲彼此都懂這份恰好的距離和疏遠、包容和理解。愛情才能走向婚姻,友誼才能走向長青。

君子之交淡如水。解憂雜貨店——誰會是你下一個顧客、下一個經營者。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2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鎖得緊緊的牛奶箱……某天深夜卻因爲3個小偷的闖入而變得意義非凡。

翻看本書的`前兩章,你一定以爲這是一個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推理故事,期待着作者慢慢揭開謎底。越往後看,你會慢慢意識到這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推理小說,作者敘述的重點也並未放在事件發生的原因上,重要的是離奇事件發生以後的進展。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小說,是每個手握地圖卻依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的迷失者的指南針,更是對未知心存恐懼者的一劑強力的安慰劑。就像書中的浪矢爺爺所說:“很多時候,寫信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他們諮詢的目的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作者想要通過書中的這些故事表達同一個主題:人生中難免有起伏,每個人都必須在低潮中成長和探索,最後總會有一個答案等着你,無論是好是壞,都有你走過的痕跡,都會影響着你自己和周圍的人走下去的步伐。

除了感情上的細膩動人,本書漫畫式的場景架構也讓人印象深刻。廢棄的雜貨店、無心闖入的小偷、不斷有信件投入的郵箱、來自不同時空的信紙、提筆回信的浪矢爺爺……作者不斷用文字鋪陳出帶有漫畫色彩的畫面。作爲通往不同時空媒介的重要道具——郵箱,作爲承載情感的書寫工具——信紙,在本書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擔負着啓蒙與勵志的雙重重任,也成爲作者表達的出口。

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何以解憂?彼此都真誠以待,抱着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或許是解憂的不二之法。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3

昨天今天兩天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僻靜的街道上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裏得到回答。

對的,這就是解憂雜貨店的基本功能。果然,三句話不離本行,這句話一下就暴露了一個學工科的思維邏輯,凡事從基本功能下手,接着就該弄懂原理啦。開雜貨鋪的老爺子浪矢熊治和丸光孤兒院前院長曾經是一對戀人,在私奔失敗後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們都選擇了以幫助別人爲終身事業,一個爲別人排憂解難,一個收養孤兒。浪矢熊治幫助的人不知怎麼回事,都是來自丸光孤兒院的孤兒,這一切或許是冥冥中註定的,因爲他們都選擇原諒了阻礙他們奔赴愛情的人。人與人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爲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揹負的、甜蜜的負擔。

其中提到的三個犯罪青年幸平,翔太和敦也,當知道要收購孤兒院的晴美是他們回信幫助過的人並且也來自和他們相同的孤兒院時,他們的是相信晴美不會將孤兒院改成酒店以用作商業盈利的。書中也提到了他們三在幫助別人時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是自己還要逃路,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幫助過別人,想做善事的想法同時充斥着他們。最後他們還是無可厚非的選擇了幫助別人。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爲,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地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將交匯。

最後那封來自浪矢的信救贖了他們: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應該怎麼做?我想,心之所向即爲人生該有的方向。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4

最近的幾年裏,讀書的主基調都在歷史和投資方面,偶爾買一些其他類型的讀物,也是按照噹噹排名下單的。但東野圭吾的這本《解憂雜貨店》不僅僅是噹噹的排名,更是因爲東野圭吾的名字和作品不時的會出現在我的朋友圈裏,而且評價及其之高。

剛看第一章的時候,腦海裏反應的是之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因爲都是穿越時空的故事,也許是之前的期望過高,剛看了第一章浪失爺爺給月兔的回信就讓我感覺很失望。但是出於強迫症,我還是把書快速的掃完了。每一張都會出現一個問問題的人,每一個問問題的人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最後一個諮詢者,還和這三個闖空門的人在時空中交錯了,而天堂裏曉子奶奶和浪失爺爺保護着孤兒院裏的孩子們。

這本書應該寄託了作者對社會人與人之間無條件信任的嚮往吧,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曉子奶奶和浪失爺爺沒有在一起,卻深愛着彼此),以及1960年代的日本人對生活的迷茫(這個只是我個人的一種判斷,因爲不瞭解日本的歷史,不確定這個是否可以代表了60年代人的時代特徵),還有就是對基本房市、股市、互聯網浪潮的透露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這個太扯了。

書裏一些有哲理的語句:

“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爲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吧。”

“關於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積極向上的旅行,家人應該儘可能在一起。因爲反感、厭倦等理由而離開,不是家人應有的姿態。”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範文5

在人生的岔路口該怎樣選擇?這個聽起來哲學意味頗濃的問題其實活生生的在我的生活中上演,與《解憂雜貨店》不其然的相遇似乎撥開了我心靈上的迷霧。

也許是內心的困頓,當《解憂雜貨店》呈現在眼前,然後,就是完全不設防的翻開第一頁,一眼成癡。意外的驚喜,使我幾乎是一口氣不捨得停頓地想把構成全書的既獨立又絲絲相扣的六個故事看完,但又隱隱爲看完之後可能產生的失落感而焦慮。是的,看完書後,我幾乎一宿沒睡踏實,縈繞在腦海中那瀰漫全書的憂傷、無奈和宿命感一直揮之不去。

故事的開頭,三個因爲偷的車拋錨,只能在天亮之前暫避到廢棄的雜貨店裏的無業青年,無意中在店裏的牛奶箱裏接到了一封來自於過去的諮詢信。原來這個雜貨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夠解決任何煩惱的雜貨店,晚年喪偶的店主因爲一封封求助的來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覺。因緣際會,店主去世之後的來信,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手中。而那種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覺,是他們在很久以來都沒有感受過的,因此,他們開始提筆,以“浪矢雜貨店”的名義給人回信,儘管錯別字很多,語氣也粗魯不文,但是他們和浪矢爺爺一樣,是真心對待這些信的。

翔太、敦也、幸平,他們三個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憤怒和牴觸的情緒,這是多麼熟悉的情感啊。曾經的我,爲愛情從東北老家來到這個陌生的江南水鄉,總有那麼一些日子,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因爲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爲力量太小而無能爲力的挫敗感逼得我要發狂,所以我拼命地想抓住一些什麼,來確定我在這裏的位置,一些可以幫我找到自己是誰的理由。

明明這本書名字叫做《解憂雜貨店》,不知爲何開頭就讀的我心事重重,最後那封回覆給白紙的信卻又像夜晚天空中的航空線一擊中心,好似眼睛發出了亮光卻不知何時已然飽含淚水。

這本書打到我心裏,讓我懷念所有被感動的時光。比起聲畫,被書打動更讓我幸福,那種只是自己感受到的觸動和寂寞,沒有渲染,沒有音效,沒有那些潛移默化添上的東西,只是留白給你,自己填滿的天馬行空,可以肆意想象和參與,真好。人們彼此並不知道,也許過去或者未來的自己,會與他人的命運這般緊密相連,認真作答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在向自己發問。最後的最後,當這個夜晚停滯於雜貨店中歲月的光芒消失,人們將會邁出這個屋子,去書寫雖然不一定美好,但是也真是因爲不可思議地充滿了未知而百般精彩的人生。人們會去承認自己的錯誤,去完善自己的將來,去努力爲了夢想而奮鬥,去不留下遺憾的勇敢而誠實地活着。人們會遵守諾言,會相互幫助,會心懷愛與真。如果眼中有淚水的話,也一定會有像淚水一樣閃爍的光芒。

浪矢爺爺曾經和他的兒子說,“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這就像拋硬幣一樣,把硬幣拋到空中的時候,也是有了選擇的時候。他們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爲是一張白紙,纔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在最後的信中,浪矢雄治這樣寫到,這是解憂雜貨店最後的回答,也是作者對於我們的回答。又或許這本書就是東野圭吾給我們的一封牛奶箱回信,溫柔地告訴我們人生的滋味。

無論你是什麼人,懦弱自戀瘋狂失意;無論你做着什麼工作,白領藍領灰領,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你相信自己,熱情的用心的真誠的活着,那就是成功的;不論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怎樣選擇,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現實,跟隨心的腳步,心之所向,那就是你的人生,那就是你的存在。

慶幸我們一直在一起,擁有那麼多美好的時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