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三農”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6W

關於區“三農”工作情況調研報告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區“三農”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區“三農”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按照省、市委政研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們通過與區直有關部門和鎮街深入座談,到農業發展現場實地察看等形式,對全區“三農”工作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經驗

薛城區是棗莊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棗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棗莊礦業集團所在地。全區總面積公里,轄xxxx鎮xxxx街道,20xxxx行政村,2xxxx居委會,總人口,其中農業人口人,人均耕地1.0xxxx。近年來,薛城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着力解決“三農”問題,較好地實現了農業增長、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的目標。2xxx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4.95億元,同比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3xxxx,同比增長,增長幅度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創近八年來最好水平。 (一)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薛城區堅持把農業結構調整貫穿於農村工作的始終,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區無公害蔬菜面積達1xxxx畝,獲得國家和省、部級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1xxxx,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5處。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規劃建設了沙溝鎮萬畝石榴、常莊鎮萬畝油桃、鄒塢鎮萬畝鮮食棗三大林果基地,全區形成速生豐產林基地畝、特色經濟林基地xxxx畝。在國家造林實績驗收考覈中,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區(縣)第二名。充分發揮畜牧養殖的傳統優勢,大力實施“畜牧富民”工程,以發展畜牧小區、私營養殖場和專業村、專業戶爲重點,不斷擴大長毛兔和生豬養殖規模。全區畜牧小區和私營養殖場總數分別達到185處和322處,生豬存欄量達到1xxxx頭,長毛兔存養量達26xxxx只,產量居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區畜牧業產值達到4.04億元,增長,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xxxx。

(二)狠抓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農業主導產品和優勢產品,狠抓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投資200xxxx萬元的金虹食品公司,年可宰殺生豬2xxxx頭、加工熟食1000噸。發揮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引資近億元新建了捷利木業、天順木業、東盛木業和雙木板業,形成了年產中密度纖維板和膠合板2xxxx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引資1.6億元,進行大蒜、石榴系列產品開發生產的申濟蒜業公司正在建設,一期工程今年5月底竣工投產。投資300xxxx元的棗莊銀牛面業公司,一期工程日處理小麥達到260噸,二期工程建成後,日處理小麥可達500噸。由山東益生集團興建的魯南種豬繁育公司,雙肌臀種豬達到20xxx頭,年出欄產品豬xxxx頭,成爲國內最大的雙肌臀種豬繁育基地。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拉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成爲農民增收的有力助推器。

(三)多渠道加大支農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增加財政投入、爭取上級扶持、協調信貸支持等措施,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農業,反哺農民。建立了穩定的財政支農機制,對保護地栽培、規模化養殖、鎮村水利項目、新購農業機械等,區財政給予獎補。2xxx年以來,區財政支農資金近900xxxx元。不斷加大信貸支農,通過聯戶聯保和小額貸款等形式,農業貸款迅速增加,兩年新增了2.4億元。薛城區信貸支農的做法被省委政研室以呈閱件的形式呈報省委、省政府領導參閱。兩年來,累計投入近3億元,實施了畝塌陷地整理復墾、畝世行農業綜合開發、xxxx畝山區小流域治理、15公里薛城大沙河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公里,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四)加快發展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圍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大力組織勞務輸出,突出發展非農產業,非農收入成爲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是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建立了區勞動力市場和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成立了區、鎮、村三級勞務輸出信息網絡,在上海設立了薛城駐滬勞務公司,在韓國、青島、廣東、深圳、蘇州建立了勞務輸出基地,嚴格按照“考察用工企業、簽訂用工合同、組織求職報名、開展教育培訓、專人護送交接、跟蹤搞好服務”的程序進行運作,實現了勞務輸出的規範化管理。2xxx年,全區勞務輸出人員達900xxxx人,創勞務收入890xxxx萬元。薛城區被評爲“山東省農村就業工作先進縣”,中央電視臺、大衆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對薛城勞務輸出的做法予以了報道。二是加快城鎮化進程。抓住棗莊市行政中心西遷的機遇,加快城市規模擴張,城市建成區每年新增xxxx公里以上,直接帶動了周邊1xxxx村的改造,農民實現了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同時,制定各類優惠政策,取消農民進城的限制,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全區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達一萬多人。以興建專業市場、發展工商業戶爲重點加快小城鎮建設,吸納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發揮小城鎮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帶動功能。三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放寬政策,完善服務,激活民資民力,引導廣大羣衆把存在銀行的死錢變成活錢,把休眠資金變成生產投入,大力發展種、養、加、銷項目,形成了千家萬戶搞個體、幹民營的良好局面。截至今年3月底,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發展到830xxxx,從業人員人,其中農村勞動力xxxx人,民營經濟已成爲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撐。

(五)全面落實農村各項政策,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農村稅收減免政策,停徵了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及其附加67xxxx元,兌現糧食直補33xxxx元;狠抓農村“兩工”政策、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的落實,認真執行涉農稅費價格公示制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等制度,全年減輕農民負擔130xxxx萬元。去年全區農民人均負擔27.7xxxx,同比下降。今年又率先停徵了農業稅,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不斷規範“四民主”、“兩公開”制度,擴大了羣衆的知情權、選舉權和監督權,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大力實施“八大民心工程”,積極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鋪開,已有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在去年成功創建xxxx市級文明生態示範村的基礎上,今年又重點實施了1xxxx市級文明生態村建設。2xxx年以來,累計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250公里,村村通客車率達到8xxxx;解決了xxxx村人的飲水問題;投資100xxxx萬元,消除了農村校舍危房。這些“民心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爲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證。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大力實施“三強”(強核心、強管理、強經濟實力)工程,全面推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提高了廣大農村幹部的素質,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全區選拔最優秀的幹部充實鎮街領導班子,把能幹事、會幹事、敢幹事的骨幹力量放到第一線。先後選調12xxxx機關幹部到村工作,幫助建班子、促發展、保穩定。積極完善以村支部書記管理制度化、村主任管理法制化、村會計管理委派化、村務管理公開化、鎮務管理社會化等“五化”爲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組織規範化建設,今年村“兩委”換屆後,“兩委”班子成員共125xxxx,書記、主任一人兼的16xxxx,兩位交叉任職的57xxxx,分別佔和,均超過了省、市規定的比例要求。建立健全了村級幹部目標考覈、教育培訓、激勵約束、選拔任用等機制,規範了“四民主兩公開”制度,擴大了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形成了科學、合理、規範、高效的農村基層組織管理機制。

二、問題與對策

總的看,我區乃至全市、全省農村的形勢是好的。但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二是農業標準化建設滯後,部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科技含量低。三是農村中介組織發育不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四是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較慢,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五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不強。六是農村工農矛盾突出,失地農民利益保障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七是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沒有建立,就醫、養老、上學等難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八是村級收支矛盾突出,部分村級組織運轉面臨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在廣大羣衆中的威信。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下步工作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堅持城鄉統籌的發展觀,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關注農村、支持農業、關心農民,進一步強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各項措施,努力實現農業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城郊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生產。培植壯大現有的申濟蒜業、捷利木業、銀牛面業、雙木板業和魯南種豬繁育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和增收空間。鼓勵涉農單位、農村能人領辦、創辦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狠抓三期世行開發、張範和鄒塢採煤塌陷地治理等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着力抓好小沙河治理、大沙河防洪除澇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抓住上級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扶持的機遇,認真研究利用好上級政策,爭取更多的政策性資金扶持,提高全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全面落實農村政策。嚴格兌現糧食直補,全部取消農業稅和“兩工”,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強化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和管理,完善徵地程序和補償機制,切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四是切實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強對換屆後村“兩委”成員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帶領羣衆致富的本領。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農民科技培訓大廈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文明生態村創建和經濟薄弱村幫扶等“十大民心工程”,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實行嚴格的農村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任務分解到人,加強督查考覈,嚴格兌現獎懲,確保每項工作都落到實處,以實實在在的政績贏得羣衆的信賴和支持。

三、幾點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農業扶持政策。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已經取消農業稅,山東省作爲經濟發展位居全國前列的經濟大省,卻仍在徵收農業稅,與其地位及中央“三農”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建議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取消農業稅,並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加大對縣、鄉兩級財政轉移支付和對村級補助的力度。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城鎮建設的扶持力度,鼓勵支持鎮村企業、民營企業、第三產業向鎮區集中,從財政、信貸及稅收等方面支持鎮村、民營經濟發展,同時取消限制農民進城的一切歧視性政策,加速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是要轉變以犧牲農民利益爲代價換取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的觀念、機制和體制,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徵收、徵用制度改革,推進農村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以及其他公共財政支出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政策,建立保護農民利益的長效機制,讓農村廣大羣衆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中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