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3.21W

調研是調查研究的簡稱,指通過各種調查方式系統客觀的收集信息並研究分析,對各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予以預測,爲投資或發展方向的決策做準備。下面是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範文

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範文1

大多是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且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範,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二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以中小企業爲受保主體的擔保機構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資體系發展嚴重滯後,在發行股票和債券方面,中小企業大部分受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上市條件,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

(一)中小企業小,散,亂,抗風險能力弱

一是小企業佔有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營業績不穩定。2008年,我省1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中型企業只有2793家,所佔比例只有2%,98%的企業是小型企業。作爲大型企業成長的搖籃,中型企業數量顯然偏少,存在斷層,同時從單位平均規模看,我省小型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爲33人,平均固定資產爲289.5萬元,平均營業收入爲888.03萬元,分別佔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於規模小,業績不穩定,虧損、倒閉、關停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產業集羣化發展不夠,分散化經營現象嚴重。我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在園區外分散經營,主要靠單兵作戰,沒有充分利用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和園區的輻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業多,經營管理方式落後。由於我省中小企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家族式企業多,經營者素質和員工素質低的現象較爲嚴重,管理方式大多脫胎於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組織管理混亂落後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運行不暢。

(二)中小企業以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爲主,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我省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已有一定改善,但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響着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中小企業依然是明顯的二、三、一分佈,其中二產業約佔65%,服務業所佔不到35%;其次,從佔中小企業比重高達56.7%的工業內部看,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仍然佔較大比重,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比重較低;第三,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中小企業仍然集中在傳統和低層次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後。

(三)政策不公,市場無序。

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後退,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等。在土地政策上,國有企業可享本土地使用權出租、增值稅減免政策,而非國有企業無此改革成本參與改組;特別是在銀行呆壞帳準備金覈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在行業准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次序混亂,致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現行政策

目前實行的一些優惠政策,雖大部分並不是專爲中小企業制定的,但從受益主體來看,基本上或相戶,活躍在市場競爭最爲激烈的領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和市場體制的微觀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中小企業雖然單個實力較弱,但就整體而言,已發展成爲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撐力量。

1、中小企業創造的增加值約爲全省GDP的40%。2008年,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4279.34億元,佔全部企業增加值的68.4%,佔全省GDP總量的38.4%,這表明,每1億元GDP中,約有0.4億爲中小企業創造,中小企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爲40%。

2、中小企業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8年,中小企業共完成利稅總額2718.62億元,佔全部企業利稅總額的77.5%。

3、中小企業佔據了城鎮就業崗位的半壁江山。由於中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創造相對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更是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2008年中小企業共提供就業崗位609.22萬個,佔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89%,佔全省城鎮就業年平均人數的53.7%,即全省1134.78萬個城鎮就業崗位中,有一半以上爲中小企業提供。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會震盪小、新機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進程中,中小企業往往是實驗區,是突破口,是馬前卒。中小企業的各項改革成果,爲大企業的改革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爲創造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貢獻。

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

1、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非國有企業爲主體,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工作要以發展爲重點。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調整,使改革前單一所有制結構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以工業企業爲例,在獨立覈算的中小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戶數、資產總額和工業總產值僅佔總數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業均是非國有企業。另據調查,目前國有小企業改制面已近80%,餘下20%大都是救不活、賣不掉、破不了的極度困難企業。應當說,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同樣重要。但改革對象主要是國有小企業;而發展則要涵蓋城鄉各類所有制中小企業。因此,無論從中小企業的主體構成還是改革進程而言,當前,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是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點。

2.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突出,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重在二次創業。中小企業生存並發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容量和就業投資彈性均明顯高於大企業。據統計,目前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資金有機構成之比分別爲1.83:1.23:1;資金就爲率之比爲0.48:0.66:1,即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單位資金安置勞動人數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爲如此,在前10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所以沒有出現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中小企業功不可沒。但是,今天的市場背景變了,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總量需求不足與結構性供應不足共生,使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勞動密集型帶來的就業優勢將變爲競爭劣勢。企業兩級分化,中小企業將首當其衝。爲此,提高中小企業的有機構成和科技含量,實現二次創業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3.發展不平衡,優勢地區集中,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推進要區別特點,先易後難,以點帶面。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中小企業分佈與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據有關數據,按照經濟地帶劃分,中小企業數量東部、中部各佔全國總量的42%,西部佔15%;而相應的工業總產值東部佔66%、中部佔26%、西部僅佔8%。這表明,在企業規模上,東部中小企業的平均產值規模大於中部和西部,大約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實踐也表明,選擇東部中小企業作業重點試區,就爲試點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小企業還可劃分四大區,即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中西部地區和廣東、福建爲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地區老工業城市居多,中小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都很重,應主要解決國有中小企業規範改制和與大型企業專業化分工及配套問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江蘇以鄉鎮企業爲主。浙江以私營個體聞名,工作重點是規範引導、扶持發展;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中小企業欠發達,推進第三產業和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發展是重點;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企業區位優勢明顯,可藉助老鄉、老外發展中小企業的兩岸三地大中華圈。

此外,地方產業爲主體,決定了中小企業的支撐層面在地方;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決定了其要麼成爲大企業的搖藍(即小巨人);要麼成爲大企業的夥伴。

綜上所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調整好五大關係;一是改革與發展的關係;二是吸納勞動力與科技含量的關係;三是點與面的關係;四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五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係。處理好上述關係,把握好重點才能在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範文2

在當前全球經濟化社會進程日益加快的過程和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油田企業做爲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的主體力量,做出了它自己的卓越貢獻,目前,油田企業面臨着改革與發展,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發展,積極推進油田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這是擺在油田企業領導面前一個相當嚴峻的課題。油田企業不能安於現狀,要根據中央對深

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從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實際出發,全面創新,使企業更快更好地與經濟市場化大趨勢相適應,增強企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在油田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中要以擴大資源、擴展市場、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爲目標,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入手,全力推進市場化運作、規範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積極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努力轉換經營機制,着力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一、堅持四項建設方針,正確應對企業的改革發展

大力加強黨的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等四項建設,爲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1、加強黨的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好的領導班子

要重點加強油田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做到講政治、講團結、講正氣、講紀律,努力建設一支求真務實、作風正派、開拓進取、廉潔奉公的幹部的隊伍,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銳意改革。

2、堅持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培養

堅持以人爲本,不斷創新人才引進機制、選人用人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培訓長效機制,努力建設好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員工三支人才隊伍。人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靈魂。正確的經營理念確定之後,人是最活躍的因素。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各級領導幹部應將凝聚人心、增強團隊精神做爲第一要務,努力提高油田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緊緊圍繞企業改革與創新發展的中心任務,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經營理念,注重以各類形式凝聚員工提升人氣,使油田企業的文化建設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始終把觀念更新放在企業改革發展的首位,要善於運用形勢和政策的變化,用企業改革和中發展目標凝聚人心,提升人氣。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努力提高企業員工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不斷培育的結果。在企業文化的培育上,公司堅持靠企業發展得人心,靠真情實意感人心,靠豐富活動樂人心,靠榜樣力量聚人心。把企業文化建設引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精心打造具有獨特氣質的企業精神文化。在企業內部,人本管理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靈魂。明確嚴格、量化到位的各項管理目標,也是對員工最現實的寓教於管的激勵方式。寓教於管,就是將企業一個時期的大目標,量化到每個主管領導、每個職能部門、各個崗位、具體到每一個員工身上,通過目標分解產生比、學、趕、幫、超的激勵效應,使職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爲習慣,進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在選人用人上以目標說話,根據企業生產和發展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對各層管理人員提出具體的管理要求,先定指標後定人,不接任務就換人,對事不對人。在績效考覈分配方面,用目標衡量,每個員工的月薪收入都與數字化的考覈指標緊密相聯,做到了公正、公開、透明。始終堅持用清醒的頭腦認識人,用領導的表率帶動人,用透明的制度約束人,用豐富的活動激勵人,用解決實際困難溫暖人的濃厚氛圍。企業各個崗位有目標,幹部身上有壓力,職工心中有動力。營造一個政策激勵人,崗位造就人,有利於人才成長、多做奉獻的寬鬆環境。讓企業職工深刻認識到工作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學習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等觀念。

4、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

要堅持發揮油田企業黨組織的作用,用思想政治工作爲企業改革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思想政治工作部門既是組織者、考覈者,又是具體的參與者、實踐者。在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中,也實現了自身的多項創新:工作思路上,由簡單被動服從型向主動適應進取型轉變;工作內容上,由單純的思想教育型向知識含量高、有崗位特點與經營管理融合的綜合教育型轉變;工作載體上由單一向綜合轉變。

二、堅持以經濟效益爲中心,維護好企業職工利益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業永恆的目標。作爲油氣資源型企業,堅持一切以經濟效益爲中心,必須以改革統攬全局,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油藏經營理念,按照儲量、產量、投資、效益四統一的原則,突出效益勘探、效益開發、效益科技,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提高老油田開發水平;必須正確處理市場總量與經濟效益的關係,開拓市場,優化市場,優選項目,加強管理,實現增量增效;必須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和質量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向安全要效益,以安全保效益,確保油田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油田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要以經濟效益爲中心,把有效發展作爲今後工作的基本原則。把效益觀念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建立起講效益、創效益的生產經營運行機制,保證以效益爲中心落到實處。確保經濟效益和職工生活質量同步提高,是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既要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爲國家經濟建設多作貢獻,還要千方百計維護好職工羣衆的切身利益,讓職工羣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堅持發展三個戰略目標,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油田企業應該大力實施油氣主業有效發展、市場開拓和科技興業三個戰略,全面提高油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實施油氣主要有效發展戰略,重點是加大勘探開發工作力度,逐步實現資源的有效接替和開發的良性循環。堅持立足老區,加快新區,拓展外部的勘探方針,強化老區滾動勘探,尋找優質儲量;重點搞好新區產能基地建設;在油田的統一部署下,積極參與外部資源開發,爭取儘快見到成效。大力實施市場開拓戰略,形成油田內部、國內、國際三大市場的良性發展。油田企業要充分發揮技術、隊伍、品牌優勢,積極擴充內部市場,選配優良裝備和精幹隊伍,豐富技術服務手段,爲油氣勘探開發提供優勢高效服務;全力擴展國內市場,鞏固老市場,拓展新市場,積極進入社會市場,做到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持續擴大國際市場,形成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油氣資源合作開發、石油機械產品銷售三大主營產業。

四、當前企業改革與發展中應注意研究解決的兩個問題

1、關於班子建設問題

要進一步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

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教育。要深入開展三個代表、八榮八恥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按照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的要求,認真查擺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查擺企業在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企業領導幹部的政治思想素質。

二是要完善用人機制,激發幹部的隊伍的活力,要把黨管幹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者以及經營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結合起來,把組織考覈推薦和引入市場機制、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對有條件的企業,應試行年薪制,激發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企業家的脫穎而出營造一個寬鬆的社會環境。

三是要加強企業領導幹部的管理和監督,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經營業績爲主要依據,積極探索和完善對企業領導幹部的考覈指標體系和考覈辦法,並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與責任風險利益相一致的原則,強化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

2、關於勞動、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問題

國有企業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成效,很重要的必須進行勞動、人事、分配製度的重大改革。

(1)改革用工制度。企業根據生產經營需要依法自主決定招聘職工,完善定員定額,優化勞動組織結構;科學設置工作崗位、測定崗位工作量、確定用工人數,實行定崗定員,減員增效,多渠道安置富餘人員。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度,經培訓仍未能競爭上崗的職工,企業可依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形成職工能進能出的機制。

(2)改革人事制度。按照精幹、高效原則設置各類管理崗位和管理人員職數,精簡職能部門,減少管理層次,打破幹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實行公開競聘、擇優聘用、定期考覈,並實行任期制,不稱職的必須及時從管理崗位上調整下來,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的機制。

(3)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目前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分配形式比較單一。事實上,我們現在仍然沿襲計劃經濟時期的工齡爲主的工資制,分配比較呆板,最根本的是沒有體現社會主義多勞多得的原則;二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沒有把經營管理者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很好地捆在一起,一個貢獻大和貢獻一般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在收入上沒有多大差別。要解決這些問題:

企業要建立以崗位工資爲主要形式的工資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和技能要求,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崗位工資標準應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效益下降時相應降低崗位工資標準。調整職工收入分配結構,工資收入與企業效益和職工實際貢獻掛鉤,形成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

綜上所述,油田企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成功應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就必須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理論爲指導,立足於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積極探索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努力創造和構建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着力培育和弘揚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企業精神。這是油田企業理論創新的本質要求。推進企業理論創新,建設先進企業文化,能夠爲油田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能夠有效地改善、提升油田企業的素質和形象,使油田企業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