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2.37W

你們知道有關於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報告應該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市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畢節市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報告》的安排,爲進一步提高審議質量,市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常委會辦公室、市住建局、市規劃局相關人員在常委會副主任李克明的率領下,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赴金沙、納雍、威寧、七星關等縣區,對我市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調研,並請各縣區提供了書面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兩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見成效、十年實現跨越”的目標,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驅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結合,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狠抓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各縣區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功能持續完善,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縣區發展定位準確,城鎮化發展方向明確。根據省、市人民的政府批覆的我市各縣區總規,各縣(區)城市發展定位爲:畢節—大方中心城區定位爲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核心及示範窗口、西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以新興產業爲基礎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金沙縣定位爲以發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爲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定位爲具有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黔西縣城着力打造成爲以能源工業爲主,具有獨特自然風光和多元文化的旅遊服務城市;織金縣定位爲西南地區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遊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黔中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納雍縣城定位爲以煤電產業爲依託的旅遊服務小城市;威寧自治縣定位爲貴州省西部門戶和西部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之一、區域物質集散地、以發展旅遊業和輕工業爲主的高原生態城市;赫章縣定位爲全國知名的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目的地、黔西北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區特色的宜居城市。

(二)城鎮規模明顯擴大,城鎮化水平逐年提高。近年來,隨着“試驗區” 建設步伐的加快,經濟社會的提速發展,對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逐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化水平逐年提高。20**年底,全市城鎮化率28。17%,與20**年(17。83%)相比,平均每年以2。068個百分點遞增。隨着七星關區百里杜鵑大道、草海大道、德溪新區路網,大方同心大道,黔西花都大道,金沙新城區2號、7號路,織金迎賓大道,納雍發展大道,威寧烏撒大道,赫章夜郎大道、西城區路網,百里杜鵑花海文化路網以及小城鎮新建道路工程的強力推進,城鎮空間得到快速拓展,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年的52。33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111。2平方公里,城鎮總人口達到182。2萬人,其中七星關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0。5平方公里,人口45。01萬人;7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70。7平方公里,人口137。17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88。8平方公里,城鎮道路總長993。9公里。

(三)城鎮功能日趨完善,市民幸福指數逐年攀升。一是城市住房面積不斷增加。20**年來全市保障性住房累計建設完成25954套,全市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7。41平方米,一批較高檔次房開項目的啓動實施提升了城市形象。二是城市綠化率不斷提高。隨着七星關區響水灘公園、虎踞山公園、南山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城周山頭綠地和小區綠地的實施,全市現共有公園20個,縣(區)建成區綠化面積達673萬平方米,綠地率6。91%,全市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爲1。81平方米,加上各地景觀大道的實施,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城市給排水、道路照明、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縣(區)城區供水管道長度742。03公里,日供水量26。7萬立方米,用水普及率75。08%(20**年自來水普及率70%);排水管網總長380公里,建有污水處理廠8座,日處理污水能力爲14。1萬噸,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4。18%;縣(區)城區現有公廁近180個,垃圾填埋場8座,日處理垃圾能力爲1270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預計75%;縣(區)城區共安裝路燈54404盞(20**年有路燈5230盞)。這些城鎮功能的日趨完善,使市民幸福指數日益增加。

(四)高起點規劃設計,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市縣區在城鎮化發展中,不斷強化規劃“龍頭”意識,注意發揮規劃對城鎮建設發展的宏觀調控作用。市提出“兩年內完成城鄉規劃全覆蓋” 的工作目標,各縣區對不夠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原有規劃及時進行了修編,一些縣聘請資深策劃人士參與城鎮發展策劃,編制了各種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各縣區重點發展的鄉鎮政府也都積極編制了集鎮發展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同時,以規劃爲引領,對重點打造的街道、廣場、標誌性建築等進行精心設計施工,着力提升城鎮品味。

(五)“五園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畢節特色的建設項目有力助推城鎮化發展。全市實施以“四在農家”爲特色,以“五園新村”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與村莊整治“改治結合”試點建設爲載體的新型農村社區創建工作,建設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產業發展、個性鮮明、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如織金縣珠藏鎮罵丫村、威寧縣迤那鎮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着眼於在挖掘歷史、民族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建設出一批規劃起點高、規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鎮,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大方縣六龍鎮,黔西縣素樸鎮,金沙縣巖孔鎮,織金縣熊家場鄉,納雍縣勺窩鄉,威寧自治縣迤那鎮,赫章縣六曲河鎮等等。大方縣慕俄格古城、織金縣官寨古街等“五古” 保護項目建設,增加了我市的旅遊亮點,提升了畢節旅遊文化品位。

(六)主導產業初步確立,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各縣區根據自身的資源情況,全面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着力實現“三化互動”。一是全面建設以畢節經濟開發區、織金經濟開發區、威寧經濟開發區爲代表的12個重點產業園區,通過園區化承載、集羣化推進、大企業帶動、大項目支撐等方式推進園區發展。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努力將建設成爲中國西部獨具特色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四是積極發展壯大現代物流、金融、房地產爲主的新型服務業,爲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增強城鎮發展後勁。

二、我市推進城鎮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市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仍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城鎮化率相對較低。儘管近幾年我市城鎮化快速推進,但限於全市城鎮數量少、規模等級低、城鎮化容納空間小,截止20**年28。17%的城鎮化率,與全省35%、全國51。27%的平均水平比較,差距仍然明顯。城鎮化相對滯後,其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鉅。

(二)建設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由於財政壓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設的資金不足,導致城市建設中的功能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資金嚴重缺乏;另一方面,由於區位條件有限、交通滯後、政府貸款融資難,沒有穩定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匱乏。

(三)基礎設施仍較落後。由於我市城鎮化建設起步晚、欠賬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點低、標準差,導致配套功能設施還不完善,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民“行車難、停車難、住房難、上學難、就醫難、入廁難、賣菜難、健身難、休閒難”等等矛盾和問題。

(四)徵地拆遷比較棘手。由於利益分配關係複雜,補償與被補償雙方在補償標準期望值差距過大,利益雙方在徵拆補償未取得一致時,時常出現堵工現象,致使某些城鎮建設項目進度遲緩,給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維護穩定工作帶來消極影響。

(五)經營城鎮經驗不足。一些縣(區)、鄉鎮政府對構成城鎮空間和城鎮功能的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和相關的延伸資本等進行集聚、重組和市場化營運的認識不夠、能力不強、手段不多,在城市資源、設施 “變現”增值的過程中不能獲取最佳收益。

(六)規劃執法力度不夠。違法違規建築在全市各縣區規劃區內均有反映,在七星關城區的反映比較突出。由於違法違規建設行爲屢禁不止,房地產開發企業、施工單位、農民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不良社會後果。

(七)“推拉機制”尚未形成。我市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調整尚未成型,城鎮化發展的初始動力先天不足;我市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偏小、產業層次不高、工業欠發展,不能爲城鎮化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交通、通訊、教育、文化、體育、旅遊、娛樂、飲食、商業、信息、金融、保險、酒店、賓館等第三產業發育不良,不能爲城鎮化發展提供綿延的後續動力。

三、對我市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真正提高認識,堅持走城鄉統籌的喀斯特地區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畢節喀斯特地區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是市委、市政府在結合區域實際,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提煉的成果,是我市推進城鎮化工作的綱領和指針,各級政府要深化認識,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當前,我市已進入了一個投資加大、開發加快、發展加速、實力增強的新階段。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工業發展已具有一定基礎,服務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條件逐漸改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家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爲城鎮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基礎、體制、環境等條件已經具備。我們要統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強力推動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

(二)真正尊重規劃,高起點編制規劃體系,高效能執行規劃成果。規劃是政府的第一資源。突出規劃的基礎作用,以規劃爲總抓手統籌城鎮化發展,建立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並加強對規劃的檢討、反思和評估。一是啓動具有畢節市域特色的畢節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二是啓動各縣(區)城市綜合防災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三是完成各縣(區)近期建設規劃範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工作中要做到 “三個突出”:一要突出前瞻性,避免因規劃落後造成長遠建設被動的情況(如在城市人口密集區、中心區,要預先考慮,規劃預留地下空間的發展利用等);二要突出科學性,在空間佈局、功能完善、建設時序上,既要科學合理安排,又要敢於留“白”,不給歷史造成遺憾;三要突出權威性,規劃要高起點,實施規劃更要高效率,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真正樹立和正確運用經營城鎮的理念,有效解決城鎮化發展的資金不足問題。牢固樹立經營城鎮理念,把城鎮作爲最大的國有資產來經營,盤活政府資源,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走以政府投入爲引導、以信貸投入爲補充、以社會投入爲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路子。一是經營好城鎮規劃、土地、特許經營權等政府資源。要把握城鎮經營的規律,先規劃後建設、先徵地後配套、先儲備後開發、先做環境後出讓,認真算好“長遠賬”,最大限度地提高城鎮資產的效益,實現“以城養城、以鎮養鎮、滾動發展”。 二是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政府、公司、個人一起上,內資外資一起投,構築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要打造融資平臺,把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的城建項目包裝好,採取項目打捆方式推向市場,爭取銀行支持,擴大銀行貸款。要用足用好財政資金和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投入的導向、示範和催化作用,採取貼息、稅收優惠等多種形式,引導吸收社會資金投向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匱乏、農業貸款融資困難等問題,積極探索金融機構改革新途徑,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建立農村產權流轉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小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房屋等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流通,以規劃、土地、特許經營、政策、項目、級差等資源換取資金,以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

(四)真正招商選商、引資引智,爲城鎮化長足發展築牢產業支撐基礎。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就缺失活力,缺少張力,缺乏競爭力。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實力壯大和地位提升,聚集功能和輻射功能的強化,基礎在產業、關鍵在產業、着力點也在產業。一是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產業規劃佈局,做到產業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統一;繼續完善產業園區的功能定位、產業佈局,形成一縣一片,各具特色;繼續引導產業園區外的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培育壯大產業集羣。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真正招商安商親商,同時要選商、富商,選擇真正有實力、有誠意在我市發展,而不是以圈地、圈資源爲目的的企業,讓其發展在畢節、紮根在畢節。三是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房地產、旅遊、商貿等第三產業。加大商貿中心、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的建設力度,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貿、大流通、大文化、大市場的格局,形成與第一、第二產業相互支撐、充滿活力的新型產業體系。

(五)真正把抓項目、抓投資作爲推進城鎮化的主要抓手,重視城鎮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一是要依規劃梳理項目、選準選好項目,按時序抓好落實,提高項目落地率。二是要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大力抓好市內高速公路、鐵路、機場、通鄉油路、通村公路建設進程,依託道路骨架,完善重要節點城鎮基礎設施,不斷擴大城鎮張力,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三是要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強度推進、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堅持以城鎮道路建設爲重點,以交通引領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着重抓好城鎮道路、供水、供電、通信、垃圾污水處理、區域性防洪排澇等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電子政務、現代遠程教育、人口管理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工程。四是要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結合城鎮規劃建設和發展,加強社會公共設施資源的有效整合,調整調優化文化、教育、科技、體育、醫療衛生設施的佈局結構,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

(六)真正將城鎮管理引上公衆參與的常態化管理軌道,努力實現城鎮常態化、科學化管理。一是改革管理機制。環境衛生的管理,要立足改革和創新,逐步引入市場機制,由專業公司實施;二是細化管理職責。制定出臺一些如城鎮市場管理、交通管理、社會治安管理、居民文明行爲規範等方面的規章、規定,將城鎮管理職責細化、量化到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同時堅持走羣衆路線,把組織和發動羣衆作爲城鎮管理的關鍵環節,激發調動廣大羣衆參與城鎮管理的積極性。

(七)真正用系統工程的理念抓城鎮化,確保城鎮化發展健康有序。城鎮化是一項系統的、綜合性的、龐大的、艱鉅的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宏偉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一是不斷健全完善齊抓共管機制。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組織決策系統、規劃建設系統、政策保障系統、建設運行系統的職能越來越強,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和推動合力,共同推進城鎮化發展;二是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在符合條件的集鎮發展縣城副中心城市和衛星城;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完善城鎮管理辦法,推行戶口登記管理一體化,保證農村進城務工、經商人員與城鎮居民在就業、教育、衛生、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從政策上支持和鼓勵“農轉非”,促進城鄉人口有序流動,加速農村人口城鎮化。三是完善就業和創業培訓機制。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健全勞務培訓和輸出網絡,引導城鄉富餘人員有序輸出,鼓勵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拓寬城鎮就業空間。四是完善小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建立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住房、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發展公益事業,健全小城鎮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功能,解除進鎮人員的後顧之憂,增強小城鎮的凝聚力。

(八)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的建設理念,着力建設和諧、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新畢節。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給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城市的本質是讓生活更美好。一是轉變規劃理念。轉變到真正以人爲本的原點,切實促進城市空間、人際、生態的有機化聯繫。二是挖掘文化底蘊,努力提高城鎮文化品位。必須處理好城鎮文化建設和繼承的關係,在發展中傳承歷史文化、演繹現代文明,彰顯城鎮個性與特色。三是突出綠化美化,着力優化城鎮人居環境。按照“特色旅遊城市、生態家居城市”的建設目標,加快城市綠化步伐,提高縣(區)城區綠化檔次,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四是堅持協調運作,實現新區老城統籌發展。各縣(區)新區規劃要與老城區進行無縫化對結,實現新區老城功能互補,互動發展。五是圍繞和諧徵遷,做好徵地拆遷工作。要始終帶着“拆遷是爲了發展城市,拆遷工作要始終將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儘量維護羣衆切身合法利益,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量滿足羣衆的訴求,在千方百計讓被徵地被拆遷農民分享城市發展成果的同時,讓他們比徵地拆遷前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有較大幅度提高,切實做到關注民生、服務百姓,努力使我市城鎮化的過程成爲增進廣大人民羣衆幸福感的過程。

(九)真正做到城鎮化建設與勤政廉政建設兩手抓、兩手硬、雙豐收。一是加強教育,強化監督,警鐘長鳴,規範權力運行,促進廉潔從政;二是既要爲各類項目落地搞好服務、又要嚴格執行法定的基本建設程序;三是要拓寬從源頭上防治腐朽工作的力度,在城鎮化健康推進的過程中,使幹部也得到不斷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