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8.18K

引導語:《傅雷家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一】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着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

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二】

放下手中的書卷,我倚靠在牀邊,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打量着這擁擠的寢室,打量着窗外難得一見的藍天,欣賞着湛藍的天空,絮狀的白雲,眼睛不禁瞄到了牀頭的《傅雷家書》。或許在離別的一刻,才發現自己從沒溺愛過自己的孩子;或許在離別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愧疚;或許在離別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愛孩子是愛得如此深切。但也爲時不晚,明白亦可。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初爸爸媽媽對我的嚴厲與嚴格,讓我如籠中的小鳥般地渴望自由,其實那也是他們對我無言的愛。母親會在我耳邊喋喋不休,不厭其煩的表達他的憂慮,她的關心,她的關愛,那一種愛是感觸於心,時刻縈繞在耳畔的。父愛卻不然,深沉厚重而又內斂,或許很難感受得到,因爲我們習慣了聽那些掛在嘴邊上的愛而忽視了真正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愛。

父母的愛就是那綿綿的春雨,滋潤着我的心田,撫育着我不斷成長;父母的愛就是那涼爽的樹蔭,保護着我不受烈日的灼傷;父母的愛就是那金色的秋風,激勵着我走向人生的豐收;父母的愛就是那溫暖的一團火,幫助着我驅走冬日的嚴寒,迎來人生輝煌絢爛的春天!他們無私的愛就像那普照大地的太陽,一直升在我的天空裏,溫暖着我的心。看着媽媽的臉被歲月剝奪了青春的活力,留下一道又一道皺紋,滿頭的黑髮裏隱隱地露出了幾根銀髮,頓時發現了媽媽的變化好大。

記得那次雪天,父親揹着生病的我去上學,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好美好美,翩翩飄落在父親的肩頭髮際,我彷彿看到了父親漸漸白髮滿頭,腰彎背駝,蹣跚走路的樣子。周圍一片寂靜,只能偶爾聽到幾聲雪壓斷小樹枝的聲音以及父親時不時粗聲喘氣的聲音。

我能感受到他在認真地走每一小步,彷彿背上的我是他的全部。是的,今天的我在某一刻突然發現,父親額頭深深的皺紋,瘦削的臉頰,顴骨高突,那是歲月的痕跡,更飽藏了無窮無盡的關愛與付出……我會整理好那愛的點點滴滴,把它們串起來,放在我的心裏,永遠銘記,用生命去珍愛和呵護。我的思念悠悠,隨着那潺潺的流水,載着那縷縷的親情,通向父母心中……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三】

傅雷先生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翻譯了許多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後,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所刊錄的,乃是傅雷與傅聰之間自1954至1966年的書信。當年,這批書信,只是父與子之間的私人函件,而現在會刊行成書,且風行各地,因爲這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傅雷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因此這些家書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論美術、音樂作品、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還是後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特別是經常給他郵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繪畫、雕塑等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

在1956年2月29日的通信中,傅雷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的根本,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傅聰如何面對各種問題。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通過這本書,能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我們所看到的,除了爲人父者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無盡懸掛,還有承載着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撰寫於五十年前,半個世紀過去了,卻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讀者心目中,如惠風吹拂迎風懸掛的風鈴般,撥動了無數敏銳的心絃,使無數讀者爲之感悟、動容。

當年的傅雷,身處斗室,而心繫國家,甚至遍及文化、藝術,這一切都不會老,不會過時。如今,人已不在,但它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強,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