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

學識都 人氣:1.6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1

堂吉訶德》這本書是西班牙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二十本書之一。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這本書中的堂吉訶德是主人公,他酷愛讀騎士類的書,一心想當騎士,於是他便用破爛鐵拼湊成一副披甲,桑喬也心甘情願當堂吉訶德的下人,他便走上了騎士的路途。他在路途中遇到過一些使人感到虛驚一場的事情,大家都以爲他很瘋,他的朋友幾次都想把他哄回來,但他們知道那些都是沒用的,堂吉訶德總會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出逃,大家心生一計,讓一位學士僞裝成白月騎士的樣子,擊敗了他,堂吉訶德也答應他在家一年不許出來。後來,堂吉訶德才從夢幻中甦醒過來,他悔恨原來做過的那些可笑的傻事,但是他還是因歲數過大而長眠了。堂吉訶德死後,大家在他的墓碑上立下了這樣的語句:高尚貴族,長眠此地,英勇絕倫,雖死猶生,功蓋天地,雄踞世界,感憾寰宇,身經百難,生前瘋癲,死後穎異。

堂吉訶德的這一段可笑而又可悲的經歷,批判了沒落的騎士制度和封建社會,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醜惡現實,體現了他對民主精神的追求,堂吉訶德其實根本不是瘋而是對這種封建社會的歧視!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2

《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作者在序言中申明:“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但實際上,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

在這將近一百萬字的作品中,出現了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 ,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侶、牧師、兵士、手藝工人、牧羊人、農民,不同階級的男男女女約七百個人物,尖銳的、全面的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爲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爲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捨離去也正爲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堂吉河德》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鉅著。《堂吉河德》描繪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廣闊的生活畫面,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傾向,表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作品出版後,上至宮廷,下至市井,到處傳誦。如今已用100多種文字譯成數百種譯本。

《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鉅製,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爲璀璨的瑰寶之一。以犀利的諷刺筆觸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着無可撼動的地位,被譽爲“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聖經》”。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3

《堂吉訶德》董燕生的譯本可以說是近年來新出的一種一本,翻譯的確實不錯,讀者反映不錯,但他對楊絳的譯本的攻擊好像受到不少學者的譴責,現轉一帖供大家參考。以下爲轉帖:

《堂吉訶德》問世四百週年,《堂吉訶德》中譯本據稱多達一二十種,其中一位譯者董燕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不畏前輩權威,敢把楊絳譯文當反面教材”,董燕生說,“認爲楊絳譯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個誤解”,“她太自信了,該查字典的地方沒有去查字典”;他還批評楊絳譯本中“胸上長毛”、“法拉歐內”、“阿西利亞”等譯法,並指責楊絳譯本比他的譯本少了11萬字,“可見她翻譯時刪掉了其中的部分章節”,最後他說:“我現在是拿它當翻譯課的反面教材,避免學生再犯這種錯誤。”

《堂吉訶德》中譯本中發行量最大的楊絳譯本,被指責爲“反面教材”,已引起各方的關注。

資深出版人李景端對此甚感驚訝,因爲楊絳曾將《堂吉訶德》中一句成語譯爲“胸上長毛”,這在西班牙語界,有人稱它敗筆,也有人稱它妙筆,對涉及翻譯學不同詮釋的學術問題,見仁見智,恐怕難有人能做出正確結論。李景端曾電話向楊絳求證,但楊絳一聽說這事就批評了李景端,說:“你怎麼還像個毛頭小夥子愛管閒事!對那種批評,我一點不生氣,不想去理它,隨他怎麼說吧。”

經過“軟磨”,楊絳才告訴李景端:“《文史通義》中講到劉知幾主張對文章要進行‘點煩’,要刪繁就簡,點掉多餘煩瑣的文字,翻譯涉及兩種文字的不同表述,更應該注意‘點煩’。《堂吉訶德》的譯文,起初我也譯有八十多萬字,後經我認真的‘點煩’,才減到七十多萬字,這樣文字‘明淨’多了,但原義一點沒有‘點掉’。比如書中許多詩歌,可以去查查,原詩是多少行,我少譯了哪一行?搞翻譯,既要爲原作者服務好,又要爲讀者服務好,我‘點煩’掉十多萬字,就是想使讀者讀得明白省力些,何況這一來我還少拿了十多萬字的稿費呢。”

一位資深翻譯家給記者舉例:塞萬提斯講故事和用詞,常常十分冗長羅嗦,適當“點煩”,確實會使語意更加突出,情節更加緊湊。以《堂吉訶德》(上冊)兩章的標題爲例。如第33章標題,董燕生譯本爲:“這裏講到一個死乞白賴想知道究竟的人”;屠孟超譯本爲:“一個不該這樣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楊絳則譯爲:“何必追根究底(故事)”。又如第35章標題,董譯本爲:“堂吉訶德勇猛大戰紅葡萄酒皮囊和《死乞白賴想知道究竟的人》故事結尾”;屠譯本爲:“《一個不該這樣追根究底的人的故事》結束”;楊絳則譯爲:“堂吉訶德大戰盛滿紅酒的皮袋,《何必追根究底》的故事結束”。僅對比第33章的標題,楊絳譯文的字數,比董、屠譯本少了一半或近一半,但讀來並不會產生誤解或歧義,反而感到言簡意明。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廷芳告訴記者:“翻譯絕不是一門語言的技術,而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而藝術有時是不認規律的,諸如語法或某個詞的常用詞義等等。凡偉大作家的作品,都是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來的,譯者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其譯作就休想攀上原作的高度。再就文學的風格講,《小癩子》和《唐吉訶德》都是具有巴羅克文學特徵的作品。巴羅克文學在17世紀的南歐和中歐盛極一時,後被埋沒,20世紀又重新崛起。楊先生那麼喜歡譯巴羅克小說(或流浪漢小說),她分明看到了這種非正統文學的野性*基因的強大生命力及其前途。這就是文化底蘊所使然,不知董燕生看到了其中奧祕沒有?”

翻譯家、歌德學者楊武能認爲:專挑名家名譯的“錯兒”,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貶低他人擡高自己,是這些年譯壇的歪風之一。如果發難者系無名小卒,不可理睬,以免成就其踩著名家的肩膀爬進名人堂的美夢。董燕生似非無名之輩,據理予以駁斥確屬必要。

“在這一事件中,董燕生有濫用職權的嫌疑。”翻譯家、勞倫斯學者畢冰賓認爲,“作爲一個譯者,董燕生怎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是不公平競爭!作爲一名教授,他這樣是濫用國家給他在公共講壇上傳授知識的權利。在法律或學術界沒有普遍認可和裁定的情況下,怎麼能在課堂上私自給楊絳譯本定性*,而且是給一個有競爭的譯本定性*?這是濫用教師的職權,是一種學術腐敗。”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4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家,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初讀時,發現這本書太好笑了。主人公堂吉訶德因爲愛看騎士的書,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個遊俠騎士,在行程中做一些自以爲“正義”的事情。他將風車當成巨人,與它開戰;將小旅店當成城堡,將旅店老闆當成城堡主人;和鏡子中的自己大幹一場……這種種行爲是多麼的滑稽呀!

西方那時應該沒有騎士和“那個時代”的邪惡了,堂吉訶德卻還在很有興趣地做“安民除暴”的事,——他其實做的,只是盤旋在腦海中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和身邊人說話,身邊的人總是聽不懂,有的只好配合堂吉訶德把“戲”唱下去,有的卻立刻反駁,結果毫無疑問地遭到堂吉訶德的打罵。

雖然堂吉訶德做的事情樣樣使我們感到好笑,但是,在一本“名著”身上,我們總能發現那些並不過時的閃光點。

堂吉訶德受過許多苦難,但他從沒放棄,他的執着在今天仍閃現別樣的光芒。他堅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做自己認爲應做的事,就算不被身邊的人認可,甚至多次遭到打擊,他也不放棄。他有時露宿在荒郊野外,就算耳朵被割掉了,也一個人咬牙堅持;他不管別人的嘲笑和排擠,對身邊的人總是以騎士的禮儀相待;在熟悉的人之中,沒有人真正瞭解過他的想法,全都認爲他是瘋子,甚至還在他不知情的時候,把他最愛的騎士小說毀於一旦。這樣看來,他還有些許可憐,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幾乎沒有可以交流的人。他孤獨地走在騎士旅程,卻無摯交。也許在社會大浪潮下,有些東西會被淘汰,不與時代相符的人註定孤獨。

堂吉訶德在種種場合中,一直爲了追求真理正義、剷除罪惡,而置自身安危於不顧。那些宣揚正義的行爲一點都不可笑,堂吉訶德如果有使人發笑的,那也只是因爲他做的事不符合時代潮流,或者說那個時代已經很少見了。而他最後安然地死在牀上,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也只是想當個“騎士”,讓他的社會重振騎士的風采。

堂吉訶德當屬傳奇,他是一個瘋子,但不可笑,反而引人深思。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5

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堂吉訶德》的書。它的作者名叫塞萬提斯,寫的是主人公堂吉訶德很喜歡騎士小說,他想做一名真正的騎士,便從家中的古物中,找到了一副盔甲,帶上了自己的“隨從”桑丘,就這樣上路了。

他們上路後,由於堂吉訶德神志不清,鬧出了很多笑話,如:他把客店當成了地堡,把風車當成了巨人,他還把苦役犯當成了受害的騎士........等等,但他還是執迷不悟,最後,堂吉訶德在死前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多麼的瘋狂,並寫下了遺囑,不準自己的外甥女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如果嫁了,就要把財產捐給慈善機構。

我覺得《堂吉訶德》這本書,譏諷了騎士小說,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疾苦,揭露了十六世紀西班牙存在的各種問題。

這本書語言詼諧,生動,有趣,富有詩意。我很喜歡看這本書。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300字四

今天,我讀完了整整一本堂吉訶德。心想:這本名著真是當之無愧!

故事發生在16世紀末西班牙的一個叫拉。曼卻的村莊,這裏的窮騎士堂吉訶德因爲閱讀過度的騎士小說而走火入魔,想當騎士掃除天下不平之事。爲此,他備齊了破甲、病馬,還找了一個農民當侍從,倆人開始出門行俠,任何磨難都不能使他們動搖。這樣,主僕倆一胖一瘦,一傻一瘋,到處闖禍,四處捱揍,成爲西方文學畫廊中最可笑的一個人物代表。可以說,在歐洲所有文學作品中,堂吉訶德這部長篇小說是將嚴肅和幽默、平凡和偉大融爲一體的最傑出範例,因此它甚至被西方一些評論家稱爲“千年一書”。

哦,堂吉訶德之所以被評爲“千年一書”和十大傳世名著,是因爲它將許多有趣和嚴肅的事融在一本書裏。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6

十七世紀,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封建王朝岌岌可危,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勢力日益強大,在這個大背景下,塞萬提斯筆耕不輟,寫出了不朽的著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的主人公原名叫阿隆索·吉哈達,他爲了效仿他心目中神聖的騎士,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又物色了一名僕人桑丘和一位意中人。他爲追求那有高度責任感和榮譽感的騎士,甚至超過了現實的限度,達到發瘋的程度。

第一次,他單槍匹馬而行,拯救了被綁在樹上被主人毒打的放羊的小孩。第二次,他和風車大戰,釋放了一羣犯人,衝入羊羣大戰,碰到了多羅特亞和堂費爾南多這對有情人。第三次,他被公爵夫婦戲弄。

作者通過堂吉訶德的故事,描繪了西班牙醜惡的社會百態。

比如堂吉訶德拯救放羊的小孩的故事中,那地主心腸狠毒,行跡十分惡劣,他表面答應堂吉訶德的要求,但待堂吉訶德走後,他打得牧羊小孩只剩下半條命。更令人生氣的是,牧羊小孩再次遇到堂吉訶德時,竟然不心存感激,反而要求堂吉訶德不要再幫助他,認爲他越幫越糟。西班牙的封建社會,人們道德淪喪,同情心和感恩心似乎同西班牙王國一樣逐漸地消失,人性的醜惡令人痛心。

再比如堂吉訶德談論騎士道時他是神志不清的,就像一個瘋子;但不涉及騎士道時,卻也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講,堂吉訶德的失敗,不僅僅是害人的騎士小說的失敗,其實也是高尚的理想主義的失敗。

堂吉訶德所追求的騎士精神是和當時的主流價格觀是格格不入的。當時真正意義上的騎士道早就被虛僞的道德所滲透演變,對上帝的忠誠和對英雄的崇敬,早已轉向了對個體實用價值的追求。

《堂吉訶德》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示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表達了對人民的疾苦的深切同情,更透露出對高尚追求正日趨沒落的深深遺憾。就好像在哈哈鏡前一樣,雖然故事誇張、變形,讓人哈哈大笑,但是,透過故事的表象,尋求其意義的內核時,卻常常有“笑着笑着卻哭了”的感觸。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7

暑假因爲沒有事情可做,便去書店看書,一本《堂吉訶德》映入我的眼簾,出於對這本書封面的好奇,我便把這本書買了下來。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老人穿着鎧甲,拿着長矛和盾,後面是一架風車,老人帶着一頂破亂不堪的帽子,閉着眼,好像在享受陽光。好美的畫面!

這本書的作者是西班牙的作者塞萬提斯,他出生於1547年。他是文藝復興期間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是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先驅。他被譽爲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裏最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步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看完這本書的作者簡介,於是我好奇的翻開了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沒落的貴族讀騎士小說後鬼迷心竅決心復活騎士生活,於是他在家找到了破爛不堪的鎧甲,長矛和盾,帶上他們家瘦弱的馬,帶上了農民侍從桑喬,化名“堂吉訶德”去探險。在這一路上他鬧了很多笑話,他把風車當成了巨人,與他決戰,把綿羊當成了百萬大軍,搞的綿羊雞犬不寧,他也被牧羊人狠狠揍了一頓,吃了不少苦頭,鬧了不少笑話,他在大家的眼中是神經病。可是他卻不理會大家,醜態百出。我看了之後令我捧腹大笑,到了最後,他敗歸故里,直到快死了,才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不切實際的。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8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經典之作,是西班牙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二十本書之一。讀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從堂吉訶德身上還讓我看到了人們最基本的本質,那就是爲了自我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堅韌不拔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爲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要學習他堅持不懈精神。 我期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一樣,不拋棄,不放下,勇敢的去找尋屬於我們自我的夢想,而這又是我們對堂吉訶德以及塞萬提斯本人最好的紀念!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9

很久以前,著名作家蕭乾說過:“人生就是一次不帶地圖的旅行。”閱讀何嘗又不是呢?沒有船隻能像書一樣,帶我們領略人間萬象。《堂吉訶德》教了我如何充實自己的人生。

這本是講述了一位年過五旬的鄉間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他非常喜愛關於騎士的小說,到了極爲瘋狂的地步,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名騎士,從此,便帶着僕人桑丘,踏上了追尋騎士的道路。終於,堂吉訶德明悟過來。

做有意義的事情,會使某一些人感到很難做得到,這是因爲他在心中所規劃的範圍太大了,他可能會想:世界?人民?社會?這些都太龐大了,其實你可以簡單,對身邊的人,家人!朋友 ! 這些都能成爲有意義的事情。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10

經過幾天的努力,我看完了作品《堂吉訶德》這本書。它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全名爲作品《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共上下兩卷。小說寫了一位年逾五旬的鄉下紳士堂吉訶德,因酷愛讀騎士小說而陷入瘋狂,走火入魔的故事。作者筆下的堂吉訶德騎士將騎士小說中的無稽內容與現實生活互相混交,因此從而產生一連串令人捧腹大笑的荒唐行爲。他一下把風車當做巨人,與它大戰,雖然在騎士生涯的途中,他被砍了一隻耳朵,打掉了許多牙齒,也被打斷了幾根肋骨,雖屢戰屢敗,卻執迷不悟,不知悔改。透過這種荒唐的行爲,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望和高尚道德的讚美。

現在社會風氣越來越差,許多少年因不好好讀書,很小就幹上了偷竊等惡劣的勾當。還有,別人在椅子上落了一個手機,看見的人本應該還給失主,或撥打110,可良心終究敵不過貪婪,直接一轉身將手機收入囊中,再溜之大吉。還有,銀行卡調包事件,在你不注意時,立刻用手擋住卡,再只用一兩秒的時間,就成功了。社會的風氣不給力,可監控與民警很給力,現在到處都是壞人的“老鼠夾”,天羅地網,抓不抓只是早晚的事。像酒駕,還是有人乘機鑽空子,最後不僅吊銷了證件,還坐上了班房。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現在做壞事,你一定就會後悔。

堂吉訶德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最後付出了應有的代價,看書不能太沉迷了,否則就會走火入魔,控制不住自己,我們千萬不能這樣。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500字11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他被譽爲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裏最偉大的作家。 塞萬提斯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隨着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西班牙逐漸成爲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爲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國內,封建貴族與僧侶還保持着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使得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更爲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儘管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得到傳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24歲時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4年後結束了軍旅生涯踏上返國的歸途。不信的是,在途中遭遇海盜,被擄到阿爾及利亞,在那裏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與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爲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直到他34歲才被贖回。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爲生活奔忙。擔任過軍需官,稅吏,又數度被陷害入獄,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裏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在塞萬提斯的諸多作品中,以《堂吉訶德》最爲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傑出的作品。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經典段落摘要:

可憐的紳士被諸如此類的話語攪得神魂顛倒,爲了弄懂和揣摩其中的涵義竟至徹夜不眠,其實,即使亞里士多德專門爲此而再世也未必能夠說出什麼名堂來。他尤其是對堂貝利亞尼斯致人和自身所受的刀劍之傷不能理解,因爲,依他推斷,雖經高手調理,終究難免在臉上和身上留下累累疤痕。不過,儘管如此,他倒是對作者在書末留下將續寫那永遠講述不完的故事的承諾頗爲讚賞,而且也曾無數次動過提起筆來,如書中許諾的那樣循其思路將之補足的念頭,若不是中間不斷產生許多更爲重要的想法,他無疑會這麼做,而且也肯定能夠如願。

他曾多次同當地的神父卜位西古恩薩畢業的博學之士)爭論英格蘭的帕爾梅林和高拉的阿馬迪斯之間,到底誰是更爲出色的騎士,不過,該村的剃頭師傅尼科拉斯認爲他們倆誰都不及太陽騎士,如果說有誰能夠與之相比的話,也只有高拉的阿馬迪斯的兄弟堂加拉奧爾,

因爲此人充分具備各種品德,不是個忸怩作態的騎士,也不像他哥哥那麼動輒就涕淚縱橫,而論驍勇,卻決不遜色。

總而言之,他是那麼沉迷於這類書籍,以至於晚上從黃昏讀到黎明,白天從日出讀到日落。這般廢寢苦讀終於耗盡了他的腦汁,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腦袋裏裝滿了從書上看來的什麼魔法、打架、挑戰、對陣、傷殘、調情、戀愛、憂喜以及其他種種難以想象的荒誕至極的胡言亂語,而且內心深處,還以爲讀到的那些瞎編出來的異想天開的東西全都確有其事。對他來說,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沒有信史可言。他認爲熙德·魯伊·迪亞斯確實曾經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騎士,但又覺得他沒法同只是一揮手中寶劍就腰斬了兩個兇蠻的龐然巨人的火劍騎士相比。他更爲讚賞卡爾皮奧的貝爾納爾多,因爲他曾經運用赫丘利懸空扼殺地神之子安泰俄斯③的計謀,在龍塞斯瓦列斯將有魔法護身的羅爾丹置於死地。他還特別稱頌巨人莫爾幹特,因爲傲慢無禮的巨人族成員中只有他溫文爾雅。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着破了洞的頭盔,要去遊俠,除強扶弱,爲人民打抱不平。他僱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象爲他的女恩主,給她取了名字叫託波索之達辛尼婭。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作城堡,把老闆當作寨主,硬要老闆封他爲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作巨人,衝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羣當作軍隊,衝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髮匠當作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作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羣罪犯當作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裏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遊俠一年??他鬧出了很多愚昧的笑話,最後敗歸故里,但是可憐的堂吉訶德到死前才悔悟。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爲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捨離去也正爲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

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書中除了堂吉訶德以外,他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爲反襯堂吉訶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托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堂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堂吉訶德是禁慾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堂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桑丘·潘沙是一個農民,有小私有者的缺點,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島(實際上是一個村)的位置上時,他又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貪污受賄。後來由於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佔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潛先生在評價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這兩個人物時說:“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堂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餚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堂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着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從創作方法上分析,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覆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儘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誌着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許多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很高的評價,如:

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海涅:“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裏分別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

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着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別林斯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從藝術成就上來分析,《堂吉訶德》乍看似乎荒誕不經,實則隱含作者對西班牙現實深刻的理解。作者採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現實主義的描寫在《堂吉訶德》中占主導地位,在環境描寫方面,與舊騎士小說的裝飾性風

景描寫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詩般的宏偉規模,以農村爲主要舞臺,出場以平民爲主,人數近700多人,在這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繪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繫的社會畫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虛實結合的,否定中有歌頌,荒誕中有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對此尼日利亞著名作家奧克斯頗動感情地說:“人生在世,如果有什麼必讀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訶德》。”

本書脫離了傳統的騎士文學的悲壯和典雅;表現出了另類的騎士文學荒誕,彷彿是周星弛的無厘頭電影這般那般。如果把《堂吉訶德》這部小說說是爲了抨擊騎士小說的話,那是把它放在當時的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來說的,也許是剛好應了時事的發展。但是從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爲我們瞭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由此看來書中所展現的廣闊的社會畫面和流溢出的豐富的思想就遠遠不是出自要掃除騎士小說這麼一個簡單的動機。 其次,從藝術角度講,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象、嚴肅與幽默、準確與誇張、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進小說對小說指指點點,在《堂吉訶德》中都出現了。比如在堂吉訶德身上,愚蠢和聰明博學,荒唐和正真善良,無能和勇敢頑強就這樣矛盾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可笑但並不可不惡,甚至是相當可愛的幻想家.桑丘,這位侍從的性格特點與他主人之間,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襯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襯托對比,而且又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堂吉訶德是幻想型,那麼這位侍從則屬於現實型.他無論幹什麼,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現實利益,即使冒傻氣時也不例外。他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總督”任上的那一番審案,也頗有那麼一點智慧的閃光,如果說:堂吉訶德是一位聰明的傻瓜,那麼桑丘則應該是傻瓜中的聰明人。除了這個兩個個性突出,對比鮮明的主人公外,書中還塑造了700個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時代、反映現實,它所帶來的意義,也許對於整天充斥着音樂影象電子多媒體合成的各種多維刺激的現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唯一娛樂方式就是挑燈讀書,因而能早在17世紀——文學剛剛啓蒙復興的時代,塞萬提斯就寫出了《堂吉訶德》,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所以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爲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堂吉訶德》是一部史詩,而堂吉訶德是這部史詩中的英雄。堂吉訶德要維護的正義是和現實衝突的,然而他並不在乎他的目的(不論是否虛構)最終能夠達到。拋開外表的滑稽,這部書講述的是一部悲劇,正義在被捉弄的情況下產生的悲劇,英雄失敗了。然而,更深的悲劇在於,英雄沉湎於自己假想的失敗中,世俗的人繼而調戲這種失落和悲傷。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堂吉訶德》必然具備着史詩主題,這種視角在堂吉訶德身上體現出一種真實性。他沉浸於自己的夢幻,不許任何人打破在肉體的摧殘和言

語的論爭方面,堂吉訶德都是作爲一個英雄的形象存在的。

《堂吉訶德》給我們帶來的啓示使它成爲一部偉大的作品,無論談及理想和現實,主觀與客觀,人性的複雜,宗教式的信仰還是別的什麼,我們都可以在其中發現,任何事物因爲複雜因素的存在而變成唯一的。

一部經典著作,永遠給人以不同的感受,給人以新的啓迪。不同時代的人,不同生活經歷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標的人,都會有着不同的理解。這樣的作品,纔會不僅當時會被譯成多種文字,而且隨着時代的演進,不斷會有新的譯文出現,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堂吉訶德》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