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學生調查報告範文七篇

學識都 人氣:8.53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學生調查報告範文七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引言

大學生的零花錢涉及的消費問題正逐年爲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爲收入很少的學生羣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風日益增長,其在處理零花錢的能力是否合理發人深省。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零花錢(生活費)有很大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的零花錢的處理狀況,把握大學生在使用零花錢的心理特徵、行爲和結構,相應的做出合理的分析與對策,這是本調查的目的。

那麼我們商貿學院的大學生零花錢支出情況、在今後的生活中又是怎樣更好的理財的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在校內包括我的同學朋友的零花錢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自己親身經歷進行研究、分析。

二、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隨機發放。 三、數據統計與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的零花錢在1000-800元之間,而且男生的比例較大,原因是因除了每天的伙食費平常上網的時間較多,女生在1000-800元之間的是因會買一些衣服、化妝品等花費較大。

通訊支出

根據問卷得到的結果,在擁有手機的同學當中,每月通訊及網絡費用爲65—150元的同學約佔總人數的一半。在擁有手機的羣體中,月花費高於100元的佔到23%。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每月開流量5元可以上網聊QQ或是使用飛信,省了短信錢,我是這樣做的,還可以上手機騰訊瀏覽一下新聞奇事。以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因大多數都是小號,所以有的同學較省錢。最多也就是和家人聯繫。再有就是有的同學對象在外地所以花費較多。

(3)戀愛支出

經調查一部分戀愛的同學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買禮物送給對方。追求名牌、時尚。

(4)零花錢來源

幾乎全部是依靠父母得來的,在大一的時候也有打工解決自己的生活費,現在封校又面臨着畢業期間所以沒有勤工儉學的了,也有同學想過創業比如說我,在淘寶網上開了個店,可自己親身體驗過以後才知道沒那麼簡單,你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誠信,要有足夠的本錢,還要辦理相關的程序要開網銀,跟郵局那要有溝通反正幹什麼都不容易。不過這也可以鍛鍊自己,避免自己以後少走彎路。

(5)理財、儲蓄方面

數據表明,76.5%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佔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麼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衝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在理財方面我們的同學還是欠缺一點,存在問題

(1) 消費兩極分化:從上述總消費額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他們身上穿着阿迪達斯的T 恤,腳蹬耐克運動鞋,胸前掛着新款手機或 Mp3,出手大方,一個月消費1000-20xx元是常事。但我們身邊也有貧困生,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500元,有的甚至去定位站實習是沒拿厚衣服錢布

市帶的很多,在那落下了一有陰天就會腿疼,他們的零花錢僅僅停留在那500元上海要填飽肚子好好學習,中國就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地國家。在調查中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來源於家庭供給、親友資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學。由於生源來自不同地區,加之大學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勉強維持學業。

2)儲蓄觀念淡薄

(1)先存起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做此時期的生活費 (2)進行該時期的預算,做出一個消費計劃 (3)馬上去買或馬上想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4)先還欠別人的錢 (5)沒什麼安排,隨意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3)追求時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不少同學說,他們之間的攀比遠不止是學習,還表現在生活(吃穿住用)、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他們爲了爭得所謂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超前購物消費,這是當前大學生不合理使用零花錢中一種很普遍的不良現象。同時還指出有時爲了擁有一款時尚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爲,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的“隨大流”。這種從衆行爲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4)用在學習上的零花錢較少

大多數同學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不在閱讀其他課外書籍,可有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省吃儉用也要買書看,我個人認爲,人的一生要抓住兩根救命稻草,在學習專業的同時應該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識面,因爲你比耶以後不可能就會在從事你所學習的專業。

(5)其他

由於校內實行的是封閉式的管理,所以平常在上課期間不允許出去,到了星期天解封后每個同學就有想去購物的慾望,總覺得一個星期沒出去有好多東西要買,花銷較大,還有去上網、聚會、娛樂等花費也較大。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問題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零花錢的支出總體上處於不理性階段。他們在用這些零花錢買東西時對產品的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還有就是在他們使用這些零花錢時大多數不知道應該怎樣合理的去利用他們,只知道用完在向父母伸手要錢,根本不懂得怎樣去理財怎樣合理消費。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零花錢的使用上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

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三)、形成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零花錢使用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應如何正確使用零花錢的活動專題,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轉眼,離背上行囊,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裏,我深刻感受到大學生活的箇中滋味。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學生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利用這段時間做着不同的事情,彰顯自己的個性,點綴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由此,我不禁感嘆: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到底做些什麼呢?於是,我就此展開了一個有關於大學生課餘生活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的思考。

爲了瞭解當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情況,我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並且在這次調查中,我採取了任意抽樣調查的方式,和給出了10個選項。在過一段時間後,我再對他們做出的選擇進行了收集和分析。

結果如下:

1.打球等體育鍛煉 17%

2.院校活動及工作 6%

3.課餘學習,鞏固專業知識 21%

4.閱讀課外書刊及報紙,增長見識 9%

5.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 10%

6.勤工儉學 6%

7.上網聊天,打遊戲 13%

8.睡覺 5%

9.社交活動,與朋友聊天,逛街 7%

10.打牌及其他活動 8%

從調查報告中看出,大學生選擇的多元化,而這也正是因爲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他們不再只是圍繞着學生最基本的職責-學習,更多的出現了新的活動方式。打球等體育鍛煉和課餘學習成爲了大學生的主要選擇。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於是,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鍛鍊。這樣,他們不僅收穫了知識,也擁有了健康。從而,他們更有本錢,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隨着科技信息的不斷更新換代,更多的大學生都手持一部手機甚至電腦。於是,他們便能更方便的上網聊天,打遊戲和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他們總是認爲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好好釋放一下。只不過,有時在其中也可以收穫點什麼,他們這麼對我說。例如:遊戲中的戰友情誼,電視裏的深刻道理...還有,6%的大學生積極參加院校的活動和工作,6%的大學生勤工儉學,他們似乎收穫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斷鍛鍊和提升自我的交際能力和自主能力,這對於未來的就業也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蔘加社交活動,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數都是女孩子的選擇。女孩子對事物有着特殊的審查能力,於是聊起天來或逛起街來都似乎特別帶勁。對於課本以外的知識有着強烈求知慾的人也佔了一定比例,他們喜歡看自己沒有看過的世界,或是時時關心世界各地的新聞,手裏總是拿着一份閱讀材料。事實上這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不至於成爲一隻井底之蛙!還有一部分人也許習慣追求簡單的生活節奏,於是選擇了睡懶覺。確實,睡覺是最簡單方便的,也同樣是最經濟實惠的。除此之外,睡覺還可以養顏,這讓某些女孩子特別心動。最後,還有8%的大學生選擇打牌或其他活動,沒事便三四人湊一桌,可以一邊打着牌,一邊吃着小零食,好像挺愜意的。

也許正因爲世界上的人都不盡相同,便產生了這麼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另外,從調查結果上看,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義,也許是經歷了就不會有新鮮感,就不會那麼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較低級的趣味來調味。但是,作爲一名大學生,還要以學習爲主要任務,儘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學習上,娛樂活動只能爲輔。這次做這麼一個調查報告,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們的思考。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年末了,該總結了。啓德市場部的老任今天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我這裏哼哧哼哧地把這份調查報告傳到了博客上,非常敬業。寫得很詳細,也很有深度,大家可以好好讀讀,瞭解一下留學的趨勢:

20xx年國內留學行業風起雲涌,留學大軍進一步擴充。日前,國內留學旗艦機構啓德教育集團“國際教育研究院”發佈了國內首份《20xx年中國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這份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長沙、廈門和濟南、青島等國內10大省市的5000多名大中學生和家長的調查報告顯示,20xx年,本科生和高中生將依然是出國留學大軍的主力隊伍,而美國則成爲中國學生的“新寵”。在獲取留學信息方面,超過80%的學生會通過網絡獲取留學信息,相比而言,大多數學生家長則選擇報紙或親友介紹。

本調查報告由啓德教育集團“國際教育研究院”組織併發布,歷時3個月(20xx年10-12月),共向學生和家長髮放了6500份調查問卷,最終回收5232份有效問卷,包括北京有效問卷800多份,廣州有效問卷1300多份,深圳700多份,濟南500多份,上海約300份。所有填寫問卷的學生或家長來自參加啓德留學展的,均有着明確的留學傾向。啓德教育集團認爲,這次調查的數據可以反映出20xx年中國學生的留學傾向。而且,隨着各國匯率的下降以及人民幣的升值,20xx年將迎來留學高峯,這也正是留學行業所期待的。

美國成爲中國學生留學首選之地。這份針對全國10個城市,5000多名學生及家長的調研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大中學生最中意的留學熱點國家分別爲: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新加坡、德國、荷蘭、韓國……。“前三甲”的比例是:美國32%、澳大利亞和新西蘭29%、英國20%。

統計發現,不同城市的大中學生的留學國意向不同。澳洲仍是華南的廣州學生最青睞的留學國,29.1%的廣州學生留學首選澳洲,而在深圳、北京、長沙等城市的學生留學首選美國。在華南,選擇到美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增長明顯,由年初的21%增長到26.6%。隨着工作簽證政策的放寬,同屬北美區的加拿大正吸引越來越多珠三角學生的嚮往,11.2%的學生計劃到加拿大留學,比10年初增長兩個百分點。

亞洲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以及我國的香港地區因學費便宜、優質教育的特點也都得到更多工薪家庭的青睞,其中,申請韓國、香港的學生人數在10年增長最快,約增加了20%。而歐洲的德國、荷蘭和北歐四國也正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學生的關注,申請人數呈上升趨勢。

問到“您在選擇留學國家時會考慮什麼因素”時,39%的學生首選“教育質量”,其次是“文化氛圍”(21%),15%的學生會關注“留學費用”,而“語言”和“是否可移民”也成爲學生或家長考慮較多的因素。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調查目的: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調查地點:碧浪小區碧浪湖。

調查人員:沈璐嬌、張思成

調查工具:兩個杯子、放大鏡、撈網、石頭、線、魚竿。

調查經過:

先用撈網撈一點水上來倒在杯子裏,再取一杯乾淨自來水,放在陽臺上仔細觀察。我們用放大鏡發現碧浪湖裏的水和自來水完全不同。碧浪湖裏的水比自來水髒多了:碧浪湖裏的水裏面有點藍藻,有很多油漬,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髒東西。自來水卻沒有一點油漬。我們有用石頭、線、魚竿又做了一個跟釣竿差不多的東西,並在線上標好了刻度。於是,我們把魚竿伸長往河中心一扔,就開始往外伸線,直到感覺石頭已經到河底了,我們又把線收回來,看看石頭,上面全都是一些很髒的污泥。

我們覺得導致碧浪湖受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是因爲人們都亂扔垃圾。

調查建議:我們希望每一位碧浪小區的居民們都能保護碧浪湖的環境,因爲我們要保護碧浪湖,民民有責!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摘要:

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着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很慶幸我們能夠參與到這次的調查。這只是大學生們生活的一個縮影,但是卻很重要。如何安排課外時間考驗了我們對學習的態度怎樣,而我想說的是,態度往往決定了一切。

身爲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餘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二、關鍵字:

大學生 課外活動 如何安排

三、前 言

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段,是逐漸走向成長成熟的關鍵時刻。離開了緊張的高中校園,大家步入大學的校門。由於大學與高中不同的教育模式,大學生不再像高中那樣會有滿滿的時間安排表,大家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也許他們可以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也可以開始談戀愛以滿足感情生活的需要,來充實自己的課餘生活;還可以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鍊自己。在這個過渡時間可能有很多同學不能及時適應,並且自己處理好學習、生活、工作、娛樂之間的關係,這意味着大學生需要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時間規劃能力,才能充分利用時間,使自己在大學裏能夠合理利用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能夠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事,而不是浪費大學時光,肆意揮霍。

對此,我們針對大學生課外活動的問題,展開了這次調查,瞭解一下大學生課外活動情況,以便提出一些建議與意見。

我們此次主要採用隨機問卷調查法,共設置了100份調查問卷,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100%。

四、調查設計流程

(一)調查人員:劉欣怡、劉曉霞、劉程、欒玉潔

(二)調查對象:浙江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年4月18日——20xx年4月28日

(四)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數據統計

(五)計劃實施介紹:首先劉程同學負責制定調查報告,並由小組全體成員談論、審覈;然後將全部的問卷分發給小組各個成員,分別在學校的不同地點(圖書館、教室等地)發給不同專業、年級的同學,並收回問卷,接着,由劉曉霞、欒玉潔撰寫調查報告(論文),最後由劉欣怡同學做PPT進行展示。

五、調查結果顯示及分析

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男女所佔比例均等所佔比例分別爲43%和57%;大一的學生居多,工科專業(機械、機控、服工、通信、計算機、電子、電氣、工業設計、建環、染織、機電、土木)佔39%,理科專業(包括化學)3%,管理學專業(包括工程管理)23%,經濟學專業12%,法學16%,醫學3%,文學1%,外語3%,我們對數據進行了統計與分析,其中,將主要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大學生的課外娛樂活動。

1. 經濟因素對同學們課外活動安排的影響

經濟對文化活動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同學們的家庭狀況以及生活費的多少是影響他們的娛樂活動的重要因素,在調查中,49.45%的同學來自農村,佔了最大的比例,而來自大城市的同學比例最小爲9%。在調查中54.55%的同學每月花在課外活動上的花費在200元以下,只有5.05%的同學課餘活動超過500元。大多數同學對在娛樂活動的經濟花費還是有較好的控制。但也不排除周邊提供的娛樂場所設施程度的影響,因爲有63.62%的同學認爲周邊提供大學生的娛樂場所和設施一般。

2. 同學們對課外活動的安排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所以我們對大學生對安排課外活動的態度進行了調查。53.85%的同學的態度是稍作安排,33.99%的同學認爲由於自己的學習任務重,參加課餘活動影響學習。大家對於課外活動安排的態度,很重要的影響了自己對時間的管理和課外活動的質量、收穫。從數據上可以看出,87.91%的'同學,對自己課外娛樂活動的態度偏向於消極、被動。這樣的態度,可能使得自己在課外時間安排時,浪費很多時間,同時,也可能把課外活動在緩解壓力、調節心情等方面的作用力度削弱。

3. 同學們對課外活動安排的具體內容(時間,形式,場所,參與人數)

從調查來看,大多數同學每天的課餘時間均在1小時以上,並且45.22%的同學都認爲自己的課餘時間用來進行娛樂活動的部分最多,大家還是樂於參加娛樂活動的。

在同學們對課外活動的形式選擇方面,43.45%的同學更傾向於參加文娛與身心發展類的活動,24.14%的同學更願意參加體育類,但很少的同學願意參加社會實踐、志願者類、創新創新業類與技能培訓類,說明同學們願意參加休閒類的課外活動,體現了大學生的課餘活動脫離了社會,不利於大學生在各方面能力與技能的提高,也不利於大學生爲走向社會做準備。

在同學們參加課外活動的場所方面,27.12%的同學選擇呆在圖書館,19.77%的同學在體育場進行活動,也有一部分人願意在KTV,網吧,電影院放鬆,但是還有24.86%的同學對於經常去的娛樂場所沒有固定要求,更希望進行豐富的娛樂活動。體現了大學生對場所的選擇還是注重娛樂性。

同時,66.34%的同學在娛樂活動時不確定娛樂活動進行的人數,這種情況反映出娛樂活動具有的靈活性。

4. 性別差異對課外活動進行的影響

男女生對於課外活動的態度也是有較大區別的:有50%的男生表示隨便,而45.83%的女生會對課外活動稍作安排。

在參加課外活動的場所方面,男生經常參加的課外活動場所最多的是體育場,佔31.25%,而女生60%左右會去圖書館和其他一些場所,沒有女生會去網吧,男生有6.25%,可以看出,網絡與運動對於男生更加有吸引力。

女生可能更喜歡進行個人的、較爲安靜的課外活動。這可能與男女生的性格差異有關。

5. 不同專業的同學對課外活動的安排有差別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我校在校同學所使用的手機數量,手機品牌和手機的價位,以便了解其對手機市場的行情。對我校同學的消費傾向及消費行爲進行分析,爲手機生產企業制定營銷策略,提供客觀依據。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我校所有在校的學生。

調查方法及抽樣方法

採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與電子郵件問卷的形式相結合調查方法。

調查結果分析

附調查問卷

xx年-4-16

xx年年x月x日

各位同學你們好: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的調查活動,我們很榮幸的邀請你作爲我們的調查對象,相信你一定配合我們的工作,在此表示要衷心感謝。

1、您的性別是?

a、男 b、女

2、您所在的系部是?

a、經貿系 b、藝術系 c、文傳系 d、電機系 e、農技系 f、食動系 g、計算機系

3、您現在使用哪個牌子的手機?

a、諾基亞 b、索尼愛立信 c、三星 d、摩托羅拉 e、西門子 f、國產

g、其他的牌子

4、你使用的手機是平板的、華蓋還是翻蓋的?

a、平板的 b、華蓋 c、翻蓋的

5、在什麼時候擁有自己的手機?

a、初中時

b、高中時

c、上大一時

d、到現在還沒有

6、你獲得手機的途徑是?

a、自己掙錢買的 b、父母花錢給買的 c、朋友送的 d、贈送得的

7、你選擇手機着重哪方面?

a、功能 b、款式 c、價錢 d、牌子

8、你最常用的輸入法是什麼?

a、拼音輸入法 b、五筆輸入法 c、英文輸入法

9、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機應該有以下哪些功能?

a、拍照 b、mp3 c、mp4、 d、多種遊戲

10、你對自己的手機還滿意嗎?

a、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11、您更新手機的週期的是多長時間?

a、半年 b、一年 c、一年以上 d、用到壞爲止

12、您目前擁有多少部手機?

a、一部都沒有 b、一部 c、兩部 d、兩部以上

13、您所購買的手機價格是多少錢?

a、一元購機 b、300元 c、3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14、您經常用手機打電話還是發信息?

a、打電話的多 b、發信息的多 c、兩者都有

15、您每月的話費是多少錢?

a、20元以內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

再次感謝你的合作,謝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摘要: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爲了社會兼職的主要羣體,各個高校普遍存在大學兼職的現象。那麼大學生做兼職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開展了以調查問卷爲主要形式的課題研究,選取了本校60名在校大學生,涵括大一到大三三個年級的同學,這些同學中80%是有過兼職經歷的,並且大部分同學認爲通過兼職,提升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質,但是,對於兼職的不好的方面,同學們並沒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本調查研究就兼職利弊做調研,希望通過本次調研,同學們可以客觀的看待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擇善從之。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利弊、調查報告

大學生兼職現已成爲了一個不可小視的社會現象。它存在於各大高校中,很多大學生利用學習期間的空餘時間,在校內或校外做各類兼職,甚至出現“兼職達人”。隨着大學生兼職現象的升溫,大學生兼職還出現一些新現象,如出現了一批月薪過千的“校園金領” 。對於這種熱衷於大學兼職的現象,我們究竟應該持一個怎樣的態度呢?對於浪費學習時間去做兼職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否可取呢?作爲學生家長、校方以及社會,該爲大學生兼職提供哪些便利或者是保障呢?這些問題都會從本次的調研中得出答案。

本次調研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爲主,兼採用訪談調查法,以江西師範大學在校大學生爲例,開展了此次調查。60份問卷,每個年級20份,同時,按照師大男女比例3:7的比例,把每個年級的問卷14份由女生填寫,6份由男生填寫。綜上,共有42份問卷女生填寫,18份問卷男生填寫。與此同時,也採訪了身邊經常做兼職的同學和朋友,面對面的交談,讓我們更深刻的瞭解到大學生兼職的一些心路歷程。

我們在確定調研題目之後,就開始着手準備,首先是設計我們的調查問卷和訪談調查的問題,對於問題的設置,除了基本問題(年級、性別等)之外,其他問題都是我們經過認真的考慮、斟酌之後最終敲定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調查問卷設計好之後我們開始我們的調查,填寫問卷,收集問卷,分析問卷,統計結果,最後得出調查報告。接下來,就本次調研結果展開分析,並得出結論。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數據分析

問卷分析:所發放的60份問卷,全部收回,回收率100%。從問卷中顯示,所調查的60名同學,其中90%的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是一般,2名同學家庭情況拮据,4名同學家庭經濟情況富裕。問卷的第三題爲“您大學期間做過兼職嗎”,問卷顯示,70%的同學做過兼職,其中,各個年級的比例分佈如下表:

由此表,對於調查對象是否做過兼職,便一目瞭然了。剩餘的30%的學生,也就是18名學生,其中,有10名是打算要做兼職的,8名同學並沒有打算做兼職。對於這些同學不打算做兼職的原因,問卷中也有所顯示,總結有以下兩點:1,影響學習;2,不安全。問卷第四題,對於是否贊同大學生兼職的問題,95%的同學是贊同的,只有個別幾個同學不贊同,可見,大家對大學生兼職都持有支持的態度。

在問及校內或校外兼職時,問卷結果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同學支持校內兼職,同樣的,剩下的一半同學是支持校外兼職的。至於校內和校外兼職的優勢,根據選項的被選的次數由高到低排列如下表:

安全 接觸生活多

方便 工資待遇高 工資有保障 工作總類多,選擇性大 可見,同學們對校內、校外兩種形式的兼職都有自己的看法。

問卷第8題,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有哪些?在問卷中的選項都被選中,具體表示如下表:

第9題,“請按您的興趣濃厚程度爲下列這些兼職排序:A、校外家教 B、校內長勝園青年文化街兼職 C、校外大型超市、商場的推銷員 D、校內超市的推銷員 E、某教育機構的校園代理人 F發放傳單G、在校勤工儉學 ”。 問卷中顯示,排名在第一位的兼職是家教,這與師範生的學科性質有很大的關聯;排名第二位的是在校勤工儉學,大多數學生認爲在校勤工儉學工資具有保障,並且和老師合作,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排在最後一位的是校內長勝園方舟青年街兼職,通過了解,長勝園的兼職工資較低,且工資時間有限;其他幾項兼職也都是普遍被同學認可的。第10題,大學生兼職是否影響學業是學生、老師、家長一直都比較關係的問題,在本次調研中,通過問卷顯示出的結果,可以看出,有

接近90%的同學認爲,大學生兼職影響學業,以爲他們認爲大學生在有了兼職工作之後,偶而會逃課去兼職,還浪費時間,必然會影響學習的;只有10%的人認爲這是因人而異的。他們相信大多數學生兼職只是在課餘時間去的,所以與血液沒多大沖突,同時,有些人認爲兼職對學習也是有利的。可見,很多大學生對於兼職是否影響學業還是所顧忌的。通過我們的訪談了解,大多數學生在兼職與課程發生衝突時,還是首選課程的,只有少數的同學會根據課程的重要程度,進行選擇,如果是不重要的選修課,會去兼職,如果是重要的必修課,肯定會去上課的。

本問卷的第10題是分水嶺,因爲那些沒有做過兼職的同學的答題到此爲止,所以從11到21題,有效問卷有42份。下面就大學生兼職的一些問題通過問卷做歸納總結。

第11題,所做兼職是否與本專業有關,其中: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同學所做的兼職與自己的所學專業是不符合的。

第12題,關於兼職的月收入情況,問卷顯示,80%學生的月收入爲350——500元之間,這些同學做兼職的時間大多是週末;同樣,也有月收入上千的“校園金領”,這些同學幾乎都是每天都花2到4個小時去做兼職的。在回收的問卷中,“校園金領”是沒有的,這個是通過訪談調查法得知的。在所調查的42名同學中,剩餘的20%學生的收入在200元以下,這些同學主要是分佈在大一年級中。由此可見,大二年級和大三年級的學生做兼職次數比大一年級多很多,同時收入相對也是可觀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課餘時間比大一學生充裕,花在兼職的時間會比較多。同時,大二、大三學生一般在校外兼職,工資水平普遍比在校兼職高,這些都是出現這樣問卷結果的原因。

第13題,當問及兼職所得收入的主要用途時,首選的是A項——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看來這是大學生兼職的主要意圖;其次選擇最多的是C項——用於交朋友,尤其的談戀愛,最後被選的是B項——用於節假日的吃喝玩樂的儲備資金。由此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同學通過自己辛苦兼職來減輕家庭負擔或者實現自立,或者不給父母增添其他的沒必要的經濟負擔,如談戀愛的費用。這說明大學生在處理兼職所得是很正確的。

第14題,獲得兼職工作的渠道有很多種,在問卷所出的幾種渠道中,其中: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在找兼職時,主要是通過社會上的大量存在的中介公司和自己找或者相關認識的介紹,而運用網絡資源找工作的同學所佔的比例比較小,這也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於網絡資源還是缺乏很好的運用,在一般情況下,網絡上通過認證的招聘信息更加可靠。而通過廣告或街頭招聘傳單找兼職的同學少之更少,這說明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都比較強。

第15題,每位同學在兼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集中概括如下:

發生在每個兼職者身上,這也與第二個問題——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息息相關,只有在勞動之前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樣纔會有效保證我們的合法利益。這時候,有同學就會問,就是短期的勞動也要簽訂勞動合同嗎?是的,勞動合同是讓兼職者安心工作的定心丸。於此同時,在兼職的過程中,人際交往能力、自身技能、社會經驗都是要具備的,不然工作必然會吃力的。所以,通過問卷的調研結果得知,只有自身具備一定的優勢,那麼在以後大學生找工作還是兼職,都是有利而無害的,這也要求我們在大學學習期間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

第16題,兼職給大學生帶來的收穫有哪些,最直接的,莫過於有了除父母之外的其他的經濟來源,是的,這也是問卷選項中被選中次數最多的選項。通過兼職掙錢,有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經濟來源,自身成就感大大增強。其他選項中,D項——增加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爲畢業後的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礎,也是被選次數較多的選項,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各個方面的素質都比較重視,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有規劃併爲之積累經驗,這也爲自己的美好未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兼職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我們的交際範圍,交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有同學表示,他們在兼職過程中,除了一些促銷類的工作,一般很少與人交流,只是埋頭幹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結束之後一般會比較快速的退場,所以他們認爲在增強交流能力方面沒多大的提高。也有同學表示,他們在兼職過程中,自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增強。總之,兼職對大學生而言,在提升自身素質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

第17題,大學生通過兼職不僅僅可以得到鍛鍊,同時通過兼職也可以檢驗自身的不足,那麼問卷中所顯示的大學生在兼職中所欠缺的素質是什麼呢?問卷顯示如下:

圖表顯示,其中大學生在兼職中,最欠缺的是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這也與上一題相互照應,當遇到的突發問題很頻繁的情況下,那麼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同樣的,大學生兼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的承受壓力的能力增強,大部分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弱,在其求學道路上,一般都是一帆風順的,很少遇到什麼大的困難和挫折,所以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就會手足無措,但是經歷多了之後,自然而然的會在這方面得到鍛鍊,這也是爲什麼該選項會被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的原因。

第18題,問及侵犯兼職權益的事情是否發生過時,大部分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少數幾份問卷的答案是肯定的。由此可見,大部分的用人單位或者是個人對大學生兼職的應的權益也是給予保護的。在訪談調查中,其中只有一名同學的權益受到了侵犯,他的兼職工作是在南昌地寶網上通過投簡歷、面試纔開始的工作,剛開始他很有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並支付1200/月的薪酬,但是,用人單位以各種理由搪塞,拒絕簽訂用工合同,只在口頭上承諾會如期發放工資。面對單位這樣的態度,他也漸漸的淡忘了勞動合同,開始認真的工作。一個月之後,老闆以其工作時間不長、不帶課爲由,強行將工資降到了1000元,雖然據理力爭,但是他還是隻拿到了1000元的薪酬,因爲當時沒簽勞動合同,所以無處控訴,只得忍氣吞聲,選擇辭職。他表示,這次兼職事件給他的教訓是深刻的,同時,他也警示同樣兼職的同學們,如果是長期的兼職工作,一定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避免在工作中出現和他類似的事件,侵害我們的權益。

第19題,爲什麼大學生兼職的權益會受到侵犯,侵犯的原因是什麼呢?通過問卷調查,有90%的同學認爲是大學生的權利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識;有50%同學認爲是自身的力量小,難以與用人單位對抗,正因爲如此,大部分學生在遭到侵權之後,會選擇忍氣吞聲,不與用人單位做抗爭,其實,這樣的做法也助長了一些邪惡的用人單位不斷的侵犯學生的利益,且不擔心被追究。只有很少的同學選擇了社會上存在的虛假廣告與違法的中介組織對大學生權益的侵犯。

第20題,100%的同學都希望學校或者是社會成立一些專門的機構來保護大學生兼職的合法權益。但當被問到是否知道江西師範大學校內的保護大學生兼職的學生組織機構時,也就是問卷的最後21題,僅僅有50%的同學知道校內的“勤工助學服務中心”是保護大學生兼職的有效的學生組織機構。可見,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對自己周邊的資源不能很好的利用。這也是在問卷中最出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