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7篇

學識都 人氣:1.4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範文7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大學是多數人步入社會之前,最後一段學習生活。對於大學畢業之後,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或者說是想要創業?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如何?對創業又抱着怎樣的想法?他們又會有哪些困擾?前日今晚傳媒發展研究所針對本市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創業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受訪者接近三成。

此次的調查通過對高校的實地走訪、96860公衆熱線、今晚網絡調查三個渠道獲取624份有效樣本,調查對象主要是35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羣。其中,有創業經歷和沒想過創業者分別佔比12.34%和59.78%,其餘的則是有想法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共174人佔比27.88%。什麼原因讓他們對創業夢想望而卻步?

參與調查的南開大學物理系學生吳雪梅一直希望找到合適的團隊後再嘗試創業,她說:“我不想一個人單打獨鬥,那樣太吃力。如果能找到一羣志同道合的同學或朋友爲了共同的項目抱團闖蕩,我願意加入。” “我一直想開個小店自己當老闆。但我的社會經驗和業務能力都很欠缺,所以想先找個相關專業的單位幹兩年,積累一定實戰經驗及人脈關係之後再去‘自立門戶’。”另一位受訪大學生說。

此外,從此次的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發現:沒有資金和場地、不知如何入門、害怕風險和失敗、家裏不支持、已擁有不錯的就業機會等因素也是年輕人有創業想法卻沒付諸行動的原因。智聯招聘市場部負責人安品濤表示:“其實很多求職者都心懷創業夢想,只是還沒達到‘義無反顧’的強烈程度。這裏面有資金、經驗、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對政策、市場不瞭解等的客觀原因,也有不敢承擔風險、擔心失敗和吃苦等方面主觀原因。畢竟創業需要較大的成本和精力投入,對於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只要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先就業積攢實力再創業實現夢想也不失爲一種現實選擇。”

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創業夢,只是有大部分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對創業夢望而卻步。但如果我們有夢想,就需要有一個可行的計劃。如果決定要往前走,就不要猶豫的開始實施你的計劃。完成夢想需要時間,但開始實踐不可拖拉。更多社會調查,就上!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而又龐大的消費羣體,也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本次調查是以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爲對象,着重考察其日常消費情況。也許我的數據不夠權威,也許我的分析不夠準確,但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爲考察福州農林大學藝術園林學院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做的此次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1月3日通過採用隨機抽樣的形式在福建農林大學下安區桃四、桃六宿舍樓下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活動。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爲載體,採取了隨機抽樣的方式對50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問卷。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爲50。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1、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

(1)有的同學寧願節衣縮食,僅僅爲了一部現時流行的手機。男同學主要在名牌服飾或名牌運動鞋上花銷大;女同學通常買名牌衣服或名化妝品,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惜向同學借錢購買,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不過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爲實際、理性的。

(2)在調查報告中,52%的同學在“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中選了質量,24%的同學選了價格,14%的同學選了名牌,10%的同學選了其他。由此可見,質量、價格、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3)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 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後纔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2、作爲大學生但節約意識淡薄

(1)伙食費。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爲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經常參加的部門聚餐或同學聚餐、同學生日等。

(2)購買服飾或護膚着裝等形象的費用。作爲大學生,作爲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會更加註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這方面,女生的消費水平要高於男生。普遍現象是男生不買則已,一買就買最好的,品牌的。女生是一買衣服護膚品就不停,有些衣服買了對它三兩天熱度,過幾天就在淘寶上對其他衣服感興趣了。

(3)通訊費用和戀愛費用過高。根據調查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擁有手機,他們的手機價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間,月消費在40-150之間,消費者的月手機話費也與其月生活費相掛鉤,生活費用少的話費也相應較少。另外,社交活動(包括談戀愛)已成爲大學餓得一項必修課。從調查看,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交通(異地戀)、逛街、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同時,有的學生是因爲遠程戀愛或同學朋友在外地的,煲電話粥是經常的事,這導致他們的通訊支出超過了平均水平。

(4)其它消費。據調查,有許多男生都有吸菸的習慣,所以有部分花在買菸上。而女生則多花在化妝品、護膚品、零食上。

3、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爲薄弱

(1)調查統計發現,當前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以及貸款、助學金/獎學金,只有較少部分大學生是通過打工、兼職獲取生活消費。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出現多樣化的特點,但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於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大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消費沒有太大的顧忌,經濟上常處於被動。正因爲這樣,學生們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爲何用得這麼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還沒有真正實現自立。

(2)在問卷中問道:當錢不夠用時的解決辦法。自己存錢的佔12%,直接向父母要錢佔46%,向別人借了再說佔28%。從上面的數據中可知學生們的自控能力還是可以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在沒錢時直接向父母要或向別人借,說明他們的儲蓄觀念淡薄,雖然不能批評他們的不對,但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也是非常必要的。

(3)在消費態度上,過半學生願意打工。部分農村學生通過勤工儉學、兼職打工和獎學金等途徑來獲取部分收入,補貼日常開銷。

(二)調查問題分析

1、調查結果表明,理性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消費呈現多層次化。但部分學生存在消費誤區,,消費方式中存在毫不在乎肆意揮霍,同時攀比、奢侈和求異心理同學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羣體模仿式消費行爲中自然會滋生壓倒對方而求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這樣你追我趕,相互攀比,導致了高消費不斷升溫。

2、在消費結構上基本合理,但娛樂性消費在增長。學生的消費主要用於日常生活,包括飲食、交通、通訊等,其中主要是用於伙食。大學生在月消費有剩餘的情況下,傾向於將剩下的購買物質品,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相對而言,大學生伙食消費的比例在下降,而在休閒娛樂、旅遊、通訊以及其它方面的消費比例在上升,特別是大學生的休閒娛樂消費,內容基本都是戀愛、看電影、玩遊戲、上網等等。如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容易助長大學生羣體中形成鋪張浪費、追求享受、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而且往往會耽誤學習,嚴重影響學業和成才。

3、家長的過分溺愛促使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消費觀念。一部分大學生因其是獨生子女,父母不限制子女的生活費用,造成子女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一部分大學生家庭經濟水平較差同,爲了面子奢侈地消費,父母爲了能讓孩子上大學、讓孩子過得好竭力滿足子女。同時,長期性,衆多的網吧、KTV 等無時無刻不在吸引着大學生的消費。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現在大學生走在時代的前沿,受到外來價值文化的薰染,商家媒體不斷推銷和吹捧的消費行爲衝擊着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影響他們的消費傾向。

三、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

1、努力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做到計劃消費,杜絕“月光族”的形成,有自己的儲蓄。

2、注重培養自己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作風,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提倡“量入爲出”有計劃地消費;強調節約、勤勞儉樸等節儉消費觀。

(二)父母應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

家長要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意識,要用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行爲來影響孩子,教他們花錢的方法,及時過問子女對錢的使用情況,做到心裏有數,不要任憑子女花錢,把好防止奢侈消費的第一道關。並且以身作則,杜絕不良的消費行爲,正確引導孩子合理消費。

(三)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爲的引導教育

1、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內大衆傳媒,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培養合情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和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的合理、適度消費,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

2、我校應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 一項主要內容。使大學生對自己的消費水平和其他同齡人的消費有一定的瞭解,督促自己做到不亂花錢,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使整個校園都能有一個良好的消費風氣。抓好學生行爲培養,引導學生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鼓勵他們要自覺追求有利於增加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涵養,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層次的消費活動。

(四)社會要規範大學生市場消費秩序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社會在滿足大學生消費市場需求的同時,應規範市場秩序,爲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消費環境,使我們作爲消費者,在消費行爲中能夠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責任感,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四、結語

本次調查讓我問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有了一些基本的瞭解,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時對我們的現實消費有很多的現實指導意義,能讓我們更全面,更實惠,更經濟的消費。從問卷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多多少少都有些消費上的問題等待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大學生活中注意花錢的節制,注意節約,該花的地方不要猶豫,不該花的地方儘量節省。同時,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我們所受的教育、所處的校園環境以及該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徵,使得我們的消費行爲和消費心理有不同於其他年齡段和一般社會青年的特點。但大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雖然這次調查的只是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園林學院的學生,範圍不是很廣,但我以後會努力擴大調查的範圍,努力爲研究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的消費趨勢提供參考。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夠喚起全社會對於大學生消費問題的關注,爲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提供來自我們學生自己的意見。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三河鎮坐落在瀘西縣的北部邊緣,處於紅河州與曲靖地區交界處,全鎮總面積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二萬四千餘人,在職教師350餘人,全鎮在校學生三千餘人,但全鎮70%的是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全鎮範圍內沒有一座現代化的工廠、企業,甚至就連私營作坊也沒有,人民只是靠種地和出外打工維持生計。因此,全鎮學生輟學現象嚴重,爲了具體瞭解我鎮學生輟學的現狀和原因,我利用業餘時間走訪了我鎮的很多學生家長、學生,以及學校和校區的.有關領導。對我鎮教育的現狀有了較爲全面地瞭解和認識。

下面是我鎮小學XX——XX學年下學期1——6年級學生輟學人數的統計:

一年級:學期開學總數524人,學期結束總數478人,輟學人數46人;

二年級:學期開學總數472人,學期結束總數435人,輟學人數37人;

三年級:學期開學總數436人,學期結束總數412人,輟學人數24人;

四年級:學期開學總數456人,學期結束總數425人,輟學人數31人;

五年級:學期開學總數447人,學期結束總數428人,輟學人數19人;

六年級:學期開學總數439人,學期結束總數417人,輟學人數22人;

從以上統計中可看出:三河鎮小學在學期開學時,學生總數達2771人,學期結束時,學生總數2595人,輟學人數共176人。

另外,我又走訪了我鎮唯一的一所中學,該中學XX年9月——XX年3月輟學情況是這樣的:

初一年級:學期開學學生總數425人,到3月份只有356人,輟學人數達69人

初二年級:學期開學學生總數410人,到3月份只有348人,輟學人數達62人

初三年級:學期開學學生總數350人,到月份只有297人,輟學數達53人,

從以上統計中可看出:該中學在學期開學時,學生總數達1265人,學期結束時,學生總數1001人,輟學人數共184人。

在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的今天,輟學率仍如此之高,這不得不引起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注意,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通過我這近半年時間對大量學生、學生家長、教師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調查,學生輟學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大部分農村落後地區,農民家庭生活比較貧困,雖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還承擔不起一些學習費用,如校服費、保險費等。雖然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有所傾斜,但有些家庭子女多,兩三個子女在校讀書,而家裏耕地面積少,無經濟來源,就更承擔不起這些學習費用,這是造成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二、家長教育意識淡保目前在大部分農村落後地區的農民羣衆中,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教育法規沒有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再加上人民羣衆無知識、無文化,思想覺悟低,依法辦教育、依法送子女讀書得不到更好的落實。他們認爲不送子女上學讀書,是父母親自己的事,是家庭的事,別人無權干涉,有的家長雖然得到了幫困資金可仍不讓子女上學,他們只圖眼前利益,他們認爲上學沒有什麼用,還不如打工或者留在身邊幫忙幹農活,孩子長大了出去打工或幫家裏幹農活,可以緩解家裏的壓力,而讀書即使考上了大學也沒錢上,他們沒有想過只有知識才可以改變他們一切。因而,不把自己的子女送入校學,或中途輟學。

三、成績差,厭學而輟學。有些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的成績比較好,而進入中學後由於科目增多,作業量也增多,加上學生本人貪玩好耍,不願刻苦學習,當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退卻而輟學。有的學生受到老師的批評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用不學習和逃學來對抗老師。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成績一落千丈,越來越差,紀律也差,最後變成了“雙差生”而輟學。

四、辦學條件差,教學方法和教學落後,因而失學。大多數農村落後地區由於歷史和所處的地理環境等原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後,羣衆生活困難。致使山區學校教具缺乏,文體設施差,沒有教學儀器,教學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初中規模較小,辦學條件差,有一部分小學畢業生進不了初中,導致初中入學率上不來。

五、其他原因。如:有些學生入學時年齡偏大,有些學生因受傳統風俗的影響,“早婚早生早享福”、“多子多孫多富貴”的封建意識還比較嚴重,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早婚現象。因此,在初中階段較早回家做家務、幹農活。原因有兩點:

第一農村落後地區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還沒有走出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一些山區羣衆無知識,無文化,致富無辦法,只顧眼前利益只想減輕家庭負擔,過早的讓子女輟學回家勞動。

第二,由於當今時代出現教育並軌,大部分山區農民認識不足,他們認爲孩子讀書,成績再好,考取中專、讀書費錢,畢業不包分工,沒啥意思,不如回家幹勞動,從而輟學。

還有個別學生因嚴重違規違矩而被勸退,還有個別學生外出打工等。

上述幾方面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山區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文化素質的提高。在少數民族山區,由於歷史、文化、交通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適齡兒童不入學,在校學生輟學是當前教育較爲突出的一個問題。因而發展農村落後地區基礎教育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我認爲農村落後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難點是動員適齡孩子入學和杜絕學生輟學。有關部門應根據九年義務教育法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制定一些措施和辦法,從而促進邊遠山區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

在目前,解決農村落後地區學生失學的問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1、最關鍵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從改變農民的思想意識和發展經濟入手。我曾經問一個孩子,“你是否想過別人爲什麼那麼富而你們卻那麼窮?是否想過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很多學生和家長思想意識的落後,思想的麻木不仁,是造成很多學生輟學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地區中小學生嚴重輟學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啓發廣大學生家長的思想覺悟,發展本地的經濟。

2、各級黨委、政府,尤其是鄉(鎮)、村民委員會的黨政領導要積極與教育部門配合,齊抓共管,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分級管理的責任。

廣泛宣傳教育法規,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雲南省的實施辦法的宣傳和教育。認真實施、依法治教,越是貧困的地區,越是民族文化落後的地區,越要堅定不移地依法治教,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接受教育是國家賦予每個適齡兒童的權利和義務。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

4、要儘可能多渠道籌措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儘可能減免農村落後地區學生的學雜費,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要給予扶持,獻出一片愛心,建立貧困地區民族學生獎學金制度,不能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

5、加強德育教育。山區民族學生由於受傳統觀念、小農經濟家庭和社會意識等方面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較明確的學習方法和目的,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因而學習不刻苦,成績普遍都差,針對學生這一思想,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德育爲首,加強德育法規教育中,要特別對民族學生加強德育工作,經常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理想道德、法律法規教育,切實把傳授知識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結合起來,把個人成才同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從而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樹立爲祖國、爲人民、爲家鄉的現代化建設而刻苦學習的決心和信心,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

這次廣泛的調查和走訪,給我內心以極大的震動,他也使我不得不思考很多問題,也是我認識到,我國教育發展的任重道遠,中國教育要能夠有一個長足的發展,需要全國各階層人士的公共努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到面試時,學校才明確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滅了。”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嚴鈺一直想到高校當老師,如今已經投出去40份簡歷,唯一一次參加一所師範學校的面試也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東人才網進行了一次女大學生求職及擇偶意向網上調查,4天時間共有7311名女大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就業上遭遇性別歧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被調查者中,認爲“比較嚴重”的佔52.8%,認爲“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佔44.4%和2.8%。對於女大學生就業爲何難這一問題,42.4%的女生認爲“崗位少,求職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爲“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佔24.8%,“自身素質不夠強”佔24.6%,“社會關係不多”佔8.2%。山東人才網人力資源師劉謙認爲,近年來明確提出“不要女性”的單位和崗位越來越少,性別歧視更多是隱性存在。

3月30日,山東人才網聯合當地都市女報舉辦了一場女性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當天共有152家單位參會招聘,爲女大學生提供了2800多個崗位。排在前三位的熱門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電子技術、貿易行業,熱招職位主要爲銷售等。

新聞專業的白雪峯今年本科畢業,她說,她們班級90名學生中女生佔三分之二,班裏20多名同學前幾天從蘭州跑到西安參加人才招聘會,但“很多理工類崗位明確不招女生”,有個文祕崗位也註明只要男性,“可能覺得女生比較麻煩吧”。據瞭解,她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經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裏的關係。

對於性別歧視,去年畢業的王寶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她並沒有感覺在應聘過程中受到歧視,應聘成功後在參加單位新員工培訓時,她發現200多名新員工中,女生比男生還多,“領導也曾直言招聘時不想要女生,但幾輪考試下來,很多女生很優秀”。王寶認爲大單位大公司存在性別歧視問題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場競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說女大學生就業時要總是考慮歧視問題,就會給自己帶上無形的緊箍咒,不利於找工作。

此外,調查還顯示,“穩定、沒有風險”仍是女性求職者比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調查女生贊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分別佔19.4%和52.8%。從調查和招聘現場看,女大學生對薪酬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職最關心的6個問題中,該因素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晉升深造機會”位列第一。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應屆生平均求職時長爲3個月

據瞭解,本次報告取樣了4747位應屆畢業生,《報告》顯示,從秋招到畢業,54.12%的應屆生在1~3個月內找到了工作,有9.08%的受訪學生至今仍未找到工作。

在應屆生求職過程中,參加宣講會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件事。46.51%的應屆生表示參加過6~10場宣講會,21.02%的應屆生參加宣講會的數量在11場以上。隨着互聯網的便捷高效,參加線上宣講會也成了不少應屆畢業生的選擇。《報告》顯示,比起線下宣講會,82.3%的應屆生更願意參加線上的宣講會。

在應屆生求職期間投遞簡歷的數量方面,49.08%的學生投遞簡歷數量在10~30份之間,21.91%的學生投遞了30~50份簡歷才找到工作。

在面試次數上,45.88%的應屆生求職期間共參加了6~15次面試,25.05%的學生參加的面試次數在15次以上。

二、求職置裝費平均1300~1500元

考慮到求職需要職業化的觀點,不少人都會因爲面試去準備職場着裝。在求職置裝成本上,應屆生的平均花費爲1300元左右,一般以春秋季節的職場套裝爲主。並且,男生在置裝上的平均成本要比女生高出200元左右。

對於同城的面試機會,地鐵公交仍是大部分人去面試的首選。隨着共享單車的風行,17.7%的應屆生也會選擇騎共享單車去面試,22.69%的應屆生會選擇通過出租車/滴滴去參加面試。而每參加一次面試路費的平均成本爲10元。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 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中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調查報告《中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遺產刻不容緩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