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學識都 人氣:7.24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駱駝祥子》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1

也許命運會拋棄我們,但我們不能拋棄自己。讀罷《駱駝詳子》,我爲祥子嗚不平,但我更爲祥子的精神所感動!

我要買一輛自己的車——這是一個樸素的夢想,是祥子一直以來從未改變的夢,也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但祥子卻如同一個玩偶,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中,他一次次如願以償,又一次次一無所有。堅強的祥子不願讓自己任由命運擺佈,他就像一條被海浪衝到沙灘上的魚,不停地蹦跳着,想回到大海。可剛接觸到海水,就又被衝回沙灘……

倘若祥子真的是一條魚,也許還會有善良的人將他放回大海,可他當時所處的社會是多麼冷酷無情啊!就算是有願意幫助他的人,也已是自身難保,愛莫能助了。於是祥子在命運的浪潮和社會的無情之下,停止了無力的跳躍,任由自己成爲了社會中的一粒隨波逐流的塵埃。

在這部小說中,老舍用他京味兒十足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個悲慘的故事,批判了那個只崇尚金錢、權力、地位,毫無人情味兒的冷漠殘酷的社會。有人爲祥子的墮落而惋惜,認爲他沒有堅持到最後;但我覺得這不能怪祥子,他已經竭盡全力地奮鬥,卻一次又一次受到這麼大的打擊,若是現在,很多人一定比他更早崩潰吧!祥子沒有錯,他只是不該生活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他要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奮鬥,一定不會落得這樣的地步。

在祥子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他鍥而不捨的奮鬥,面對命運的打擊也不低頭,雖然最終也淪爲社會中的“刺兒頭”,但他至少可以大聲地說:我努力過了!我奮鬥過了!

當我們覺得自己被命運拋棄時,想一想祥子,無論結果如何,也要拼搏,這樣我們才能問心無愧對地告訴自己:我奮鬥過了!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2

讀了好多次《駱駝祥子》,每一次總會不禁感嘆那樣的歲月,每一次總會爲祥子鳴不平。其實一向也沒有想明白,爲什麼一個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情,永遠不對命運屈服的少年會墮落成一個被人貶爲“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的墮落的人。這是何其可悲,也是何其可笑的事實啊!

仔細想想,不得不提出了“時勢造英雄”的觀點。早就聽到過婉怡說它們的辯題,也就因此有了這樣的看法。好幾次的閱讀,都讓我看到了對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的諷刺。士兵,孫偵探,其實都是一類人,同是惡狼,披了不同的羊皮罷了。他們心裏沒有人民疾苦,沒有良心與道義。他們爲了可恨的利益,早已變爲了丟失人性的牲畜。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候,黑暗的舊社會中掌權的人物都是這樣的人物。他們都只顧自己,而是人物利益爲糞土。一個個這樣的惡人毀掉了多少有志青年的夢,迫害了多少完美的家庭。只能說,我們的主人公是其中的一個被迫害對象罷了,我強烈認爲,老舍的這部書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也揭示個人奮鬥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主題。更體現了人是隨環境變換而改變的動物,可謂是最不堪一擊的。人性的醜惡在此暴露無遺。他從主人公入手,讓我們看到,在世界的某些角落裏,還有這樣滅絕人性的人。

所以,我纔會說出這個觀點。試想,如果祥子沒有活在那個時代,他也許就不會這樣墮落了。要說什麼呢其實,真的只能爲他感嘆,感嘆他的可悲。只是期望,更多這樣努力的人能夠得到幸福,不要再被時代而捉弄。我想,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也許是三生有幸吧,就像此刻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就已足夠,足夠……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3

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裏一個車伕祥子的悲慘故事。

青年農民祥子由鄉下來到城市,他對完美生活充滿了憧憬,也有自我的生活夢想——買上自我的洋車。最終,在祥子誠實努力的勞動中,祥子攢錢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是那麼重要——在他眼中,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可是命運捉弄人,他的車被亂兵搶走;當他再次攢足了錢後,又被孫偵探敲詐一空;之後他又被迫與虎妞結婚,因虎妞難產而賣掉了第三輛車。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使了他心中最終一絲期望也消失了。從此,祥子便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落爲自甘墜落。正如本書所寫,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真是一個浸透了血淚的杯具。

讀到這些資料,我感到悲傷、憤怒。我對祥子的前後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之後可恥的所作所爲而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會是黑暗的',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面目也是醜惡的。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着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境下,祥子一類的下層市民被壓迫,祥子在理解了幾番打擊後最終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實現自我的完美夢想,過上完美幸福的日子。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爲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此刻的生活條件優越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一開始奮發向上要強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之後的墮落。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4

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爲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爲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伕”,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卻不能他們結合。當對未來充滿期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羣,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可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歡樂,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終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最終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裏……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衆的生活,這逼真的描述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伕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貌”。

祥子的杯具,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經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述,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5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隨着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古今中外無數的智者都對人生做出了精闢的總結,它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思想的火花,是豐富的精神世界。

這天,我坐在充滿了陽光和書香味的房間裏,正在思索着要幹什麼,這時,媽媽遞給我一本《駱駝祥子》。這部書是老舍的著作,認識老舍的人幾乎都知道這本書,看到這本書,我眼睛一亮便興致勃勃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祥子的農村人進城打工,做起了最低層的工作——拉洋車。爲了不受到車廠主的壓榨,便決心存錢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每次工作想要放棄的時候,他便想起來了這個夢想,讓他又繼續充滿激情的幹了下去,就這樣他堅持了三年,賺足了錢,買了自己的車,但是非常不巧的是他剛買了車就發生了戰爭,士兵們便把他的車徵用了去,還把他本人充軍了,在軍隊中還有幾匹駱駝,在一天夜晚,祥子帶着幾匹駱駝逃跑了,他跑到了一個村子,把這幾匹駱駝賣了錢,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座城市,那座城市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都把祥子叫成了“駱駝祥子”。雖然他的車被軍隊搶了去,但是他沒有放棄夢想,又幹回了拉車這一行業,想再買一輛車,但是,就快要集齊了錢的時候,又被孫偵探騙了去。這時,車廠主的女兒虎妞想嫁祥子,虎妞的肚子裏很快就有了小孩,但是虎妞不久早產去世了。祥子經歷了三起三落徹底摧毀了祥子的精神世界,自尊好強的祥子終於淪落爲一具麻木不仁,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當我看到祥子被無情的社會摧殘的麻木潦倒時,我心裏滿是同情,但是也用祥子的結局告誡自己,我生活的環境比祥子好的多呀,相信只有自己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就。

《駱駝祥子》的讀後感6

每個人都屬於一首歌,我想祥子是一首緩慢而感傷的小夜曲。

這歡快的前奏是他開始的健康與陽光。

在北平拉車的祥子,是一個勤懇、樸實的年輕小夥子,他既健康又硬朗,不管是體魄還是精神,仁義、善良、積極樂觀……我想把這所有的美好的形容詞來形容他都不足爲過。當我正處於對他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時,主旋律來了。

時而高亢,時而沉悶的主旋律是他的掙扎和猶豫。

在兵荒馬亂時,祥子照樣出去拉車,結果被十幾個大兵捉了去,還順帶走了他攢錢買來的新車。一次次在黑暗裏的掙扎與摸索,祥子牽了三匹駱駝掩護自己逃走,又將這三匹駱駝廉價賣出,賺得三十五塊大洋;進入人和廠,卻被潑辣、能幹、略有變態的廠主女兒虎妞盯上,在妥協和拒絕中,他爲了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一個平淡無奇的人生,最終娶了虎妞,同時也斷送了自己原來的積極生活……在虎妞懷孕之後,祥子認識了善良、懦弱的小福子。當虎妞因難產離世,自己所有錢財被敲詐一空時,他打算去找小福子……可惜時日已晚,小福子已經香消玉殞了。一首小夜曲即將進入尾聲。

平緩、哀傷、無奈的尾聲是祥子的結局。

失去了小福子,失去了錢財,失去了靈魂……失去了一切的祥子從一個健康、樂觀的人變得僵硬、空虛了。最後一個空洞的縹緲的音符也許是他對自己,對人生的喟嘆。我想,作者老舍先生不僅告訴了我們舊社會的黑暗現實,還有的是,人最可怕的不是愚蠢,而是麻木。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首歌,從生命的開始便已經奏響,無論基調是沉穩還是高亢,我們都無法去評價與讚賞。總之,一人一態度,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那些已奏成曲譜的音樂裏擷取屬於我們的輕快的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