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2000字範文

學識都 人氣:1.54W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得任何事所活着。”——題記

《活着》讀後感-2000字範文

老人吆喝起來:“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其實只有一頭牛,叫福貴。老人只解釋:“多叫幾個名字,福貴就會以爲有好幾頭牛在耕田,幹活更起勁!”其實誰都不知道,這幾個名字就是老人的一生!

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老人平靜地樸實地向我介紹了自己。

在曾經年少的時候,他是城裏的“少爺”,有一個不算美滿但是完整的家。他的父親在糞缸上因爲他輸光了所有家產被氣死;他的母親也隨着父親去了;第一個女兒鳳霞得了疾病變成了啞巴;第二個兒子有慶給縣長的女人獻血,結果醫生直到抽乾了他的血才拔出針筒;後來女兒找了個好老公二喜,只是她在生孩子時失血過多死了;最後總算留下一個孫子苦根,和女婿三人相依爲命;後來女婿被水泥板給壓死,唯一的一個孫子,在吃青豆的時候被咽死。

誰能體會在他看見躺在地上的孫子時,內心的絕望與落魄。像是被扒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人羣面前的空虛與卑微。這一個個離奇的死亡,正好的都擊落在這個老人的身上。當我再次聽見他那清涼的吆喝聲時,我能感到那背後的痛苦,那時間的沉澱,如渾濁的泥巴,草草地蓋在這一道道血淋淋的傷疤上,久久不能癒合。很難想象一個老人如何平平淡淡地爲我講述這一生。

等老人說完了,他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對牛說:“今天有興、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耕了七八分田。你嘛,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老人和牛漸漸遠去,只留下那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靜靜的傾聽這悠揚的旋律,彷彿眼前這個黝黑的老人,早已不是那放浪不羈的少年,因爲他已揹負了太多歷史的滄桑。活着已經許久,他早已看穿一切凡塵俗世,現在的活已經沒有了那樣的浮華,當他在冷眼看待世間百態時,他才道出了活着的真諦,只有在經歷過如此的種種後,老人才可以如此平靜安詳地活着。

剛剛放下書,不覺已過了這麼久,看看書桌上的作業,樓下的老大媽爲了一個車位喋喋不休,我頓時感到如此的可笑。

人爲什麼要活着?

生下來不就是爲了等待死亡,人終有一死,卻還是要留在這個世上。即使是千瘡百孔的心,也希望能聽見火熱的跳動。一個即將垂死的老人,當他回顧這一生他留下了什麼時,卻發現自己在人生長河裏只是一位匆匆過客,沒帶走也沒留下什麼。但他依然要活着,死命地撐着下垂的眼皮,就算是費勁了全身的力氣,也一定露出眼白,用那看穿一切的瞳孔,再次賞望着這他再熟悉不過的世界。他已享盡了世間的凡塵俗世,現在,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看待世間百態,一切喜怒哀樂,最終都將化爲一縷輕煙。這便是老人在經歷一生坎坷後,對活着的態度。

老人,是啊,還記得我家樓下的那一對老夫婦。

樓下得小路子邊上,有一堵牆,原來應該是白的,現在卻滿是黑色的污穢。路面往下,一扇歪斜得鐵拉門,一對對蒼老得夫婦倆。婦人的頭髮很長,一直垂到膝蓋上,很直,老人沒事的時候就坐在牀上,用粗手指從她發間掠過,一次又一次,像是在撫摸自己的孩子。老頭子在撒滿面粉得木板上,揉着麪糰,手上、頭髮上、臉上都有點點白色的麪粉。婦人用一根將近一米長的木頭筷子將麪糰放入油鍋,麪糰旁立刻濺起層層得白沫。

後來的一天,路過那兒門口,又看見那對夫婦,還是兩個人,一人揉麪團,一人炸麪糰,門口圍着一些老人,一些騎自行車的白領。只是老婦人的頭髮到了肩膀就斷了,有長有短,被汗水浸溼了,像是茅草窩一樣。我打趣着“這老奶奶終於剪頭髮了。”媽媽把我拽到一旁,低下頭來,輕聲對我說:“她把頭髮賣了吧!你不懂!”賣頭髮!

總覺得觸及到了什麼若有若無的東西,像是棉花糖那樣柔軟,很幸福,很美好,但卻帶着一絲苦澀。

不想羅嗦與鼓譟,也不想虛僞地表達。有些人說要講究精神上的活,我覺得太空虛,活下來,不爲什麼,只爲能再見到明天的陽光。我們哭着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要再哭着回去吧?

閉上眼,細細體會,作者餘華只是娓娓道來,卻一點點將殘酷與痛苦深入人心,他沒有用任何煽情的詞藻,當我一合上書,才感到心頭的隱隱作痛。餘華的小說《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這一位作者,他的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僅是自己的`悲劇,更是時代的縮影,是苦難一次次撞擊着這個時代,才能讓餘華對活着有了超然的思考。他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而他也將此套入主人公福貴的身上,一個個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他卻仍然這樣孤獨地活着,這揭露了現實的殘酷: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生活像是河流,無論你怎樣努力地改變它流動地方向,他終將會流向大海。爲自己活着、爲愛你和你愛的人活着。活着就有種自帶地價值,樂觀地努力地活下去,活着便是一切地源泉。我們作爲一個孩子,現在我們在意的也許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些塵埃,只有已經飽經風霜的老人,才能看淡紅塵凡事,看清一切的本質,但命運總要我們傻傻地經歷這長長的一生,去經歷凡塵俗世,生離死別,不正是活着的意義嗎?也有一些孩子們幼稚無意間的話:“我們要好好的活着,因爲我們將會死很久。”爲何而活?也許就是命運留給人類一生的難題,而我得出的答案是——

爲了活着而活着。

想像一下:清晨,老人和那頭牛,坐在犁頭上,靜靜看着太陽升起,牛掃掃尾巴,老人黝黑的皮膚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