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9.74K

辛苦的社會實踐已經告一段落了,你收穫了什麼?一起好好總結一下這段經歷的收穫和付出吧。你知道寫實踐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1

xx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晉北鎖鑰”之稱,可是發展卻極其落後,單從破舊的街道與髒亂的秩序上就可見一斑,就說“晉北鎖鑰”這個牌子的懸掛地——北城門樓吧,雖然我很少從這裏路過,可印象中店商小販橫七豎八,本就街狹路窄的小巷更顯擁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橫行,簡直如入鮑魚之肆;可是這次回來,街上的情形卻大有改觀,翻天覆地來說亦不爲過。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xx區從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區建設,包括北城樓在內的幾個老城區皆修繕一新,街道被擴寬,沿街的商鋪民宅皆以滴水飛檐修葺,道路兩旁裝上古色古香的路燈,走在街上還真有點“夢迴唐漢”的感覺,三年未見,我竟還真有點不認識了,關鍵是與之毗鄰的地標性建築北城門樓廣場也修建起來,水池噴泉有模有樣,亭臺座椅一應俱全,廣場正前方還置放了一塊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鄉的美譽,石像兩側的空地上,幾位建築工人正緊張有序的扎花綁燈——春節快要到了,看來這城樓還要熱鬧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頭戲,也是近幾年忻州變化最爲顯著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點工程了。20XX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啓動忻州市中心城區“七路、四橋、五館、一院”重點工程建設,簡稱“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區規劃區域新建七條主幹道,形成四橫、三縱幹道網。四橫:雲中河北路(雲北街)、雲中河南路(雲南街)、北環街、城北街;三縱:蘆芽山路、傅山路、雲中山北路,另外還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遺山路北拓;“四橋”,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設四座風格各異、獨具特色的橋,包括蘆芽山路橋,傅山路橋,雲中山路橋、七一路橋;“五館一院”,則是爲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藝術館、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和歌舞劇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雙向十車道,放眼過去,也覺天高地闊,心情舒朗——當然,道路兩旁還是推平的黃土,不過這就更顯現代化的雄壯與氣魄。從雁門大道(也即雲中山路)一路往北,就來到了雁門橋(也即雲中山路橋),雁門橋將雁門關古城牆的記憶與符號融入此橋的設計,橋頭堡以雁門關長城峯火臺爲原型,欄杆設計上也沿襲了城牆的造型。主墩處設有便於洪水通過的拱洞,形同古城牆上的拱門,忻州悠久的歷史就彷彿飄蕩在橋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往西,就看到傅山路橋,它以“鯤鵬展翅、忻州騰飛”爲設計構思,現代風格的拱橋,拱肋如振翅騰飛的羽翼。交錯的圓弧優雅大氣,富有動感。外傾的主拱和內傾的副拱,豐富了橋面空間,空間變化的拱肋動感十足,簡潔大氣,表現出極強的現代氣息,無論從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鯤鵬,大概寓意着忻州在發展的道路上越飛越高吧;蘆芽山路橋的設計理念則是忻城古韻,彷彿是唐代古建,將精美繁複的木構件應用到橋樑上,在橋上形成亭臺與樓閣,突出了忻州悠遠的文化傳承。借鑑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來表現忻州悠久的歷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築感強,與周圍人文環境協調,突出了其古典氣質。

第三便是通過對南雲中河的景觀重塑了。雲中河景觀帶設計了康體溼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濱水段等三大功能區,依託場地本身及周邊的自然山水及景觀資源,借“山”、理“水”、榮“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構起“山、水、城、林、”的點線面有機整體、實現城市與濱水區的綜合銜接。從打造蘆芽山路橋、傅山路橋、七一路橋和雲中山路橋四大地標性橋頭景觀,分別體現了植物景觀遊賞、城市形象展示及觀演集會、文體休閒三大功能特徵,真不愧是展現生態保育、創造區域生態價值的康體溼地段,樹立城市門戶、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體現文體休閒、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宜居濱水段。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向工農羣衆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於我們軍校學員來說,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在校的觀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開闊,吸收了新的思想與知識。小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軍校學員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忻州在黨的堅強正確領導下,一步步走向了繁榮、走向了富強,以小見大,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國家也一定能夠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更加富強、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諧!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我將不懈奮鬥,投身到偉大的強軍實踐中去,矢志強軍夢想,爭做紅色傳人!

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2

我來自陝北的農村,在我的家鄉,現在依然保存着許多比較古老和傳統的習慣,其中最著名的非窯洞和土炕莫屬。

雖然經過這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整潔的樓房和平房,但在農村的大多數地方,人們還是願意住在窯洞中,睡在土炕上。

凡是住過陝北窯洞土炕的人都知道一個好處,那便是冬暖夏涼,這種起居方式記載着陝北人繁衍生息奮發自強的生活痕跡,讓人一生受益,它昭示了一個民族的傳統習慣。源遠流長的民風民情千秋輪迴。

原始的陝北土炕,“土”的掉“渣”。它已土爲主體,又接納歇息着以土爲生的羣體,所以從原祖到子孫都稱它爲土炕。

陝北的土炕如同負重的黃牛駝載了太多的責任。春秋季節燒一把火,逼逼潮氣暖暖腰身,老漢們背莊稼翻大山腰不酸腿不疼,冬季火炕一燒滿窯暖氣,老人們盤腿而坐,談論家長裏短,孩子們趴在炕上嬉鬧,媳婦們量鞋底納鞋墊,勤快的婆姨們把黃豆,綠豆,黑豆分別裝在不同的罈子裏,放在熱鍋頭,蓋上被子,不幾天就生出白白嫩嫩的豆芽,或送人,或自家吃,而一家之主則抽着煙,計劃着過年,盤算來年的生產……

現在許多青年人走出了這片黃土地,在另一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但他們的骨子裏永遠透着陝北特有的黃土氣息。而生活在那裏的人仍然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而在新建的平房中,雖然現代化得傢俱使人們的.生活發生着許多變化,而現代的一些建材資料也使得土炕換了新顏,人們不再爲土炕掉渣而覺得不整潔了。雖然“腹”中還是土,有些則用上水泥澆鑄的條形炕沿,瓷磚貼炕的前臉及周圍,使土炕也具有了些現代氣息。

而今,許多已經在外的老人都想着回到陝北,回到那熟悉的土炕上去養老。陝北土炕是匯聚人生和智慧的集散場所,陝北的人,走完的生命的最後一步,仍把靈魂留在了他的土炕上。

調研家鄉社會實踐報告3

一、實踐地簡介

富陽市富春街道作爲富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境地域總面積103.95平方公里,行政村33個,社區19個。近年來,富春街道已成爲全國最大的通信器材生產基地之一。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水平持續提升。

二、實踐前期準備

1、召集有興趣的親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詳細計劃,使實踐當天的活動有條不紊。

三、社會實踐過程

8月7日,一大早,我們一行人從家中出發。來到比較繁華的桂花路。

由於是早晨,天氣涼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們以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身份,隨機向幾位路人進行了採訪。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爺爺非常熱情,聽完我們的問題後,認真的向我們講述了他所瞭解的富陽的一些傳統民俗。例如喪葬、上樑之類的過程。

我們又採訪了幾位二十歲左右的路人,但他們對富陽的傳統民俗似乎知道的並不多。在採訪過程中,有部分人對我們的訪問顯得很不耐煩,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們不氣餒,還是在越來越高的溫度下堅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浹背,太陽逐漸變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於是我們商量後決定結束今天的實踐活動,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