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9篇)

學識都 人氣:2.2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9篇)

《茶花女》讀書筆記1

瑪格麗特是珍珠的意思。那個手執茶花的美麗而又悽苦的女子,也只有這樣純潔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爲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着。我們之間並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着我的心。

第一次讀《茶花女》是在九歲,兒童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後的日子裏,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爲她嘆息,爲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籤,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打開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裏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着紙巾的手輕撫着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後,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願,但爲了您的女兒,她把這願望砸毀,用兩隻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於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爲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願犧牲自己唯一的心願!這種委屈,莫不如鑽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又有什麼資格爲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着太多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成爲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茶花女》讀書筆記2

厚厚的一本書,到處顯示着塵封的意象。一個人從暗處走來,沒有面孔,只有淚水,並且徑直走去,沒有身影,消失之後,又沒有夢。

我想象她的笑容:豔麗如同珍珠,花朵的笑向貝齒的閃光裏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倒影,風的輕歌,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雲的留痕,浪的柔波。恐怕只有林徽因的詩句才能配上她。

朔風中,只有飄飛的葉子,沒有凋落的心情,於是我想起了茶花,那淡淡的茶花,曾經是一個美麗女子髮髻上的花束,卻怎會開在一冢荒涼的墳上呢?那是善良的靈魂留給世人最後的美麗。

是愛,讓這個失落的靈魂享受到了人生中最後的短暫,卻又是最大的寬慰。是愛,讓這個看到星火般希望的靈魂再次墜入地獄。當我把世人無限淺薄的同情全部給予她時,一個聲音像是從水底傳來:“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冷眼看待人生的史鐵生說過:“我以爲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爲愚氓舉出了智慧,我常以爲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爲衆生度化了佛祖。”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寂然了。

我似乎又看到了那朵花,“驛路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生命如此孤寂,卻又“一任羣芳妒”,連最喜歡的蝶兒,也無奈地飛走了。留下它一個獨守最後一片飄零的花瓣,空餘一脈淡香。

《茶花女》讀書筆記3

《茶花女》講述了巴黎一位很獨特很受寵的娼妓的故事,在當時社會,娼妓徘徊於上流社會人羣之間,卻經營着最卑微,不具社會地位的職業。瑪麗哥特也以其出衆的美麗與氣質贏得了當時社會紳士的喜愛。一次偶然機會,男主角阿爾芒與瑪麗哥特一見鍾情,並久久不能忘懷。在朋友的介紹下,阿爾芒終於找到機會與夢中情人瑪麗哥特認識,然而瑪麗哥特以她特有的招待人的方式取笑了阿爾芒,自尊心極強的阿爾芒離開了瑪麗哥特的包廂。兩年後阿爾芒任然不能忘記瑪麗哥特。

兩年後的一天,他們得以認識,阿爾芒以其真實的愛打動了瑪麗哥特,瑪麗哥特爲自己找到了真的愛自己的人而喜悅,很快他們墜入愛河。不久,他們就在鄉村享受他們二人世界的美好。然而,瑪麗哥特之前在巴黎的生活並沒有放棄糾纏她,陷入債務後,瑪麗哥特變賣了很多自己的物品償還債務,爲了他們的幸福生活,爲了不讓心愛的阿爾芒陷入破產的境地,瑪麗哥特隱瞞了這件事。阿爾芒發現後執意要幫助她,將自己母親留下的遺產轉讓給自己的愛人,在這關鍵之際,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以驗證家族風氣,保住家族名譽的理由要求阿爾芒離開瑪麗哥特,在遭到阿爾芒的拒絕後,其父親偷偷地親自向瑪麗哥特提出了要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瑪麗哥特忍痛離開了阿爾芒,並寫下了絕情信,不知情的阿爾芒心痛不已,雖然心裏始終沒有忘記瑪麗哥特,卻來到巴黎想盡辦法折磨她。深受病痛纏繞的瑪麗哥特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向阿爾芒求情,阿爾芒提出了當年瑪麗哥特爲了一位伯爵殘忍的離開他,背叛了他們愛情的往事,瑪麗哥特一直保守着那個祕密,自己隱隱的痛苦,阿爾芒的恨始終敵不過對瑪麗哥特的深愛,憐憫之心氾濫,兩人又重歸舊好。然而,一次誤會,阿爾芒忍痛離開了瑪麗哥特,出國旅行,回來時得知瑪麗哥特患病生亡,並留下了一本日記,阿爾芒想盡一切辦法找回屬於自己的日記,看了日記後的阿爾芒悔恨不已,痛苦一生。自此,悲劇版的愛情得意告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娼妓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爲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

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茶花女》讀書筆記4

巴黎,深秋季節。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我獨自一人走進蒙馬特公墓,沿着鋪滿枯黃落葉的小路,一直來到這片墓地的一個偏僻的角落。這裏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墳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設計精巧、風格別緻的各式墓冢相比,這座墓的外觀顯得簡樸而又單調。不過引人矚目的是,在它的右側上方鑲嵌着一個透明的塑料小盒子,裏面放着一束人工製作的茶花。墓的兩側刻着相同的一句碑文:“阿爾豐西娜。普萊西(1824.1.19—1847.2.3)安眠於此。深切懷念你”。

無論是在法國還是中國,如今知道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這個名字的人也許爲數並不太多,但是讀過《茶花女》這部作品、瞭解《茶花女》這個故事的卻大有人在。而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就是舉世聞名的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個動人的、催人淚下的茶花女的愛情故事,就是根據她的經歷演化、創作出來的。

我在這座墓前徘徊良久,浮想聯翩,我想起了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一生命運,想起了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以及他的那部不朽的作品:《茶花女》。

這書我自己也買了,看了好幾遍,因爲我不會對書做什麼評論,才疏學淺的原因,所以只好轉帖別人的一些評論的.至少我爲這本書感動也悲哀.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可以說她既嚐遍了生活的辛酸悽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然而她卻始終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她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出身微賤,這位諾曼底姑娘家裏祖祖輩輩都是貧苦的農民,她的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儉的農婦;父親是一位不務正業的農村巫師。也許是由於生活的艱難,她的父親性格古怪,脾氣暴躁,在家裏終日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離家出走,去給一個有錢人家做幫工,後來又跟着這家主人離開了法國,到瑞士去謀生。而這時,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尚不滿十歲,但是她的父親已經讓她到農莊裏去幹活了。

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知道阿爾豐西娜大約在十五歲的時候離開故鄉來到巴黎。有人說是她母親的一位親戚幫助她離開諾曼底的,也有人說是她的父親把她賣給了一幫波希米亞人,而這幫四海爲家的流浪漢又把她帶到了巴黎。不管怎麼說,阿爾豐西娜。普萊西來到了一個新的天地,開始了一種新的、卻依然是不幸的生活。她起先在一些店鋪裏打工,過着清貧的日子。

然而,聰明的阿爾豐西娜很快地發現,她雖然一貧如洗,卻擁有一筆非常可觀的、得天獨厚的“資本”,那就是她的美貌。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開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場,並立即成爲那些公子哥兒、闊老闊少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她結識了不少男友,也做過普通商人的情婦,後來又同一位非常闊綽的時髦青年同居了一個時期。這位年輕人就是日後的德。格拉蒙公爵,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還曾一度出任外交大臣。雖然這位花花公子當時的地位尚未如此顯赫,但他已經是巴黎社交界上的一位極爲活躍的人物。正是靠着他以及像他這樣一類人物的“提攜”,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大踏步地跨進了巴黎的上流社會,並很快地成爲巴黎社交場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那些王公貴族、百萬富翁們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爭先恐後地爲她一擲千金,提供豪華住所,購買各色珠寶,並滿足她的一切慾望。而她則來者不拒,巧爲周旋,以她的容貌和肉體爲代價,換來了無比奢華的生活。她不僅徹底擺脫了窮困,而且似乎也同貧賤的往昔一刀兩斷了,她改換了名字,昔日的阿爾豐西娜。普萊西變成了如今的瑪麗。杜普萊西。

瑪麗·杜普萊西無疑是一位天資出衆、聰穎過人的姑娘,她不僅具有豔麗的姿容和輕盈的體態,而且風度雍容大方,談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觸過的人,都驚奇地發現她在社交場合裏始終表現得儀態莊重,對應機敏,從未流露出絲毫的庸俗和浮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社交場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瑪麗。杜普萊西具有相當廣博的知識和較深的藝術修養。

她在同客人們談古論今,點評某些文學、音樂、繪畫以及其他門類的藝術作品時,往往會出人意料地發表出一些獨到的見解。許多人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像她這樣一個出身貧寒、從未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規的學校教育的風塵女子,何以會具有如此端莊凝重的氣質和不同凡俗的教養?這個答案直到瑪麗去世以後才爲人們所發現。人們在清理她的財產時看到她的書房裏擺滿了諸如拉伯雷、莫里哀、盧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馬、拉馬丁、繆塞以及塞萬提斯、拜倫、司各特等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見瑪麗。杜普萊西是一位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的姑娘。倘若命運爲她提供某種機遇的話,她是完全可能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爲一個頗有出息,頗有成就的新女性的。這也多少能夠說明爲什麼當時法國的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都傾心仰慕她,並千方百計地設法同她交往,這些人在瑪麗死後還寫下了許多紀念的`文章,其中充滿了對她的讚美和懷念。可見,在瑪麗。杜普萊西身上的確具有某種獨特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是那些僅僅臉蛋漂亮的姑娘難以具備的。

但是瑪麗。杜普萊西不過是一個風塵女子,她有過許多情人,其中有兩個人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一個是一位年過半百的俄國老人德。斯塔凱爾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交官,曾經做過俄國駐維也納大使。據說他之所以喜歡瑪麗是因爲後者很像他的一個去世不久的女兒,他是以父親待女兒的深情去愛瑪麗。

杜普萊西的。這顯然是無稽之談,事實上這位伯爵是一位情場老手,他“愛”瑪麗當然是爲了她美貌。瑪麗在巴黎豪華住宅區瑪德萊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這位老外交官爲她購置的,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裏,瑪麗過着貴婦人一般的奢華生活,她每天的大筆大筆的開銷也大都是由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個是一位年輕人,也是一位貴族,名叫德。貝雷戈伯爵,他也許是瑪麗。杜普萊西生前最後一位關係密切的男友。他不僅成爲瑪麗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爲妻。

一八四六年年初,他們兩人一起前往倫敦,在那裏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是不知爲什麼,他們的婚禮卻遲遲沒有舉行。這可能是因爲瑪麗。杜普萊西的健康急劇惡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由於瑪麗的家庭背景。在當時的那種社會環境裏,像瑪麗這種出身卑微的女人是不可能跨進貴族的家門,成爲這類高貴門第中的家庭成員的。也正因爲如此,他們在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後不久,關係便逐漸疏遠了,但仍然保持往來。而且從現存資料來看,他們的婚約似乎也沒有解除。

由於童年時代艱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後縱情聲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晝夜地沉湎於飲酒、跳舞、看戲和男歡女愛的逸樂中,瑪麗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結核,經常發燒、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時候也常常咯血不止。按照瑪麗當時的經濟條件,如果她對自己能夠稍加節制,安心調養,她的健康也許會很快地恢復,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適當的控制。但是她卻沒有這樣做,也許她認爲來日無多,應該抓緊時間尋歡作樂,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男人,對待人生;也許她想盡快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種手段損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們在她的微笑中,常常會發現一絲憂鬱的陰影,其中蘊含着對生活的厭倦和感傷。總之,她的健康迅速惡化,終於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後,貝雷戈伯爵在蒙馬特公墓裏爲她買下一塊地皮,她身後的葬事既簡單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貝雷戈伯爵和斯塔凱爾貝克伯爵兩人操辦的。一代佳麗,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我們還是使用她的真實姓名吧——是一位不幸的姑娘,也是一個墮落的女人。關於她的不幸和墮落的原因,留待社會學家們分析探討去吧。這裏我想說的是,類似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這樣身世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民間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國,人們往往會用“紅顏薄命”這四個字來概括她們的命運,而一提起她們,便會情不自禁地灑下一掬同情之淚或感慨嘆息一番。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她們的姓名連同她們的花容月貌以及她們的悲慘身世都早已湮沒在那些荒丘野蔓、黃土殘碑之間了。誰還會再記起她們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同那許許多多沉歿在歷史塵埃中的同命運人相比,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畢竟又是一位幸運者。關於她的故事被演繹成小說,話劇和歌劇,她的一切都同一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形象“茶花女”連在一起。這是因爲她同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這位作家便是亞歷山大。仲馬,而中國的讀者更習慣於把他稱作“小仲馬”。

《茶花女》讀書筆記5

瑪格麗特·戈蒂埃香消玉殞,還有誰會似她一般愛着茶花,愛着葡萄蜜餞,愛着自己的靈魂。

阿爾芒終從痛苦中得到精神的解放。結局是他確認瑪格麗特的沉睡,今生今世般的永遠,心裏最微弱的希望破滅,沒有悲極。他又要開始面對他那被世人所認可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了。或許,這種生活纔是最正常的吧。不論從前還是現在,人們都是如此想着,也是如是做着。被安排的命運,習慣了,漸而也能從中找尋到幸福。

很可悲吧?

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隨着瑪格麗特的遷葬一併埋入地底深處。不再有人知道,也不再有人瞭解和讀懂她的苦痛和楚憐。同樣愛過的人,也許會懂。

瑪格麗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雪白無瑕,透着光亮,但是這光卻那麼微弱,漂涉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張弓,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但是她爲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毀滅掉。

或許我們可以說,瑪格麗特是可憐的犧牲品。爲了另一位姑娘的婚姻,爲了阿爾芒家的門楣,爲了阿爾芒的星光大道,當然,也爲了滿足這個世界成見的慾望。

這之中,很難言語到底誰對誰錯,誰心腸毒辣誰內心純潔。這個世界,本就充斥着慾望和權勢,無論如何,沒有滿足,沒有盡頭,沒有終點,像極了無底洞。

其實,一直很想知曉,瑪格麗特先前的窮奢極欲到底是爲了什麼。掩飾內心世界的空虛,把自己沉淪進另一世界來搪塞自己,還是自己想被守護的期待?很多時候,我會誤以爲他她就是喜歡這種生活的。既然走上了這一條路,便丟失人格和尊嚴,荒誕下去。強迫或是欺騙自己來喜歡這種生活也許會生存得更好吧。瑪格麗特,後來,爲了愛情,心甘情願放棄這一切。我不得不說,她的愛是真誠的,但不一定是偉大的。

也許,很多人追求的僅是過程,但是那一種淡淡的悲涼會佔據心的每一個角落,漸成墓冢。

然而,她們是真的相愛,刻骨銘心。

阿爾芒的父親來訪使得這一切速成浮雲。或許,這是她善良的證明,同時,也證明了她所屬愛的偉大。她退出了這場愛情戲,爲了愛人,毫無怨言。

縱使她於不缺麪包的情形下,選擇了作爲“茶花女”這一條不歸路。也許吧,她在愛情到來之前,不諳世事,嚮往浮華煙雲。但是,此時此刻,她是純潔的,是可敬的,是成熟的,畢竟,不是人人可以爲之,可以放棄,以傷害對方的方式。

瑪格麗特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優越的出生,沒有過人的才識,她淘氣她墮落。阿爾芒窺見了她的空虛,洞穿了她的慾望,也感知了她的無助,同時,可觸摸到她空置着的愛情的位置。他們相愛了,最後他們的愛情卻因世俗的成見而夭折。

這些,不再是悲哀,而是結局。

我只能說,她沒有同時代作鬥爭。不是她沒有勇氣,是沒有資本。她沒有將阿爾芒的前途作爲與時代抗爭的資本,也沒有將阿爾芒妹妹的婚姻作爲下注的資本,更沒有將兩人脆弱的愛情置於風雨飄搖的世俗大潮中的資本。

也許又不是沒有資本,而是沒有人認可他們的愛情,祝福他們的相知相惜。 很多書中會大肆讚美男女雙方不顧父母意願,私奔結合,認爲這是追求自由愛情。可是,他們卻也是大逆不道的。俗話言:百善孝爲先。他們拋卻父母,自己獨享個人生活空間,我在想,當有一天,他們的子女如是對待他們的時候,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我並非說追求自由愛情有過錯,只是,有些時候,要爲他人考慮和思量。

在這裏,瑪格麗特是真的,她獲得了愛情,也贏得了尊重,儘管是遺忘式的。當然,不容置疑,也是時代的犧牲品。

但是我想,瑪格麗特是不需要同情的,她需要的只是理解和愛。

《茶花女》讀書筆記6

讀完《茶花女》,我深深地被這不世界名著所震撼,在讀後很久心仍然顫抖不已,這本小說讓我落下了同情和傷心的眼淚。

小仲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裏面阿爾芒和茶花女的愛情是主題。他們相愛,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許多不平的待遇。這是很正常的,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娶一個,茶花女是,她靠出賣她的青春來換得飯吃。這一點她與其它於這行的女子沒什麼分別,但是她不同與其它風塵女子的是,她有着聰明的腦子,她看許多書,知道了許多東西,她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種只懂得用外貌來吸引男人的普通,這也是爲什麼她會得到這麼多的上流社會的男人的喜歡與寵愛的原因了。

無疑,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悽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社會早期世態炎涼中,赤裸裸金錢關係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讚歎不已。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爲一體,能夠設身處地地爲他們的戀愛着想,爲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爲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爲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嚮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並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爲了家庭的聲譽懇請碼格麗特離開阿爾芒,一再給碼格麗特種種侮辱,難堪。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情趕到碼格麗特身邊時,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裏。這段愛情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似乎註定了他們的悲劇。但我認爲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爲瑪格麗特最後已經放棄那每年十多萬法郎的生活,而跟隨阿爾芒去過那田園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時,經濟已不再是問題了。還是阿爾芒不果斷地去強迫她,離開巴黎,去另外一個環境去忘記過去。而實際上,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這樣做。

碼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芒給予的。面臨死前要永遠的訣別是最痛苦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或許正是因爲阿爾芒,她的生命纔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裏完全的解脫。

這讓我想起了杜十孃的悲劇,儘管阿爾芒好過千百倍那個秀才。但結果無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這悲劇的原因之一。

不知爲什麼,我總有一股同情這種人的情懷。今晚上,當我正在爲阿爾芒氣憤的時候,有個同學說:換了你也會這樣做,因爲她是。我立刻反駁他,我決定這並不是原因,如果他們是真心相愛的。

《茶花女》讀書筆記7

一位沉淪遊走於花柳紅塵間的交際女,有天當她萌生了愛情時,這樣的愛情,是不是上帝給予她的一種憐憫、一種寬恕?瑪格麗特穿梭在各個勢利公爵間,每天靠賣笑度日,被公爵們供養着,縱容於輕浮放蕩中。她得到了金錢,獲得一切物質上的慾望。可惜在她內心中總是有着那空虛的陰影,與其它平凡女子一樣,渴望有個真實的愛情,只是瑪格麗特在職業的影響下,對愛情絲毫不敢奢求。?

阿爾芒的出現,是上帝給這苦命茶花女的寬恕。瑪格麗特內心深處那一絲細縫被阿爾芒那物以稀爲貴的真情眼淚所打動。兩人發展出驚天動地的愛,在小仲馬的描述下,我看到了瑪格麗特那內心的原有純真、自由和大義凜然的個性。因爲愛情讓茶花女揭開那顧忌的面紗,展現出真正的自我。?

面對瑪格麗特的一片真情,所以從佔有瑪格麗特的第二天起,就讓猜疑佔據了他的心頭,第三天就認定瑪格麗特欺騙了他而發出了一封羞辱和譴責她的絕交信。然而,當他聽到朋友祝賀他得到了“可以替他爭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婦”瑪格麗特之後,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立刻後悔起來,並給瑪格麗特發出了請求寬恕的信。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阿爾芒心目中,佔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的分量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說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擁有名妓的虛榮而不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正如書中瑪格麗特當面怒斥阿爾芒時所說的那樣:

“你,你不願意讓我知道你的景況,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你,總之,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的愛情,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這筆財產我們本來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寧願把自己弄得傾家蕩產,你這種成見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爲我會把虛榮當着幸福嗎?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是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小說中的瑪格麗特是一個有着高尚品質的女人,別人的異樣眼光。她爲了能和阿爾芒在一起過上寧靜的生活,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物,甚至斷絕了與公爵的關係,失去了唯一的生活資源。可她爲了阿爾芒一家的利益和名譽放棄自己的幸福感人至深。她的高尚情操令人佩服。最爲感動的是她死前最後的幾封信,簡直是催人淚下。這樣的一個故事,讓我感到主人公愛情故事的悲涼和悽慘,對她的同情;對時代的不滿和痛恨;對資本主義家的虛僞和對利益的渴望感到噁心、討厭。

而上帝似乎對這段感情埋入一無情的懲罰。老迪瓦爾的出現,斬斷了這對真誠相愛的戀人。瑪格麗特爲了杜伐爾家族的聲譽,犧牲了這段尋求已久的真愛,心中悲痛欲絕,於是返回那奢侈的交際圈中。瑪格麗特曾向上帝祈求能否以她的美貌換取懺悔的機會,可惜最後在貧病中死去,如同一美麗的藝術品,被狠狠毀碎般的失望。

瑪格麗特處於的資本主義社會是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那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沒有人性可言,只有金錢。那些在瑪格麗特身上曾尋歡作樂滿足虛榮的公爵、伯爵、花花公子,看到她已病入膏盲,不能再和他們玩樂,便不再理睬她。就連以前完全依靠她生活的所謂朋友迪韋爾努瓦夫人,看到這位女鄰居已無任何利用價值,不再有用時,也狠心地拋棄了她。當時的時代資本主義制度的陰暗。資本主義家自私的面目已殘酷地暴露了出來,用他們敲詐來的錢財過着極爲奢侈的生活,可是無產階級卻是窮困潦倒。社會是冷酷無情的,在那裏沒有親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是金錢而已,甚至錢是萬能的,無疑是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21世紀,雖然世態並不如從前那樣嚴重,但人們還有相當一部份也是這樣的自私。總是覺得那些掃地工、修下水道的工人……。那些低賤的下人是沒有文化的草包,擁有的只是鄙視。但人們何曾又想過世界上的每一個工作都是那麼的重要,就比如一個環扣,如果中間掉了一節,就永遠不能連接在一起。正如一句話所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管人做的某一項工作,都有着它的重要性。或許每一個人都擁有一種品德也是一件好事。大家又何曾想過,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環境中,靠的是工人的汗水留下的,他們往往就是最善良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要以相同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幫助他們,一起攜手共創美好的家園,這樣人類之間的關係定會更融洽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茶花女》讀書筆記8

茶花女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在巴黎是當紅妓女的瑪格麗特與青年阿爾芒的愛情悲劇。故事是以瑪格麗特的死後衆人收買她的遺產並將錢拿來還債爲開始,是由主人公阿爾芒來講述這整個故事: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在巴黎,年輕貌美的瑪格麗特是最著名,最受上層男性社會歡迎的妓女,因爲其酷愛茶花,人稱“茶花女”。一段時期內,她與並不是很富有的青年阿爾芒相愛,並且拒絕了其他的追求者,但是同時這也就意味着她拒絕了錢財的主要來源。瑪格麗特因身患嚴重的肺結核,阿爾芒便帶她到美麗的鄉下療養,同時享受兩人的甜蜜生活,但也因此耽誤了已成習慣的探望父親的時間。這以後,阿爾芒的老父親以爲兒子出了事情,便道巴黎來找他,在從僕從那裏獲知兒子現在的生活狀況後。他堅決的讓阿爾芒去巴黎等他一起回去,而自己卻瞞着兒子悄然來到他們生活的鄉下以現有的身份,地位,財力爲理由,不容置疑的要求瑪格麗特儘快離開阿爾芒,這是瑪格麗特傷心欲絕,但爲了阿爾芒及其妹妹的生活她還是同意了。當阿爾芒回到他們生活的鄉下時,發現瑪格麗特竟然已經回到了巴黎,離

開了自己,並且又開始了以前的紙醉金迷的腐化墮落的生活,而且甚至是比以前更甚。不明這裏面原有的阿爾芒由於愛情的傷害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開始的時候,他在巴黎也找了一個漂亮妓女來作爲自己的情婦,而且是隨時用這來刺激瑪格麗特。終於是瑪格麗特忍受不了這一切,離開了巴黎後又病重住院,而且很快處於彌留狀態。她想讓她的愛人阿爾芒瞭解事情的真相,就把整個事情的真相寫在了一本日記裏,交給了阿爾芒和自己的朋友,並求她將這本筆記轉交給阿爾芒。一直到死去,阿爾芒都沒能來看她。直到最後聽說瑪格麗特已經死了,才最終來到她的遺物拍賣會現場,即作品開頭的部分.

瑪格麗特年少的時候是個貧苦無知的鄉下姑娘,但是來到巴黎後,由於窮困潦倒,開始了其賣笑生涯。但由於其生得花容月貌,在巴黎的貴族公子中很受歡迎,受到爭相追逐,成了當時紅極的“社交明星”。但即使是這樣她隨身的裝扮一直少不了一束茶花,於是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在一段時間內得了肺病,在療養院接受治療時,療養院裏以前有位貴族小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到了晚期,沒過多久便死了。那位貴族小姐的父親摩裏阿龍公爵在一次偶然經歷的時候發現瑪格麗特非常像他的 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但當瑪格麗特說出自己身世後,公爵答應她只要她能改變自己以前的生活,便負擔她以後的全

部日常費用。但如果瑪格麗特不能依照這樣完全做到,公爵將錢財便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的生活入不敷出,到那時已欠下多達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瑪格麗特像往常一樣回來後,一羣客人來訪。在鄰居勃呂當司帶來的兩個青年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已經在初次見到瑪格麗特後,瘋狂地愛上來她。

就在一年前,瑪格麗特的生病期間,阿爾芒便每天跑來打聽她的病情,但卻不肯在那裏留下自己姓名。就在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癡情後,瑪格麗特很是感動。那晚,瑪格麗特和朋友們盡情跳舞時,突然病情發作,阿爾芒關切地勸瑪格麗特不要像這樣殘害自己,並在那裏向瑪格麗特清楚的表白了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一直小心珍藏着六個月前她丟掉的那顆鈕釦。這時瑪格麗特在生活中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復甦,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表明以心相許。 阿芒內心中對她的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於是她下定決心要擺脫原來那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一起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在她準備自己一個人籌劃一筆錢時,她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的時候,恰巧碰到瑪格麗特以前的情人,於是頓生嫉妒。回家之後,他立刻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在信中他說他不願意成爲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要

離開巴黎。但是,他並沒有走,此時此刻瑪格麗特是已經成爲了他的希望和生命,在知道事情的原因後他跪着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痛苦的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瑪格麗特的努力,她和阿爾芒終於在巴黎效外租到了一間公寓。公爵知道這件事情後很是惱怒,便斷絕了瑪格麗特經濟來源。爲了生活,瑪格麗特揹着阿爾芒,將自己的金銀首飾以及車馬典當了,用來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瞭解到這以後,於是決定把母親留給他自己的一筆遺產轉讓給瑪格麗特,以還清瑪格麗特原來所欠下的債務。後來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獨自一人去了巴黎。

後來得知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杜瓦先生所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自己去找瑪格麗特說清楚事情。善良的老人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已經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但是那家人家在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係後堅決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係,他們便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異常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說,如果一定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係,就無異於等於是要了她的命,可杜瓦先生也毫不退讓。爲了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做出了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那之後瑪格麗特非常悲傷,並且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往昔荒唐的生活。後來,迫於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苦苦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着痛苦無比的心情和父親一起回到家鄉。但是,這之後阿爾芒仍深深地懷念着瑪格麗特,後來在深深的思念下,他又失魂落魄地回到巴黎。但是這次,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對他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設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的、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當作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以後永遠也不要再見面。阿爾芒要求她與自己一同起逃出巴黎,逃到遙遠的,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守護着他們的愛情。但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做,因爲她已經發過誓,阿爾芒誤以爲瑪格麗特和男爵有海誓山盟,便生氣地把瑪格麗特推倒了,然後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開了。瑪格麗特很是傷心,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在這場刺激下,一病不起。男爵與阿爾芒決鬥受了很重的傷,後來阿爾芒出國了。新年快來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加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探望她,她感到很孤寂。只有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很是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自己的諾言,已經寫信把事情的真相都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她的阿爾芒。在她臨死前,以往的債主們都來了,每個人帶着借據,逼迫她還債。執行官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把一

切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呼喊着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裏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爲她入殮。當後來阿爾芒重新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原來的一本日記交給了他。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金子般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着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爲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小仲馬的這篇文章反映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之間純真的愛情,雖然文章是以悲劇結尾的,但是這是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決定的,並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文章堪稱經典的是阿爾芒初次見到瑪格麗特,便深深的愛上了這位雖在風塵中卻不受污染的,嚮往純真愛情猶如他自己一樣的女人,雖然在瑪格麗特譏笑他後,仍然深深的愛着她,她生病了便天天去看她,但從來不留下姓名,等等。作者將一個身處愛情之中的青年的思想情緒描寫的絲絲入扣,非常生動,在沒有看到心上人的時候想看到她,這時便覺的度日如年,時間過得是如此漫長,而且爲了見到心上人自己什麼事情都願意做,看到了心上人之後又害怕自己嚇到了她,在心上人在身邊的時候便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間一天便這樣過去了。當心上人不

在身邊的時候自己心如刀絞一樣,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排解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 ,等等。反映了作者對愛情深刻的瞭解體會。

但是這個故事卻是以悲劇結尾,反映了當時在社會中那些雖然外表看上去整日歡笑,衣着華麗的妓女,內心中的悲哀,以及社會中只看重外表,只想得到肉體之慾,而沒有真正愛情的貴族公子的悲哀。

《茶花女》讀書筆記9

國外的作品翻譯過來的確讀起來有點不舒服,沒有國內文學那麼美的語言,大部分是男主人公的心裏獨白,感覺讀起來似乎有點誇張。文章一開始從拍賣會開是便定下悲劇的調子,結尾夜收尾呼應,整篇文章讀起來略感壓抑,只有中間有少許描述男女主人公在鄉下幸福的日子,給壓抑的氣氛增加了幾分明亮的色彩,但也少的可憐。

文章的大背景之下是當時法國中上階層的奢靡的生活,虛榮、對青春和金錢的揮霍無度、我們美麗的女主人公最爲典型,就連男主也難逃其中,期待看着賭博而發家,想要用賭來的錢維持女主的奢靡的生活習慣,以得到所謂的虛榮心的滿足;女主臨終前的淒涼似乎與她“輝煌”的青春形成鮮明的對比,也進一步反應出世態的炎涼,那些曾經的“朋友”很少有人去看她,甚至有人趁火打劫,值得安慰的是一直追求她的男爵和待她如女兒的公爵,最終對她還算仁至義盡,雖然男爵的追求更像是一種虛榮心,說到底他也算是一個可憐之人,傾其所有卻得不到女主一點點的愛和同情。

文中的男主我也不太喜歡,虛榮心、嫉妒心、佔有慾極強,雖說愛之深恨之切,但兩個人的悲劇,他也有一定責任。兩個人在一起的短短的時間,他一點不懂珍惜,總是抱着一種懷疑的態度對待女主,對待兩人的愛情。他們一起在鄉下僅有的那段的幸福明朗生活的片段,讀起來也讓人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男主角的猜忌,對兩人愛情的信心不足,雖然明知道自己離不開瑪格麗特,卻又忍不住做出傷害她的事情,事後又後悔,優柔寡斷到了極致。

Inaword,愛一個人就應選擇無條件相信她,同甘共苦,拋棄世俗觀念,放棄虛榮,爲兩個人的美好生活一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