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環保調查報告7篇

學識都 人氣:1.83W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環保調查報告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環保調查報告7篇

環保調查報告 篇1

調查對象:****

調 查 人:**

調查目的:瞭解有多少人瞭解“低碳”的含義,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調查方式:口頭訪問

訪問的內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麼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決衣、食、住、行中的節能低耗的問題。

3、家裏新增添了什麼家用電器,會正確節能使用嗎

4、近距離外出和遠距離外出時,分別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

調查分析:

1、本次調查中,一共訪問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對老年人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麼意思,但他們從小吃過苦,生活大多很節儉,因此其實一直在過着低碳生活。比如:在天黑之後他們纔會開燈;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來水清洗一遍,用過的水也不浪費,用來澆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細小的肥皂收集起來,裝到絲襪裏,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時,除步行外,一般騎自行車或電動車;買菜時會自己帶籃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愛看報紙,所以對於低碳還是比較明白。可他們身強力壯,掙錢相對容易。爲圖方便快捷,出門就騎摩托車或開車,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圖舒服,就把空調溫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調房裏,玩電腦時電視也同時開着;手機常換新的,各種鋰電池、鎳電池也隨手丟棄。

4、未成年人中,除了幾個在校的高年級學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齡小同學都不知道。所以他們用電、用水則更加浪費。刷牙時,水龍頭開着刷牙;小孩子喜歡吃棒冰,常常在冰箱裏面折騰半天,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他們不喜歡喝白開水,只喝冰的飲料;他們最好一天24小時呆在空調房裏。

調查建議書:

1、打空調時,溫度最低控制在26℃

2、儘量少開冰箱門。

3、帶上小手絹、小毛巾,儘量不使用紙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爲地球添一份綠。

4、上街購物、買菜,自己備帶布袋、菜籃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裏的白熾燈換成節能燈。

6、外出時,最好使用自行車或電動車,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廣並使用太陽能,使用太陽給我們帶來的免費資源。

調查總結:

我們應當學習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能在生活中自覺地做到低碳生活,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活更美好。

環保調查報告 篇2

節能減排調查報告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經成爲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爲了調查節能減排和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小組對社區的環境衛生進行了調查。

綠色社區是人人嚮往的居住條件,但現在的社區大多還沒有達到綠色社區的標準。,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沒有完備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

2、沒有節水、節能和節約生活資源的舉措;

3、沒有做到多植樹,使社區清潔優美。

節能減排不僅是企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問題,更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從每一個小事抓起、從身邊做起。一個很小的忽視都可能浪費掉大量的水、電和能源。

我們在對節能減排綠色社區的調查過程中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你對小區綠地的清潔情況的看法?

2、你如何處理家庭的日常垃圾?

3、你家的裝修選材是否注意使用環保材料?

4、你家是否常用一次性用品(快餐盒、筷子、塑料帶等)?

5、你的家庭是否有水的二次利用情況?

6、出門在外是否關燈?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區內的清潔十分良好,很少看到垃圾,但有亂丟廢棄電池和扔掉可二次利用的東西的現象;大家也不太注意使用環保材料,常使用一次性用品;有些人出門在外,感覺時間短,也常有不關燈的現象;大多數年輕人沒有將水進行二次利用的習慣

小區內的綠化整潔還不錯,但沒有看到一些相關的節能環保措施,小區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垃圾的分類回收以及污水排放等問題。

我們這次調查,主要是針對社區的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方面。經調查我們發現,時代在進步,同時,人們也不斷的製造垃圾,不斷的浪費能源,不斷的排放尾氣,不注意環保,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節能減排當務之急,這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希望我們城市進步的同時,決不要忘記節能減排,決不能忽視環境保護。作爲初中生,我們更時刻要有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意識,以促進我們未來的城市發展更加美好。

環保調查報告 篇3

我的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就如同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我們瑞安是美麗的,但美麗裏有污點,那就是白色污染,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我來到繁華的大街虹橋路這兒的人都有扔垃圾的習慣,我來到后街,仔細觀察地地面,人很多,垃圾也多有大部分屬於垃圾袋。我也作了報告。

大部分垃圾屬於白色垃圾,品種有垃圾袋,儀器垃圾袋,假如這些被燒了的話將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危機。

紙張回收,這裏95%的人把他和不可回收合起來,導致收垃圾員錯誤回收。如果大家能把它們分類,我相信,白色污染一定能被減少。

紙杯:一次性的紙杯使用很方便,但是不能忽略。看我們的居民們,他們爲了方便,幾乎每個人都使用一次性紙杯。他們說:“它們又便宜又方便,一舉兩得。可是,大家想過麼,如果大家一次次的用了就扔,這對環境的危機有多大呀,我想說,住手吧。

水污染,我們的新華書店旁那條河流,被我們折磨成那樣,河水混濁,死魚沉水,還有垃圾,還有人隨便往河裏撒尿,如果,再這樣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水也會被糟蹋。

最後的我結論是:垃圾袋20%,紙張回收35%,紙杯15%,水污染30%,假如人人獻出一片愛心,那我們的環境就更美好。

己的完美地樂章,鄉村的一天,這就麼平凡。

啊,可愛的鄉村,啊!可愛歌聲,我愛你!

環保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背景

隨着全球經濟的高度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人們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污染使得我們生存的空間在不斷惡化,環境保護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支持。 在我國,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政府機構,環保已經成爲不得不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當代大學生作爲國家未來之棟樑、作爲當代青年當中的佼佼者,他們環保意識的強弱也是人們關注並逐漸給予重視的社會問題!

本文以大學生爲研究對象,對學生環保意識進行了調查,希望其結果和結論能夠影響大學生的日常行爲,提高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 調查方法

本課題調查採取的研究方法爲:問卷法。 問卷投放數量總計60份,有效回收56份。 問卷調查對象:大學生羣體。

三、 調查結果

第一,關於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結果:

其中有67%的學生環保意識一般,環保意識很強的只有23%, 還有15%左右的學生幾乎沒有環保意識。 第二,關於對大學生日常環保行爲的調查結果:

其中,經常會做這些環保行爲的只有 17%,偶爾會做的佔53%,幾乎沒有和從來沒有的合佔30%。

第三,關於大學生是否會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的調查結果:

其中,“會,不僅自己做到,還會帶動周圍的人都愛護環境”的佔48%,自己本身會切實做到的佔34%,如果環保政策不會損害自身利益會參與的佔10%,有強制措施時會,不然看自己心情的佔8%。由此可得,雖然同學們響應國家環保政策的佔了絕大部分,但是,同學們的心態是不同的。

第四,關於大學生環保目的的調查結果:

其中,環保目的不明確的僅佔7%,爲了生活環境更加乾淨整潔的佔57%,爲了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子孫後代着想的佔33%,其他原因的爲2%。

環保調查報告 篇5

以前的龍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現在卻污水滿河而且河裏都是垃圾。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和付某去河邊進行了調查報告。

調查

我們到了河邊,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有兩個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魚蟲的不明生物。我們又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這條河常年清澈見底,魚死的也很少,又沒有那麼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況,應該不會那麼臭,而且死那麼多。而實際上卻糟得很!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小河附近有許多做買賣的,這條河離着這他們非常近。

結論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隨便往河裏扔垃圾、吐痰、抖煙抹。小河裏的水被弄髒,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廠因用過的污水沒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條管道,通到河裏。因廢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於河裏有污水,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還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紅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魚身上發出的臭氣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邊玩的時候,想尿尿了,就隨地大小便,尿到河裏。河水因尿液變得非常臭。

種種跡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爲因素造成的,並且與污水排放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人們吃了被毒死的魚,後果可想而知。

環保調查報告 篇6

班級 姓名學號

在過去人類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因而發展被置於最高地位。然而發展成功了,卻留下了一系列比不發展還嚴重的問題 ——環境問題。

所以本次我們的調研主題是: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內容:大學生對環境知識的瞭解情況、大學生參與環保活動的情況、大學生對環境現狀的瞭解情況、學生環保習慣情況;調查目的:爲了創建“綠色大學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共建綠色家園,特此開展這項調查。

現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不再只是吃飽吃好、穿暖穿好,生活環境也被納入了人們的生活目標範圍之內。比如,買房時人們會把該房子的周邊環境的好壞也作爲重點考慮因素之一。這說明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小環境有了要求,那麼,有人注意到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環境現狀嗎?放眼望去,我們人類共同且唯一的地球已經不再像數百萬年前那樣到處綠草叢生、生機勃勃,一片祥和安然的景象;恰好相反,此時的地球已經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實在慘不忍睹。如此看來,改善環境,拯救地球,拯救人類已經迫在眉睫!!!

環境問題是世界性問題 ,環境的改善需要每個人的那份力量。而作爲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是義不容辭的參加到這項關係到所有人的世界級拯救工程中去。爲了廣泛的動員大學生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使更多的人關注環境,更深入的瞭解環境,培養增強環保意識,我們專門組織了一個4人調查小組,對當代大學生關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做了一次較爲深入的調查。

此次,我們調查對象涉及了我校各個專業的大學生。調查結果如下:

一、日常行爲習慣環保意識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68.4%的同學曾經偶爾做過對環境不利的事。如隨手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或者踐踏草坪。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18.4%的同學經常有這樣的行爲。這就是現狀,這些的確不是一個有素養的當代大學生應該做的事啊!我想那些經常有此行爲的同學確實應該深刻的反省一下。當然還有13.2%的同學從未做過此類事情,實在值得大家學習。

當被問及會不會提醒環保意識差的朋友增強環保意識時,有92.1%的同學選擇了“會”,原因是環境保護,人人有責。這個數據及其原因可以說非常令人欣慰,因爲大多數同學還是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並且能主動去感染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加入到此行列中來。然而,當被問及如果自己在做不利於環境的事時心裏會怎樣想時,竟然有7.9%的同學認爲這很正常,因爲很多人都那樣做,多自己一個也無所謂。數字不大,卻着實令人心寒啊!還有42.1%的同學說自己知道那樣做不對,但還是做了。這說明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環境應該得到保護,而是完全出於習慣或者是不能自控,甚至是明知故犯。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連小學生都可以做到的事到了我們受過多年教育的`大學生這裏卻變得異常困難!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都去被動的保護環境,而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想明白,權衡利弊。

環境保護的意識並不是聽了一次有關環境的報告後就能立即擁有的,而是從我們平日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慢慢的培養起來的。但是,光有意識也不行,意識就像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纔是終極目標。

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方面

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對環境問題並不是很關注。例如,在問到有沒有想象過環境被徹底破壞之後,地球的的樣子時,23.6%的同學回答從未有過,而57.9%的同學回答偶爾有過。環境問題已經如此嚴重且緊急,作爲大學生,竟然有人不擔心人類能否有良好的生存環境而繼續繁衍下去。這些人不僅是對世界人民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防微杜漸,只顧眼前的利益,鼠目寸光,就是自掘墳墓。目前,環境問題多種多樣,60.5%的同學認爲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溫室效應,沒錯,溫室效應就是目前公認的最危險的環境殺手。那麼,令人恐懼的溫室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我想有必要在這裏說明一下:溫室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這裏可能會有人問,二氧化碳不是綠色植物生存必須的養料嗎?地球上綠色植物到處都是,肯定把它都吸收完了,怎麼還會因爲它過多而引起環境問題呢?之所以有人這樣問,是因爲我們生活的環境實在太小,不知道在遙遠的地方無際的綠色已是隻有在夢中才能見到的美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一座的冒着黑煙,流着黑水的工廠那麼人類到底能不能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下去呢?子孫後代到底能不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呢?對於這一問題,只有13.2%的同學認爲人類終會因爲自己的自私和摧殘環境而滅亡,76.3%的同學認爲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類也必然能和自然環境相處融洽,可見大部分同學對人類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是就目前來說,許多人不去關注環境,保護環境更不用提了,就這樣的現狀與環境和諧相處真的能實現嗎?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環境既然可以養育人類,當然也可以收回人類的生存權利。正如有大部分同學認爲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人類迫於生存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也因此體現了自己的智慧和價值。但是,如果人類不能把握住“度”的話,自然環境將會予以報復。因此,我們應該在發展的同時,更多的關注環境,合理的利用環境,善待環境。

三、環境保護的實踐方面

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人對有關環保的社會活動態度積極,只有18%的同學表示不願意參加這類活動。爲什麼這些人的態度如此冷漠呢?難道自己沒生活在這個環境裏嗎?難道自己可以脫離環境而生存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時刻謹記脣亡齒寒啊!還有44.7%的人表示有想過,不過一般不會行動,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態度,要我說這就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態度。難道我們大學生的素質就是這樣的嗎?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在那裏體現?爲什麼不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實行我們想到的事呢?在我看來,克服自己,提高素質,主動加入環保行列纔是上策!

對於作爲一名大學生到底從自身應該做出怎樣的具體行動來保護改善環境這一問題,有極少的人說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可見這些同學的環保知識嚴重匱乏,生存已經遭到威脅,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坐以待斃。而大部分同學,已經做到心中有數,臨危不亂,他們建議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護環境。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爲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多去鼓勵和說服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畢竟環保是大家的事。

四、問題和建議

由於能力有限,我們的調查可能不是很全面,結論也不太精確,不能客觀的反映出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窺豹一斑,得知一二。

通過調查,我們既發現了大學生的問題,也看到了學校工作的不足,還有社會制度的不全面,下面列舉一二:

1)大學生環保意識和素養不夠,環保知識嚴重匱乏;

2)學校有關環保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夠,尤其是關於環保的公益活動太少;

3)社會各界對環保的宣傳力度不夠;

爲此,我們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環保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增加對環保事業的熱情;

2)學校應該通過開設有關環保的課程來增加大學生的環保知識,多組織實踐活動,並鼓勵學生去參加;

3)社會也應該積極響應,更廣泛的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力求影響更多人;

環保看似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其實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環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舉手投足都裏離不開環境,撿起一片紙就多了一份貢獻;少吐一口痰就少了一份破壞,多種一棵草生活就會充滿綠色、充滿清新,那樣天會更藍,山會更綠,水會更清,生活會更美好。改變現狀,改善生活環境,創造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滿足自身發展需要,滿足子孫後代發展的需要。

環保調查報告 篇7

近幾年,關於全球氣候異常的報道比比皆是:冰山融解導致海平面上升,威尼斯成爲真正的水中城市,大量建築物浸泡在海水中;美國曆年來最嚴重的冰雪災害導致城市癱瘓,居民寸步難行,城市供電暫停;中國南方出現罕見的雨雪天氣導致部分交通樞紐中斷,數千萬農民工受困在火車站等待救援;全球氣候變暖,酸雨頻繁,赤潮常現,嚴重影響生態,使農民、果農、漁民等深受損失;城市裏空氣裏大量揮散不去的粉塵嚴重威脅着人類的健康。而我們生活中,冬至本來應該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可我們剛剛度過一個高達27度的冬至。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地球現在這麼多異常呢?通過網絡調查和專家詢問,我瞭解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過多。而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中,除了工業排放外,家庭碳排放量過多也佔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發達城市裏的家庭。

爲此,我對城市的家庭碳排放量做了一番調查。

1、調查對象:①發達城市的抽樣調查

②我自己的家庭

2、調查內容:①交通消耗能源量

②家庭用電用水量

③家居環境

④ 生活習慣

⑤家庭消耗品

⑥家庭損耗品的循環使用

3、調查途徑:①網絡查詢

②詢問專家

③諮詢家長

④自我計算

1、首先,通過網絡查詢,我調查發達城市的代表上海的徐彙區的情況,我瞭解到上海XX年徐彙區中小學生家庭碳排放量調查結果。

資料顯示了參與活動的中小學生家庭年碳排放量,並分析了不同碳排放量水平下家庭能源使用分佈情況,結果表明:有46%家庭年碳排放量超標(見圖一),而超出碳排放正常範圍的家庭,地面交通碳排放量佔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家用能源,最後是資源浪費(見圖二)。

通過查找,我找到一個計算家庭碳排放量的計算公式,按照公式我把我們家的相關費用歸納在以下幾個項目中,粗略算出我們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公式:單位×排放量計算係數=二氧化碳月排放量

二氧化碳月排放量(公斤)

1)我家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多到少的順序是:用電——煤氣——公共交通——汽油——搭乘的士——用水——直飲水。

2)我們家五口人,家裏冰箱一臺、空調四臺、風扇三臺、電視兩臺、電腦兩臺、光管幾十根、電飯煲、電磁爐、電熱壺各一個,這些電器消耗了我們家最多的能源,所以也佔二氧化碳最多排放量。

3)我們家五口人,每天煮三餐飯,還有兩部熱水器,老人家怕冷,一年四季要衝熱水澡,每天要喝熱熱的湯,所以煤氣消耗量佔第二位。

4)我們家三口人上班上學都離家裏很遠,所以要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學和上班,有地鐵、有公車、有私家車,所以交通消耗能源佔很大的比例。

5)家庭還有很多家居用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比如一次性用品、家庭洗滌用品、清潔用品、服裝等等。這些都很難用公式計算出來,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絕對不低,也要算爲家庭的第八消耗。共4頁,當前第1頁1234低碳環保調查報告

6)據調查,中國普通城市家庭的碳排放量平均爲2.7噸/月,從計算中(>3.3噸)看出我們家7)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要節約能源;要節約能源,就要從生活的小事做起;要從生活的小事做起,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在生活小節上減少能源的消耗,才能做到節能減排。

全球變暖、氣候異常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地球,正面臨巨大的挑戰。現在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糟糕了,大家不要再隨意破壞環境。節能減排關係到大家,關係到每一個家庭。大家必須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參與到節能減排的行動中來。

爲此,我上網搜查並整理了一些節能減排的好方法。

一)家居生活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

節能燈最好不要短時間內開關,有資料說節能燈其實在開關時是最耗電的。

白天可以幹完的事不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寫作業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於身體健康,又環保節能。

2. 低碳烹調法

儘量節約廚房裏的能源。食用油在加熱時產生致癌物,並造成油煙污染居室環境。減少煎炒烹炸的菜餚,多煮食蔬菜。不要把飯鍋和水壺裝得太滿,否則煮沸後溢出湯水,既浪費能源,又容易撲滅竈火,引發燃氣泄漏。調整火苗的燃燒範圍,使其不超過鍋底外緣,取得最佳加熱效果。如果鍋小火大的話,火苗燒在鍋底四周只會白白消耗燃氣。

自家煮飯炒菜,量足夠吃就好,不多炒。路上看到被人丟棄的食物,可以撿起來喂野狗、野貓和小鳥等小動物。變質的飯菜可以埋在地裏做肥料。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

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淨,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沖洗衣服時,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爲洗衣粉遇到肥皂會減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節約清洗時間。

洗臉、洗手用小臉盆接住水,然後倒進大桶收集起來。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較乾淨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衝馬桶。

4. 愛惜衣物之道

穿衣以大方、簡潔、莊重爲美,加少量的時尚即可。相比那些時尚的服飾,傳統衣着的保鮮度和耐用性更好。

外出時穿的正式服裝和家居服分開,回家就換上寬鬆舒適的家居服,可以延長正裝的壽命。

吃飯、走路時注意照管衣服,避免濺上油污和泥漬。做飯、幹活時穿上圍裙或勞動服,保護衣服不被損污。

5. 家用電器的節能使用

購買洗衣機、電視機或其他電器時,選擇可靠的低耗節能產品。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於無霜狀態。

6. 循環再利用共4頁,當前第2頁1234低碳環保調查報告

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減少材料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回收塑料及金屬製品1公斤鋁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1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儘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7. 節能的健身方式

假如所住樓房的樓梯通風采光狀況良好,安全設施齊備,可以每天做「爬梯運動」,在節電的同時,健身、健心、健性情一次完成。 手洗輕便的衣服,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鍊腳力,又可使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鬆。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鍊了手指靈活性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8. 節省取暖和製冷的能源

大部分家庭的能源都消耗在取暖和製冷上。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風和避免房間過暖,就能簡單地減少10%的費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檢查閣樓和空心牆隔熱材料的質量。冬季檢查門和窗邊的縫隙是否密閉。 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

9. 可再生能源

使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能大大地減少我們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太陽能可以加熱水和發電。在一些歐洲國家越來越多地採用生物質採暖系統,還有一些新式的小型風力渦輪發電機已經可以供家庭使用。

10. 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爲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家裏可以準備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收集廢紙、塑料、包裝盒、廚餘垃圾等。每天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習慣和自覺性。

高能效汽車每公里產生更少二氧化碳。一般說來,汽車重量越大越耗油,產生的二氧化碳越多。與經濟型的小汽缸車相比,大型suv汽車和豪華汽車排放至少兩倍以上的二氧化碳。越野型汽車安全係數高,但比較耗油。自動檔汽車的動力傳遞通過液壓完成,在工作中會造成動力損失,尤其是在低速行駛或堵車中走走停停時,油耗更大。

汽油和柴油:環保型的汽油和柴油能提高汽車的性能。它能清潔汽車的引擎,減少引擎的摩擦力,並使燃油能更充分燃燒,從而降低對空氣的污染。 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液體燃料與傳統車用燃料相比,可以潛在地帶來二氧化碳減排。中國已經是世界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產國和使用國。燃料乙醇在全國9個省的車用燃料市場得以推廣和使用。

3. 明智的旅行

先計劃好最佳路線再出發。 仔細想想你旅行需求。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做好汽車的日常養護,確保它能在最佳狀態下行使。檢察輪胎氣壓和機油。不需要的時候,把車頂行李架和箱子拆下來,因爲這些都會使車子的效率降低超過10%。共4頁,當前第3頁1234低碳環保調查報告

行駛時注意油離配合,保持在經濟時速。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儘量做到平穩起步。在排隊、堵車或等人時,儘量避免發動機空轉。發動機空轉3分鐘的油耗可以讓汽車行駛1公里。因此,如果滯留時間超過1分鐘,就應該熄火。

6. 提高出門辦事效率

除非必需,不單獨駕車出門。每次出門之前,把要辦的事列出來,爭取一口氣辦完。這樣可以減少塞車造成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自備購物袋或重複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 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佈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 購買季節性的產品

購買季節性的水果和蔬菜能減少溫室生長的農作物。很多溫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種植非季節性的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適合當地人食用。本地生產的其他商品,維修保養方便且成本低廉。季節性的食品是在最適宜該物種生長的自然生態下成熟的,最富營養,同時也少有各種催生的添加品。而反季節食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營養較少,添加的農藥、化肥和催生劑也危害健康。

4. 減少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採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爲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佔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性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佔人類行爲的比重高達25%。

5. 少用一次性製品

商場裏充斥着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簽字筆……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以一次性筷子爲例,我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注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這代表在包裝的生產過程中,消耗了較少的能量。減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7. 使用再循環材料的好處

比起用原始材料製造的產品,用再循環材料製造的產品,一般消耗較少的能源。例如:使用回收鋼鐵來生產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新的鋼鐵少75%。

總之,在我們身邊還有這許許多多能節約能源的的方法。只要我們從身邊的小時做起,一定可以拯救我們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