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小說《第七天》讀後感800字(5篇)

學識都 人氣:1.14W

餘華小說《第七天》讀後感一

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裏,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是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裏,同一個舞臺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或喜或悲。

餘華小說《第七天》讀後感800字(5篇)

讀完全書後,我重新認識了生與死。生生死死還不如說是一場單程旅行,上上下下,來來往往。在本書中,生死也就是分隔於兩個世界,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另外這個世界可能會絲毫不在乎。而有些東西,將從這個世界帶入另外這個世界裏。本書以荒誕的視角行文,即一個死去的人。他回憶着和正經歷着的世界,在他的生前和死後這個世界又是怎樣的。從他死去的第一天寫到第七天,作爲七個部分,書中開頭就以雪、霧、雨這些意象來營造出模糊的環境和視線,朦朧和荒誕的世界。在剛開始會給人一種困惑或不確定感,繼續閱讀下去後就能發現另一片天地。在書的前部分,主人公死後所見的人和發生的事在後文皆一一對應,從而將全書的內容緊密地聯繫起來。內容上,這本書極大的諷刺了現實社會裏的不公平、黑暗的一面,藉助一個死去的人視角,從權利、金錢到現實人們的慾望再到人性的陰暗面:虛僞、攀比、惡毒、幼稚、衝動......這些在書中展露無遺。

小說中,死去的人生前有錢的話可以有墓地,有人哀悼,可以穿綾羅綢緞,可以有高檔的骨灰盒,可以買到一塊土地埋葬,最終能夠得到安息。沒有錢的人,不能買到土地埋葬,也就不能安息,只能永生,一直在這個悲慘的世界裏,一直在那個叫死無葬生之地的地方。在殯儀館裏,有錢的人可以坐沙發,沒錢的人只能站着或者坐在一個塑料板凳上。而那些有權力的人更是豪華的待遇,需要城市封路,大批的遊行。從這個情節裏就將社會的許多方面暴露出來,現實中,在候車廳裏,同樣是設有貴賓區休息室,裏面的人可以吹着空調,喝着咖啡,翹着二郎腿。而普通人則是擁擠在一起,你推我搡,拖家帶口。

在小說中,還涉及到了社會輿論與社會人們的關注點。一個商場發生火災,而負責人對社會稱僅僅有7人死亡9人受傷,而網上的輿論則是說相關人員刪除了大部分的死亡名單,那些人的親屬也被送了封口費。最後主人公在那個叫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方遇到了那些在死亡名單上被刪除掉的人。這樣重大的事件就這樣被上面的政府敷衍了過去。同樣,主人公的母親花了二十年時間終於找到自己的親生骨肉,但是當警方的“驚雷行動”打擊淫穢組織的事公開後,社會媒體將全部的焦點集中到這次行動中,各種人物的剖析,信息的公開,社會已經忘記了主人公與他母親的相識。這是因爲現實社會裏的媒體往往是過多去迎合大衆的慾望吧。

小說是以生與死的世界展開,由於不久前送走了爺爺,因此每每讀到離別或生與死的時候,便潸然淚下,也會想到當初送別爺爺時候的情景,想到爺爺生前時候的樣子,爺爺以前的經歷也是那樣的艱辛,和奶奶一起含辛茹苦養育兒女,最後竟是落了這樣的結局,此刻千言萬語,也難能表達思念之情。

小說正如標籤上所寫的那樣,比《活着》更悲慘,比《兄弟》更荒誕。但是作者還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

餘華小說《第七天》讀後感二

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餘華。

第七天絕對是一本非常荒誕的小說,說的俗一點:都是瞎編的!沒有任何生活基礎,簡直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可是,小說裏的每個故事又確實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真的,現實生活比小說更荒誕。

我的朋友說,在你讀這本書之前,一定好好看新聞聯播。說的極是,書中的很多故事情節都源自我們的身邊,並且都上了新聞聯播。餘華將這些互相沒有任何聯繫的事件巧妙地串到了一起,讓所有的人物都在死後相見,並相互述說自己在人間的悲哀故事,比如主人公的父親因爲沒錢治病,自己離家出走,死在野外;而主人公本人也因爲餐館煤氣爆炸丟了性命,並在陰間與自己的父親相見;比如主人公的妻子因爲羨慕虛榮而離開了他,做了高官的情人,並在高官落馬之後自殺人亡;比如商場大火,死了很多人,而政府掩蓋事實真相,讓死者家屬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死是活;比如爭鋒強拆,將上夜班回家白天睡覺的一堆夫婦在光天化日之下掩蓋在廢墟之下,留下可憐的小女一人在世上;比如政府醫院強制人工流產,將孕婦肚子裏活活的嬰兒生命致死,並拋屍野外;比如死者沒有錢買墓地,活着的人賣掉自己的腎給死去的人買墓地,是在黑暗的地下醫院賣的,然後自己也因爲手術感染而失去性命,等等等等,一起都是現實的悲哀。

讀這本書,心裏有些顫抖。“這世界是多麼地不公平,多麼地殘酷。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裏,一邊是等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裏,同一個舞臺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餘華)

讀過許多餘華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非常沉重,都深深地挖掘底層社會人民的苦難處境,比如《活着》《兄弟》。我們的社會不需要太多的浮華粉飾,更需要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餘華先生正是通過他的作品像我們展示一個不一樣的社會。

感謝作者用《聖經》裏的“第七天”作爲標題: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舊約創世紀》。盼望有一天我們世上所有的人都在神的國裏安息,沒有苦難,沒有哭泣,也只有在神的國裏,我們可以實現這一願望。在人間,無處不悲哀。

如果你的心夠堅強,夠寬闊,推薦你讀這本書。

餘華小說《第七天》讀後感三

近幾天,我無意中翻出了餘華的《第七天》。或許是我這個主人太粗心了,讓它在角落裏不知道藏了多久,也有了幾分歷久彌新的味道。誰知簡簡單單的一小本,可是卻道出了許多世事滄桑。

我是在《活着》這本書中,瞭解到作者餘華的,個人表示挺喜歡他那種樸實而富有衝擊力的文字。而這本小說,作爲荒誕派的代表作,又給予了我巨大的震撼。

初看名字,我原以爲它與耶穌創世七天有關,翻閱後才知其實不然。所謂的“七天”僅僅與中國文化中的“頭七”有關。按照其說法,人死後的七天會以鬼魂的狀態在陽間尋找生緣,在第七天返魂回家。然而我們的主角楊飛,養父養母已逝,妻子也早已離他而去,可以說他是一個無人牽掛的孤魂野鬼。作者正是以他在這七天之中的所見所聞和苦苦尋覓,於世界的反面講述了這個世界的冷酷與真情。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社會的.不公平,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在活着的世界中,底層人民爲生活苦苦掙扎,在巨大的社會差距中苦苦支撐。而死亡卻好像是另一種差距的開始。開頭,在殯儀館裏,貴族坐的是沙發,穿的是蠶絲壽衣,用的是紫檀骨灰盒和進口的爐子,而平民則不然。這一幕幕就與現實驚人的相似,不同階級的人有着不同的待遇。

我還讀到了社會的陰暗面。開發商的不仁之舉,火災背後真實的死亡數據,小市民的聒噪和棄嬰們無力地哀啼等等。或許這就是社會的陰暗面,不爲人所知,不,應該是不爲活人所知,只有在一個靈魂的世界中,所有的外殼才能退去,一切的虛妄才能消失,社會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觸目驚心。

除此之外,我還讀到了真情,那種在重重利益糾結下寶貴的真情。楊飛與養父母之間厚重的情意,與原來妻子的“破鏡重圓”,飯館老闆一家人的相互慰藉,鼠妹和其男朋友間的嬉笑怒罵,幾十個棄嬰那宛如夜鶯般的歌聲等等。還有在那“死無葬身之地者的聚居地”裏,無數孤單靈魂的互相關心,他們爲自己和同伴戴孝,祈禱。生前的苦苦支撐與掙扎,死後的種種遺憾與牽掛,正如書中所說“我一一遇見了他們,生前,死後也一樣”。

僅僅七天,餘華讓我看到了太多。一路的描寫彷彿都是灰色、蒼白的,一生的描述好像都是痛苦、艱難的。逝者生前與死後故事的完美還原,而對於事件的感受,更多的是通過一種詼諧、黑色幽默的方式去描述那種痛苦與無助的情感。

世態炎涼,人生的種種苦難讓人如遊魂一樣四處飄蕩。我們中有些無足輕重,何處來,何處去,無人問津。也許是這些人生來就渺小,以致死後的孤魂也無處歸去。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那些孤魂,都在苦苦追尋一處安身之所,那裏便是一處“理想國”,有鮮花、翠柳、鳥語、人心的溫暖,衆生平等,毫無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