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調查報告

學識都 人氣:4.67K

清明時節,楊柳依依,思念故人,笑對明天。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清明節調查報告

清明節調查報告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調查報告

清明節日期間,我跟家裏人去掃墓的`時候,看到山上人頭攢動,鞭炮聲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紙錢(冥幣)燃燒過後的灰燼。我想,這麼多的紙張被燒掉了,多浪費啊!如果變成作業本都夠我用好多年了!於是,我對今年清明節人們燒紙錢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調 查

我調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裏10戶人家今年用於掃墓的花費,其中單單用於買紙錢的花費是這樣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費大概36元買紙錢。

分 析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我們有用放鞭炮、燒紙錢、焚香燭的習俗來祭拜祖先,所以,許多人在掃墓、追思先人的時候也花費了一筆錢。外公住的村子裏有住戶35戶,那麼,今年全村人用於清明節燃燒紙錢的費用就是1260元。全縣如果按50000戶人標準算,今年燒紙錢要花費180萬元。這足以建設好多所希望小學了!

結 論

我不贊成清明節祭拜祖先時燃放鞭炮、燒紙錢。原因有:

1、燃放鞭炮、燒紙錢時會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還會白白浪費許多的金錢。

2、大多數人在燃放鞭炮、燒紙錢時不會注意腳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燒,會把花草和小樹燒死。

3、有時忽然一陣大風就把燃燒的紙錢吹到乾燥的草叢中,引發森林大火。

總之,我發現清明節燃放鞭炮、燒紙錢的習俗有很多不好之處,而且會浪費掉寶貴的金錢。

建 議

我建議大家清明節文明祭祖,自覺行事,花費盡量不要超過10元以上。有關部門也要鼓勵人們節儉祭拜,綠色掃墓,比如可以用種樹栽花的形式來表達對祖先的思念

清明節調查報告

上已節在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鄭國之俗,三月上已,於溱洧雨水之上,執簡招魂,祓除不祥。(《風俗通》)"到了魏晉以後,就統一在三月三日過上已節了:"三月三日爲上已,此是魏晉以後相沿,漢猶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雜俎》)" 但仍有"於溱洧雨水之上,執簡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續,就是"曲水流觴",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說寒食節,稍晚於上已節幾日,據說是起源於晉文公重耳燒死介之推的故事,這天是三月五日。後人爲紀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時長達一個月)。又說晉文公取介之推死時抱住的那棵樹的木頭製成木履,穿在腳上,時時想念,這就是古人尊稱對方爲"足下"的由來。

寒食節的第三天才是清明節,唐朝禁火甚嚴,官府還派人到民間檢查,用羽毛插入爐中,如若變焦,以死罪論。因此老百姓在幾天前就得先備下糕、粿之類。要到清明節晚上,才由宮中傳出火炬:"內宮初賜清明火(唐 韋莊)",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來新火起新煙(唐 杜甫)"。

現在說清明節。現在人多不過上已節和寒食節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爲三大鬼節,那麼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各地大致一樣,說說我老家仙遊的風俗。在家裏要在祖宗遺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墳地,除草添土,擺上供品,右側的"后土"也要擺供品,然後點香燭、燒紙錢、放鞭炮:"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輩份高低依次在墳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儀式基本結束。接下來就是大家圍着吃供品,說這是祖先賜予的,如這時有路人經過,可以邀其同享或給他點吃的。在供品裏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興化語是諧音的(福州方言稱花生,興化方言稱地生,閩南方言稱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興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場的,就要帶幾個給他。興化人除清明節掃墓,冬至也掃墓,一年兩祭。"清明前,冬至後",意思是說清明日掃墓,也可以稍前幾天,冬至日掃墓,也可以稍後幾天。

清明還吃"清明粿",是用野地裏的一種草(俗稱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來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綠色的。這種草只在清明時長的很旺,平時卻少見。據說是清涼解毒,還真是"綠色食品"。我只買過,吃過,不知怎麼做法。有會做的朋友嗎,補充一下。

清明節還有插柳的習俗,說柳可辟邪卻鬼,"術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後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也許是愛佛教的影響,觀音菩薩就是用柳枝沾水濟度衆生。還有一種說法:"清明不帶柳,死在黃巢手。"據說黃巢起義,以清明爲期,以帶柳爲號。

此外,還有放風箏、盪鞦韆等活動,唐玄宗李隆基就稱盪鞦韆爲"半仙之戲",南方人更把清明節當作踏青郊遊的活動日。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則多藉此踏青郊遊。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

清明節調查報告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是多種多樣的,是說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裏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日,便於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是來之不易啊!

清明節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關於清明節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瞭解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習俗

2、通過多種渠道,知道清明節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上網 節氣清明 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書籍、報刊 清明節是哪天? 20xx年清明節是4月4號。 清明節作爲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

上網 清明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四、研究結論

(一)清明節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據春分點的變化而變化。

(二)節氣清明與清明節不同。

(三)原來清明節起源與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爲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節人們紀念先人,同時也要多多植樹。

現在的中國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節用火,要多多植樹,在文明社會裏,我們要邁向小康社會,讓文明、衛生、科技伴我們成長!