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敬老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68W

爲認真貫徹黨的17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市老齡協會將“515敬老工程”建設和管理作爲今年重點調研課題。爲此成立了專題調研組,調研組在XX縣召開了專題座談會,聽取了市、縣兩級民政、財政等部門的意見,實地考察了朱巷鎮、楊廟鄉等敬老院,走訪了鄉鎮政府負責人、民政辦主任、敬老院院長、部分院民和農村留守老人,廣泛聽取了他們的意見。所到之處人們都欣慰地把“515敬老工程”稱作農村五保供養的樣本。這個樣本是怎麼建成的?它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提供了什麼經驗以及怎樣進一步完善樣本?就此,我們進行了認真思考與研討,現將調研情況和建議報告如下:

市“敬老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一、合肥“515敬老工程”的新優越

國務院2006年頒佈了《農村五保戶供養工作條例》,爲了貫徹落實《條例》精神,XX市自2007年起組織實施“515敬老工程”,即計劃用5年時間,以福彩公益金投入爲主,輔以地方財政支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力爭籌資1億元左右,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實現我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和集中居住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列爲 “三十三項民生工程”之一,以大建設的力度強力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以提高集中供養率爲突破口,全面提升五保供養水平。我市現有農村五保對象30007人,散居供養標準爲每人每年500~3360元,集中供養標準爲每人每年2640~4560元,高於省定1200元標準。“五保供養標準、敬老院牀位總數、集中供養能力、管理服務水平、敬老院規模檔次和整體水平”五個全省第一。我市實施“515敬老工程”在全省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2009年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2010年榮獲“全國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五保供養工作創新獎”。XX縣包公鎮敬老院榮獲“全國模範敬老院”稱號。

我市“515敬老工程”項目堅持“全國領先,全省第一,合肥特色”的規劃建設原則。項目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功能齊全,達到院容環境園林化、設施設備人性化、服務管理規範化。在佈局上,要求每個鄉鎮建立一所規模在200張牀位以上、基本滿足當地實際需要的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在建築上,每個縣區各具特色,具有開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居住用房和輔助用房。建有用於康體保健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備了必要的農副業生產用地。在設備上,做到“四通”,即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和網絡設施。在資金上,市級福彩公益金和財政支持規模在200張牀位以上的敬老院建設,對新增建五保牀位按照10000元/張進行資助,對改建的牀位按照5000元/張資助。同時要求縣區財政每張牀位不低於20%配套資金。

截至2010年底,全市實施“515敬老工程”項目60個,實現鄉鎮全覆蓋。市、縣區、鄉鎮總投資2.25億元,其中市本級投資9543萬元;佔地面積2186畝,總建築面積28.21萬平方米,五保牀位總數達14193張,其中新增10644張,佔75%。五保對象集中供養能力大幅提高,由2007年的8%提高到現在的50%。

一座座嶄新、整潔的敬老院錯落有致地分佈在我市三縣鄉村,園林般的環境、賓館化的住宿,輔之以餐廳、娛樂室、衛生室、菜地、畜禽舍,好似世外桃園,上規模、上檔次、嶄新、整潔的敬老院成爲我市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實現過去單純“吃有糧、穿有衣、住有房”的傳統溫飽型敬老院,向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轉變。那些或老、或殘,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人的老人們成了新型敬老院的院民,享受着吃、穿、住、醫、葬全方位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頤養天年,其樂融融。朱巷鎮、楊廟鄉、包公鎮敬老院還有數位老人喜結連理。被訪老人都齊聲感謝黨、感謝政府,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二、合肥“515敬老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515敬老工程”的創建樣本

 一是突出一個“早”字,強化組織保障。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作爲民生重點工程,明確要求以省會城市的高標準,早謀劃、早實施、早出成果,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聯動、縣區全面負責、鄉鎮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分管市長高度重視,親自過問。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規劃、抓部署、抓落實,協調建設用地和規劃立項,落實建設資金,加大了全市“515敬老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力度,確保了建設項目快速實施。

二是落實一個“細”字,層層分解目標。每年明確鄉鎮(街道)敬老院建設年度任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細化分解任務。市民政局定期召開“515敬老工程”協調聯絡會議和請分管副市長主持召開全市工作調度會,及時瞭解和掌握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細化措施,尤其是對各項基礎工作的細化。如項目申報、資金髮放、工程各個環節質量監理等,真抓實幹,確保年終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三是狠抓一個“嚴”字,規範制度管理。首先是嚴抓目標管理,出臺了《XX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加強考覈和督促檢查。其次嚴抓進度管理。堅定不移地落實責任書,加強調度,加大力度,確保進度。項目建設嚴格實行“七制”,即縣區政府分管負責人負總責制、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集中採購制、資金使用審覈制、建設監理制、竣工驗收制;項目管理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立項、統一勘探設計、統一招標監理、統一資金管理、統一審計決算、統一名稱標識。

 四是注重一個“快”字,加強督查力度。建立通報制度。按月進行工程項目綜合通報,同時將資金到位與工程進度分別進行專項通報,報送市、縣區主要領導。市民政局從每一個敬老院選址、規劃方案制定,到建築風格、室內佈局的設計,從資金籌措、資源整合、工程建設質量到管理機構設置、規章制度建立都全程跟蹤指導督辦。

五是確保一個“實”字,加大資金投入。市民政局通過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將新增福彩公益金重點向“515敬老工程”傾斜。市財政2007年安排預算資金2500萬元,2008年預算安排4743萬元。2009年市財政安排預算資金2300萬元,新增牀位約4000張。2010年省市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同時縣區20%配套資金足額到位。

(二)“515敬老工程”的管理樣本

“515敬老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保障。只有建管並舉,才能全面發展。對此,我市對“515敬老工程”提出“四個一流”的標準,即“基礎設施一流、規範管理一流、服務水平一流、生活保障一流”,通過抓管理、建制度、強服務、搞創收,全面提升五保供養水平。

一是散居五保規範化。全市散居五保對象進行100%入戶調查,可以隨時申請入住敬老院,“願進則進,願進全進”,不願入住也全部納入鄉鎮敬老院管理,一戶一檔;建立散居五保對象包保責任制和監護制度,每個五保對象落實2個包保責任人、1個監護人,由鄉鎮政府與五保對象、包保責任人簽定包保責任書,各縣區建立以鄉鎮爲單位的五保對象包保責任人臺卡,明確責任,動態管理;建立對五保對象巡視走訪制度,至少半月巡訪一次,每次巡訪情況要有記錄。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創舉,省民政廳在2009年將此作爲重點經驗向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