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2篇

學識都 人氣:2.51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2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

作爲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我也如此,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想多給她弄點家庭作業讓她多寫多練習,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的,每天都不及時的完成作業,邊寫邊玩磨磨蹭蹭的到九點多,更別說什麼家庭作業了,總抱怨作業多,草草寫完後,我看了一氣之下全擦了重寫,孩子就會大哭起來,無奈之下孩子寫了,是邊哭邊寫的,心裏恨死作業了,恨死我了。甚至害怕寫作業了。我看她那樣,一肚子的火氣,總是忍不住的發脾氣,覺得她的幹什麼我都不滿意,自理能力太差了,哎,我上火了。不知怎麼辦纔好。我的做法太過生硬了,有點拔苗助長了。

那天我想起了趙老師曾經建議我們家長讀那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本書,就買了本看,剛讀了不到一半,覺得那書寫的很好,很有道理,我覺得茅塞頓開,原來錯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孩子身上顯現的問題都是來源於我們家長的身上啊,而現在我再來埋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差,確實很不應該了。

幸運的是,現在發現了這個問題還不晚,從現在做起還來的及,學習是從興趣入手的,勤奮是從習慣中養成的,習慣是從堅持做的小事情開始的。我必須馬上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一點點去改變她已經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我必須想辦法使得她對學習感興趣,使她對自己有信心,使學習能讓她感到是一種享受,或許能改善這種狀況。

作爲媽媽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了,楊佳璐從小就依靠大人習慣了,也就是我們包辦的太多所以自理能力太差,形成了惰性,包括不愛寫作業,不愛勞動,不愛動手動腦筋等等,想想這都是我們作家長的錯啊,不能只怪孩子差。於是,我從她寫作業開始入手,我就想到一個不太理想的辦法試試看,弄了個光榮榜,告訴她:“今天在媽媽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而且錯誤在2個以下,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紅花了,攢夠是10朵小紅花你就可以得到5元以下的你喜歡的東西”她很高興的去寫作業了,時間也比往常短了,雖然還是寫的不太好,我把氣憤改成了誇獎,耐心的對她說:寶貝,你自己找出5個你自己認爲寫的不好的字擦了重寫。她就按我說的去做了,這次改錯沒有眼淚和怨氣。

我把氣憤改成了誇獎,她好像有點自信了,慢慢的她的字寫的比以前好很多,更多的誇獎比批評更能使孩子進步。就像書上寫的那樣,即使批評孩子也需要選一種既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是她認識到錯誤,並愉快去改正。我知道有難度,方向我已找到了,我想,給她講個類似的故事,舉幾個例子等等,具體怎麼實施,還需要多動腦筋吧。不能一味的總責怪孩子,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這就是我理解最多的地方。

現在我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她太粗心馬虎了,太懶惰了,不願動手動腦等,遇到困難就退縮,不願意去創造,也許這都是我們從沒給他培養出來吧。慢慢來吧,一點一滴開始慢慢改變她。我打算多花些時間和心思陪他多動動手,多觀察一些好玩得動西,找她感興趣的事來鍛鍊她。

另外,我要陪她多讀書。她懶得讀,都是讓我給她讀她只喜歡聽,我現在已經改變一點,就是事先商量好我只讀一半,剩下的她自己讀,還不錯,好奇心使她願意去讀剩下的那一半。後來我覺得總去買書很貴的,而且看完了她就不願意再去翻,她總是要看新的,爲此,我打聽到在東城有一家圖書館,那裏有着各式各樣的圖書,挺不錯的,就給她辦了個借書證,每週去借書讀,不用花錢還能讀很多種書,而且那裏的環境氣憤挺好的,去那裏借書的孩子來不同年級。

也許這種環境能對她有所改變吧。她的借書證是貼的是她的照片和名字,爲此她覺得很驕傲,見了誰都說這件事,也非常願意去圖書館。慢慢來吧,我希望我所做的對她能有所改善。看來,我要多讀讀書從中能多找些智慧才行啊!

以後,我不僅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必須多注重孩子對學習興趣的培養,還要多和孩子溝通,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要使孩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有難度,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從點滴認真做起,我想,再多難題也會迎刃而解的。

孩子是我們的,但她更屬於她自己,她是個有思想,獨立的個體,我應該更多的尊重她,幫助她。我希望在她眼裏的角色不僅是她的母親,還是她的朋友,用更恰當的方法去正確的引導比強硬性的命令效果會更好吧。

我要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爲此我要更努力。孩子是我們捧在手心稚嫩的幼苗,需要我們用愛的土壤,辛勤的汗水、智慧的陽光才能茁壯成長。我們有信心,因爲我們很愛她。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這本書是她16年教子手記。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的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在閱讀《“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這篇文章時感受很深,想起了自己在兒子上一年級開始寫作業時,就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着,非常形象地“陪”。從一年級一直陪到三年級。光害怕孩子把作業寫錯了。我發現兒子做錯題時,就及時告訴他,讓他改正。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才知道自己陪讀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自從閱讀了這本書後,我開始放手,想辦法從中抽身,讓他自己把會寫寫完,不會的我會點撥他,讓他動腦筋想辦法去做。“陪”所製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不陪”纔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陪”與其說在幫助孩子,不如說是給他製造麻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個兒童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場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場所,父母就是對他影響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如果沒有獲得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多半很難在他身上正常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媽媽”的重要性勝過“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處處提到作者的女兒圓圓,更多地表現了她的優點。作者只是想通過她教育女兒這一“個案”,來呈現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更多的父母們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經驗。

願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願天下父母都在養兒育女中感受到美和幸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3

我想做一位好媽媽,可是對於養育孩子經驗太少,一面回想作爲兒女受父母照顧的體驗,一面反思作爲父母的自己可不可以做得更好。

1、提高愛的質量

關於打針。仔一歲半,每次打預防針都是嚎啕大哭,道理都提前講了很多次,哭鬧仍然沒有明顯改善,是不是就是我的某些行爲放大了打針這件事,反而增加了他的恐懼感。

關於霧化。感冒做霧化,仔是抗拒的。後來霧化前,我先讓他觀察別人怎麼做的,再把霧化面罩遞給他,他像拿到玩具一樣的接受了,像其他大孩子那樣自己拿着做了幾分鐘,又扯下來看看。無奈,仔爸見狀就在一旁說我的方法沒有效果,還是硬着來。於是仔又開始抗拒。其實,在我看來,仔能夠接受自己拿着做幾分鐘,對他來說就是很大的進步了,畢竟上一次霧化面罩一碰他,他就開始反抗。這件事也給我提了個醒,養育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爸爸平時比較忙,不善於學習,我不僅要自己學習,還有責任把心得體會及時傳達給爸爸,讓豬隊友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關於捉弄孩子,在這點上,仔還沒有遇到過,在他長大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作爲媽媽我應該要保護孩子,同時還要學會對逗孩子過分的親戚說不。

分享書中所寫的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共勉: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爲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提高愛的質量,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交流。

2、學習是輕鬆的事

書裏寫那麼多,我的總體感受就是早期的學習主要是閱讀,而閱讀興趣需要培養,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太差。對照我自己的成長之路,父母在我小時候因爲工作忙,經常是把我放在書店,慢慢的我對閱讀有了興趣,這個興趣一直延續到現在,也因爲這個興趣自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每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窩在牀上讀書的情景讓我覺得特別溫馨,我給仔講故事,看他聽得入迷,特別幸福。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陪伴,就陪他一起讀書吧。因爲閱讀真的是最不受體力限制而能深化關係的活動。

3、品格教育和習慣培養

在我看來,這些更多的是潛移默化,因爲仔才一歲半,我對這兩塊的感受不是那麼深刻。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特別的告訴我要有怎樣的品質,所有的習慣都在日常生活裏。以身作則,他們用一言一行影響着我。我想對我的仔,我也要像我的父母那樣,潤物細無聲。

4、家長智慧

“家長掌握着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做起。家長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千差萬別”。爲人父母,是一項需要持久學習和實踐的事情。我們創造了孩子,不僅有義務讓他長大,更是有責任讓他幸福。這條路還很長,我需要不斷探索,他的進步,也是我的成長。

5、兒童無小事

作爲職場媽媽,目前一歲半的仔的很多小事我都無法一一參與,只能隨了家裏老人的想法去。無原則的小事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則性的事讓仔爸和奶奶說說。在我看來,老人開開心心的帶孩子,我們放放心心的上班,一家人和睦溫馨是最大的好事了。

6、教育誤區

這一塊感受不深刻,學校教育畢竟是針對大多數的人的,不可避免的會有侷限性和他的不完善,我根本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狀,所以只有讓孩子去適應,改變自己,更加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和學校的結合互補纔是最好的教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很全面,裏面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給我帶來了新的育兒角度。希望,我們都能不停的追求自己的成長,永遠當一個有榜樣的父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4

1.你要一如既往地愛着孩子,但在具體事情上要減少對孩子的“關心”,不要再用“關心”去打擾孩子。管住嘴,約束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弱”一些、“無能”一些。

反思:減少過度關心孩子的言行,減少打擾孩子的界限,對很多中國父母做不到,甚至意識不到,也許並不覺得是打擾孩子。家長在孩子面前主動示弱,讓孩子用自主性發揮自己的能力。

2.在心理上你要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賞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摯的愛。

反思:給予心理支持,關心心理感受纔是真正的愛。信任和欣賞,很多家長做不到,多數充當監督和管理的角色。

3不管遇到什麼事,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決定,相信她有能力進行選擇和決策。

反思: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做決定。既是相信孩子的能力,鍛鍊孩子的能力,也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4不要害怕失敗,失敗經常是有價值的,尤其對青少年,不去犯些錯,哪裏知道什麼是正確的。

反思:許多家長不放手讓孩子去做,就是因爲害怕孩子經歷自己當初的錯誤,但不知道其實這些經歷錯誤就是價值,如果不經歷錯誤,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所謂我年輕,我不怕失敗。

5你不必爲過去自己的“越界”而過分內疚,不必因此對自己耿耿於懷。你只有真正原諒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納孩子。

反思:過分糾結於自己過去的錯誤,就意味着自己無法接受孩子接受自己。其實一切都不晚,關鍵是真正認識自己,接納孩子。

6.清楚你和孩子的界限在哪裏,明白哪些是你該做的,哪些是允許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處會變得簡單,你們母女的關係也會融洽起來。

反思:很多時候,家長都是不清楚與孩子的界限在哪裏。然後“越界”的事情實在太多,孩子主要精力都要應付和反抗家長意見,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劇烈的矛盾。

7. “慢點”“小心點”是糟糕的口頭禪

家長把“慢點”“小心點”掛在嘴上,就是在不停地用潛臺詞告訴孩子,你是魯莽的,你總是做得不夠好,我必須時時提醒你。

反思:這樣的口頭禪我經常掛在嘴邊總以爲是對孩子最好的提醒。現在看來,的確是一挺糟糕的事情。記得有時候有時候兒子走路太快了,跌跌撞撞的,我就會喊他,慢一點慢一點,他就會停下來,在四周圍的東西到處看看,對什麼都特別好奇的樣子,我又讓他專心點,他似乎就有點不知所措了。看來我真是打擾了,專心去做一件事情,既不信任他,又破壞他的主動探索。

8.最高的禮貌是讓對方舒服,而不是隻顧自己做得符合習慣。

反思:如何做得讓對方舒服,這一點我幾乎從來沒有想過,看來我不是一個太有禮貌的人。

9.我們的習俗是過度表達關心,否則會被認爲是冷漠。但請誠實地想一想,當我們提醒別人“慢點”或“小心”時,是真的認爲對方需要提醒,還是更多地爲了表示我們在關心對方?

反思:我想,我在提醒別人一點後小心點的時候,更多的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關心,卻不是真的知道對方需要提醒。

10若家長把“慢點”“小心點”掛在嘴上,就是在不停地用潛臺詞告訴孩子,你是魯莽的,你總是做得不夠好,我必須時時提醒你。而孩子天然地想行爲得體,希望得到肯定,特別是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他內心是非常愧疚的。

反思:過,說話不僅要看你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你後面的潛臺詞。

過分的強調慢一點,小心一點,實際潛臺詞是孩子做的並不夠好,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希望得到肯定,有了肯定之後,他會做得更好。

11無所謂的小事,視而不見,不讓孩子難爲情。你什麼都不說,以愉悅而豁達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會調整自己的。

反思:因爲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你接受他成長過程中的不完善不完美,然後通過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學會自己來調整自己,不要每一件小事都在旁邊提醒和點撥。

12“不管是最好的管”就是希望家長多向內用心,少向外用力。

反思:總是覺得孩子是需要管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管理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內心成長和內心感受。

13在親子關係中,很多家長面對年幼的孩子卻喪失了基本的同理心,無意識地把自己置於絕對權威的角色上,讓“規矩”變成“統治”,讓“建議”變成“命令”,讓“教育”變成“刁難”。

反思:行爲需要管理,情緒需要釋放,感覺需要同理。過多的行爲管理會導致,家長變成控制,命令,甚至是刁難。如果利用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而設置一些他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刁難。

14太早給孩子立規矩的弊病非常多,造成的後果就是對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能量用於和家長對抗,同理心、自控力等無法充分發展。

反思:在給孩子定規矩的過程中,家長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自己從心裏接受它,而不能產生過多親子對抗,導致消耗學生孩子過多的心理能量。

15不要逼迫孩子許諾

兒童經常是想要做得更好,讓家長滿意的,但他們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也會出現“不守諾言”的情況。

反思:很多時候,家長習慣於逼迫或誘導孩子做出讓家長滿意的許諾,孩子並非自願,或對自己情況估計不足,而“不守諾言”。最關鍵的原則是誰決定誰負責,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就有自己負責的意識。另一個原則是做到給予表揚,做不到不予批評,只是提醒,即使孩子略有拖延,也應該給予鼓勵和感謝,感謝孩子的自覺與配合。

16在任何事上都不要逼孩子承諾,當孩子不必向你承諾時,他就沒有機會“失信”。

反思:家長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自然就容易體諒孩子。不逼迫孩子承諾,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的,提出承諾,並自己自願去遵守。

17諾言應該儘量遵守,但諾言不該綁架一個人的一生。

在各種關係中,經常不守信用的人,會慢慢被人遠離和唾棄。一旦我們作出承諾,就應該盡力去實現它。

反思:你知道諾言的重要性和可變性,我們應該鄭重地對待自己的承諾。

18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守信習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要坦誠對待孩子,無論再小的事,也要對孩子說實話、說真話,而且儘量說到做到,這纔是較好的“諾言教育”。

反思:諾言教育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的,其實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光說而已,最重要要看家長怎麼去做,孩子就會按着去學了。

19太多的期望加太多的否定,孩子揹負了沉重的包袱,他的世界塞滿了負能量,格局無法寬廣,內在的力量無法強大。

反思:家長常反思自己,內心是否太多的期待,又給予孩子太多語言否定,導致孩子揹負了過重的包袱。

20改善孩子的唯一途徑就是停止強勢,中止控制。具體建議:1.承認孩子的問題是自己造成的。2.立即放下勸說和講道理,對孩子的痛苦表示理解就可以了,溫柔地擁抱,坦然地微笑,耐心地傾聽……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3.發展孩子的閱讀愛好。4.多陪孩子運動或旅遊,儘量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5.絕對不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孩子糾結,孩子的精神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成績已經不重要了。

21和諧美好的家庭從來不需要“法官”。任何關係中,只要有強權就有傷害,家庭生活中尤其如此。

反思:在家庭生活中,違背孩子意願,而實行強權的家長實在太多了,還很多家長認爲給孩子講的道理,制定的規則,孩子就會自動自覺地去遵守;而事實卻是,你的孩子表面上,背地裏卻,不斷的挑戰的工作,越長大,有違反規則。

22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基本的表達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發展他的個人意志。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父母應該讓孩子做一切他喜歡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爲擁有獨立思想的人,並有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路。

反思:現在很多家長,表面上說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而事實上用各種各樣的藉口和理由,阻止着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重視孩子的感受和選擇,放學孩子自動自覺的發展自己的個人意識,然後由自己來決定如何生活。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5

一、書的首頁錢理羣教授評論: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其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如"暴力作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可不可以批評老師"等我們有目共睹的教育問題都進行了批判。讓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長。說實話有些時候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看完此書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於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膽創新,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教育問題了,主要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敢違背常規,很多是僞心的討好老師,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孩子會受到更加重的傷害。受此影響,我的兒子每週二、週四下午就不在學校上大課,我們就讓他自學。有人說二年級自學太早了,實驗下來,他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很好,學校考試非常輕鬆,已經開始接觸四年級課本,是三年級奧數班的佼佼者。我們得出結論,教育沒有定論,適合的就是好的。

二、對自理、獨立能力的培養。玉不琢、不成器。雛鷹要想蛻變爲雄鷹,必要有第一次的展翅鵬飛,不然永遠都不可能。因此,這個學期,我設定的目標是讓他到家附近的超市、飯店購買物品和飯菜,嘗試獨自上學等。當然,前期家長要引導,要對孩子講明安全性。一個學期訓練下來,兒子能到離家300米外的超市購買指定的物品,能過兩個斑馬線到一家人快餐店買飯,能一個人過兩個紅綠燈步行上學,路程15分鐘左右。訓練下來,發現孩子膽子更大了,性格非常開朗自信。

當然了,孩子還是有一些習慣需要改良,比如做事拖拉、上進心不是很強等,還要繼續培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6

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的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最重要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愛心。

在本書中,作者分了七個章節,從各個方面引導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更好的教育孩子。這些內容不僅對家長教育孩子很有幫助,對我們這些即將工作的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有教師同時也有很大幫助,糾正了我們長期形成的錯誤教育觀念和教育誤區。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章節中,作者主要引導了我們“如何提高愛的質量”。引言中說“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我個人從本章節內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們成年人眼裏的幼稚的小事,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正好與第六章節中所注重的關注點相吻合。作者舉了很多與自己女兒相處的事例,讓我看到我們平時忽略掉的細節。在我的成長經歷和所見所聞中,很多父母對於打針一事,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針孩子還是怕的要命、嚎啕大哭,而作者卻教會我們一種新方法:提前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關於“捉弄孩子”,我們可能自己就有過這樣的行爲而不自知,而我們這些行爲卻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來逗大人開心,而要以孩子的快樂爲前提。在“給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說“善良與豁達是相隨的,遇到問題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這點上,我們應注意到孩子於成人眼光的不同,他們對人對物都一視同仁,我們對待每一個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應該充滿善意,這樣纔有利於兒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訴我們,一些不容忽視的小細節,讓孩子保持一顆童心很重要;我們應正確處理孩子在青春期和異性交往這件事,正確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處理好男女生之間的關係。另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不可避免,正確看待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在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們教育孩子應掌握合適的正確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爲學習苦惱,凡是因爲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爲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講述怎樣正確的引導孩子去學習,我們不要把學習強加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自主、快樂的去學習,發現學習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於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閱讀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瞭解到更多新知識,一方面書中所傳達的真善美、正能量,也會對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響。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學習就是輕鬆而愉快的。

“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這是作者在第三章節引言部分所說的。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說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裏。我們個人培養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都很強,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着孩子。

在第四章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作者在本章節提出很多令人吃驚的觀點,如“懲罰你,也不讓你寫作業”“替孩子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這些大膽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瞭解不贊同。但我們要看到作者這些做法背後的實質,我們不是在放縱孩子,而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來讓孩子自覺的學習,保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而不是被繁雜而沉重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要方法用對了,我相信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伴隨孩子終生。

“家長掌握着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做起。”家長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有千差萬別的不同。作爲家長,必須具備家長應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長,才能帶好孩子,讓孩子覺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說到“做家長的素養和理性就表現在,每當你準備採取什麼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採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付出許多理性與思考,教育其實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細節中。你付出一點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會用十倍的優秀來回報你。

“兒童無小事”這一點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確的觀念,不誤導孩子。很多我們看起來幼稚、可笑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卻是天大的事。如果處理的稍不恰當,就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確的觀念,很有可能就是幫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會以做大事的氣質回報家長。

在“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中,作者的很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一直以來,都認爲孩子必須上學前班,而作者卻提出“不上學前班”這個觀點,這也是中國傳統教育下的一種弊病。另外,我們不能用常規的思路來扼殺孩子的想象力,這樣會阻礙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雖然國家現在已經明令禁止不能體罰學生,但仍有很多體罰學生的新聞曝出來,“暴力教育”不但會讓學生討厭老師、討厭學習,嚴重些,很可能會造成“教育事故”,我們教育孩子是不需要用暴力來強迫孩子學習的。另外還有很多普遍的教育誤區,在此不一一提及。我們如果可以走出這些坑人的教育誤區,教育的現狀便會煥然一新。

伊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讓父母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和正確的方法,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這本書不但告訴我們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我們怎麼教孩子做人,教我們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7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我以前曾看過,印象中這是一本比較實用、讓人印象深刻的書。這幾年,關於教育自己小孩,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但效果總未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小孩的一些好習慣還沒有養成。細想起來,在對我兒子的教育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抱着尋求教育良方的心態,我前段時間再次細閱了這本書。在看書過程中,我結合作者的觀點和教育方法,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爲、教育觀念,受益良多。這真是一本值得爲人父母者細讀的好書啊!爲了讓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給家人推薦閱讀。

筆者尹建麗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學校教育實踐經驗,接觸過大量的心理諮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功底;當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長,女兒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幾條是我閱讀過程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一、如何讓小孩有節制地看電視?

看電視屬於被動閱讀,對人的發展和成長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孩爲什麼喜歡看電視?往往是因爲他的家人也很喜歡看電視。如果想讓小孩不看或少看電視,家長首先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爲,剋制自己看電視的衝動。家長不應自己在客廳饒有趣味地看電視,而責怪子女不認真在房間讀書。

如果子女喜歡看一會兒電視,那就讓他心安理得地看,讓他享受這個過程,不要讓他對看電視有負罪感。畢竟,適當看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不看電視,也許會少一些和同年齡朋友的談資。

二、大量閱讀。

幾乎所有的教育專家都認爲,閱讀不僅能增大小孩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思維,並豐富他們的情感。有過大量閱讀經驗的小孩學習的後勁大,學習的爆發力強,能後來居上。尹建莉說:愛閱讀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暫時落後,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趕上來。

三、自覺性。

孩子寫作業需要陪着嗎?練鋼琴時是否身邊一定要有個人看着?這些行爲會阻礙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家長不生氣,不過分指導,孩子纔有機會主動調整,要經常給孩子製造主動感和成就感。管多了反而效果更差。

四、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考好了不獎勵。很多家長會因小孩某次某次考試成績好就會給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學習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獎勵多了,孩子慢慢就會以爲學習是大人的事情,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取一些獎勵,而忽視學習本身的樂趣。當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評。

五、細節教育。

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對於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外,還要能很善於處理還一些“小事”。兒童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家長要善用觀察孩子,從細節中發現問題,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問題,並以恰當的方式解決。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種心理輔導。

六、不要孩子“聽話”。

不要孩子“聽話”不是要培養不守規矩的野孩子,而是家長不要總是對小孩說:你要聽話,你要乖一點,你要聽家長的話、老師的話、長輩的話云云。這樣說會有兩個弊端。

一是給孩子一種暗示,你不夠好,還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

二是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反省的機會。

長期習慣於聽“權威”話的孩子,遇到事情可能沒有主見,會有奴性,不利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不要急。

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很多人都成了急性子。做事情都期望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人生是長跑,不要只看起點,要贏在終點。小孩犯了錯,是否該馬上批評?有很多人說:就是要立刻指出來,以便他及時改正。

但我認爲,小孩犯了錯誤,家長馬上批評小孩,指出他的錯誤,可能效果不見得好;更甚者如厲聲怒斥,那麼效果只會更差。因爲家長的斥責和怒罵,小孩就不會覺得內疚和慚愧,心理就會獲得平衡,也會失去內省的機會。

八、寬容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會有一些與生俱來難以克服的缺點或不足。不要總拿自己的小孩和別人家的小孩比。對於小孩犯的一些錯誤,如果不涉及道德問題,都不必指責或發火,甚至不必提出來,孩子自己會在過程感受不便和損失,知道以後該如何做。如果非要說,那就再以後找個時機,看似無意地、隨意的、很不經意地指出他的錯誤。

九、不要追求完美。

“不考100分”。“不當第一名,爭當第二名”。分數只反映小孩在某個時間內的學習水平,最重要地是讓小孩有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鑽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過別人,會給小孩很大的壓力,起反作用。讓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盡力而爲就夠了。

十、要相信孩子。

也許是經歷的事情多,成年人對這個世界往往不夠信任,比較多疑。具體到教學小孩方面,常有這樣的擔心:小孩說的話是不是實情?他說謊沒有啊?具體到家裏的一些事情,往往會懷疑小孩,是不是他乾的?等等。其實小孩子內心是很純潔的,大人越擔心他有某些壞行爲,他反而會越好奇,越容易讓他養成這個壞行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8

第一次家長會上,陳老師要家長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幾年前我就購買了這本書,那時小孩還小,粗略瀏覽體會不深。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我才發現我和該書作者的區別就在於,作爲母親,作者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精心養大了。更多是關心她的身體健康和快樂成長,給了她全部的愛。

然而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通過小孩一個月的小學生活,我深刻體會到,作爲家長一定要付出時間和心思,小學生的啓蒙階段,無論是語文、數學還是誦讀都要和她一塊完成,語文要和她一塊做,數學要和她一塊算,詩歌要和她一塊背誦。只有這樣,才能讓她快樂學習。誠如書中所說:“孩子原本不需要爲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爲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爲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愉快。”

孩子不願學習,首先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書中說,“家長無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不是家長愛心不夠,只是他們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對。”

陳老師在家長會上還是在平時的作業佈置上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強調“日有所誦”和“日有所讀”,日積月累,必有收穫。

讀了此書我們對孩子的閱讀的重要性理解更深了,方知陳老師的良苦用心。書中是這樣說的:“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而閱讀少的孩子,他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羸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在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前,他更多地體會着力不從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

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撐很長時間的,他們很快表現出一路下滑,開始有意無意地逃避學習——這可能就是家長感覺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閱讀都是重要的。由此看來,想讓一個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多麼簡單啊,讓他去大量閱讀吧!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這段時間中午一個多小時,有時是要她睡一會兒,但她入睡有點難,剛睡着又要喊醒她起來上學,她有些不耐煩,甚至說不想上學。後來就不要她睡了,就在牀上趟着休息,同時給她誦讀”閱讀手冊“和其他故事書,她對裏面的故事都非常有興趣,聽得也認真。我想以後還要培養她自己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孩子的學習和閱讀,我非常同意書中的這句話,”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

我認爲,之所以產生這種作用,就在於書中的故事都是在傳遞正能量,都是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小孩,是從故事中傳導出如何學習,怎樣學習,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書中吸取了營養,不間斷地在澆灌孩子的幼小心靈。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爲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爲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爲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如做作業要一心一意,不要打岔,否則所費的時間長,效率低,家長抱怨,小孩還苦不堪言,一肚子委屈。早上起牀,我們要求小孩養成一喊就起牀的習慣,不要賴牀。吃飯時就在餐桌旁吃,不要四處跑。

作者說,”有的孩子認真細緻,有的孩子粗枝大葉;有的心靈手巧,有的笨手笨腳;有的孩子從小善於關注生活小節,表現得精明能幹;也有的孩子喜歡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裏飛翔,樣子宛若夢遊……孩子的狀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正是這種差異性構成了人的豐富性。“

這本書還要認真讀,邊讀邊思考,同時要做到和自己的小孩教育聯繫起來。人的教育是終生教育,但起點是從娃娃抓起的,我們只有這一個小孩,在她身上寄託了我們全部的期望,要想讓她身體和心理乃至學識上都能健康成長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要努力學習,跟着小孩一塊成長,要積極配合老師,並督促小孩完成老師佈置的學業和功課,重要的不是認真檢查小孩的作業,而是要和小孩共同完成作業,家長才能瞭解自己小孩的學習狀況。才能做到和她共同成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9

父母之愛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第一章的大標題是“提高愛的質量”,其中《打針有些疼》是講圓圓去醫院打針,尹老師通過嘗試與孩子的溝通,成功化解了孩子內心對打針的恐懼,進而讓打針過程順利的事。尹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了一些教育的原理。

作爲父母都有過帶孩子去醫院打預防針的經歷,裏面哭成一片,一個一個的小淚人。筆者也注意到大部分父母,會認爲孩子打針就要哭的,而不去嘗試和孩子溝通。爲什麼有的家庭孩子好帶,有的家庭孩子難帶,應該是願於細節的把握。《打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孩子,一旦一個事情孩子聽懂了,也能形成自控力,從而不哭。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

她小小的心還是害怕,滿眼憂慮地問我:“打針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個屁墩兒一樣。”圓圓聽了,憂慮有所減緩。我接着問她:“你覺得那天摔個屁墩兒,是疼得厲害,還是就有一點點疼?”圓圓回答“有一點點疼”。

尹老師的細節處理和大部分家長不同。大部分家長的處理方式是:哄騙。例如:“打針一點也不疼,沒事的。”孩子一打針發現,和父母說的不一樣,能不哭嗎?這種哭筆者覺得不一定是因爲疼本身,應該還有委屈(未感受到愛)的成分。

這個過程,孩子的感受沒有被父母看見。結果是,孩子和父母失去了一次建立信任的機會。

尹老師的回答,就是肯定了孩子的擔心,肯定了有點疼。很多父母也會肯定孩子的感受,但是孩子沒有理解其中的原理。而尹老師後面的話,就是體現了“愛的質量感”——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

孩子對摔屁墩是有經驗的,尹老師就是和孩子以往有的經驗進行類比說明。光這一點,很多家長是做不到的,這需要在孩子成長中,做足夠的關注和反思。

雖然圓圓打針不哭這個事,放在很多家庭不一定能成功讓孩子不哭。但是幾個教育要素使用下去,也會有積極影響。我們要的不是孩子不哭,而是尹老師說事背後的教育原理。

所以本節教育要素概括如下:

一、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需要時方可用上。

二、要想孩子好帶,就要嘗試和孩子溝通。

三、使用類比引導對話的方式,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

四、看見孩子的真實感受並認可,孩子才能逐漸樹立對父母的可靠信任。

五、孩子少哭鬧,家庭少焦慮。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0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拜讀了一下,感覺受益非淺。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的父輩或是我們自己很多以爲對的教育方法、想法都是錯誤的。如果能換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也許一切會更美好。以下是我從書中做的摘錄,多讀幾遍,溫故而知新,學以致用,其樂無窮。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就是那句:“不管纔是最好的管。”在我們家很受用,我曾試着完全不管我老公,他變的很自覺,甚至有些坐立不安。。。

現在摘錄開始,好好讀吧: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長爲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爲什麼碰痛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

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是一種“復仇行爲”。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儘量以輕鬆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她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爲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爲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

同時我們還教給她善待“對手”。

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個布娃娃,發生衝突,我們既不要求她出讓,也不慫恿她搶奪,而是趕快用另一個東西來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她知道好玩的東西不止一樣;或者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體會合作的愉快。

大人經常這樣引導孩子,並且家長自己也每天友好對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溫和地化解矛盾。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1

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深深的意識到我與一位優秀的好媽媽差距太遠,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這真是一本值得爲人父母細讀的好書,爲了讓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給家人推薦閱讀。

孩子不願學習,首先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書中說,"家長無意中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的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不是家長愛心不夠,只是他們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對。”陳老師在家長會上還是在平時的作業佈置上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強調“日有所誦”和“日有所讀”,日積月累,必有收穫。

讀了此書我們對孩子的閱讀的重要性理解更深了,書中是這樣說的“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現在她每天會用早起的時間,上廁所的時間,空閒時間閱讀一些本學期要求閱讀的書籍,有時我是和她一起閱讀的,漸漸的她對裏面的故事產生了興趣,我想以後還要培養她自己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考好了不獎勵,很多家長會因孩子某次考試成績好就會給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學習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獎勵多了,孩子慢慢就會以爲學習是大人的事情,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取一些獎勵,而忽視學習本身的樂趣。當然考差了也不要批評。

以後,我不僅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必須多注重孩子對學習興趣的培養,還要多和孩子溝通,更要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要使孩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有難度,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從點滴認真做起,我想,再多難題難題也會迎刃而解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2

從教幾十年,爲人父母也有十幾年之久。看過的教育類書籍不過十幾部。說實話,收穫不多。讀的時候總覺得句句有理,放下書卻覺得什麼都不會。因爲孩子們的狀況是花樣百出的,真不曉得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既不傷着孩子的心靈,又能解決問題。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搞教育,畏畏縮縮的狀態,怎麼去指導別人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同事介紹的,一開始沒太引起注意,後來孩子的老師又向我介紹它,於是就到書店買來一本試讀。

尹建莉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曾兩次跳級,20xx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作爲有從教經驗的母親的教子手記,這本書的確有很多可取之處。

書中第一章說:父母之愛都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

我想,教師之愛均如江水,雖然都有奔涌之勢,卻有質量之分。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教師的學歷、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我們實在應該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我們的師愛質量。不僅要知道怎樣欣賞孩子們的優點,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們的缺點。

第二章的題目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我讀這一章時的感覺是“震撼”。她說,孩子原本不需要爲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爲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爲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而且她強調,閱讀的動機就是有趣,這樣纔會保證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回想我們的閱讀教學和指導,盡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逼着孩子們去讀,他們對閱讀怎能不心生畏懼?而作者通常通過誘惑的方式引孩子閱讀。她說,強迫只能產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論教育者還是家長,通常把方法用反!經她這麼一點,我真覺得以前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不高明。

書中其他章節還講到了比黃金還珍貴的四個字——實事求是;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反對多遍罰寫的暴力作業;如何看待電腦遊戲;對“兒童多動症”的堅決否認等等。

縱觀全書,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藝術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細雨,巧妙地滲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無痛苦的狀態下茁壯成長的。

讀完此書,心中感觸頗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話語把教育細節展示給我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爲。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願意說,當然也可能不會說。他們沒有讓自己的優良思想和行爲產生更大範圍的影響,只能說這是一種遺憾。

不管寫書可以帶來怎樣的經濟利益,都不應該成爲我們拒絕閱讀此書的理由。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還有,大家的閱讀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願意打開這本書,以及看後收穫有多少,真得因人而異。

我覺得在孩子們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鑄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我覺得這時一種博中彩的心態,中獎率不高。孩子們必然要與周圍的環境產生關聯,你若不爲他們創造好的教育環境,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他們就可能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接受低質量的信息。當然,你若認爲惡劣的環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沒辦法。

還有人覺得爲人師或爲人父母者足夠英雄,就會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的影響。君不見,財人子女頑劣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學歷家庭孩子,心情抑鬱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夠博學多識?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別爲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藉口了。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閱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與一切都不相信,同樣不可取,我們得辯證的吸收。我們也不能奢望一本書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啓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我到有種感覺在教學中當遇到學生爲題時千萬不可隨便一處理,而是要靜靜地思考,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達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說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僅強調了教師對變化的認識和行爲的改變,而且還要從變化走向新的教學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這也是體現了一個“人”字。

由此可見,以人爲本,或者說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對育人的重要意義,也是這本書讀來我最深刻的感受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