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學識都 人氣:1.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者》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讀者》讀書筆記1

寒假剛開始,我便得到了一本沉甸甸的《讀者》,久聞《讀者》大名,如今一見,更是親身領略了它的風采。《讀者》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書,我身邊的老師,同學,甚至是我年邁的爺爺都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原本我以爲,不過是一本書罷了,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愛看呢?當我開始讀了這神奇的書,才明白爲什麼這小小的《讀者》如此地受歡迎。《讀者》的確是一本好書,是一本純粹的書,它涉及的知識面極廣:歷史,軍事,人文,應有盡有。一本《讀者》如同一本電子書。通過閱讀《讀者》中那些優美的文字和圖畫,極大地豐富了自我,從中得到了尊重,領悟,撫慰的人生滿足;通過閱讀《讀者》那充滿愛的文字,幫助我克服偏見和狹隘,學會誠信,包容他人;通過閱讀《讀者》,使我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富有智慧和技巧;通過閱讀《讀者》,使我自覺地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遠離世俗的假醜惡。原本我認爲,如今已是21世紀,是一個讓閱讀已經變得可有可無的時代,但是《讀者》的出現,卻讓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讀者》中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使我會情不自禁地看下去,是《讀者》,讓閱讀成爲了我的一種習慣,是《讀者》,讓我明白了無論何時何地,閱讀都必不可少,它仍然是人們寶貴的精神食糧。

雖然我只是《讀者》的初識者,但我和《讀者》卻像認識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樣。我早已被它深深吸引,早已不自覺地愛上了這本書,《讀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人性之美和人生哲理。閱讀《讀者》,甚至可以帶給我快樂,幸福以及滿足之感。

《讀者》讀書筆記2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仔細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的確,《讀者》裏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着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說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裏,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爲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可是,不管是哪種人,他(她)的生命僅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她)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我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說,活着,要忍受很大的痛楚,所以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這時候,他(她)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爲他(她)指點迷津,找回自我的生命。當然,找回自我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說:“我此刻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進取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歡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終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一天都堅持微笑,每一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齊來保護生命吧!

《讀者》讀書筆記3

這天是陰天,沒有陽光,冷颼颼的。我總是有這種感覺,碰到這樣的天氣,情緒不是很愉快,啥事也不想做。想起昨晚臨睡覺時看的《讀者》期上的一篇短文“天氣不好,沒法工作”。文章中寫到:“灰濛濛的天,簡直讓我什麼都沒有心思。”人們的這種感覺是有科學根據的。原來,不只是我有這種感覺哦。

最近。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沃斯教授透過研究發現,很多天氣因素,比如陽光、氣溫、氣壓、溫度,都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工作狀態。剛問你句沃斯的研究,“太陽出來暖洋洋”有充足的科學依據。當陽光照射皮膚時,人體產生的維生素D,會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名叫血清素的激素,從而讓人們愉悅、放鬆。但是,如果太陽照射使溫度過高,人們又會焦慮不安、疑神疑鬼。的那個氣壓太低、溫度太高時,人們會難以集中精神,而且容易憂傷壓抑、昏昏欲睡,甚至連自信心都會變得十分低落。有的人,會正因天氣的變化而變得易怒、易緊張、嗜睡、精神難以集中。

看了上述原由,我瞭解了自己的情緒變化的根源,也能明白爲什麼有時候什麼是都不想做,精神難以集中了。我覺得能夠自己自給自己調適情緒,我也是這樣做的,讓自己持續天天快樂的情緒。

第一,不想做的時候,就休息,什麼也別做;

第二,打開電視,看看自己喜愛的節目;

第三,打開電腦音樂播放器,聽聽自己喜愛的音樂,甚至能夠跟着音樂轉上幾圈,活動一下身體;

第四,打開身邊的《讀者》,看看散文,讀一讀短小的故事,欣賞插頁上的漫畫,笑一笑;

第五,乘公交車到商場逛一逛,人多的地方熱鬧,不買東西,看看商品,飽飽眼福也行。

試一試,我可就是這麼調適的。

《讀者》讀書筆記4

這本讀者還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財神》心中的財神或許是你獲取財富的一種信念。《在別人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坦誠地承認,我們在精神世界上的匱乏,在心理上的慌亂。只有誠實地面對這種匱乏與慌亂,我們纔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們用了那麼多別人的名詞與概念來武裝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們也不可能變成別人

後來,我就天天看,發現,這本書真的不錯,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所以,我每天都要摘抄一些好的名人名言,和一些道理。它一共有八章: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第二章與真愛一起跳舞,第三章幸福就在不遠處,第四章理想的神祕花園,第五章人性的光輝,第六章機遇成就完美人生,第七章陽光燦爛的日子,第八章快樂就這麼簡單。每一章裏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裏都有名人名言和道理。例如: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的只用四種感覺,就是講:喬治·康貝爾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小時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不見,在六歲時,球就要擊中康貝爾了,另一個孩子提醒了他,可他還是被擊中了,他回家後問媽媽,爲什麼另一個孩子知道他將被球擊中,媽媽告訴了他實情,他媽媽說:“人的5根手指頭代表五種感覺,而你只有四種感覺,那你也要用這四種感覺抓住豐富而幸福的生活”康貝爾最終做到了。它寫了一句名人名言:只要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會在內心復活。——羅曼·羅蘭,也告訴我了這則故事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願,遇到任何傷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抱着希望與失望決鬥,當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握緊,勝利就已經在我們的手中。

《讀者》讀書筆記5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讚美;《讀者》又或者小巷裏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裏,安靜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

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讀者》包羅萬象,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誌。後來,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因爲上網過多,落下的閱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啓發,譬如對於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誌。

《讀者》雜誌與互聯網也有莫大的關聯。首先,《讀者》採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於今天互聯網的dig機制,從這一點來說,《讀者》的讀者不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也是信息的搜尋者,不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其次,《讀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雜誌,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希望。再者,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網站之所以流行,與《讀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信息中,爲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需要的信息。

很喜歡《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歡。

《讀者》讀書筆記6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讀者》,裏面的故事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讓我至今難忘。故事大概是,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大草原上,生活着兩種不一樣的動物,一種是溫順的長頸鹿,另一種是兇猛的美洲豹。長頸鹿天生就是教育家,它教它的孩子任何生存技巧,而美洲豹卻不怎樣管剛出生的小豹,甚至丟棄它們。就算有別的動物吃小豹,母豹有時也不會管,小豹只能靠自我。可是,長頸鹿用千百次的告誡換來的僅僅只是基本生存,而美洲豹因爲擁有痛苦的經驗,成爲了強者之中的強者。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想成爲強者,就必須經過一番磨難。像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一生就像是爲了演繹生命的杯具。他從小就被他的的父親逼迫去學習音樂,長大後,他的耳朵也聾了。可他卻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向命運抗爭,創作了驚世之曲--《命運交響曲》。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一個農民的孩子,天生就是口吃,可他卻立志當一名主持人。所以,他被所有的人恥笑,可他卻沒有認輸,而是以堅強的意志,向命運發出挑戰。他將小石子放到嘴裏含着,不停地練習發音。他的舌頭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最終,他成功了。他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

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會有許多困難在等着他們。所以命運是很公平的,他不會同情弱者,它使你悲痛,讓你受挫折。是爲了讓你戰勝命運,成爲強者。困難固然能夠打擊我們,讓我們內心受挫,可困難也能夠鍛鍊我們,讓我們變得堅強。要相信,當一切暴風雨過去之後,你的世界將變得很完美。

《讀者》讀書筆記7

“風景秀麗,趣味無窮,多元文化,開拓眼界,人生啓迪”,這便是我對《讀者》一書的評價。讓我們感受着熟悉的書香氣息,翻開簡單和諧的封面,走進《讀者》的世界。

漫步於《讀者》這片寧靜的樹林,我體會着溫暖的陌生人所透露出的和諧的社會;感受着愛酒的史學大家在艱苦歲月中的樂觀與堅強憎惡着戰爭甚至讓一隻鳥兒爲了生命放棄自由;感嘆着永遠不會黯淡的真相;品味着簡單卻融入了濃濃親情的外婆菜。我驚歎於經濟學家堪比“詹姆斯·邦德”的計算能力;敬佩於霍華德·休斯用一次又一次衝擊人生的信念與那敢於走出自己的路的勇氣;好奇於一位“最熟悉中國的美國人”眼中的中國;驚異於小布什通過樂觀所贏得的總統大選;陶醉於手中清風嫋嫋,暗香盈袖的茉莉花與“慢”的那份嫺雅與靜好;

真正感染我的是一篇外表並不光鮮出彩,語言併不併不深奧難懂,但內容卻讓人回味無窮的《父與子》。

在一位父與子的的演繹下,即使是迷信,依舊讓人覺得那麼美好,高尚;即使是謊言,依舊讓人覺得感動,幸福。每位父親各自用着自己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兒子的愛,德國的卜勞恩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一對幸福的父子,向兒子以及千千萬萬的父子傳遞溫暖,即使面對死亡,他依舊帶着父親獨特的微笑,讓兒子樂觀,快樂的生活下去,將最後的一點光芒灑向人間。父親善意的謊言,兒子對於勝利的追求,父與子的相互信任,成就了一段用悽美的微笑,高尚的謊言所造就的童話,人生最大的恩典莫過於父親用犧牲爲兒子換來的美好童年。無論如何,人生是美好的!

合上這本帶給我無數啓迪的書,心中豁然開朗,面對以後的人生之路,我彷彿更有信心,遠眺遠處的美景,依然回味無窮。

《讀者》讀書筆記8

今年暑假,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成長活動,我進取參與了,我和大家一齊分享《讀者》。

我一上初中,便定了《讀者》這一本書。原是看到同學們都訂,我也不好意思不定,所以才定的,但當我打開它的第一頁,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裏面的一些短小而驚駭的故事蘊藏着一個個深深的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聰明才智。

我有一個習慣,看一本書,總是會認真地看它的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十分重要的,而《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的道理,讓人們的映像十分深刻,引起人們的沉思。

我映像最深的是愛的專題上的一篇。有一位母親因出了車禍,神經變得有些不正常,還經常做一些奇怪的舉動,甚至有時會離家出走,她的丈夫也所以操透了心。

有一天,這位母親摸索着竟來到了兒子的學校。突然,她的病犯了,竟然在馬路上手舞足蹈起來,引來了許多路人駐足觀賞。兒子放學了,看到了媽媽,不由分說,抱住了媽媽,叫到媽媽。正在這時,一陣大風吹來,兒子不由自主的縮了縮。母親此時露出愛憐的目光,並脫下了身上那件僅有的襯衫,披在兒子身上。剛纔還在哈哈大笑的人們露出了眼淚。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它既體此刻驚天動地的大事上,也體此刻日常生活中。而我們在平時恰恰忽略了這種愛,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回眸,每一聲叮嚀,我們真的真的忽略了。

依稀記得,我幼時特愛吃荷包蛋,媽媽每次都會煎給我吃。可隨着時間的增長,我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動不動就和媽媽頂嘴,那一次早上起來,老媽給我做了荷包蛋,我興奮極了,該快跑過去吃,發現裏面有蛋殼,我生氣的丟下碗筷,去上學了,回來後,媽媽怕我餓,又重新煎了荷包蛋,還把手給燙了,我那時連句對不起都沒有,此刻想想我那時真是不懂事,此刻,我真心跟媽媽道歉。

讀者讓我收穫了很多,讓我明白了一個個大道理,瞭解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聽到了一個個幽默詼諧的笑話。我喜愛《讀者》。

《讀者》讀書筆記9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爸爸,請陪我走一走》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女兒要求爸爸陪她走一走,後來對爸爸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想和你走一走,是因爲我想爲我的生活感謝你。”孩子說的話令父親深深地感動。當我看完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被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所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明燈。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當我遇事心灰意冷的時候,它就像一位知心朋友,爲我解開心愁,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戲劇化的編制考試印證了這一點,以爲考錯了,沒希望了,沒想到,原來另一扇窗已爲我打開,打開《讀者》,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是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

願所有的人,加入到閱讀《讀者》這一行列中來,願所有的人人生如詩,優雅、美好!

《讀者》是本雜誌,其中的文章包羅萬象,也包羅了許多真正的道理和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寬容。

就好像讀了《大地的耳朵》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不可以以貌取人。讀了《打翻了的油燈》讓我知道了是生活中仔細觀察,鑄造“乾洗大王”喬利·貝朗。讀了《狼的另一面》之後,知道了狼與狼之間也有着愛,而狼們沒有人們那麼貪婪,他們只是捕殺可以供他們吃飽食物而已,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能讓我們比狼還貪心。讀了《孩子的魚》以後,我知道了要多讓孩子自食其力,不要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朵!

其中還有好多文章,他教給我時間的珍貴和友誼的重要,而有時候,我又覺得它就是一位知心朋友,也是一位深不可測,知識淵博的老師,他教給了我許多人生道理。

讀了這本雜誌後,我覺得心胸開闊了許多,眼光放遠了,懂得更多了。

《讀者》讀書筆記10

曾在《讀者》這本書上看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每次在郵局取了稿費後,總要給在門口老乞丐一元錢。有一次我給他投錢的時候不小心把身份證一起投了進去。當我發現身份證不見後,就轉身向郵局走去,我的身份證果然就在那老乞丐手裏,我走過去後他埋怨我說:“叫你多少聲你怎麼連頭都不回?”“我”一直行色匆匆,怎麼會留心身後乞丐的吶喊呢?“我”剛想從他手裏拿過身份證,他卻把手向後揚了揚,說道:“你是個好人,每次都給我錢,可是你在給錢的時候,從來不彎腰,錢往碗裏一扔,哐地一聲,有時候還蹦出來了,那“哐”的一聲讓人聽了心裏很不舒服。”“我”說我很忙,再說我不喜歡彎腰,從來也不曾向誰彎過腰。而他卻說“我”剛纔就在馬路的對面向一個人彎了腰。“我”仔細一想,剛纔在馬路對面停了一輛小車,下來的是一位領導,他對我有恩,他在車裏看見了我,並把車停下來,和我打招呼。估計我當時確實有點受寵若驚的意思,我想也許,我潛意識地彎了腰。也許,在潛意識裏,對誰彎腰對誰不彎腰,已成定勢。

我想,這麼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講了一個莫大的道理。無論是誰,尊嚴是一定有的。像文中的“我”一樣,對老乞丐的做法實在不對,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把這個老乞丐的尊嚴放在心上。爲什麼“我”不能夠向老乞丐彎腰而向領導彎腰呢?然而“我”卻沒有發覺,這又說明了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沒有發覺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也許就在某個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傷心,對你的人品、言行等一舉一動都懷有另一種認識。

一個人的成就,不單單體現在物質基礎上,生活中的言行、品質處處都可以體現。現在的社會,就像文中的“我”一樣,擺脫不了世俗的觀念。爲了創建新的社會,讓我們擺脫世俗的看法,去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