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讀後感彙集

學識都 人氣:2.45W

引導語:小編整理了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簡愛》、《朝花夕拾》、《水滸傳》的讀後感800字,希望採納。

四大名著讀後感彙集

《西遊記》讀後感800字作文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着,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爲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爲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隻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着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羣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爲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紅樓夢》讀後感800字作文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醜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裏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賈寶玉從小過着被捧在掌心裏的日子,再加上銜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視爲珍寶。每日與女孩子玩樂嬉戲,不顧學業,而且軟弱無能,但也是因爲這樣,他的父親賈政纔會不喜歡他,當然,賈寶玉也很懼怕這個父親。雖然大觀園裏的人盡是心靈骯髒,爭權奪利的人,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真心相愛,卻也逃不過封建社會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了。林妹妹身體弱,經不起折騰,每天都喝藥,都快成了藥缸子了。她最後死的太可憐了。不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時候都是帶着遺憾和悔恨。

薛寶釵在大觀園裏可算是最有心機的女孩了。她爲人處事都很能幹,矇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每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她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又怎麼樣,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後還不是獨自一人。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世間的美與醜,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並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髒與醜陋的靈魂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作文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爲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爲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爲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爲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爲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爲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爲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爲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爲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爲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爲的英雄爲之出頭,張飛纔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爲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爲身爲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水滸傳》讀後感800字作文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的罪惡,以及好漢們追求的“忠義”。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爲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爲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四大奸臣以及聽信奸臣之言的宋徽宗等形象。本書對於人物的描寫得十分生動,感覺有血有肉。好漢們各有不同的性格,語言描寫也十分出色。故事的描寫也是環環相扣,很自然的引出下文,非常真實。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浪子燕青了。他“忠”——對朝廷忠,同其他好漢一同爲朝廷平息叛亂;對主人忠,在盧俊義有難時幫助其脫險。他“義”,對朋友從來都是很好,一直爲朋友着想。他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一身本事,無人比得;弩箭從不放空,相撲更是天下第一。黑旋風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臉宋江也敢罵,唯獨怕燕青。他雖是三十六天罡星之末,但十分機智。招安之事,燕青從李師師處入手,才得以見到宋徽宗,如果沒有燕青,就沒有梁山泊的招安。最終,他同其他好漢爲朝廷平息叛亂後,意識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預感跟盧俊義前去受封沒有好結果,便獨自離去,功成身退。燕青這樣的人物,不得不令我佩服。

《水滸傳》中,每一回的開頭都會有一首詩詞,有些講述了章節的大致內容,有些則寫出了作者的生活態度與想法。第七十九回開頭的一首《西江月》:“軟弱安身之本,剛強惹禍之胎。無爭無競是賢才,虧我些兒何礙。鈍斧錘磚易碎,快刀劈水難開。但看發白齒牙衰,惟有舌根不壞。”這首詞說明的道理與老子的一個故事差不多,反映出:柔弱有時能夠勝過剛強。

《水滸傳》的確是一本十分耐人尋味的好書,故事情節與深刻意義都等着我們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