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5篇)

學識都 人氣:1.4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精選15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提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提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1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僅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僅有8小時,並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本事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當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堅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當首先研究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提議》,我想對自我及教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3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一天應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我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一樣,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我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爲自我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我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我。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此刻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境(其實我明白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我,自我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我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我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夢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忙別人,他都能夠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實驗學校讓我提高了。多謝新教育給了我成長的舞臺。我喜歡我此刻擁有的一切:學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本事,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我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終,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4

劉良華教授在《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智慧》裏的授業部分提到學生迷戀上網絡遊戲的原因是網絡遊戲能及時反饋,讓學生從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成就感,不斷讓學生看到下一步的期望。他的這個觀點對我觸動很大,也使我反思:作爲教師,我們應如何做到及時反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接下來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我的看法。

首先,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作文、試卷,給他們一個評價。正如劉教授在書中提到的:經過這種及時的反饋,能夠幫忙他們及時反思自我做對、做錯的原因,讓他們從中受到啓發、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熱情,推動他們朝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前進。

其次,教師要會問課。很多教師在每次教學後也有過問課,問自我上課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處理得比較滿意,問問同事對自我上課的意見,想要經過這樣的問課,來改正自我的教學,以求精益求精。但我認爲單在課後問、單向自我及同行問是不夠的,我們應“課前問、課中問、課後問”,應問學生。

1、課前教師要問自我“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上課?”“應當怎樣上好這堂課?”“這樣上是不是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可能會有哪些突發性事件,該如何調控?”如此等等,經過這樣問課,我們就能夠明白自我要給學生一個怎樣樣的課堂,應當怎樣上這堂課,如何科合理地使用教材。

2、課中教師要不斷問自我:我實現教學目標了嗎?我控制教學節奏了嗎?我處理好突發事件了嗎?教師只要在課堂上學會了“捫心自問”,就能夠適當調整難度和節奏,遊刃有餘地調整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讓課堂教學隨時併發出智慧的火花,充滿生機和活力。我覺得自我在這一點做得不夠,今後我應加倍努力。

3、課後教師要及時反省、反思本節課的效果,不斷詢問自我:語言精彩生動嗎?讓知識走進課堂了嗎?教學效果達成了嗎?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構成了哪些本事?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敗筆之處在哪裏?對於成功之處,我們要及時捕捉瞬間的靈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構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對於敗筆之處,我們要認真思考、回顧、梳理,並對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尋找補救和改善措施。

4、問學生就是在下課後不要急着走,找幾個學生聊聊,向他們詢問從課堂中學到了什麼,教師準備是否充分,課堂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期望教師以後怎樣上課。經過向學生求教,下一步該怎樣做,教師的心裏就有譜了。

我認爲只要教師能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能把問課當成習慣,教師就能夠營造出一個親切、和諧、生機勃勃的課堂,課堂就會成爲學生喜歡的陣地,課堂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5

一位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出色的“課程工作者”,他不是一個簡單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或“重新開發教材”的人。優秀的教師總是在調整、補充或開發教材,或者說,優秀的教師一向在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們的學生多麼期待有這樣的好教師啊。而我們的教師們卻總是在抱怨:今日,我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一點都不配合我,堂上提問他們問題時一點反應也沒有,叫他做練習時他也不做,有的甚至在做別的科目的作業,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一點也調動不起來。當然,有的學生確實是不愛學習,不守課堂紀律。然而,我們的教師也該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的教學資料太難、太多了,太枯燥無味了,讓學生聽不懂、跟不上了,讓學生厭煩了,放棄了。還是我們的教學資料太簡單了,太少了,讓學生不屑一顧了?

作爲教師,我們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依據堂上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資料。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也沒有不想教好學生的教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爲社會貢獻更多的人才。教師們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也就是說去了解教材,吃透教材,在掌握了教學資料的重點,難點後,再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景出發,整合教學資料,或增加,或減少,進而成爲學生最受歡迎的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6

一個好的教師,他之所以受學生的歡迎,是因爲他有課程智慧。什麼叫課程智慧?這就是說,這個教師上課的時候,他講的知識比較豐富,讓學生感覺到有足夠的信息量,而不是貧乏、簡單。要做到這樣,劉良華教授給我們供給了三條提議:提議一。吃透教材。教材是經過審議的,審議經過後,再做教材。每一個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時候,都要聚攏很多專家的智慧和優秀中小學教師的智慧。所以,先要吃透教材,然後再超越教材,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提議二。補充教材。以加法的態度對待教材。我們能夠適當增加,補充相關的資料。提議三。更新教材。以減法的態度對待教材,把教材裏不好的東西刪減掉。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7

湖北一所“子弟中學”有一位周教師,教化學。個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學生喜歡。但這個教師有個毛病:上課時,他從不拿正眼看他的學生。一旦上課,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戶,即使提問學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戶,不會正眼看他的學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師是劉良華教授在《評價的祕密》一文敘述到課堂教學的反饋和矯正的“現場感”時所舉的一個例子,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感觸也極深。

像周教師這樣的教師,我們學校也有。他們在上課時,或者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牆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學生,卻視而不見,自顧自地講課,全然不理會學生。

上學期我隨堂聽了同年級一位教師的課,這位教師由始至終手捧着教案自我在講,很少擡起頭來正眼看學生。這樣的課即使教案准備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爲她沒把學生裝在心裏,因爲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爲教師,就要善於觀察學生面部流露出來的表情,從而把握他們的思維脈搏。當學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皺眉、目呆、啃筆頭……)時,說明學生已經碰到不解的難題。這時,教師如果不注意觀察學生,沒有發現他們的困惑,未能及時爲他們排憂解難,只顧滔滔不絕地講解下去,就會無意地給學生積蓄疑難,增加他們的困惑感,使他們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述:“現場感”意味着這個教師既沉浸於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又經常從自我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活力中抽身出來,擡頭觀察、閱讀他面前的學生。具有“現場感”的教師總是善於從教學的現場捕捉調整教學的信息。這樣的教師纔是好教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8

20xx年5月份,我榮幸地被建議爲廣東省骨幹教師,6月底在華師第一階段的培訓期間,第一次領略了劉良華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講演風格。因爲很喜歡他的課,所以當我看到一位素未謀面的教師手裏剛好捧着劉教授的一本叫《教師專業成長》的書時,我情不自禁地跑過去冒昧地問他借看了5分鐘(不好意思讓人家等着我看書)。然僅此5分鐘,“專業素養”或叫“專業智慧”和“人格魅力”這兩個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因爲劉教授在書中說這兩樣東西塑造了我們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師的形象。也許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師,並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贊同劉教授的這個觀點。

20xx年10月份,當我們興奮地來到深圳沙頭角中學李紹平名師工作室參加第二階段的跟崗學習時,沒想到李教師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竟然就是劉良華教授的這本《教師專業成長》!當有機會再度拜讀劉教授的大作後,我對他的風格越加喜歡了,讀他的講演錄,彷彿就在聽他現場演講,語言很樸實,案例很詳實,語句中透露着幽默、飽含着真情,一個個的理念不斷地飛入我們的腦海,一口氣看完整本書,越是對劉教授個人淵博的學識、教學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師麼!雖然我根本無法與他相比,但我覺得我也適合構成跟他類似的教學風格,所以我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學習,經過自我在教育教學上的行動研究,促進專業成長,所以我一向在學習、我此刻正在行動、不久的將來我還要發表!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9

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並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提高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1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理解新知識,增長專業本事的過程。教師要成爲1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到達專業成熟的境界。1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他能以自我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簡便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此刻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我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1個學生;他不僅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並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1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齊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齊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爲1種教育,把教育變成1種生活。僅有擁有可持續發展本事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提高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構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並且是有道德、有夢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僅是高起點的人,並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僅是學科的專家,並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着這本書,品味着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爲碌碌無爲而悔恨……”

小說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保爾既是一名革命鬥士,又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爾是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的縮影。他的個人命運與十月革命與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保爾精神的主要之點在於他對革命理想的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也做過傻事`錯事,犯過軍紀,在生活中、愛情上也有過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也曾一度動搖絕望。但正如保爾自己所說,“這都是由於缺乏經驗,由於年輕,然而多半是由於無知造成的。”保爾·柯察金這一形象可敬而尤可親。(讀後感)他既是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個超越時空侷限的人性英雄,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永恆強者。保爾·柯察金關於人生意義的許多哲理性思想已成爲我的人生箴言,特別是他那段關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以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全部經歷,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名句將成爲我的座右銘和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座標。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總覺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與說教,沒什麼實在的好處,也激不起多少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更是無從讀起,至今,也未讀過幾本名篇佳作,想來真是慚愧。近日,似乎是爲了更好的完成作業,迫使自己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

作爲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就應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就應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職責感的教師;就應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此刻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應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務必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就應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此刻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主角,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纔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主角。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纔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必須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假期裏,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資料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爲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資料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爲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於選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與文本主角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好處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能夠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作爲與丈夫闊別多時的妻子的你,會與丈夫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搞笑的問題?在那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搞笑的情景。當然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有質量的訓練。

二、豐潤文本空白處——爲文本主角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而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插入文本“空白”填補,讓孩子們充當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說他所說,填補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語言的空白處,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直接進入了主角,融入了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爲一體,這樣的練筆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與主人公的融合,這樣的練筆帶動的是孩子們真實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維與情感引發主動用心的情態下,學生所言就會言之有物,言之動情,讓文本生色不少,同時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題,到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互利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能夠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期望再多看老人一眼,期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麼?想對人們說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延續文本意猶未盡處——續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課文結尾(或中間)的語言嘎然而止,耐人尋味,有一種餘音繚繞之感。這種“餘音”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爲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就能夠把這種“餘音”挖掘出來,這些語言的空白賦予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作的財富。讓學生寫寫作者沒有言盡的話,把課文中情節跳躍的空白處補上,使已經接近尾聲的情節再掀波瀾,使文章資料更具體、完整,也使小讀者能過把小作家的寫作癮。如《小攝影師》一課,課文的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小男孩到底給高爾基照成相了嗎?如果他來,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如果不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此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意無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結尾處餘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課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夢中結束了,然而夢總是要醒的,爲此,我設計這樣一次練筆:凡卡美夢能夠成真嗎?當他醒後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延續了故事的情節,道出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他們有的寫道:“凡卡睡醒以後,他偷偷寫信的事被老闆發現了,結果遭到了一頓毒打,他那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而死了。”還有的這樣寫道:“凡卡每一天翹首期盼爺爺到來,但當時的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它沒有憐憫這可憐的小孩,凡卡的期望在一天天無了期的等待中撲滅了,凡卡在絕望中飽受老闆的虐待,最終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處——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爲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就應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能夠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狀況進行片斷練習,能夠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中作者列舉了超多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是引導學生學習按必須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學習本文後我立刻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家鄉的傳統節日,主要訓練點落實到對文章寫作順序的安排以及資料詳略的處理方法上,結果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寫或遷移寫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窮人》一文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真實描述的片段,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了窮人寧可吃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完美心靈,尤其段中省略號的連續運用,更能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當時時斷時續、忐忑不安的心理。學習本段後,我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自己遇到過的焦急、憂慮、擔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寫一寫,例如早上睡過頭而遲到了、一個人處於黑暗無助當中、進行比賽前的緊張狀態中等,讓學生在練筆中實現語言遷移的運用,在先扶後放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的潛力。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我讀完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透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狀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爲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就應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帶着一些寬容的心態去應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理解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應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應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爲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爲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爲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務必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應對,因爲學生的生命存在着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就應引領着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用心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潛力。

細細讀完《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發現,原先老師能夠這樣做,這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曉春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作者的教育表達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較強的教育案例中,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會用心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爲只要這天的我比昨日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到達自己所能夠到達的最好程度,同時也就爲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

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爲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爲:“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達到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該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助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爲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爲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爲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可以通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纔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通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纔可以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纔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纔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爲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1、我堅信,年輕人中間越來越受到酒精中毒,流氓行爲,無意義浪費時間的社會現象的打擾,這些東西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學校,他們的智力興趣是非常狹隘和空虛,畢業後,這個精神生活的空虛,狹隘和侷限更加嚴重。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每天都涉及他生命中最精細和最敏感的領域,這需要他在這些領域經常和最受教育,這通常是最好的書籍,音樂,藝術進行的手段。如果在整個人的生活中沒有堅持這種細緻的情感教育的敏感性,那麼任何酗酒,流氓,非法的鬥爭手段都是徒勞的。但畢業後學校教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當一個愛上學的人愛上書,從書中學習,瞭解周圍的世界,瞭解自己,畢業後他的自我教育是可能的。如果學校沒有在學校時代建立自我教育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在離開學校後不知道該讀什麼,或只是看到那些偵探小說,那麼他的精神世界是粗魯的,他會去到那種沒有人性的興趣去尋找興奮。如果一個年輕的工人不能每天在業餘時間,面對一本好書,坐兩三個小時,那麼我不能想象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時期有很多愛情書,那麼研究看到比從事其他(業餘)活動更重要的是偏心,那麼那些使用其他人似乎是一個強大的手段不能處理的問題會逐漸消失。

2、只有關心學生尊嚴的教師,以便讓學生通過教育學習。教育的核心,其本質是讓孩子永遠體驗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精神工作者,是一個良好的公民的祖國,是一個好的父母,是一個崇高的興趣,激情和不完美的人取得進步。

3、教育技巧的竅門是抓住孩子的自我激勵,這種道德的自我鼓勵如果孩子們自己不尋求進步,我不知道Mian,任何教育家不能在他的身體培養一個良好的質量。但只有在集體和老師第一次看到孩子在這些地方的優勢,孩子纔會有動力。

4、只有像一個有着無情的人心的主管,他會給學生兩點時的心,不想學會教育的父母對孩子採取殘酷的懲罰。我建議你,年輕的朋友:喜歡愛最珍貴的財富的孩子,像你信任最精緻的花。它很容易被銷燬,曬傷,不信任毒藥到死亡。

5、讓孩子看到和體驗他在學習中的成就,不要讓孩子因爲家庭作業落後,並感到悲傷的出路,感覺像一個低的第一人。

6、孩子的心靈敏感,它是開放的接受所有的好東西。如果老師誘導孩子學習一個很好的例子,鼓勵跟隨良好的行爲,那麼所有的孩子的缺點將沒有疼痛和創傷,不感覺不舒服逐漸消失。

7、請不要忘記在任何時候:你面對孩子極脆弱,極脆弱的心靈,學校的學習不是沒有熱情把知識從一個頭腦到另一個頭腦,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時間在聯繫的心中。

8、兒童是脆弱和無助的。每當我看到第一次進入學校門的孩子,我經常認爲只是打開一個紫色的桃子,使這朵花熊果實,園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勞動啊!

所謂和諧教育是如何結合人類活動的兩個功能,使兩者平衡:一個功能是理解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個功能是個人的'自我表達,它們的內在本性他們的世界觀的表現,意見,信念,意志力,在積極的勞動和創造中的性格,以及在表演和展示的成員之間的集體關係。正是在這一點上,就是在人的表演中,應該深思,在這個方向上改變皮革教育工作。

和諧教育這是每個人內心財富深處的發現。共產主義教育的智慧在於使每個人在他的才能所在的所有領域充分展示自己。人的充分表現,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10、教育是形成教育的能力,使一個人非常關注他的成就和挫折。這是,在我看來,教育的核心,最寶貴的教育點:使一個人想成爲一個好人,想做所有的力量,他們的整個頭腦,在集體的眼睛,建立自己,顯示自己是一個好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誠實的工人,勤奮的思想家,不斷探索的研究人員,爲自己的尊嚴和尊嚴和自豪感。這是我們必須仔細準備的土壤。最聰明的課程和教科書,最完美的教學方法,這一切都將是無用的,如果我們只希望在大綱,教科書和教學方法。我們現在必須認真考慮從根本上改革學校的所有教育工作。

我的理由有必要使所有學生(所有的孩子,特別是所有的青少年和年輕的男人和女人)無一例外地愛科學,愛學習和愛學校,使書籍,科學,學校和知識財富成爲學生主要興趣和主要興趣,使年輕人和年輕人追求智力的豐富,豐富完整的精神生活作爲自己的最重要的理想,讓每個學生畢業從學校畢業,他們可以採取火花的知識的狂歡,並使它的生活沒有燃燒。

不要讓課堂,記分人的唯一精神生活,吞噬了田野的所有活動。如果一個人只是表現自己的分數,那麼說誇張地說他是等於沒有自己的表現,而我們的教育者在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它不是一個教育者只看到一個花瓣,但不是整個花。一個人自己領域越窄,所有教師對知識的關注就越多,那麼對知識的危害就越大,人們對自己的成就在學習越冷,他對學習的渴望越低。

如果老師和學校的公衆輿論只根據一個人做分就做好了或不好的結論,那麼他不會試圖成爲一個好人。因爲上課,掌握知識,得分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在一個領域的許多領域。但在這方面,很多人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和什麼樣的人,啊,年輕,非常微妙,在利益,慾望和需要也極易受到人的傷害)只侷限於這一領域,也就是說,他只能在知識,分數自己的表現,那麼就會有失敗和困難等待他,讓他的生活陷入痛苦。

人的心靈是自然的奇蹟。但這個奇蹟只會在教育的影響下出現。這是一個長,單調,非常複雜和可折磨的硬播種,播種種子幾年來種植成苗。

我們是老師,是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的是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都面對着,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佩。我們付出愛,得到更多的愛。

閱讀老師人讀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愛,教育,學生在整個愛,最愛。閱讀這本書,經常想到的問題是:如何確定自己在生活中的大船上的位置,是船員或舵手,是一個伴侶或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是不同的,關鍵在於定位。某個地方在大手中的指揮我,從老師學習藝術到工作的教學班似乎是不相干的東西。但你想教一個好的類不是藝術嗎?

有一句話:住在這一刻。事實上,每個人的命運或在自己的手中。雖然從出生到成長,基本是父母在自己打電話的時候。但在未來有幾十年,仍有自己的選擇機會,是選擇努力工作或空出,都在自己的。在學校由專業到現在也不能接。生活中的家務和事情的工作沒有時間,沒有心情(事實上,我知道這些是藉口)。由於經常思考,我認爲這件事很快就會在我的人生日程的。

每次你看到這本書的某一塊,總是在反思自己,他們對學生的態度,家庭的態度。我哀嘆他太普通了,普通人沒有一雙眼睛,找到學生的優勢和潛力。普通沒有一對技術,學生導致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去。

工作了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我的心自然很高興,但覺得他們做的太少,有點不願父母的信任,領導認可。

公平公平的愛教師發展教師專業等,新教育爲教師做出瞭如此多的努力方向。所謂的堅持,所謂的勤奮,所謂的所謂。老師自己的前進勢頭,外在動力,無論怎麼樣,都要做一個當之無愧的老師,老師的努力。

在老師的人類閱讀,也包括許多古代和現代中國和外國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個讓我受益。學習革命一我告訴你:先讓老師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會認真地教大家。我意識到,教學的藝術不是教技能,而是啓發,喚醒和啓發;教育不是改變一個人,而是幫助一個人。

教育本體論是教育。如何使一個人在教育過程中有崇高的品格?我認爲:一個高貴的品格,無論是爲錢還是爲了爭取理想的鬥爭,只要正常的鬥爭,只是爲了鬥爭。在鬥爭過程中沒有忘記他們的父母,永遠不會忘記幫助別人,他可以說是高尚的人。

老師的人類閱讀也爲我們指出了一種新的教學觀。這是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素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教學創造思維,鼓勵探索教學情況環境,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同時,作爲傳道者,贈與行業,教育者的疑問也應該是終身學習哲學實踐的典範。注意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的老師可以走在時代前沿的前沿。

老師人文讀者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的普通立場,盡職調查,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話結束這篇文章!教育是事業,意義的事業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尋求真理;教育是藝術,藝術生活是創新。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們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們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爲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爲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

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

第三方面,聯繫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

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4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爲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着“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着“成爲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着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着自己的教學行爲,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幼兒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幼兒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幼兒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爲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爲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因爲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爲教師,在面對幼兒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

也只有這樣我們纔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爲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5

當拿到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這本書時,我覺得很驚訝——我們做教師的整天從早忙到黑,哪有“詩意”可言。“腦子是滿的,心卻是空的;時間是滿的,心卻是浮的”,總是忙、盲、茫,繁、煩、凡。因此我首先翻到了“詩意的生活”那一節看,看完之後我不禁儼然一笑—“失眠”都能被人家當作享受,怪不得人家的生活能詩意起來。帶着這種興趣我認真的看完了全書,真是受益匪淺,感悟頗深!

第一、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

肖川博士一共總結了決定教師生活幸福指數的17個因素。我反覆看了這17個因素,感覺分析得很透徹,真是一針見血。境由心生,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是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羣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這上世界總會有陰暗的一面,一縷陽光從天上照下來的時候,總有照不到的地方,我們的眼睛不能只盯在黑暗處。好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能使人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緒飽滿、熱力四射,並能真切的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纔會覺得自己有成就感。而壓抑、挫敗、沮喪,這些消極的體驗卻會導致教師對職業早早倦怠。

原來,詩意化的生活就是用審美的眼光來打量我們的生活,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只要我們傾心於去創造一堂課,去創造一次解讀的過程,去創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經歷,去創造美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是在創造詩意了。所有的詩意都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體驗之中。

第二、目標、時間管理與壓力應對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目標就是“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而成爲優秀教師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時間,也就是要會管理時間。決定如何以及何時做事情,能夠幫助你有效利用時間和節約時間。當你把有限的時間合理分配並充分利用時,再平淡的日子也能過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壓力是一個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壓力,壓力並非完全消極的因素,適當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潛能的彰顯和生髮。變壓力爲動力,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勇敢正視而不該退縮逃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對壓力,將會導致生理、情感甚至思維紊亂。相反如果你能恰當的面對壓力,可以激發精神或身體的潛能,成爲更加完美的自我。

第三、讀書與成長

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養人的氣質。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爲重要的學習途徑。讀書不僅可以豐厚我們的文化底蘊,更爲重要的價值在於使教師的內心變得開放、鮮活、細膩和溫柔,使教師具有不斷增長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從而克服對於教學的倦怠感,從而使教學永遠充滿活力和內在的感染力。

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怎樣用最佳的心跳面對學生,面對同事,面對家長,面對這個日益變化的社會。在此書中,作者所提到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在我看來,等待意味着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分享則意味着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彼此學習,共同擁有,教師並不是學生思想的主宰者,而是他們的引導者,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是在與學生一同分享人類文明成果的過程;寬容體現了一名教師的教學態度,思想不能僵化,眼界不能狹隘,應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以包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學會選擇,選擇適合學生髮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學會合作,與同事合作,與家長合作致力於培養新時代有思想,有能力有學識的人才;學會創新,在這個崇尚個性,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創新精神顯得極爲可貴,作爲教師,單一僵硬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與興趣,也不利於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這個全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具有開放的頭腦,積極的思維,進取的精神與探究的興趣,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社會大潮中不被淘汰,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刻保持着對知識的渴望。

肖川博士還提出了“六個講一點”,更是爲我們成就美好人生作了精闢的概括。講一點享受,無愧於自我;講一點奉獻,無愧於親人;講一點真情,無愧於朋友;講一點責任,無愧於社羣;講一點博愛,無愧於人類;講一點信仰,無愧於天地。從自我到親人、朋友,再到社羣、人類,最後到天地,這是一個立於天地之間精神成長的歷程。

還記得書的封面上有幾句深刻雋永的話,其中一句還歷歷在目“一個有情趣的教師,他們做人不會枯燥,講課也不會幹澀,並知道如何讓教育芬芳瀰漫”。從當下開始,我會將努力着成爲這樣一名具有詩意生活的優秀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