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51W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範文,作爲參考!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調研報告

 

 

我縣縣域總面積2165平方公里,轄84鄉,97村委會,1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1.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963人。目前,我縣有鄉鎮敬老院12所,集中供養317人,集中供養率爲20%

 

 

  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開展情況和成績

 

 

  1、政府重視,五保政策落實到位。自從200631日起施行國務院新發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後,我縣、鄉鎮黨政領導及主管部門對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高度重視,均嚴格按照《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按本人申請、村委會評議、鄉鎮人民政府審覈、縣民政局批准的程序對全縣五保供養對象進行了登記覈實,對登記在冊的五保對象,張榜公示,發放《供養證書》,全面落實供養政策。2008年,市政府將敬老院建設和農村五保應保盡保納入市級“民生工程”後,縣民政局逐步提高五保供養標準,從200810月起,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對象金標準由每人年均1620元提高到2000元。

 

 

  2、經費落實,居住環境有所改善。我縣有農村敬老院12所,從2007年起,縣裏加大對敬老院建設力度。2008年,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拔款100萬元資助兩個敬老院改擴建。通過改擴建農村敬老院,牀位數達50以上的有6所。在敬老院裏還設有伙食團、活動室,添置了電視機、冰箱、熱水器、桌椅、衣櫃、新牀、新棉絮等生活和娛樂用品。敬老院對入住對象進行合理組合,編爲生產經營組、文藝活動組,院務服務組,形成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善集中供養環境。

 

 

  我縣民政部門在加大對農村敬老院建設的`同時,極積改善分散供養五保對象住房條件,在抓住災後倒房重建的有利時機,投入大量資金,對分散供養五保戶住房進行了維修、改造和重建。共投入210餘萬元,對165戶散居五保對象的房屋進行維修,維修房屋313間。

 

 

  3、部門配合,醫療救助有一定保證。爲方便五保對象就醫,鄉鎮政府、民政、財政、衛生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從2007年始,民政部門籌集資金幫助五保供養對象繳納新農合參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農合補助政策。同時還爲五保供養對象積極落實農村醫療救助,不足部分,各鄉鎮從財政自有經費中給予安排。

 

 

  4、生產自助,創收提高供養水平。多數敬老院利用現有土地、池塘,種蔬菜,發展養殖業,增加經濟收入,即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養水平。

 

 

  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偏低。從目前農村五保老人的生存狀況看,生活水平普遍偏低,達不到五保條例規定的“五保供養的實際標準不應低於當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要求。按《條例》規定,對五保對象應給予糧油、服裝等實物和現金供養。據統計,2008年,縣農村人均年純收入分別爲4086元,而農村五保老人僅靠每月100元的生活保障金來維持生活。近年來,物價不斷上漲,現已難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有的五保老人因支付不起電費,夜間只好點蠟燭、油燈照明。我們在走訪中看到,一些部分或基本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對象,住得是破屋,穿蓋的是民政局早年發的救濟衣被。“晚上孤燈照孤影,患病無人知,屋漏無人管,穿衣做飯無人幫”,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2、醫療保障停留在“補”的水平,距離“保”的要求尚遠。農村五保絕大多數是年老多病和殘疾人,每年醫療支出較常人多得多。雖然農村五保已全部納入農村合作醫療,但只能報銷住院費的70%。郎溪縣五保看病門診費報銷比例在20%,日報銷最高不超過10元。縣裏對五保看病門診費用沒有解決。民政部門通過醫療救助和財政部門在預算中安排部分醫療資金,但面對大病患者的個人高額費用和整個羣體集中支出,絕大多數鄉鎮財力難以承受。部分五保供養對象,特別是散居對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乾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療的,鄉鎮政府需要花錢請人護理和照料生活,增加鄉鎮支出,部分鄉鎮只能把欠醫院的治療費掛帳。

 

 

  3、散居五保老人居住條件較差且多數人不願意入住居住條件較好的敬老院。調查發現,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都住在古舊房屋子,普遍年久失修,有的牆壁裂縫,屋頂漏雨。據該鄉鎮、村幹部反映,五保老人住危房,村鎮無能力解決。現在農村計生二女戶和殘疾人都享受安居工程政策,但五保政策落實中缺失安居工程安排。走訪中還發現散居五保老人不願入住敬老院的傾向和顧慮:(1)擔心個人財產充公爲集體財產不願入住;(2)擔心路途過遠,往返老家辛苦;(3)從已入住老人獲悉老人們入住後因性格、語言、習慣、風俗、信仰差異較大難以相處;(4)因院內娛樂設施缺乏,而勞動慾望又難以如願而擔心生活寂寞。實際上,鄉()政府也不看好敬老院集中供養方式,主要是經費上的困難和民政專幹不專的體制性原因。

 

 

  4、精神生活普遍貧乏。據瞭解,農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由於經濟困難,農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沒購買電視機、收音機,偶爾到鄰居家看電視。從總體上看,農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較單調和貧乏。

 

 

  5、關愛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以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糧油、服裝等實物多數由村民小組集體湊集,平時生病有親朋或鄰居照看,房屋損壞由集體維修。但近年來,農村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傳統有所弱化,羣衆集體意識和互助意識淡化,對五保供養工作不關心不支持,有的甚至推諉扯皮,推卸責任,不管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