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

學識都 人氣:1.31W

大學生戀愛也成爲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今年我利用假期時間對大學生戀愛的現狀,大學生戀愛的情況做了調查,對大學生戀愛的原因、現狀及利弊做了一些相關的分析,並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對策。

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

一、關於大學生戀愛現象的調查

想戀愛的同學佔63.4%

對於談戀愛的目的,有37.2%的同學選擇“尋找真愛”,26%的選擇“積累經驗”;12.3%的選擇“滿足自己的虛榮心”;24。5%的選擇“爲了好玩,豐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學選擇“互相幫助。共同進步”;25.7%的同學選擇“頻繁約會,盡興玩樂”。

對於戀愛對象最重要的必備條件,25.8%的同學認爲是“容貌與身材”;52.1%的爲“才能與個性”;10.9%的爲“財富與背景”。

在戀愛中的同學有72.4%的會考慮他們的未來,10.3%的明確不會,17.3%的要視情況而定。

當戀愛的一方提出分手時,另一方會8.3%“愛你一萬年”,39.4%“只要你幸福”,29.3%“無所謂”,23.1%選其他。

對現在普遍存在的大學生戀愛觀不嚴肅的現象,有9.7 %的同學“非常贊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堅決反對”。

二、大學生戀愛的現狀

大學生戀愛的現狀可簡單的概括爲以下幾點:

1、戀愛比例大,公開且主動性強。有調查顯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學生戀愛比例竟達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學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藝: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在大學裏沒談過戀愛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義無返顧的投身於戀愛的洪流中去。在戀愛中,一些同學也拋開了應有的矜持與含蓄,表現得越發投入與大膽,在教室、食堂、操場等公衆場合旁若無人,其表現令人生厭。他們自己竟美其名曰:愛就愛得轟轟烈烈。這種表現在師生中間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破壞了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戀愛比例高於男生。導致男女戀愛比例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她們對"感情港灣"和性愛的需求程度要強於男生;二是女大學生的絕對數小,佔在校生的比例低於男生,所以在"對偶式"的愛情世界中,女生總是處於"供不應求"的優勢地位。只要自己願意,自身條件不佔優勢的女生同樣會找到鍾情的知音,而素質較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上則要相對受冷落。三是由於我國傳統上推崇男大女小, 男主女次的擇偶模式, 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間當作擇偶的最佳時機。她們擔心一旦進入職業社會就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戀愛週期縮短,頻率增快。戀愛中的“短平快”已經成爲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特徵。成功率低,有少數大學生把在大學裏戀愛視爲在經營“實驗田”,“戀愛專業戶”也出現了。

4、戀愛動機的多樣化。據調查統計,以“建立家庭”爲戀愛目的的大學生只佔30%,更多的是以“豐富生活”、“擺脫孤獨寂寞”爲目的,也有爲追求金錢、名譽和地位的。他們只注重戀愛過程的情感投入和體驗,走出了“交往——戀愛——結婚”的傳統愛情三步曲,認爲戀愛不必託付終身。於是,校園裏便出現了“契約式戀愛”,在校時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補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畢業時互相說聲“拜拜”。這種缺乏責任感與嚴肅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戀愛”,是十分危險的遊戲,是不可取的人生態度。

5、男生主動出擊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羣的女生在入學那天就被高年級負責 "迎新"的男生 "盯住"了。具有學生幹部身份的高年級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們名正言順地要給剛入學的"小弟弟小妹妹"以關心、照顧和幫助,讓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少數純真的 "小妹妹" 有時會感到這種兄長般的關懷越來越帶有私人情調,待到雙方的感情沿着"關懷照顧、感激、倍加關懷、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環,發展到適合於對方求愛的程度時,她們往往已無力抗拒感情的潮水,於是,全然放棄觀察和選擇的機會,匆匆相愛。

6、文科學生戀愛率高於理科學生。這主要是因爲由於專業性質的影響。文科學生平時的課程較鬆,可以憑突擊式複習應付考試, 談戀愛正好可以充實閒暇生活。 理工科學生的實驗多,課後作業重,專業知識的內容銜接緊湊,不能靠突擊來對付考試,學習壓力大, 因而戀愛比例要低些。 也許是文科學生在總體上比理工科學生的"情商"高一些。

7、戀愛悲劇增多。有部分大學生不會處理學業和戀愛的關係,愛情至上,整天忙於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厭學、早退、曠課現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門課不及格,不能順利畢業,耽誤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衝動。一旦失戀,往往造成愛情悲劇:傷害對方的有之;自殺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厭惡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學生戀愛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現象由來已久,它曾給大學生帶來過好的結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結合,組建了幸福的家庭。與此同時,我們發現由此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十分明顯和嚴重的。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現象是正常的,不容迴避,也無須視之爲猛獸,高呼猛打,而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客觀的分析產生的原因。

(一)、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7至24歲之間,這個年齡界限按青年心理學劃分,已跨過青春期並進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統發育趨於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 滿足性衝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性意識發展到熱戀階段,性慾需求日益強烈,前階段彌散化的性衝動集中投射到選定的特殊對象上。此時的大學生正由青春期的“異性疏遠”走向青年期的“異性接近”, 出於性衝動的驅使,青年開始脫離羣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因而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戀愛也就默默無聲地潛入年輕人的心田。

(二)、 社會情感的需求。親密關係的需要在青年前期開始顯露。這時的青年不再像兒童那樣滿足於血緣帶來的親近,而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個人密友。大學生正處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關口,有許多煩惱不能也不願向長輩傾訴。於是大多數人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互相吐露心聲的親密知己,日子將很難過。到了青年中、晚期,親密關係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朋友已不僅僅是傾訴對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會,這些對青年的交友影響都很大。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着脫離以前的羣體進入新環境。青年必須重新建立各種關係。煩惱、寂寞、通過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強烈。親密關係發展的頂點就是愛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會承認有比戀人更親密的人,而且戀人間的親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間關係所比不上的。因此,對親密關係的追求把孤獨的大學生引向戀愛是極其自然的事。心理學家沙利文指出,親密關係和性衝動最終結合成人類的情愛,“所有這些重要的相互聯繫的傾向……這在青年早期變成對親密關係、友誼、認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細的形式與一個異性建立戀愛關係的需要。

(三)、歸屬與服從的需要。歸屬和服從的需要是作爲社會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從屬於社會,總要歸於某個羣體,得到他人的承認。完全脫離社會,一段時間內不能與社會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認識中保持某種歸屬感。馬斯洛把歸屬感和愛擺在一起,認爲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後的需要層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歸屬需要促使大學生向羣體認同。羣體活動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機會,對羣體的共同歸屬(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羣體)又增強了兩人之間的人際吸引力,進一步的發展便可能導致戀愛。歸屬和服從也會使大學生直接導向戀愛。因爲戀愛雙方是一個親密關係極強的小圈子。在戀愛中,戀人能感覺到自己屬於另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愛撫關心的滋味。兩人共同分享所有的東西:財產、感情、祕密。戀愛能直接滿足歸屬和服從的需要。

(四)、大學生個性意識的增長。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學生自我意識迅速崛起,這就擴大了他們思維活動的自由度。從老師家長束縛下的中學生到自己獨立支配生活的大學生,生活環境的大變遷又擴大了大學生行爲活動的自由度。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個性意識日趨發展,他們不僅在校園內爲今後立足社會而求知成材,也開始爲今後建立家庭做準備。

(五)、羣體性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人的社會生活無時不受到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戀愛也不例外。一是受從衆心理的影響。大學生在共同的校園裏學習、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觀念的相似性,促使他們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從衆趨向。戀愛對象的出雙入對常令他們羨慕和嚮往,在好奇心驅使下而躍躍欲試。看到戀愛的同學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發孤獨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這種羣體氛圍的影響下,不少本不打算談戀愛的,爲表現自己並非無能,也盲目效仿,尋求異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響。由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往往把學校關於提倡不談戀愛的方針視爲爲“禁慾主義”,把師長的指點和規勸看作是“干涉內政”,把對他們進行戀愛與成材教育視作不信任,把對他們進行愛情與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種種心理對峙,種下的是不會開花結果的種子

(六)、社會環境、生存空間的推波助瀾。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和社會有着日益廣泛的聯繫,接受各種挑戰和影響,對外開放政策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來,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東西也大量涌入中國。描寫青年戀愛的文藝作品比較多,影視作品也常出現情愛的畫面,更有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大量關於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使大學生們眼花繚亂,難辯是非。不健康的小報、黃色書刊、黃色光盤及黃色網站一度氾濫,對思想單純,社會經驗少的青年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涉足愛河,有的甚至偷嚐禁果,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七)、校方對大學生戀愛的消極迴避政策。很多高校對大學生戀愛問題採取迴避的態度,平時默不做聲,只有當學生們犯下錯誤,校方纔加以介入,進行處理。這種處理辦法過於簡單、消極,一方面,缺少平時的引導教育,沒有明確的態度,學生們會錯誤的理解成學校的默許;另一方面,當學生們一時衝動,做出越軌的事情,學校的處理又會令他們一生抱憾,如果平時多一點叮嚀和監督,這樣的悲劇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學生戀愛的利弊

戀愛現象在大學校園裏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學生再也不會像他們的前輩那樣以戀愛爲羞恥或見不得人的事。雖然許多人因各種理由不去戀愛,但他們對別人的戀愛大都持肯定態度。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戀愛對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