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範文600字

學識都 人氣:1.3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範文600字

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1

當魯濱遜在那荒無人煙的孤島上,舉起手中的火槍射殺一隻飛禽時,隨着“砰”的一聲槍響,他第一次將近代文明帶上那個還處於洪荒時代的海島。

魯濱遜因爲駕船出逃而流落在一個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身邊除了一把刀、一點菸葉之外,別無它物。可他卻活了下來,還活得像個樣子,這是爲什麼呢?

他憑着頑強的意志力及其勞動,有了他自己的“城堡”,“光坐着一心希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是枉然的”這個思想一直支持着他,要是換上一個意志力薄弱點兒的,肯定會絕望,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魯濱遜他那百折不饒、頑強不屈的精神,正是讀此書讓我感動、佩服之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之處。

積極進取、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魯濱遜。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憑他那雙勤勞的雙手,爲他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他曾經花了二十二天砍倒一棵大樹,又花了十四天折去枝葉;在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把船做好,可是,這艘船不能下水!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打擊,但他並不灰心,他又花了半年的時間做了一支獨木舟。他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他也詮釋了一個通俗易懂的道理:只有勞動,纔是使個人生活得到改善,使社會進步的根本因素。

我想,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因素,不僅僅是食物,更多是精神,就像魯濱遜,如果他沒有頑強的精神,堅強不屈的品質,他能擁有自己的“王國”嗎?《魯濱遜漂流記》講的不是生存技巧,也不是一個人的悲慘經歷,而是如何用一個好的精神,良好的`心態,有用的勞動創造你的世界。

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2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世界經典文學作品,是由英國笛福所寫。笛福全稱達丹妮爾。笛福,是英國啓蒙時期現代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爲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

《魯賓遜漂流記》寫了魯賓遜三次的漂流之旅,前兩次可以說是僥倖逃生,第三次纔是真正的開始。魯賓遜極其想航行,但他的父母一心想讓魯賓遜學習法律,魯賓遜只對航海感興趣,不到一年他就離家出走了。

雖然前面兩次航行讓魯賓遜已經感到非常害怕,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第三次的航行,這一次是爲了出售奴隸。航行13天后,他們面臨強大的東北風,風暴中船上的11人全部掉進了大海,只有魯賓遜僥倖活了下來。35年後,魯賓遜用他的毅力終於回到英國。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感受,魯濱孫在荒島上一直不放棄,堅持到底,這讓我懂得去堅持,在逆境中絕對不能失去希望和理智。要相信自己,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此,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經常選擇退縮。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拼裝積木,拼了沒多久感覺拼不下去了,所以我放棄了。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得到了鼓勵,於是我把放在一邊很久的積木,重新開始拼裝,爸爸也鼓勵我,陪我一起做,經過不懈的努力,兩天後一個漂亮的模型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欣喜若狂,那是付出努力後的喜悅,那是堅持後得到成功的喜悅。

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輕易放棄。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3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困難。就像在一條路上行走,不小心也會被石子絆一下,或者踏進了水坑裏,這些都是無法預料的。魯濱遜身陷孤島更是他所不曾預測的!

或許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你的道路就註定是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但是,小路的盡頭則可能是一片燦爛的花海。陽光總在風雨後,總有那麼一天,幸福會來到你身邊。魯濱遜身陷孤島26年以後重返故里不就是證明嗎?

或許從你出生的那一天起,你的道路已經有人幫你鋪好,但是,他們不會永遠幫你鋪路的,遲早有一天,你必須用你自己的雙手爲自己鋪路。魯濱遜身陷孤島26年,這期間又會有誰來幫他呢?還不是全靠他自己嗎?

挫折畏懼勇者,卻喜歡弱者。勇者碰到了苦難就會勇於拼搏,直到戰勝困難,那時勇者就會高舉旗幟大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而弱者碰到了困難就只會像縮頭烏龜那樣躲起來,魯濱遜在困難面前是強者,不是嗎?他在26年中不知戰勝過多少困難。當一道難題擺在他面前時,勇者就會苦思冥想,直到把題目解出來爲止;而弱者呢,只會依賴別人,照抄不漏,如果讓他一個人解決時,他只會搖頭。此時,勇者就會嚐到苦盡甘來的滋味,而弱者只會低聲嘆息。這些弱者爲什麼不學學魯濱遜呢?

其實,挫折並不可怕,當勇者失敗時,就會重新振作起來。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而弱者失敗時,只會傷心,沒有勇氣爬起來,只會一蹶不振。魯濱遜如果不能享受着一次次的挫折,不能重新振作,那麼,等待他的肯定是死亡。

讓我們像魯濱遜那樣享受挫折吧!讓我們振作起來,去迎接明天的太陽吧!

魯濱孫漂流記初中讀後感4

在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對於一個航海家來說,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後時刻。我不知道也沒辦法想象每次行程開始的時候魯濱遜都在想些什麼,他,或許是在想念每一個親朋,或許是在回憶人生的過往,亦或是在設想可能遇到的危險。但是我明白,面對這片承載着他藍色夢想的汪洋,他有恐懼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種嚮往和憧憬。他是那麼的執着於夢想,甚至他被困在荒島上的28年,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28年裏,他變了,變得成熟了,變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

讀了一遍又一遍的《魯濱遜漂流記》,我也開始學着書中的人物,珍惜身邊的東西,並且感恩我所擁有的。老媽偶爾會誇我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麼頂嘴了。每次,我都調皮地說:這可都是跟一位魯先生學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島的時候再後悔以前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不夠好。

或許,魯賓遜那如此幸運的奇遇永遠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過這本書,我已經學到了,要感恩,現在擁有的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所以,從中因而明白到了,魯濱遜爲了實現自己在心中偉大的夢想,不顧家人們的反對,不顧一切的艱難險阻,他無論經過多少磨難,也依然向着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前進着,這種爲了自己的而夢想不顧一切的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