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

學識都 人氣:1.4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地理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

高中地理教師的讀書筆記1

“從有效性視角審視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問應該引發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例如水循環教學中,就水循環的概念、類型提問,沒有思考的價值。如果變換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地理科學的角度看正確嗎?(2)長江水參與的水循環是那一種?三峽大壩改變了水循環的那些環節?重視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敢問、激發學生想問,指導學生會問。注意傾聽,將學生的問題轉化爲學習資源。

2、觸摸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風景和觀賞風景的心情。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一次旅行的話,終點是三維目標。教師是知識豐富、思維靈動且善於發現意外風景的導遊。讓你的團隊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滿激情和快樂、體驗和收穫的行程,並順利抵達三維的目的地。

如等高線地形圖學習時的尋寶遊戲,我軍攻擊線路選擇。

4、合作探究的問題具有適度的思維含量,是有效探究的關鍵。設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討論問題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種,僅就人種類型、分佈、差異等現成知識,沒有探究的必要。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度開發,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種族傑出代表背景材料,討論種族優劣問題;提供人種與地理環境關係背景資料,探討人種與地理環境。

5、尋找失落的情感。

對學生滿懷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爲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幫助成功。

不僅教知識,更重視傳播人生理念。如關於環境問題的漫畫,幽默辛辣、形象生動、富有感情因素,讓學生去領會,感悟蘊含在其中的道理。(學習環境保護後可以就某一方面環境問題創作漫畫)合理評價與善待學生的錯誤。

高中地理教師的讀書筆記2

走進高中新課改(地理教師必讀)》是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凌申教授擔任主編,國家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組成員、高校地理學科教材教法教授和高中地理新課程教科書的編寫者等衆多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

它的讀者羣面向的是廣大高中地理教師和高等師範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本人作爲一名普通的高中地理教師,讀後感覺收穫頗多,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

本書首先交代了高中地理新課改的背景。通過讀書我瞭解到當代地理科學發展突飛猛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期,而原有的高中地理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標準與實施要求則難以適應發展的要求,因此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大家都知道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課堂教學改革的課程改革,只會停留在教育的理論層面,就會變成教科書的更替,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本人認爲要想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爲,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教學理念,其次纔是教學策略。

高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總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爲本”,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圍繞這一核心思想,高中地理課程共設計了五個基本理念,其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中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這一點對我啓發最大。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就連教師也認爲自己只是教材知識的闡釋者和傳遞者,學生只能是教材規定知識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中國教育界有句古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得這一理念的集中體現。在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以往課程教學的改革,主要是教師授課方式的變化,學生的學法被弱化,教師在專業課程上的權威地位始終沒有動遙怎樣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發展的'主體”,我認爲改變學習方式是關鍵,而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有效途徑之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和途徑,探究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二者既互爲一體,又互爲促進。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先知者,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擁有的知識量超過教師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動搖,師生關係變爲平等的合作關係。所以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定位是指導而不是主導,指導的結果是提高探究學習的質量和效率,而不是引導學生走向既定的結論。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修養只是教師能力培養的一小部分內容。要想成爲優秀的指導者,教師還應在教學方法—論、學生管理、綜合知識拓展和教學經驗積累上下工夫。

在師生合作過程中,學生希望教師在他們迷茫時創設情境,在他們手忙腳亂時協調分工,在他們碰壁時給以積極鼓勵。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更高一步的要求。所以教師要想適應這種角色的變化,不能再滿足於做一支“紅燭”,必須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學生的同時還要不斷地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所謂教學相長、活到老學到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以上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部分體會。作爲指導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權威書刊,這本書值得我去細細研讀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學習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領會它的主要精神,讓它更好地指導我的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