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2.86W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並且最後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1

“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羣者謂之公德”。說到社會公德,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對於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領域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而逐漸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日益成爲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公德則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

調查目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修養。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質,已成爲我國傳播社會公德意識和實踐社會公德規範的重要力量,對宣傳、維護社會公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調查研究,瞭解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發現大學生公德意識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傳播公德意識的建議,共創和諧社會。

調查形式:於XX年4月7日,隨機抽取湖南地區兩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和中南大學)的210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9.7%,女生佔50.3%,調查問卷回收率79.5%,有效問卷167張,有效率100%,人工處理數據,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從長沙市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態度,對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態度以及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態度

此次調查我們通過如下幾個問題,對大學生對待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態度進行了研究。

1、坐公交車時,你會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嗎?

2、坐公交車時,你自己沒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輕人對身邊的老人小孩熟視無睹,你會?

3、你會在自習室裏大聲接電話嗎?

4、一位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但卻不知如何維護,而你恰好懂這方面的法律知識,你會?

調查發現對於問題一,有70%以上的同學表示一定會讓,25%的同學表示視情況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學表示不會讓。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識,視情況而定的同學,可能是因爲公交車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離老人又遠,不方便給老人讓座。對於問題二,有75%左右的同學,只是心中責怪那人沒素質,但沒有任何行動,有5%左右的同學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學表示提醒年輕人讓座。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至少對這種行爲表示不滿,但絕大多數保持沉默,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更深層次的探究,還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別人不聽勸告,而使自己尷尬,或者說不知道怎樣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與私德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在維護私德的基礎上再去維護公德,問題四和問題五同樣顯示出了這樣的問題。

二、對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態度

我們主要是通過調查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以及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研究的。

1、你對國計民生的態度是

2、你曾主動去無償獻血嗎?

3、你曾經利用手機或網絡等媒介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嗎?

調查發現,對於國計民生的態度,有57%的同學表示偶爾看一下,只瞭解周圍人談論的事情;40%的同學表示很關心,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只有3%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無關的不關心。表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會去關心社會問題,但並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大多都是從別人不經意的談論中,獲得信息的,也有極少數同學表示不關心。當我們調查大學生無償獻血情況時,我們瞭解到有36%的同學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學沒有獻過血;31%的同學無償獻過血。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願意去無償獻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學卻不敢去獻血,因爲擔心衛生條件,害怕自己因爲獻血而感染疾病。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們認爲跟負面宣傳有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報道,大多是會因此而感染病毒。我們的社會、政府應該積極爲大家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作一些正面的宣傳與引導,消除人們心中的障礙,建立人們對社會的信賴。隨着近年來網絡逐漸成爲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活動也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如網絡暴力,色情信息氾濫等,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對大學生在網絡中的道德作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從來沒有在網絡上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從來沒有做過,11.25%的男生曾經有過這種行爲,但現在不再有,僅1%的女生有過這種行爲,7.5%的男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爲,6%的女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爲。結果顯示,在網絡上接觸不良信息並傳播不良信息的人羣中,男生明顯多於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強。作爲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健康進行網絡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網絡,養成自律精神。

三、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態度

此項內容,我們主要是通過大學生對待環保問題的態度,進行研究的。

1、你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是

2、如果在舉行一些環保活動,你會積極參與嗎?

在調查大學生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時,有70.5%的同學表示有意識,儘量少用;6.5%的同學表示堅決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有一定得環保意識,在能不用的情況下儘量不用,女生的環保意識要強於男生。可能是因爲女生比較細心,比較關注細節,更注重環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同樣在調查大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積極性中,我們發現女生的積極性也要高於男生。

從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表明長沙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具有以下特點:<一>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並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二>大多數大學生能自覺遵守公德但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三>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會在維護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維護公德。

對於以上特點,我們認爲有如下原因:1、大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和素質有待加強和提高;2、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爲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而大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些細節;3、從衆心理普遍存在;4、網絡中的不良信息的影響,如:網絡中的暴力遊戲等;5、學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強;6、社會陋習依然存在。

關於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我們有如下建議:1、首先是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與素質,通過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公德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的道理,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攻起,帶頭踐行公德規範;2、其次應該加強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教育。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園,作爲家長應該給孩子正確的道德教育,不要將一些自私利己、時時提防他人的錯誤思想教給孩子;作爲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有關加強公德教育的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從實踐中培養公德意識;3、最後政府應該要爲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在路邊乞討的人們能夠獲得救濟;完善醫療保障制度,讓人們在更完全、更清潔的醫療環境中得到治療。總的來說,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進一步加強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只有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普遍提高,社會風氣纔會逐漸變好。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2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爲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範和要求。

作爲社會主義社會的新公民,和諧社會的主人公,其社會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爲此我在20xx年12月12日進行了一次關於科爾沁左翼後旗(簡稱科左後旗)甘旗卡鎮公民的社會道德的調查。

科左後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與遼寧、吉林兩省毗鄰,屬東北經濟規劃區。總土地面積11570平方公里,轄16個蘇木鎮(場),262個嘎查村,總人口40.2萬人,其中蒙古族佔73%,聚集着蒙、漢、回、滿等19個民族。這裏人傑地靈,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文化底蘊豐厚,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素有“馬王之鄉”、“黃牛之鄉”、“沙稻之鄉”、“民歌之鄉”、“旅遊之鄉”的美譽。

此次調查在科左後旗甘旗卡鎮進行,調查對象爲科左後旗甘旗卡鎮的全體公民,我利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請見附表)對公民進行了隨機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0份。

通過問卷設計,調查實踐,數據統計,我順利完成了“關於科爾沁左翼後旗甘旗卡鎮公民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公民作爲社會主義社會主幹羣體,70%左右的被調查的公民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20%左右的公民表現爲良好;僅有不到10%的公民公德意識薄弱。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

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爲:1.文明禮貌,2.助人爲樂,3.愛護公物,4.保護環境,5.遵紀守法。爲此針對這五項內容進行調查。

1.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髒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在講文明禮貌方面,在被調查的人員中100%的公民認爲文明禮貌十分重要。95%的公民表示做到了尊老愛幼,81%的公民能夠禮貌接待陌生人,84%的公民會主動向老弱婦幼和殘疾人讓座,並且覺的理所應當。但是在對待自己父母親人方面,62%的公民表示曾經對父母不禮貌,如大聲呵斥等。另外,70%的人在生活中不自覺的使用不文明用語或者做出不文明行爲。94%的公民認爲幾乎每天都能在外出期間或工作間聽見不文明用語或者看見不文明現象。

由此可見,公民對文明禮貌的普遍認知程度比較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付諸行動。文明禮貌反應一個人的基本道德素養,也體現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

2.助人爲樂

助人爲樂,見義勇爲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係的最一般的行爲規範之一。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在助人爲樂方面,78%的公民自願參加過愛心捐募活動。65%的公民會對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54%的公民有見義勇爲的想法,96%的,公民在面對不法行爲時選擇量力進行制止,只有3%的公民會選擇“路過打醬油”。

由此可見,公民對幫助他人,見義勇爲持支持態度。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根據調查數據,觀察發現,公民對於公共設施的愛護也比較好。

在愛護公物方面,65%的公民對愛護公物態度不夠堅定,認爲應該視情況而定。83%的公民表示有過損壞公物的經歷(如踩踏牆壁,踩踏草坪等),94%的公民表示在看見有人損害公物會加以制止。

由此可見,公民對愛護公物的意識應該有所提高。社會公物是社會共有的財富,應該加以珍惜與愛護。這既是對社會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社會財富的節約,有利於資源的使用。

4.保護環境

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社會爲了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爲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如此表明公民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是很愛護的。

在保護環境方面,86%的公民認爲愛護公共衛生極其重要。53%的公民參加過環境保護的行動。75%的公民表示對城鎮一些破環環境的行爲(如隨意丟棄垃圾)表示厭惡。但是對於已在地下的垃圾只有13%的人選擇拾起放入垃圾箱。同時在草坪玩耍時,36%的人表示無所謂,60%的人選擇視心情而定。

由此可見,公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強,有很高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明,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爲的必要約束及規範,是對道德的補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佈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遵紀守法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由此表明公民在遵紀守法着方面的狀況並不理想。公民對自己的紀律要求比較低;在遵紀守法方面還有待提高。

在遵紀守法方面,79%的公民瞭解一定的法律知識。只有極少數的公民對於法律意識比較淡薄。正如我們的調查,對於“在公共場所插隊行爲的態度”有一半以上的公民表示會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公民會在心裏抱怨,僅有5%左右的公民會在心裏謾罵和15%的公民對此視而不見。

由此可見,公民對紀律意識應該加強,遵守法律法規,履行作爲公民的義務。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

當前,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是存在着一定的不文明行爲,少部分公民存在着道德問題。究其源頭,其原因有二。

(一)思想品德,道德修養等重視不夠。在當今的商品經濟時代,整個社會都存在着社會道德問題,道德修養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人們對社會公德意識標杆開始下降,嚴重的影響了公民的人生價值的趨向與追求。

(二)公民自身的主觀因素,現在的公民大都爲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家長的溺愛,成長的環境往往一帆風順,由此造成了他們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人生價值認識產生了一定的偏差。

那麼科左後旗甘旗卡鎮的公民應當如何遵守社會公德問題?引導社會公德意識的加強?

1)公民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強個人自律,堅決抵制不良風氣的誤導。

2)公民應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3)從小事做起,從小口做起。注重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公民自己以身做則,大力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約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爲。

社會公德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存在着着緊密的聯繫。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爲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這是和諧社會公民的義務,希望廣大科左後旗甘旗卡鎮的公民攜起手來,爲維護社會公德而一起努力!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3

調查人:

調查指導:

調查對象:

調查方式:

調查目的:

在我們身邊,不文明的現象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亂佔道、亂搭建、亂開墾、亂挖、亂扔、亂焚燒。四拋六亂,一團亂麻。這些,在明亮整潔的城市裏看上去格外扎眼。針對這一現狀,對在社區,村,街道,學校周邊等地方開展四拋,六亂現狀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生活周邊的文明情況,找出不文明的現象,針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爭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麗學生!

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幫助我瞭解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讓人們意識到文明就在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通過調查找出增強社會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社會上不文明行爲現象

1、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這些行爲對人們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爲這是小事,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爲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可見,樹立人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2,地鋪中心菜場爲人口密集體、橫街窄巷多、馬路規模不大,且馬路兩旁店鋪密佈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萬左右,節假日高達10萬人左右,商業氛圍非常濃厚,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了大量無證商販聚集。據瞭解,聚集在該菜場的流動商販多數爲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沒有保障。在城管監測他們的時候實施反監測,出現了城管進,走鬼退;城管走,走鬼進的現象。而且隨着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城管執法者與違法者的矛盾衝突在不斷升級,矛盾衝突由個體違法發展成爲了有組織、有預謀地團伙違法;,城管執法環境管理難度非常大。

由此可見,四拋,六亂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區開發配套設施不到位、物業管理不到位帶來的髒、亂、差及違章搭建;道路建管脫節,無人管理,保潔跟不上;拆遷管理不到位,拆遷現場變成新的衛生死角等等。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個街道、整個城市健康成長的命脈。四拋,六亂管理的成效與城市的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直接影響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絕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人文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二,校園內不文明行爲現象

在我們的校園裏也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亂扔廢紙雜物,污損牆壁,隨地吐痰,罵人打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給我們整個校園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學校應做個好學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不隨地吐痰,不亂拋果殼紙屑,愛護學校公共財物,不亂花錢,不污損校園牆壁,不說粗話髒話。

在社會應做個好公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吹牛奉承、出爾反爾,撒謊騙人;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不隨地亂扔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不在公共設施上亂刻亂畫,遵守交通規則,要尊重他人,謙恭禮讓;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三、創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一些思考

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爲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要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文明宣傳。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誠、智、禮、信爲標準,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不文明現象能夠慢慢杜絕,最終銷聲匿跡,到那時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我們家園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4

調查對象:大學生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公德

摘要: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目的及意義:

瞭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調查現狀:

通過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實踐,數據統計,我順利完成了“大學生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羣體,70%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20%左右的表現爲良好;僅有不到10%的同學公德意識薄弱。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準則。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大學生的義務。作爲有較高素養的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爲習慣。

我們大學生應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爲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爲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其實,踐行社會公德並不難,提升敬人禮讓的境界同樣不難,比如,在公共場合主動排隊是講社會公德;乘坐公交車主動爲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是講社會公德;最後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是講社會公德;在馬路上看到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箱是講社會公德,等等。社會公德的境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昇華的。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結合問卷及調查結果,我們作如下分析:

1、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在助人爲樂方面,對於如“4、您打着傘在馬路上走,看見有人冒雨前進,您會怎麼做?A主動共傘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傘C看對方是否要求D視而不見”有82%的同學選擇了“A主動共傘”;7%的同學選擇了“B若是熟人就和他共傘”;有5%的同學選擇了“C看對方是否要求”;另外6%的同學選擇“D視而不見”。可見我們的大學生在助人爲樂方面還是很積極的!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在我們的調查中有90%以上的同學認爲“文明禮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

3、珍惜、愛護公共設施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根據調查數據,如對於“5、作爲大學生,您是如何對待教學設施的?A很愛護、且主動保護B自己不破壞就好C隨心所欲”的問題,有70%以上的同學選擇了“A很愛護、且主動保護”;20%左右的同學選擇了“B自己不破壞就好”;且只有不到4%的同學選擇“C隨心所欲”。通過調查和小組成員平時的觀察發現,大學生對於公共設施的愛護也比較好。

4、環境保護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根本上說保護環境是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利益的維護。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爲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如:“8、外賣打包時,您會因保護環境而要求少打嗎?A不會B會C想過,但很少做”有75%以上的同學選擇了“B會”;有20%以上的同學選擇了“C想過,但很少做”;僅有5%左右的同學選擇的是“A不會”。如此表明我們大學生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是很愛護的。

5、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正如我們的調查,大家對於“在公共場所插隊行爲的態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表示會馬上制止,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會在心裏抱怨,僅有5%左右的同學會在心裏謾罵和15%的同學對此視而不見;又如,對於“在公共場合摟抱等不得體行爲”僅有30%左右的同學表示反對。由此表明我們的大學生在遵紀守法着方面的狀況並不理想。大學生對自己的紀律要求比較低;在遵紀守法方面還有待提高。

通過其他一些問題了解到我們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水平整體表現良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問題和不足,有待我們努力,去尋求解決的。

對於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大學生社會公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爲: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易於受到外在不正確因素的影響及自身錯誤認識的影響,心理機制不夠完善,知行不一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項方法:

第一、完善社會公德的教育體系。

道德教育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外部機制的基礎。古語說:"德教爲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糾正大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細化道德行爲,給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樹立具體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禮儀知識。應集中宣傳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儀知識。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重點。在公共環境衛生方面着力培養責任意識,主動營造和愛護身邊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養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解決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養尊重他人、關愛他人、與人爲善的意識。最後,構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體系。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將個人融入到集體的大環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修養體系。

道德修養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內部機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強調的"修身爲本"。道德修養是培養社會公德並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徑。"助人爲樂"這一社會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說的是把幫助他人作爲自己的快樂。然而,正是這通俗的四個字,道出了履行社會公德過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謂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進行道德修養,所達到的道德覺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狀況和精神情操水平。社會公德能否充分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應,關鍵在於它最終能否轉化爲廣大同學的道德修養,並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創建體系。

給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深化社會公德的意識形成自己獨立的基於實踐的理論體系。我們可以組織與社會公德有關的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公德建設穩步向前發展,促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第四、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示範機制。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於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學生道德楷模,讓莘莘學子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爲社會的共同財富。

總結:

我們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際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範、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範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道德是分領域和層次的。不論在哪一領域哪一層次,大學生都應當自覺培養公德意識。《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社會公德作爲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我們大學生理應養成遵守社會公德良好行爲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

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這些期望化爲提高自身強大修養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社會公德意識,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鹼性社會公德的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我國社會公德建設。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培養社會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社會公德現象調查報告5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60%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4%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6%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調查中,86%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5%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2%,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7%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78%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63%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